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杂剧剧本《小张屠》
《小张屠》全名《小张屠焚儿救母》,主要写小张屠焚儿救母、得到好报的故事。
小张屠因母亲有病想吃米汤,家中无米,只好将棉袄拿到王员外家去,当二升米回来养母。王员外以卖草香水酒为业,有万贯家财。他不但不肯施财周济贫民,反把别人上了神灵的纸马,又拿来卖与别人还愿。连他自己都说:“似我这等瞒心昧己又发迹,除死无大灾。”张屠明知此人“无半点慈悲处”,但还得求他。
张屠拿米回家,吩咐妻子给母亲舂熟煎汤吃。其妻情绪有些烦恼,张屠叮咛她“放得欢喜着,母亲也欢喜”,否则,让“母亲知道,又加了病症”。他要妻子学习对母亲“朝侍奉,暮煎汤”、对丈夫举案齐眉的孟光,“休学那忤逆婆娘”;他要妻子“学那哭长城送寒衣孟姜,休学那无廉耻盗果京娘”;要妻子学习二十四孝中孝母的曾子、埋儿的郭巨、哭竹的孟宗、卧冰的王详、刻木的丁兰。张屠请来太医给母亲看病,须用朱砂做药引。王员外贪财昧心,把假朱砂卖给张屠,母亲吃下肚便吐了。张屠为救母病,和妻子向东岳爷参拜,愿把三岁儿子喜孙,做一柱香焚了。三月二十八这天,他和妻子带着喜孙到东岳庙还愿,孩儿火焚了,妻子“两行清泪星眸中堕”,张屠“这九曲柔肠刀割”;弃了小冤家妻子感到凄凉,存得个老尊堂张屠感到快活。
东岳庙神灵教鬼急脚李能在张屠还愿时打盹的一霎那,把喜孙送回张家,却把王员外儿子万宝奴取来丢在火池里烧死。所谓“守分休贪不义财,命中合有自然来。若将巧计干求得,人不为仇天降灾”。张屠不知就里,回家时还和妻子商量着如何向母亲隐瞒焚子真情。可是回到家,母亲生嗔询问,张屠只好把焚子之事回明母亲。母亲却说他两口那里有心去烧香,而是吃醉了,“丢了孩儿”,还来道谎,哄她说焚了。母亲唤出李能已经送回在家的喜孙让张屠看,张屠因认得是鬼急脚的包袱,立即醒悟“元来神灵先送将孩儿来了”,一家人焚香拜谢神灵,更加相信“世间人打好歹都有报应”,“莫谩天地莫谩神,远在儿孙近在身”。
此剧宣扬善恶有报、焚子孝母的封建迷信思想,没有多少积极意义。
最新文章
推荐作家
张衡
张衡(78年—139年),东汉著名辞赋家、文学家、科学家。《后汉书》有传。字平子。南阳郡西鄂(今河南南阳县)人。少时即善属文,西游三辅,作《温泉赋》;东入洛阳,观太学,问学于经学大师贾逵,遂通《五经》、六艺。永元(89—1
孔子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名丘,字仲尼。鲁襄公二十二年(一说二十一年)十月庚子日(前551年9月28日)出生于鲁国昌平乡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其远祖
司马迁
司马迁(前145年或前135年-不可考)中国古代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字子长,西汉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成)人。十岁时,随父司马谈到长安,开始研读古代文献,并就学于董仲舒、孔安国。二十岁自长安出发,历经长江、湘江、沅江
孔颖达
孔颖达(574年—648年)唐代经学家。字冲远,冀州衡水(今属河北)人。孔颖达博通儒家经典,与北魏名儒刘焯同学,在北朝以教授为业。隋炀帝大业初,举明经高第,授河内郡博士,补太学助教。入唐,秦王李世民引为秦王府文学馆学士,擢国子
余象斗
余象斗(约1560 -1637) 名文台,字象斗,号仰止子、仰止山人、三台山人、三台馆主人,别名世腾、象乌、宗下、云登父、子高父等福建建阳人,明末著名书坊主、小说家。他生逢明末建阳刻书鼎盛时期,仅余氏一族就有三十余家书坊,同
公羊高
公羊高,战国时期齐国人。相传是孔子学生子夏的弟子。汉代今文经学的重要先驱者。以治《春秋》闻名于世。旧题《春秋公羊传》(亦称《公羊春秋》或《公羊传》)为其所作。据唐代徐彦《公羊传疏》说:“戴宏《序》云:"子夏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