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圆之道

人类始祖伏羲女娲造像:伏羲手中持矩,女娲手中持规。告诫人们,做人行事要有规矩。t8r中华典藏网

“规”可画圆,今指圆规;“矩”画直角或方形,亦称角尺。两字组合在一起,表示校正圆方的工具,又引申喻作标准与法度。t8r中华典藏网

世间规矩,多是前辈、智者认识事物规律或晓得事理利害之后所确定,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方圆之道也称规矩之道。方为矩,是框架,是做人之本;圆为收敛,蓄势,是曲折迂回之术。无方,难以聚力凝神;无圆,处世缺少智慧与持性,难以成功。t8r中华典藏网

孔子说过:“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段话道出了孔子求知过程。孔子一生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在探寻天地之道的同时,也在立说立行,按世间的方圆行事。当他活到七十岁时,知识和经验的积累已达到相当高度,才谦虚地感觉到能随心所欲去做事情,但不会逾越规矩。t8r中华典藏网

孔子之后儒家学派继承人孟子这样阐述规矩,“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师旷之聪,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尧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规矩,方圆之至也;圣人,人伦之至也。”t8r中华典藏网

孟子讲,即使有离娄的视力,公输般的技巧,如果不用圆规和角尺,也不能画成方形和圆形;即使有师旷对音乐的听力,如果不用六律,也不能校正五音;即使有尧舜之道,如果不推行仁政,也不能整治好天下。圆规和角尺是方圆的标准,圣人是为人的典范。t8r中华典藏网

当下山东邹城孟府大堂檐下正中悬挂着“七篇贻矩”金匾,为清雍正皇帝手书。“七篇”指的是《孟子》七篇,即《梁惠王》《公孙丑》《腾文公》《离娄》《万章》《告子》《尽心》。“贻”是赠给的意思;“贻矩”指赠给孟家的规矩。雍正皇帝的用意是告诫孟家后代要用孟子的《七篇》作为言行的准则和行动的规矩。t8r中华典藏网

天圆地方,天造地设,均在诠释方圆之道,彰显规矩之律。t8r中华典藏网

请看大自然之象:大河滔滔,有河床堤岸规矩;奇峰破云,有大地山脉规矩;湖泊海洋有隆起的地壳规矩;万千气象,有日光月华规矩;几大行星,有太阳的引力规矩……t8r中华典藏网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是物种之间及生物内部之间相互竞争,能适应自然者被选择存留下来的一种自然法则。这种“适应”,便是长期与环境的协调与遵循。t8r中华典藏网

树之生长,以直上为方,以壮阔为圆;春夏秋冬为一周期,每年形成一个年轮。值秋而冬,叶落归根,敛息而眠,蓄力于藏,直到逢春复苏,再发新荣。这一过程,把方圆之道演绎的淋漓尽致。大树成长是方正的过程,树木落叶后收敛亦是圆融过程。t8r中华典藏网

春种秋收,春华秋实。人们立足于自然,赖以生存。自然既出,阴阳生焉。阴阳既生,形势出矣。斗转星移,沧海桑田。日中则昃,月盈则食,天地盈虚,与时消息。异象逆流何其短暂,天长地久均在遵循方圆之道。t8r中华典藏网

《大学》曰:“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就是让人认清形势,实行方圆之道。t8r中华典藏网

方圆之道即平衡之道。人行事欲方,显出刚性和气魄。同时欲圆,在受到打击挫折后,能反思凝神,重新凝聚力量。t8r中华典藏网

“一阖一辟谓之变,往来不穷谓之通。”人类文明进步,靠规矩屹立。人类每项战略决策,重大工程,城市规划,航线开辟,凭规矩考量。人类的思想和行为靠规矩梳理规范,并不意味着固步自封、不讲创新与开拓,但创新与开拓并不意味着可以脱离实际、不讲章法。t8r中华典藏网

为人处世,努力成就,大德不渝,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百折不挠,坚持不懈为方;与人为善,互让三尺为圆。藏巧守拙,用晦而明,寓清于浊,以屈为伸,皆为活用方圆之道。t8r中华典藏网

人生自在方圆中,虽有千变万化,其巧妙之处在于遵守方圆合一的规矩。t8r中华典藏网

推荐作家

孔颖达

孔颖达

孔颖达(574年—648年)唐代经学家。字冲远,冀州衡水(今属河北)人。孔颖达博通儒家经典,与北魏名儒刘焯同学,在北朝以教授为业。隋炀帝大业初,举明经高第,授河内郡博士,补太学助教。入唐,秦王李世民引为秦王府文学馆学士,擢国子

董仲舒

董仲舒

董仲舒(公元前179年-前104年)西汉儒家思想家、教育家。河北广川(今河北景县)人。幼年好学不倦,勤读儒学,中年收徒讲学,开始了教学生涯。读书专攻《春秋公羊传》,为今文经学大师。汉景帝时任博士,有“汉代孔子”之称。汉武帝

司马迁

司马迁

司马迁(前145年或前135年-不可考)中国古代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字子长,西汉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成)人。十岁时,随父司马谈到长安,开始研读古代文献,并就学于董仲舒、孔安国。二十岁自长安出发,历经长江、湘江、沅江

房玄龄

房玄龄

房玄龄(579年—648年8月18日)字乔,齐州临淄(今山东淄博)人。父彦谦仕隋为刺史。玄龄幼聪敏、贯通典籍,善属文。开皇中,天下统一,人皆以为隋朝国运长久,玄龄则以为隋帝失政,亡迹已现。年十八举进士,授羽骑校,补隰城尉。李渊起兵

孟子

孟子

孟子(约前372年—前289年)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儒家思孟学派的创始人。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县)人。是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人。幼年丧父,母教极严,家境贫困。长大后,曾受业于子思(孔子之孙)的门人,是孔

彭子益

彭子益

彭子益(1871年-1949年),名承祖,字子益,云南大理鹤庆人,是清末至民国年间著名的白族医学家。 彭子益生于官宦人家,幼受庭训,年长后结交当地名士,博学多闻,尤其喜爱医术。他不拜师,选择直接钻研中医经典著作,师从古圣先贤。凭借自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