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南戏《白兔记》介绍

全名《刘知远白兔记》。南戏剧本。三十二出。撰者不详。与《荆》、《拜》、《杀》、《》并称四大家戏。刊行于明末清初。LSk中华典藏网

剧情:后汉开国之君刘知远幼年失父,为李文奎牧马。李发现他睡眠时金蛇钻七窍,认为是有钱有势兆头,把女儿三娘许配给他。李文奎夫妇死后,刘知远不忍受兄嫂欺凌,离乡从军,入赘于岳节度使。他屡立军功,升为九州安抚使。妻子三娘在家遭虐待,磨房产子,嘴咬脐带,小儿名叫咬脐郎。她托窦公把儿子送到并州军中。十六载后,咬脐郎出猎白兔而遇老母,于是一家团圆。LSk中华典藏网

剧作写一个家庭纠葛,揭示封建社会世态炎凉,写慈母之爱,写助人为乐,针砭世俗恶习。流浪汉刘知远和三娘结合后,兄嫂对他渺视、忌恨、迫害,“世情看冷暖,人面逐高低”,“刘穷”给这家庭带来“不祥”。“休妻”、“瓜园受害”、“从军”给刘知远无穷苦恼。李三娘却不逆来顺受,果断撕丈夫违心休书,抗拒兄嫂迫害。其兄让她上天捉漏,她回答:“上天无路。”让她到阎王殿前淘米,她回答:“入地无门。”让她嫁人,她回答:“决不改嫁。”她宁为奴,忍饥挣扎,磨房生子,牙咬脐带,衣搌污秽。后来,丈夫另娶,儿子离去,经受无穷凌辱,一直不屈,是母爱典型。窦公急人所难,沿途乞奶,护送小儿,助人为乐。剧作脉络清楚,情节紧凑,词语质朴,风格通俗。但“天人感应”、“发迹变泰”实属消极。LSk中华典藏网

各剧种《窦公送子》、《打猎回书》、《磨房相会》、《瓜园分别》、《磨房产子》等都出于此剧。LSk中华典藏网

作品收入《汲古阁六十种曲》(明末毛晋编)、《暖红室汇刻传奇》(近人刘世珩辑)。一九五九年,中华书局出单行本《白兔记》。一九六七年,在上海嘉定县出土明代成化年间刊印的《新编刘知远还乡白兔记》。一九八○年,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校刊《暖红室汇刻传奇荆刘拜杀》。LSk中华典藏网

推荐作家

孔颖达

孔颖达

孔颖达(574年—648年)唐代经学家。字冲远,冀州衡水(今属河北)人。孔颖达博通儒家经典,与北魏名儒刘焯同学,在北朝以教授为业。隋炀帝大业初,举明经高第,授河内郡博士,补太学助教。入唐,秦王李世民引为秦王府文学馆学士,擢国子

董仲舒

董仲舒

董仲舒(公元前179年-前104年)西汉儒家思想家、教育家。河北广川(今河北景县)人。幼年好学不倦,勤读儒学,中年收徒讲学,开始了教学生涯。读书专攻《春秋公羊传》,为今文经学大师。汉景帝时任博士,有“汉代孔子”之称。汉武帝

司马迁

司马迁

司马迁(前145年或前135年-不可考)中国古代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字子长,西汉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成)人。十岁时,随父司马谈到长安,开始研读古代文献,并就学于董仲舒、孔安国。二十岁自长安出发,历经长江、湘江、沅江

房玄龄

房玄龄

房玄龄(579年—648年8月18日)字乔,齐州临淄(今山东淄博)人。父彦谦仕隋为刺史。玄龄幼聪敏、贯通典籍,善属文。开皇中,天下统一,人皆以为隋朝国运长久,玄龄则以为隋帝失政,亡迹已现。年十八举进士,授羽骑校,补隰城尉。李渊起兵

孟子

孟子

孟子(约前372年—前289年)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儒家思孟学派的创始人。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县)人。是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人。幼年丧父,母教极严,家境贫困。长大后,曾受业于子思(孔子之孙)的门人,是孔

彭子益

彭子益

彭子益(1871年-1949年),名承祖,字子益,云南大理鹤庆人,是清末至民国年间著名的白族医学家。 彭子益生于官宦人家,幼受庭训,年长后结交当地名士,博学多闻,尤其喜爱医术。他不拜师,选择直接钻研中医经典著作,师从古圣先贤。凭借自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