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入门:曾国藩告诉你应该读什么书。

了解一个国家以及一个民族的社会进化过程,一定需要先了解他的文化。SDe中华典藏网

中华文明自古以来的学者以及思想家们如同银河上的星星一般的多,他们尝试着解释了一切问题,有关于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宇宙。而他们的成就又像太阳的光芒一般绚烂。SDe中华典藏网

现在,他们的思想有待我们的继承和发扬。SDe中华典藏网

总有名人会写一些自传,告诉我们名人都做些什么。然而,如果想拥有他们的一样的知识,难道不是应该看他们看过的书么?SDe中华典藏网

曾国藩作为中国近代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 更是古代科举出身,精通经史子集,他都看过哪些书呢?SDe中华典藏网

经史子集四部。这四部体制的创立,最早是在《隋书·经籍志》中,这是由唐初名臣魏征所编写的,正式标注经、史、子、集四部的名称。SDe中华典藏网

经部SDe中华典藏网

《易经》SDe中华典藏网

易经在历史上有《连山易》《归藏易》《周易》三本易书。然而,《连山易》和《归藏易》都已经失传,于是我们中华文明历史上的易经,就是从《周易》开始的。SDe中华典藏网

《周易》由文王所著,为百经之首,作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一部经书,是中华文明的源头。SDe中华典藏网

著名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曾经评价到:“《易经》是经典中之经典,哲学中之哲学,智慧中之智慧。”SDe中华典藏网

《周易》的本身这门学问中,有一个原则亦叫作“三易”,意思是说《易经》包括了三个大原则:就是一、变易;二、简易;三、不易。研究《易经》,先要了解这三大原则的道理。SDe中华典藏网

《尚书》SDe中华典藏网

《尚书》,最早书名为《书》,从这个名字上了,可以知道他的重要性。约成书于公元前五世纪,传说《尚书》由伏生传下来。可能为上古文化《三坟五典》遗留著作。SDe中华典藏网

《尚书·大禹谟》记载四句、十六个字的 中华文明心法。内容即是:“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是中国文化传统中最为著名的“十六字心传”,中华民族的文化核心与灵魂。SDe中华典藏网

《论语》SDe中华典藏网

《论语》由孔子思想继承者编写而成的,直到汉代才完全成书。《论语》所记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为核心。主要记录了孔子的思想,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 SDe中华典藏网

史部SDe中华典藏网

中华人是一个喜欢记录历史的国家。国家的历史从夏商周就有明确的国家记录,还有记录县志、省志。甚至一个家族的族谱也有长达数千年的记载。SDe中华典藏网

《史记》SDe中华典藏网

被鲁迅先生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刘向认为此书“善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SDe中华典藏网

《三国志》SDe中华典藏网

如果说道在中国哪一段历史最为知名,可能就要算三国了。因为《三国演义》的影响力,三国历史甚至远远波及东亚诸国。日本、韩国等国的国民都是看着三国历史长大的,但是《三国演义》的来源正史《三国志》恐怕看过的人,就不多了。SDe中华典藏网

《三国志》是史学家陈寿的著作,记载了东汉至三国时期的断代史,同时也是二十四史中评价最高的。SDe中华典藏网

《资治通鉴》是北宋大历史学家司马光所著,耗费时间长达19年。可以说是有宋一代最伟大的著作了。SDe中华典藏网

据说,毛润之先生整整看了《资治通鉴》17遍之多。 我们普通人可能没有那么多时间看了,毕竟高达290多卷,一般人一生能看一次就算不错了。SDe中华典藏网

当代国学社建议读者可以看其中的“臣光曰"之后的文字。这些全都司马光自身的总结,也是他个人的思想精华。SDe中华典藏网

子部SDe中华典藏网

子部中全是诸子百家及艺术、谱录等书。可以说非常适合现代人阅读了。SDe中华典藏网

《茶经》SDe中华典藏网

《茶经》是世界上现存最早、最完整、最全面介绍茶的第一部专门著作,被誉为茶叶百科全书,怎么夸奖都不过分,是茶圣陆羽的思想成就。SDe中华典藏网

这本书是关于茶叶生产的历史、源流、生产技术以及饮茶技艺、茶道原理的综合性论著,是划时代的茶学专著,精辟的农学著作,阐述茶文化的书。将普通饮茶升格为一种美妙的文化艺术。SDe中华典藏网

《东京梦华录》SDe中华典藏网

穿越必备书籍。这一本书追述北宋都城东京开封府城市的风俗人情。SDe中华典藏网

所记大多是宋徽宗崇宁到宣和(1102-1125)年间北宋都城东京开封的情况,描绘了这一历史时期居住在东京的王公贵族、庶民百姓的日常生活情景,想了解北宋最辉煌时期的人文情况、社会习俗,就一定不能错过这本书。SDe中华典藏网

《道德经》SDe中华典藏网

相传为老子在函谷关所著。SDe中华典藏网

全经以哲学意义之“道德”为纲宗,论述修身、治国、用兵、养生之道,乃所谓“内圣外王”之学,文意深奥,包涵广博 ,被誉为万经之王。SDe中华典藏网

在中华文明历史上对传统哲学、科学、政治、宗教都产生了深刻影响。SDe中华典藏网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道德经》是除了《圣经》以外被翻译成外国文字并且发布量最多的文化名著。SDe中华典藏网

集部SDe中华典藏网

“集部”收历代作家的散文、骈文、诗、词、曲和文学评论等著作。SDe中华典藏网

《楚辞》SDe中华典藏网

楚辞是屈原创作的一种诗歌体。其中记录了不少当时在楚地的风俗已经使用楚地的语言完成的韵律,可以和中原文明比肩。SDe中华典藏网

楚辞用词都非常浪漫。SDe中华典藏网

修远:“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古代,给男孩子取名字都会首先使用楚辞里的句子。如果家里有儿子诞生的,可以准备一本。SDe中华典藏网

《唐诗三百首》SDe中华典藏网

对于灵魂深处就充满了诗意的中国人而言,《唐诗三百首》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了。SDe中华典藏网

他记录是中国诗歌发展的黄金时代,这个时代云蒸霞蔚,名家辈出。记录的唐诗数量多达五万余首。SDe中华典藏网

《古文观止》SDe中华典藏网

书名“古文观止”意指文集所收录的文章代表文言文的最高水平,学习文言文至此观止矣。就是说,如果要学习文言文,看这一本书,就好了。SDe中华典藏网

它是清朝康熙年间选编的一部供学塾使用的文学读本。SDe中华典藏网

如果想要通读古代的文言文,这一本书千万不要错过。SDe中华典藏网

推荐作家

张衡

张衡

张衡(78年—139年),东汉著名辞赋家、文学家、科学家。《后汉书》有传。字平子。南阳郡西鄂(今河南南阳县)人。少时即善属文,西游三辅,作《温泉赋》;东入洛阳,观太学,问学于经学大师贾逵,遂通《五经》、六艺。永元(89—1

孔子

孔子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名丘,字仲尼。鲁襄公二十二年(一说二十一年)十月庚子日(前551年9月28日)出生于鲁国昌平乡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其远祖

司马迁

司马迁

司马迁(前145年或前135年-不可考)中国古代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字子长,西汉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成)人。十岁时,随父司马谈到长安,开始研读古代文献,并就学于董仲舒、孔安国。二十岁自长安出发,历经长江、湘江、沅江

孔颖达

孔颖达

孔颖达(574年—648年)唐代经学家。字冲远,冀州衡水(今属河北)人。孔颖达博通儒家经典,与北魏名儒刘焯同学,在北朝以教授为业。隋炀帝大业初,举明经高第,授河内郡博士,补太学助教。入唐,秦王李世民引为秦王府文学馆学士,擢国子

余象斗

余象斗

余象斗(约1560 -1637) 名文台,字象斗,号仰止子、仰止山人、三台山人、三台馆主人,别名世腾、象乌、宗下、云登父、子高父等福建建阳人,明末著名书坊主、小说家。他生逢明末建阳刻书鼎盛时期,仅余氏一族就有三十余家书坊,同

公羊高

公羊高

公羊高,战国时期齐国人。相传是孔子学生子夏的弟子。汉代今文经学的重要先驱者。以治《春秋》闻名于世。旧题《春秋公羊传》(亦称《公羊春秋》或《公羊传》)为其所作。据唐代徐彦《公羊传疏》说:“戴宏《序》云:"子夏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