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王逵《蠡海集》介绍

博物学著作。一卷。旧误题宋王逵撰。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考证,宋代见于记载者有三个王逵,一为宋仁宗时江南西路转运使,为人贪鄙无文,二为濮阳人,天禧三年进士,三为淄川人,绍兴中太仆丞王佾之子,但三人都不以博物称,没有曾著过同类著作的记录,所以不可能成为《蠡海集》的作者。唯有明代洪武永乐年间的钱唐人王逵,以卖药为生,又卖卜于市,学问极博,遍究子史百家,与客议论古今事,侃侃不休,常为人解答疑难之问题。因此《四库提要》判定此王逵即为《蠡海集》之作者。其考证证据充分,可从。只是因明商濬刻《稗海》,收此书,误题为宋人,遂沿误至今。RPK中华典藏网

《蠡海集》分八大门,涉及天文、地理、象数、历法、人身、医学、动物、植物、农业、气象、神鬼等事物与问题。与古代其它同样的札记类型的博物著作相比,比较侧重于哲学理论方面的解释,书中常阐述并运用阴阳五行、生克制化的理论,对自然界的事物与现象,从具体事物到所谓鬼神现象(古代学者常将鬼神变化视作自然界物的变化的一部分)进行分析、论说、描述,力图说明一个事物存在的根源、变化的依据等等,其理论色彩与学术性都较为浓厚、强烈。书中常有一些作者特别的说法。例如《历数类》有“生克制化”一条,对其中的“制”,作了辩证的解释,谓“‘生、克、化’(三字)皆易见,独‘制’难明。盖‘制’缘生中有克,克中有用”,“如木生火,火尽则木为灰烬;火生土,土盛则火被遏灭;土生金,土盛则遭其埋没;金生水,水盛则必沉溺;水生木,水盛则(木)又漂流”,此种“虽生反忌”的现象叫“生中有克”。又如“木克土,土厚则喜木克,是为秀茸山林,土克水,水盛则喜土克,是为樽节提防;水克火,火盛则喜水克,是为既济成功;火克金,金盛则喜火克,是为锻炼成材;金克木,木盛则喜金克,是为斧斤斫削”,此种“因克反为美”的现象叫“克中有用”。突破了传统的五行相生相克的循环论说法,进一步具体地阐明了其相互之间作用与反作用的关系。但作者过分拘于从阴阳象数变化立论,事事物物,都比附议论,所以穿凿附会的说法也很多。如谓“人为阳,物为阴。阳数自一至九(按,谓一、三、五、七、九,俱单数),无尾;阴数自二至十(按,谓二、四、六、八、十,俱双数),有尾。故人无尾而物皆有尾也”,“阳奇阴偶,奇纵偶横,阳为人,得奇数,阴为畜,得偶数。奇数纵,故人首纵,偶数横,故畜首横也”(人身类)。又如谓“植者,阴物也,故天以清气滋之,雨露是也;动者,阳物也,故地以浊味养之,食饮是也”(气候类),都是十分穿凿的解释。所以《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评论《蠡海集》说,“其(王逵)学出于邵子(邵雍)”,“其书规摹《观物外篇》(邵雍著)”,“颇穿凿”,但“亦时有精义”。此书对于研究元明时期的哲学思想,科学思想与自然科学史的状况与发展,是具有比较重要的价值的。RPK中华典藏网

明吴永辑《续百川学海》,辑入此书,但题作《蠡海录》一卷。(《中国丛书综录·总目》载《续百川学海》目录,作者记作“明王逵”,然《续百川学海》所辑各书,作者皆题宋元以上人,不应独辑此明代一家,若原题为“明”,则《四库总目提要》不应不提及,盖为《综录》编者据《四库总目提要》之考证追改。)《说郛》(一百二十卷本)辑录十余条,《稗海》辑其全书。清代收入《四库全书》。今常用本为民国时商务印书馆《丛书集成初编》据《稗海》本排印。RPK中华典藏网

推荐作家

孔颖达

孔颖达

孔颖达(574年—648年)唐代经学家。字冲远,冀州衡水(今属河北)人。孔颖达博通儒家经典,与北魏名儒刘焯同学,在北朝以教授为业。隋炀帝大业初,举明经高第,授河内郡博士,补太学助教。入唐,秦王李世民引为秦王府文学馆学士,擢国子

董仲舒

董仲舒

董仲舒(公元前179年-前104年)西汉儒家思想家、教育家。河北广川(今河北景县)人。幼年好学不倦,勤读儒学,中年收徒讲学,开始了教学生涯。读书专攻《春秋公羊传》,为今文经学大师。汉景帝时任博士,有“汉代孔子”之称。汉武帝

司马迁

司马迁

司马迁(前145年或前135年-不可考)中国古代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字子长,西汉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成)人。十岁时,随父司马谈到长安,开始研读古代文献,并就学于董仲舒、孔安国。二十岁自长安出发,历经长江、湘江、沅江

房玄龄

房玄龄

房玄龄(579年—648年8月18日)字乔,齐州临淄(今山东淄博)人。父彦谦仕隋为刺史。玄龄幼聪敏、贯通典籍,善属文。开皇中,天下统一,人皆以为隋朝国运长久,玄龄则以为隋帝失政,亡迹已现。年十八举进士,授羽骑校,补隰城尉。李渊起兵

孟子

孟子

孟子(约前372年—前289年)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儒家思孟学派的创始人。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县)人。是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人。幼年丧父,母教极严,家境贫困。长大后,曾受业于子思(孔子之孙)的门人,是孔

彭子益

彭子益

彭子益(1871年-1949年),名承祖,字子益,云南大理鹤庆人,是清末至民国年间著名的白族医学家。 彭子益生于官宦人家,幼受庭训,年长后结交当地名士,博学多闻,尤其喜爱医术。他不拜师,选择直接钻研中医经典著作,师从古圣先贤。凭借自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