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侠义小说《云钟雁三闹太平庄全传》
《云钟雁三闹太平庄全传》简介鉴赏
侠义小说,五十四回,清无名氏撰, 有道光己酉(1849年)琅环书屋刊小本,和同治甲子(1864年)一笑轩刊本,首有道光二十九年(即1849)夏四月珠湖渔隐序,并绣像八幅。
书叙明代天启年间事。“云钟雁”是三家姓合成的:“云”指文华殿大学士云定,他膝下只有一个女儿,后从族中过继一子,叫云文;“钟”指刑部侍郎钟珮,他有一子一女,叫钟山玉和钟玉环;“雁”指九门提督副都统雁翎,他有一位公子唤作雁羽。他们三家很要好,云小姐和钟公子还定下了婚姻。所谓“太平庄”,则是指朝中刁国舅家皇妃归省之处,任何人不敢入内的,它是刁家人为非作歹后逃避官府的躲匿地,也是书中一切罪恶的渊薮。一次刁国舅在街上强抢民女,被雁翎撞见,民女的家人在钟珮处告状,于是云定会同六部审讯,刁国舅被定罪,从此怀恨在心,要伺机报复。恰好边关告紧,刁便推荐雁翎带兵西征,又荐钟珮北上修长城,圣上都允了。西边守关的是刁的大儿子刁龙,他故意不发兵接应,使得雁帅兵败,入山为寇。北边的都督是刁的妻舅胡申,他克扣材料,限逼钟珮,害得钟珮只好逃到敌国避难。却说朝中,云定因年老要求退休,皇帝不舍,为他在城外赐造了一座落贤庄,任何人不许擅入,这样落贤庄就成了书中好人的避难所,而与太平庄对立。刁国舅要将雁府家人抄斩,幸亏云定谏阻,暂时扣压。刁便又施诡计将云定调去抚慰南蕃,于是朝内一切都由他摆布了。恰好云家的过继儿子云文是个浪子,与刁国舅的二儿子刁虎勾搭上了。刁虎看中云小姐,要聘她为妻,云夫人不肯,云文便配合刁虎,设计将她抢去。此时雁翎的公子雁羽避难在云家,他是个练武的人,于是一闹太平庄,将云小姐救回。云小姐女扮男装,出外逃难。此后雁公子躲到老师文翰林家,与文小姐私订终身。但文小姐又被刁虎看中,将文翰林骗至太平庄,想要强迫他答应,于是雁公子二闹太平庄,救回文翰林。然后雁公子西行寻父,路上与董金瓶结亲,得到不少兵马,后来帮父亲杀败敌兵,反进西关,杀了刁龙。再说钟家被害,逃难到杭州,幸遇当地的章员外相救,钟公子与章家的公子甚是友好,并聘了章家小姐为妻,钟小姐玉环也与章公子定了婚姻。后来又巧遇女扮男装的云小姐。上京赶考,钟公子中了状元,章公子、云小姐也中了榜眼、探花。恰好此时云定已回朝,闻知西边战事,于是带兵西征,说服雁翎归顺。同时北方又有敌国入侵,刁国舅假传圣旨遣云定北征,屈在敌国的钟珮归来献上地图,破了敌兵,两国重修和好,云定班师回朝。刁国舅的一切罪恶都暴露在了天日之下,只好又躲进太平庄逃避传讯,于是雁公子三闹太平庄将他捉拿归案。皇帝把他斩首,大赏有功之人,又御定了钟状元与云小姐、章小姐的婚事、雁羽与文小姐、董金瓶的婚事,同时章公子又娶钟小姐,一齐举行婚礼。小说在大欢喜大团圆的高潮中结束。
这部小说情节颇为复杂,但作者抓住了几个重要人物,通过这些人物的各种关系加以展开,所以叙述得井井有条。其中小英雄雁羽的形象最为突出,他有万夫不当之勇,又有运筹帷幄、领兵布阵之才。在战场上英勇杀敌,保卫了国家的安全;平生行事虽不免年轻鲁莽,却是侠义肝肠,嫉恶如仇,不畏权奸。所谓“三闹太平庄”,就是以他为主角的。这样一个将门之后、少年英雄,正是那个时代的人们理想中最健康的人物形象。此外,这部书描写青年男女之间的爱情,也不似一般才子佳人或英雄儿女小说那样显得做作或病态,既不涉秽笔,又没有丫环传书情诗往来那一套,却又自然多情、健康活泼。在本书作者的笔下,男女爱情处于某种理想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中,两相爱慕、私订终身与父母之命,礼教之防并不构成矛盾,而是自然谐调,“有情人终成眷属”的。其实本书就是写朝廷中忠奸善恶之间的斗争,也属理想状态:作恶的最终受了惩罚,好人最后获得永恒的幸福。同时皇帝也是圣明的,国舅作恶是由于妃子的偏私。
这样的小说,只是在先验道德标准下将各种矛盾透视为善恶两方的斗争,人物也随之分成好人和坏人两大阵营,所有复杂、曲折的情节都从这两方的势力消长中衍生出来。而那道德标准本身则先验地不可质询,这样,真实、具体的各种矛盾都被简单化。所以,这种小说不会有很高的文学成就。但另一方面,它却是中国人最为喜爱的,他们总是津津有味地读着小说,一面同情好人,一面憎恨坏人,等候着情节的继续,期待着善良终于战胜邪恶,最后遂得满足。所以这类小说往往深得人心,其中的英雄人物也为人们所乐于传颂。
最新文章
推荐作家
孔颖达
孔颖达(574年—648年)唐代经学家。字冲远,冀州衡水(今属河北)人。孔颖达博通儒家经典,与北魏名儒刘焯同学,在北朝以教授为业。隋炀帝大业初,举明经高第,授河内郡博士,补太学助教。入唐,秦王李世民引为秦王府文学馆学士,擢国子
董仲舒
董仲舒(公元前179年-前104年)西汉儒家思想家、教育家。河北广川(今河北景县)人。幼年好学不倦,勤读儒学,中年收徒讲学,开始了教学生涯。读书专攻《春秋公羊传》,为今文经学大师。汉景帝时任博士,有“汉代孔子”之称。汉武帝
司马迁
司马迁(前145年或前135年-不可考)中国古代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字子长,西汉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成)人。十岁时,随父司马谈到长安,开始研读古代文献,并就学于董仲舒、孔安国。二十岁自长安出发,历经长江、湘江、沅江
房玄龄
房玄龄(579年—648年8月18日)字乔,齐州临淄(今山东淄博)人。父彦谦仕隋为刺史。玄龄幼聪敏、贯通典籍,善属文。开皇中,天下统一,人皆以为隋朝国运长久,玄龄则以为隋帝失政,亡迹已现。年十八举进士,授羽骑校,补隰城尉。李渊起兵
孟子
孟子(约前372年—前289年)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儒家思孟学派的创始人。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县)人。是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人。幼年丧父,母教极严,家境贫困。长大后,曾受业于子思(孔子之孙)的门人,是孔
彭子益
彭子益(1871年-1949年),名承祖,字子益,云南大理鹤庆人,是清末至民国年间著名的白族医学家。 彭子益生于官宦人家,幼受庭训,年长后结交当地名士,博学多闻,尤其喜爱医术。他不拜师,选择直接钻研中医经典著作,师从古圣先贤。凭借自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