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学四要
学术乃社会之良心。自古为学之能事,“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学者,当以“四要”为铭。
其一:敬,常怀敬畏之心
学术者,乃学习之业、治国之术、教化之道、学问之源,或著书立说、立言释论,或扬清抑浊、正本清源。自古有云:“小子无学术,丁宁困负薪。”(南朝梁何逊:《赠族人秣陵兄弟》);“士大夫以嗜欲杀身,以财利杀子孙,以政事杀人,以学术杀天下后世。”(宋吴曾:《能改斋漫录·神仙鬼怪》),云云。
学术,乃社会之良心,大学之根本。蔡元培先生有言:“弘奖学术启文明,栽桃种李最多情。”学术研究,庄严而神圣,匡明致远。对学术心存敬畏,高山仰止;不走寻常路,不步他人尘;化于启履,成于勇毅,终于巅端,立于久长。多阅读是一种积累,勤思考是一种提升;敢质疑是一种开拓,辟蹊径是一种果敢;发文章是一种需要,做研究是一种情怀。发思想之先声,自成一家;立澎湃之潮头,独扬一帆;开同人之先路,独树一帜。
其二:紧,常生紧迫之感
“学”无坦途,亦无捷径,一往而无前,当时时不忘学问事,处处心有戚戚焉,事事惟此方堪凭。为学者,心怀时不我待之紧迫感,舍我其谁之使命感。出得争分夺秒,入得澄明之境。古今中外,举凡为大学者,向惜时如金、清心寡欲,向夜晚要时间,向睡眠要孤独,向周末要忙碌,向纷扰要安泰。时间最难做的是加法,变废为宝;最好做的是减法,弃之不惜;时间是挤出来的,如海绵挤水;也是“偷”回来的,能忙里偷闲。让紧迫成为一种习惯,让忙碌成为一种常态,让研究成为一种爱好,让成果成为一种皈依。一份紧迫,赢得百般开怀;十分忙碌,成就天下文章。
其三:静,常觅宁静之守
“淡然离言说,悟悦心自足。”心如明镜台,一尘不染;一静解百忧,海阔天空。静以修身,静以立言,静以养德,静以化人。让自己安静下来是一种修炼,让心情平静下来是一种历练。板凳之上一世冷,盛名之后十年功。少一些功利和浮躁之意,多一点宁静和淡泊之心,踏踏实实做学问,勤勤恳恳搞研究,坦坦荡荡守本分。故曰:“学”无止境,“术”有专攻;为学有术,不学无术!
其四:精,常葆求精之品
磨砻砥砺,玉汝于成。真金来自千淬百励、浴火新生,真学出乎舍粗取精、精益求精。对自己苛刻一点,不输给别人;对理想精致一点,不输给人生;对生活严肃一点,不荒废年华。对文字吝啬一点,字字珠玑,不半途而废;对文章严酷一点,三省自问,不功亏一篑。在学术生态体制、学术评价机制面前,一己薄力微不足道。与其螳臂当车,不如苦练内功;与其坐以待毙,不如知耻而勇。
最新文章
推荐作家
张衡
张衡(78年—139年),东汉著名辞赋家、文学家、科学家。《后汉书》有传。字平子。南阳郡西鄂(今河南南阳县)人。少时即善属文,西游三辅,作《温泉赋》;东入洛阳,观太学,问学于经学大师贾逵,遂通《五经》、六艺。永元(89—1
孔子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名丘,字仲尼。鲁襄公二十二年(一说二十一年)十月庚子日(前551年9月28日)出生于鲁国昌平乡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其远祖
司马迁
司马迁(前145年或前135年-不可考)中国古代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字子长,西汉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成)人。十岁时,随父司马谈到长安,开始研读古代文献,并就学于董仲舒、孔安国。二十岁自长安出发,历经长江、湘江、沅江
孔颖达
孔颖达(574年—648年)唐代经学家。字冲远,冀州衡水(今属河北)人。孔颖达博通儒家经典,与北魏名儒刘焯同学,在北朝以教授为业。隋炀帝大业初,举明经高第,授河内郡博士,补太学助教。入唐,秦王李世民引为秦王府文学馆学士,擢国子
余象斗
余象斗(约1560 -1637) 名文台,字象斗,号仰止子、仰止山人、三台山人、三台馆主人,别名世腾、象乌、宗下、云登父、子高父等福建建阳人,明末著名书坊主、小说家。他生逢明末建阳刻书鼎盛时期,仅余氏一族就有三十余家书坊,同
公羊高
公羊高,战国时期齐国人。相传是孔子学生子夏的弟子。汉代今文经学的重要先驱者。以治《春秋》闻名于世。旧题《春秋公羊传》(亦称《公羊春秋》或《公羊传》)为其所作。据唐代徐彦《公羊传疏》说:“戴宏《序》云:"子夏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