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曹 ——文坛领袖,文风各异

  汉魏时期,曹操、曹丕、曹植父子三人的并称。因他们政治上的重要地位、文学上的巨大成就居于建安文学的领袖地位。三曹都生活于汉末动乱年代,不同程度参与了频繁、激烈的政治、军事斗争。在写作手法上,继承了汉乐府和《古诗十九首》等现实主义传统。但由于他们的经历等的差别,文学的成就的不同,风格也有差异。igD中华典藏网

  刘勰在《文心雕龙·时序》中评论到:“魏武以相王之尊,雅爱诗章;文帝以副君之重,妙善辞赋;陈思以公子之毫,下笔琳琅。并体貌英逸,故俊才云蒸。 ”曹操是开时代风气的带头人,曹操一生戎马,“御军三十余年,手不舍卷,横槊赋诗”(刘履《诗选补注》卷二)。其诗作成就最高的是四言诗,《短歌行》《观沧海》奋发进取、积极向上的精神和悲凉慷慨、深沉雄壮的情调,是建安风骨的最好诠释。igD中华典藏网

  曹丕没有其父苍凉雄浑的霸气,但是在抒写相思之情时别有新意,以委婉细致见长,七言诗《燕歌行》最为著名。此诗成功地描写了一位妇女在不眠的秋夜思念淹留他乡丈夫的情态,情思委曲,深婉感人。《燕歌行》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首成熟的七言诗,对后世诗的发展影响很大。igD中华典藏网

  三曹中,曹植诗文创作最丰富,艺术成就也最高,钟嵘称他“骨气奇高、词采华茂”,是“建安之杰”。曹植少年时随父出征,也曾有纵横沙场的雄心壮志,《白马篇》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一番报国激情和壮烈情怀溢于言表。但是曹植任才始气,空有一腔抱负,却无法施展,自武帝曹操死后,曹丕对其严加迫害,最终使他郁郁而终。所以从曹丕即位一分为二是曹植诗作的两个阶段,前一阶段尽得建安风骨,后一阶段因鸿志受挫,诗作中多有怀才不遇的苦闷和无辜蒙冤的悲愤,如《赠白马王彪》,诗中描摹出一幅萧瑟凄凉的图画。在《美女赋》中已经没有了早期醇正宏大的气势,而是转而注重文字上的雕琢,引导了汉魏质朴文风向南北朝华艳文风的过渡。igD中华典藏网

  总之,“曹操古直悲凉,曹丕便娟婉约,曹植文采气骨兼备。”三曹的诗歌给后世以很大的影响,他们在文学上的贡献是不可估量的。igD中华典藏网

推荐作家

张衡

张衡

张衡(78年—139年),东汉著名辞赋家、文学家、科学家。《后汉书》有传。字平子。南阳郡西鄂(今河南南阳县)人。少时即善属文,西游三辅,作《温泉赋》;东入洛阳,观太学,问学于经学大师贾逵,遂通《五经》、六艺。永元(89—1

孔子

孔子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名丘,字仲尼。鲁襄公二十二年(一说二十一年)十月庚子日(前551年9月28日)出生于鲁国昌平乡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其远祖

司马迁

司马迁

司马迁(前145年或前135年-不可考)中国古代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字子长,西汉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成)人。十岁时,随父司马谈到长安,开始研读古代文献,并就学于董仲舒、孔安国。二十岁自长安出发,历经长江、湘江、沅江

孔颖达

孔颖达

孔颖达(574年—648年)唐代经学家。字冲远,冀州衡水(今属河北)人。孔颖达博通儒家经典,与北魏名儒刘焯同学,在北朝以教授为业。隋炀帝大业初,举明经高第,授河内郡博士,补太学助教。入唐,秦王李世民引为秦王府文学馆学士,擢国子

余象斗

余象斗

余象斗(约1560 -1637) 名文台,字象斗,号仰止子、仰止山人、三台山人、三台馆主人,别名世腾、象乌、宗下、云登父、子高父等福建建阳人,明末著名书坊主、小说家。他生逢明末建阳刻书鼎盛时期,仅余氏一族就有三十余家书坊,同

公羊高

公羊高

公羊高,战国时期齐国人。相传是孔子学生子夏的弟子。汉代今文经学的重要先驱者。以治《春秋》闻名于世。旧题《春秋公羊传》(亦称《公羊春秋》或《公羊传》)为其所作。据唐代徐彦《公羊传疏》说:“戴宏《序》云:"子夏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