国学经典中的“核心价值观”

bPQ中华典藏网

富强bPQ中华典藏网

“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周易·系辞上》bPQ中华典藏网

“故国富兵强,则诸侯服其政,邻敌畏其威。”——《管子 形势解》bPQ中华典藏网

“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史记 李斯列传》bPQ中华典藏网

“秦任商君,国以富强,其后卒并六国而成帝业。”——《盐铁论·非鞅》bPQ中华典藏网

bPQ中华典藏网

民主bPQ中华典藏网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伪古文尚书·五子之歌》bPQ中华典藏网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下》bPQ中华典藏网

“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管子·牧民》bPQ中华典藏网

“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为玄德。”——《老子》bPQ中华典藏网

bPQ中华典藏网

文明bPQ中华典藏网

“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关乎天文以察时变,关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周易·贲卦·彖辞》bPQ中华典藏网

“濬哲文明,温恭允塞。”——《尚书·舜典》bPQ中华典藏网

“经天纬地曰文,照临四方曰明。”——《尚书正义》bPQ中华典藏网

“柔远俗以文明,慑凶奴以武略。” ——杜光庭《贺黄云表》bPQ中华典藏网

bPQ中华典藏网

和谐bPQ中华典藏网

“以和邦国,以谐万民。” ——《周礼 天官·大宰》bPQ中华典藏网

“如乐之和,无所不谐。”——《左传 襄公十一年》bPQ中华典藏网

“和谐则太平之所兴也。” ——仲长统《法诚》bPQ中华典藏网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子路》bPQ中华典藏网

bPQ中华典藏网

自由bPQ中华典藏网

“自由者,天下之公理,人生之要具,无往而不适用者也。”梁启超 “身贵自由,国贵自主。”——严复《原强修改稿》bPQ中华典藏网

“囊括大典,网罗众家;思想自由,兼容并包。”——蔡元培bPQ中华典藏网

“惟此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历千万祀,与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陈寅恪bPQ中华典藏网

bPQ中华典藏网

平等bPQ中华典藏网

“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论语·季氏》bPQ中华典藏网

“法平则吏无奸。”——《商君书 靳令》bPQ中华典藏网

“君臣上下贵贱皆从法,此谓为大治。”——《春秋 管仲》bPQ中华典藏网

“是法平等,无有高下,故名无上正等菩提。”——《金刚经 净心行善分》bPQ中华典藏网

bPQ中华典藏网

公证bPQ中华典藏网

“故上者下之本也,上公正则下易直矣。”——《荀子·正论》bPQ中华典藏网

“只是好恶当理,便是公正。”——《朱子语类》bPQ中华典藏网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礼记·礼运》bPQ中华典藏网

“理国要道,在于公平正直。”——《贞观政要》bPQ中华典藏网

bPQ中华典藏网

法制bPQ中华典藏网

“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韩非子·有度》bPQ中华典藏网

“修法治,广政教,以霸诸侯。”——《晏子春秋·谏上九》bPQ中华典藏网

“故治国无法则乱,守法而弗度则悖。”——《吕氏春秋·察今》bPQ中华典藏网

“法不阿贵,绳不挠曲。法之所加,智者弗能辞,勇者弗敢争。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战国 韩非子》bPQ中华典藏网

bPQ中华典藏网

爱国bPQ中华典藏网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能祸福趋避之。”—— 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bPQ中华典藏网

“烈士之爱国也如家。”——晋 葛洪 《抱朴子·广譬》bPQ中华典藏网

“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 《病起书怀》bPQ中华典藏网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青照汗青。” ——文天祥《过零丁洋》bPQ中华典藏网

bPQ中华典藏网

敬业bPQ中华典藏网

“敬业者,专心致志,以事其业也。”——朱熹bPQ中华典藏网

“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礼记·学记》bPQ中华典藏网

“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安其居,乐其业。”——《论语·述而》bPQ中华典藏网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韩愈《进学解》bPQ中华典藏网

bPQ中华典藏网

诚信bPQ中华典藏网

“言必信,行必果。”——《墨子·兼爱》bPQ中华典藏网

“诚者,君子之所守也,而政事之本也。”——《荀子·不苟》bPQ中华典藏网

“信,国之宝也,民之所庇也。”——《左传》bPQ中华典藏网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孔子·为政》bPQ中华典藏网

子曰:“君子之道,或出或处,或默或语。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周易·系辞上传》bPQ中华典藏网

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论语·季氏》bPQ中华典藏网

“子贡问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论语·颜渊》bPQ中华典藏网

“且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庄子·山木》bPQ中华典藏网

推荐作家

孔颖达

孔颖达

孔颖达(574年—648年)唐代经学家。字冲远,冀州衡水(今属河北)人。孔颖达博通儒家经典,与北魏名儒刘焯同学,在北朝以教授为业。隋炀帝大业初,举明经高第,授河内郡博士,补太学助教。入唐,秦王李世民引为秦王府文学馆学士,擢国子

董仲舒

董仲舒

董仲舒(公元前179年-前104年)西汉儒家思想家、教育家。河北广川(今河北景县)人。幼年好学不倦,勤读儒学,中年收徒讲学,开始了教学生涯。读书专攻《春秋公羊传》,为今文经学大师。汉景帝时任博士,有“汉代孔子”之称。汉武帝

司马迁

司马迁

司马迁(前145年或前135年-不可考)中国古代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字子长,西汉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成)人。十岁时,随父司马谈到长安,开始研读古代文献,并就学于董仲舒、孔安国。二十岁自长安出发,历经长江、湘江、沅江

房玄龄

房玄龄

房玄龄(579年—648年8月18日)字乔,齐州临淄(今山东淄博)人。父彦谦仕隋为刺史。玄龄幼聪敏、贯通典籍,善属文。开皇中,天下统一,人皆以为隋朝国运长久,玄龄则以为隋帝失政,亡迹已现。年十八举进士,授羽骑校,补隰城尉。李渊起兵

孟子

孟子

孟子(约前372年—前289年)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儒家思孟学派的创始人。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县)人。是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人。幼年丧父,母教极严,家境贫困。长大后,曾受业于子思(孔子之孙)的门人,是孔

彭子益

彭子益

彭子益(1871年-1949年),名承祖,字子益,云南大理鹤庆人,是清末至民国年间著名的白族医学家。 彭子益生于官宦人家,幼受庭训,年长后结交当地名士,博学多闻,尤其喜爱医术。他不拜师,选择直接钻研中医经典著作,师从古圣先贤。凭借自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