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刘基《诚意伯文集》介绍

《诚意伯文集》是元末明初的政治家、文学家刘基的诗文集。因刘基后封为诚意伯,故名。他一生著述颇丰,最先是由其子刘仲景、其孙刘分别编订成书。大略有 《郁离子》5卷,《覆瓿集》并拾遗20卷,《写情集》4卷,《犁眉公集》5卷,《春秋明经》4卷,于明初刊行于世,明成化中戴鱀始合为一帙,汇刻为《诚意伯文集》20卷,并冠以刘所撰的《翊运录》,嘉靖三十五年(1556)樊献科更定编次,为《重编诚意伯文集》18卷,凡 《郁离子》2卷,《覆瓿集》10卷,《写情集》2卷,《犁眉公集》2卷,《写情词集》2卷,《春秋明经》2卷,今通行本为《四部丛刊》本《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20卷,系根据乌程许氏藏明刊本影印而成,其中《郁离子》尚有明刻单行本,和清光绪间《子书百家》本等,今有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赵国钧注释的 《 〈郁离子〉 寓言故事注释》。j6k中华典藏网

刘基 (1311-1375),字伯温,青田 (今浙江青田)人,幼聪颖,14岁学《春秋》,后从郑复初习宋代理学,博通经史、天文、兵法,时人比为诸葛孔明,元至顺二年(1331)进士,授江西高安县丞,又任江浙儒学副提举,因检举御史失职之事受排挤,弃官隐居,放浪于山水之间,著《郁离子》以明志。朱元璋起兵后,于至正二十年(1360)与宋濂等人被召聘至应天(今南京),陈时务18策,协助朱元璋翦灭群雄,一统中原,成为明代开国一大功臣。明初授太史令,旋迁御史中丞兼太史令,封诚意伯,制定明初诸典制,“性刚嫉恶,与物多忤”。后为胡惟庸构陷而死,谥号文成,《明史》卷128有传。j6k中华典藏网

此文集20卷,收录 《郁离子》18章,文220篇,诗1184首,词233首,《春秋明经》42则,记录了刘基有关的政治思想、文学主张及诗文创作等几方面的内容。j6k中华典藏网

刘基的政治主张,是以儒家思想为主,强调“国以民为本,而民以食为本。”“固国莫大于保民,而保民莫切于备患。”(《春秋明经》)把休养生息和加强武备视为立国的两大根本。他于明代开国之初参与了很多重大问题的决策,改变了唐宋以来科举考试的方法,而取“四书”、“五经”来命题取仕,应试者所做文章必须仿照宋代经籍,代古人语气来写,多使用排偶文体,即后来的“八股文”,“八股取仕”的科举考试方法一直沿袭到清末,在当时起到了巩固封建制度,禁锢思想的功用,影响极为深远。j6k中华典藏网

刘基的文学主张统治了明初文坛,他的理论较为系统且影响很大。他从儒家“诗教”思想出发,强调作品教化的作用,主张 “美刺风戒,莫不有裨于世教”(《照玄上人诗集序》),贬斥元代以来纤丽的文风,提倡要“师古”,恢复汉唐以来的文学传统,把司马迁、班固、李白、杜甫当作文章的楷模,和宋濂一起倡导复古,促成明初文风逐步从纤丽转向质朴。j6k中华典藏网

刘基的诗文创作始终贯彻着自己的文学主张,他的作品以诗为主,诗风朴质雄健,其中尤以乐府、古体诗为佳,而且创作了大量的讽喻诗,反映元末明初动荡的社会面貌,和人民饱受剥削的痛苦遭遇:“农夫力田望秋至,沐雨梳风尽劳瘁,王租未了私债多,况复尔辈频经过。”(《野田黄雀行》)再如《雨雪曲》:“平民避乱入山谷,编蓬作屋无环堵”,是表现百姓因战乱而流离失所的惨况。《孤儿行》、《田家》组诗则表达了他对于弱者的同情。另外,像长诗《二鬼》、乐府诗中的《筑城词》、《畦桑词》等等,都往往流露出对于时政的忧虑,具有很强的的现实意义,这些佳作大多创作于元末战乱期间,而他于明初出仕之后所作的诗,则渐入空泛,成就不大。此外,他的诗中还更有一些是感慨人世沧桑,怀才不遇以及写景抒情,歌功颂德之作,影响也不很大,与诗相比,他的词的创作就更少佳作了。j6k中华典藏网

刘基诗文兼长,散文也写得很有特色,史称“与宋濂为一代文宗”。他以“师古”为宗旨,文章追求古朴浑厚的风格,体裁多样而内容丰富,以寓言体散文集《郁离子》最为著名,共创作有18章,195节,“郁离”二字则寓有文明之意。此书模仿秦汉子书形式,语言典奥,义蕴深远,全面阐述发挥了他的哲学、政治、伦理、道德等观点,还隐含有不少针砭时政之辞。有人评之为“大概矫元室之弊,有激而言。”(徐一燮《郁离子序》)其文形象风趣,气势奇伟,论说文则笔锋犀利,论点鲜明,写景文则讲求意境,描摹细微,如《松风阁记》等。j6k中华典藏网

对于刘基的文学创作,《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这样评论道:“其诗沉郁顿挫,自成一家,足与高启相抗,其文宏深肃括,亦宋濂、王袆之亚。”还是颇为公允的。j6k中华典藏网

推荐作家

孔颖达

孔颖达

孔颖达(574年—648年)唐代经学家。字冲远,冀州衡水(今属河北)人。孔颖达博通儒家经典,与北魏名儒刘焯同学,在北朝以教授为业。隋炀帝大业初,举明经高第,授河内郡博士,补太学助教。入唐,秦王李世民引为秦王府文学馆学士,擢国子

董仲舒

董仲舒

董仲舒(公元前179年-前104年)西汉儒家思想家、教育家。河北广川(今河北景县)人。幼年好学不倦,勤读儒学,中年收徒讲学,开始了教学生涯。读书专攻《春秋公羊传》,为今文经学大师。汉景帝时任博士,有“汉代孔子”之称。汉武帝

司马迁

司马迁

司马迁(前145年或前135年-不可考)中国古代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字子长,西汉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成)人。十岁时,随父司马谈到长安,开始研读古代文献,并就学于董仲舒、孔安国。二十岁自长安出发,历经长江、湘江、沅江

房玄龄

房玄龄

房玄龄(579年—648年8月18日)字乔,齐州临淄(今山东淄博)人。父彦谦仕隋为刺史。玄龄幼聪敏、贯通典籍,善属文。开皇中,天下统一,人皆以为隋朝国运长久,玄龄则以为隋帝失政,亡迹已现。年十八举进士,授羽骑校,补隰城尉。李渊起兵

孟子

孟子

孟子(约前372年—前289年)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儒家思孟学派的创始人。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县)人。是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人。幼年丧父,母教极严,家境贫困。长大后,曾受业于子思(孔子之孙)的门人,是孔

彭子益

彭子益

彭子益(1871年-1949年),名承祖,字子益,云南大理鹤庆人,是清末至民国年间著名的白族医学家。 彭子益生于官宦人家,幼受庭训,年长后结交当地名士,博学多闻,尤其喜爱医术。他不拜师,选择直接钻研中医经典著作,师从古圣先贤。凭借自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