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料笔记《涌幢小品》
史料笔记。三十二卷。明朱国祯撰。成书于天启间,有朱氏家刻本。
朱国祯,字文宁,号平涵。生年不详,卒于崇祯五年(1632年)。乌程(今浙江吴兴)人。明万历十七年进士,累官国子监祭酒,以病谢官归家,长时间不出仕。天启三年任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累加太子太保,曾升为内阁首辅,不久为阉党李蕃所劾,以病求归。纂有《皇明史概》一百二十卷,《涌幢小品》,《大政记》。
《涌幢小品》是朱国祯闲居在家时写成的。是研究明代政治、经济、文化史的重要资料。全书分为很多类,各类下又分若干目,分别叙述。该书涉及的方面很广,内容很丰富。包括有明朝典章制度,政治、经济、人物、释道、少数民族、文物、古迹、诗文等等。因为,朱国祯家有个六角的木亭,形像石幢,其构造如穹庐,可以随意迁换地方,好似从地下涌出。本书就是在这亭子里写成的。故称《涌幢小品》。
《涌幢小品》是一部研究明朝历史的重要著作。很大的篇幅记述了明朝的典章制度。如卷七,记有关科举制度的事宜;卷八,记官制、文武官员的数目、官名、选官、考察、品级和土司制等;卷十一,兵制。记京营、清军、土兵、民壮、土司兵、塘报;兵器、火器和战术等。另外,还记述了明代廷杖与族刑的变化。
该书卷三十,用较多的篇幅记述了倭患之事。不仅介绍了日本的情况,并详细的介绍了平定倭寇的过程,其中最引人注意的是,他把平倭之功,归之于胡宗宪,说“中间悉力拮据,终得荡平者,胡襄懋力也”。认为他“十余年出生入死”,辛苦卓绝功不可泯。该书在卷三十二,又记了嘉靖中南京振武营兵变和万历间郧阳兵变之事,以及农民起义等;卷九,记述有王朝佐、葛贤所领导的民变事迹。
书中还记述了于谦、海瑞、戚继光等重要历史人物以及内阁重要阁臣、首辅、如夏言、徐阶、张居正、严嵩等,并揭示了阁部间的矛盾。还有乡官、诰敕,边疆各族等。
又该书还记述了不少经济方面的内容。如除了钞税、盐政、和市、免税、市易、白粮、库丁、门厨外,还记述了均田定役的问题及遵化冶铁和延安石油生产技术的状况,湖丝的生产,其中以七里丝为最佳。南京桐漆园的管理与生产。
此外,在文化方面,记述了《永乐大典》和《大明会典》的纂修,并对陈白沙、王阳明等作了一些介绍。
这些都说明,《涌幢小品》对于研究明史有重要参考价值。但该书中有些地方,宣扬了神怪迷信,有些地方把自然中出现的某些怪异现象硬与后来的某些社会现象相比附。这些都应注意的。
本书天启年间有朱氏家刻本。后收入《笔记小说大观》第二辑。一九五九年中华书局根据朱氏家刻本,加以断句重印。
最新文章
推荐作家
张衡
张衡(78年—139年),东汉著名辞赋家、文学家、科学家。《后汉书》有传。字平子。南阳郡西鄂(今河南南阳县)人。少时即善属文,西游三辅,作《温泉赋》;东入洛阳,观太学,问学于经学大师贾逵,遂通《五经》、六艺。永元(89—1
孔子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名丘,字仲尼。鲁襄公二十二年(一说二十一年)十月庚子日(前551年9月28日)出生于鲁国昌平乡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其远祖
司马迁
司马迁(前145年或前135年-不可考)中国古代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字子长,西汉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成)人。十岁时,随父司马谈到长安,开始研读古代文献,并就学于董仲舒、孔安国。二十岁自长安出发,历经长江、湘江、沅江
孔颖达
孔颖达(574年—648年)唐代经学家。字冲远,冀州衡水(今属河北)人。孔颖达博通儒家经典,与北魏名儒刘焯同学,在北朝以教授为业。隋炀帝大业初,举明经高第,授河内郡博士,补太学助教。入唐,秦王李世民引为秦王府文学馆学士,擢国子
余象斗
余象斗(约1560 -1637) 名文台,字象斗,号仰止子、仰止山人、三台山人、三台馆主人,别名世腾、象乌、宗下、云登父、子高父等福建建阳人,明末著名书坊主、小说家。他生逢明末建阳刻书鼎盛时期,仅余氏一族就有三十余家书坊,同
公羊高
公羊高,战国时期齐国人。相传是孔子学生子夏的弟子。汉代今文经学的重要先驱者。以治《春秋》闻名于世。旧题《春秋公羊传》(亦称《公羊春秋》或《公羊传》)为其所作。据唐代徐彦《公羊传疏》说:“戴宏《序》云:"子夏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