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夫人独具慧眼

卫夫人(272—349),东晋女书法家。名铄,字茂漪,卫展之女,卫恒之侄女,李矩之妻,世称 “卫夫人”。卫夫人善书法,有书名。她出生在卫氏书法之家,三代善书。她工楷书,尤尚规矩。世传卫夫人曾做过王羲之的书法老师,羲之父子的书法皆卫夫人所传。作品有《急就帖》等。b17中华典藏网

独具慧眼b17中华典藏网

众所周知,王羲之是中国书法史上的“书圣”,他的书法艺术传布广远,甚至在海外邻邦也享有极高声誉。但很多人可能不知道,王羲之在书法事业上的成功,除了继承王家书法传统和自己的刻苦学习外,还与他少年时代的书法老师卫夫人的教导和帮助有不可分割的关系。正是独具慧眼的卫夫人,发现并全力培养了王羲之这个卓绝的书法人才。b17中华典藏网

卫夫人师法钟繇,在其基础上刻苦钻研,并有自己的创新,各种书体皆有所长,而以楷书最为突出。其书法作品有《古名姬帖》、《急就帖》等。唐代著名评论家张怀瓘的《书断》载前人评价卫夫人的书法说:“碎玉壶之冰,烂瑶台之月,婉然芳树,穆若清风。”《唐人书评》中说卫夫人的书法“如插花舞女,低昂美容。又如舞女登台,仙娥弄影,红莲映水,碧波浮霞”。相传卫夫人还精通书学理论,曾写过这方面的文章,有一篇阐述笔法的《笔阵图》传世,记载了自己对于书法艺术,尤其是用笔之法的理解,对后世都产生了影响。书法作品本身和对于书法艺术、用笔之法的理论性记载,奠定了卫夫人在中国书法史上的地位和知名度。卫夫人是中国书法史上较早和较为重要的女书法家。b17中华典藏网

那么,卫夫人是如何成为王羲之少年时代的书法老师的呢?原来,王羲之和卫夫人家是亲戚,来往较多,而王羲之从小就对书法艺术表现出了超出常人的浓厚兴趣,并展现出自己在这方面的卓越天赋。卫夫人本身对书法艺术就很喜爱,对聪明活泼的王羲之也很喜爱,她看出了王羲之在书法上的突出之处,不愿意其才华白白浪费,流露出了愿意指导王羲之学习书法的意思。因此,少年王羲之在初步接触书法之后,就跟着卫夫人接受较为专业的指导。卫夫人自然是倾其所能地辅导,因此,在她的细心指点和耐心传授下,王羲之进步很快。后来,聪明好学的王羲之不满足于一家一派的书法艺术,而是虚心且狂热地向众多名家名帖学习,特别是卫瓘、钟繇等人的笔法,并进行比较和取舍,以弥补自己以往笔法中的不足。虚心好学的王羲之从不满足自己的一点点进步,长者经常夸奖他,而他却总是很谦虚。看到王羲之在书法上不断进步,日有所成,卫夫人十分高兴,她不无自豪地对别人说:“羲之将来一定会超过我,成为有名的书法家! ”言语间满是欣慰和赞扬。b17中华典藏网

王羲之以自己在书法上的突出成就实现了启蒙老师的预言。作为学生,王羲之的成功凝聚着老师的心血和汗水,我们在赞叹他所取得的书法成就时,不能忘了其背后这位独具慧眼、识才育才的好老师——卫夫人。b17中华典藏网

推荐作家

孔颖达

孔颖达

孔颖达(574年—648年)唐代经学家。字冲远,冀州衡水(今属河北)人。孔颖达博通儒家经典,与北魏名儒刘焯同学,在北朝以教授为业。隋炀帝大业初,举明经高第,授河内郡博士,补太学助教。入唐,秦王李世民引为秦王府文学馆学士,擢国子

董仲舒

董仲舒

董仲舒(公元前179年-前104年)西汉儒家思想家、教育家。河北广川(今河北景县)人。幼年好学不倦,勤读儒学,中年收徒讲学,开始了教学生涯。读书专攻《春秋公羊传》,为今文经学大师。汉景帝时任博士,有“汉代孔子”之称。汉武帝

司马迁

司马迁

司马迁(前145年或前135年-不可考)中国古代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字子长,西汉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成)人。十岁时,随父司马谈到长安,开始研读古代文献,并就学于董仲舒、孔安国。二十岁自长安出发,历经长江、湘江、沅江

房玄龄

房玄龄

房玄龄(579年—648年8月18日)字乔,齐州临淄(今山东淄博)人。父彦谦仕隋为刺史。玄龄幼聪敏、贯通典籍,善属文。开皇中,天下统一,人皆以为隋朝国运长久,玄龄则以为隋帝失政,亡迹已现。年十八举进士,授羽骑校,补隰城尉。李渊起兵

孟子

孟子

孟子(约前372年—前289年)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儒家思孟学派的创始人。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县)人。是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人。幼年丧父,母教极严,家境贫困。长大后,曾受业于子思(孔子之孙)的门人,是孔

彭子益

彭子益

彭子益(1871年-1949年),名承祖,字子益,云南大理鹤庆人,是清末至民国年间著名的白族医学家。 彭子益生于官宦人家,幼受庭训,年长后结交当地名士,博学多闻,尤其喜爱医术。他不拜师,选择直接钻研中医经典著作,师从古圣先贤。凭借自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