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史料笔记《广阳杂记》
史料笔记。五卷。清刘继庄撰。成书于康熙时。
刘献廷,字继庄,一字君贤,别号广阳子。生于顺治五年(1648年),卒于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直隶大兴(今属北京市)人。他于十九岁时南游,长期隐居苏州洞庭山,一生不仕,以教读著述为事,性喜游历。康熙二十六年,刘献廷受当时在清廷任职的大官僚徐乾学之聘,一度到北京参与《明史》及《大清一统志》的纂修工作,与万斯同、顾祖禹等名流学者交往甚深。刘献廷在学术研究方面,以经世致用为宗旨。他认为,人苟不能利济天下,徒为身家之谋,则不能谓之人。刘献廷学识渊博,对于礼乐、象纬、医药、法律、农桑、火攻、器制财赋等均有一定的研究,深受万斯同等名重一时的大学者的敬重。他通考华严字贯、天竺《陀罗尼》、小西天梵书、拉丁语及天方、女直等多种语言,著成《新韵谱》一书。可惜的是,其著作大多佚失不传,如今保存下来的只有《广阳杂记》。
《广阳杂记》系刘献廷随手札录之作。该书不以类次,比较杂乱,内容十分广泛。该书论识精当而新颖可喜,记述比较细致,主要包括明朝佚事、清初官制、医学、史学、语言学以及对山岳寺观、文物古迹的考证和水陆行程之道里的记载等等,尤其是叙述八旗官员及职务、俸饷等方面的资料极其翔实可靠。在书中,刘献廷力主博古通今与实用之学;对那些玩弄章句的迂腐之儒非常鄙薄。由于刘献廷深明医道,所以《广阳杂记》有许多关于当时善医者的处方及病人实践结果方面的记录。如:该书卷二,即记有马绍先以劳动治失眠的疗效。刘献廷史学造诣颇深,不信陈说。在该书中根据亲身调查的材料,指出张献忠在衡州不曾杀戮一人。对于一些自然现象的变异情况,该书也有所记载。
《广阳杂记》在学术界影响深远,后世学者对之褒贬不一。晚清学者李慈铭曾对《广阳杂记》訾议颇多,认为它“多记残明佚事及国初官制,糅杂无序。偶一考古,大率浅谬。”诚然,《广阳杂记》并非尽善尽美,但其大部分内容仍不失为考证之助。有一些学者则不能明辨是非,把《广阳杂记》中的一些糟粕视为瑰宝。《越缦堂读书记》说,《广阳杂记》论说聿键终于福建,聿终于粤东,由榔终于夜郎,以海终于海,是“自来论者所未及”的独到之见。其实,这是一种牵强附会之说,毫不足取。不过从总体上来说,《广阳杂记》是一部瑕不掩瑜的佳作。
刘献廷《广阳杂记》最初不过随手札记而已,未有定本,故而后人传写时或详或略,致使该书有足本、删本之别。潘阴祖《广阳杂记跋》一文指出,旧题门人黄日瑚辑者,都是删本,足本为五卷,比删本篇幅多十分之四,删本以二、三两卷为二卷,以四、五两卷为三卷,节次不尽相同,但删本所录医方极多,而足本仅寥寥数则。一九五七年,中华书局出版了由汪北平、夏士和根据足本标点的铅印本,此为现在的流行本。收入《畿辅丛书》、《功顺堂丛书》、《清代笔记丛刊》、《笔记小说大观》、《国粹丛书》、《丛书集成初稿》。
最新文章
推荐作家
张衡
张衡(78年—139年),东汉著名辞赋家、文学家、科学家。《后汉书》有传。字平子。南阳郡西鄂(今河南南阳县)人。少时即善属文,西游三辅,作《温泉赋》;东入洛阳,观太学,问学于经学大师贾逵,遂通《五经》、六艺。永元(89—1
孔子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名丘,字仲尼。鲁襄公二十二年(一说二十一年)十月庚子日(前551年9月28日)出生于鲁国昌平乡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其远祖
司马迁
司马迁(前145年或前135年-不可考)中国古代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字子长,西汉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成)人。十岁时,随父司马谈到长安,开始研读古代文献,并就学于董仲舒、孔安国。二十岁自长安出发,历经长江、湘江、沅江
孔颖达
孔颖达(574年—648年)唐代经学家。字冲远,冀州衡水(今属河北)人。孔颖达博通儒家经典,与北魏名儒刘焯同学,在北朝以教授为业。隋炀帝大业初,举明经高第,授河内郡博士,补太学助教。入唐,秦王李世民引为秦王府文学馆学士,擢国子
余象斗
余象斗(约1560 -1637) 名文台,字象斗,号仰止子、仰止山人、三台山人、三台馆主人,别名世腾、象乌、宗下、云登父、子高父等福建建阳人,明末著名书坊主、小说家。他生逢明末建阳刻书鼎盛时期,仅余氏一族就有三十余家书坊,同
公羊高
公羊高,战国时期齐国人。相传是孔子学生子夏的弟子。汉代今文经学的重要先驱者。以治《春秋》闻名于世。旧题《春秋公羊传》(亦称《公羊春秋》或《公羊传》)为其所作。据唐代徐彦《公羊传疏》说:“戴宏《序》云:"子夏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