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末明初群雄角逐史料《国初群雄事略》

《国初群雄事略》mf8中华典藏网

明末清初钱谦益撰。共15篇。记载元末明初农民起义领袖韩林儿、郭子兴、徐寿辉、陈友谅、明玉珍,以及元朝将领扩廓贴木儿、李思齐等共15人的事迹。以人为纲,每人一篇。该书广征博引,对引文均不加改动,并注明出处,标明作者。“采自诸书,抵牾处不改定,参差处不画一,仍是长编之例,实非刊定之书”。但却使一些今已散失的资料得以保存下来。作者还对有疑问的史事及错诋之处附加按语,详为校订,是研究元末明初历史的一部重要史料。如该书第1卷《宋小明王》记载龙凤九年(元至正二十三年)小明王韩林儿与刘福通事,先引《太祖实录》,高岱《鸿猷录》、俞本《纪事录》及《龙凤事迹》原文,并加以考证说:“据《实录》刘福通为吕珍所杀。《国初事迹》则云,福通奉林儿遁于滁州。《庚申外史》则云:丙午冬,与小明王俱沉于瓜州。二说未知孰信。《史乘考误》以刘辰所记为非,然《洪武实录》多舛误,又讳言龙凤事,吾亦未敢以为信也。又按:《诚意伯行状》载,不奉小明王事在庚子年。以时势考之,恐未必然。高岱记于癸卯安丰遁退之后,与《国初事迹》不当轻救之言相合。所谓陈友谅入寇者,非庚子龙湾之役,而癸卯南昌之役也,似为近之。第六:太祖奉林儿还金陵,丙午殂于金陵,则承小说家之伪耳”。于此一事,考书6种之多。钱谦益(1582~1664),字牧斋,明万历进士,官至礼部侍郎,后降清,仍为礼部侍郎,事迹入《贰臣传》。博学多才,一生著述颇多。作者编撰该书的目的,是为了“官既不达,欲以史事自见,而亦未有任之者”。至清中期大兴文字狱,钱谦益的所有著作均被列入禁书。该书约成于明天启六年(1626),作者自序则写于书成后之16年。清代只有抄本流传,直到1913年才首次刊行,收入《适园丛书》,1982年中华书局据沈韵斋藏抄本为底本,参照清抄本和《适园丛书》本加以校刊,出版点校本,书后附录有《适园丛书》本,张钧衡跋文,为目前的流行版本。mf8中华典藏网

推荐作家

张衡

张衡

张衡(78年—139年),东汉著名辞赋家、文学家、科学家。《后汉书》有传。字平子。南阳郡西鄂(今河南南阳县)人。少时即善属文,西游三辅,作《温泉赋》;东入洛阳,观太学,问学于经学大师贾逵,遂通《五经》、六艺。永元(89—1

孔子

孔子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名丘,字仲尼。鲁襄公二十二年(一说二十一年)十月庚子日(前551年9月28日)出生于鲁国昌平乡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其远祖

司马迁

司马迁

司马迁(前145年或前135年-不可考)中国古代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字子长,西汉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成)人。十岁时,随父司马谈到长安,开始研读古代文献,并就学于董仲舒、孔安国。二十岁自长安出发,历经长江、湘江、沅江

孔颖达

孔颖达

孔颖达(574年—648年)唐代经学家。字冲远,冀州衡水(今属河北)人。孔颖达博通儒家经典,与北魏名儒刘焯同学,在北朝以教授为业。隋炀帝大业初,举明经高第,授河内郡博士,补太学助教。入唐,秦王李世民引为秦王府文学馆学士,擢国子

余象斗

余象斗

余象斗(约1560 -1637) 名文台,字象斗,号仰止子、仰止山人、三台山人、三台馆主人,别名世腾、象乌、宗下、云登父、子高父等福建建阳人,明末著名书坊主、小说家。他生逢明末建阳刻书鼎盛时期,仅余氏一族就有三十余家书坊,同

公羊高

公羊高

公羊高,战国时期齐国人。相传是孔子学生子夏的弟子。汉代今文经学的重要先驱者。以治《春秋》闻名于世。旧题《春秋公羊传》(亦称《公羊春秋》或《公羊传》)为其所作。据唐代徐彦《公羊传疏》说:“戴宏《序》云:"子夏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