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杂剧剧本《灰栏记》
全名《包待制智勘灰阑记》,也称《灰栏记》。杂剧剧本。四折。元李潜夫撰。刊行于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
李潜夫,字行道,一作行甫。生卒年不详。绛州(今山西新绛)人。作品仅存《灰阑记》。贾仲明挽词:“绛州高隐李公潜,养素读书门镇掩。青山绿水白云占,净红尘无半点。纤小书楼插牙签,研架朱露周易点,恬淡齑盐。”闭门读书,恬淡寡欲。
剧情:张海棠“卖俏求食”,后为马员外妾,生一女其兄张林走投无路,向她求援。马员外大妇,与赵令史私通,得知张林求助,便想借机杀马员外。她劝海棠把首饰交她再给张林,从中挑拨张家兄妹;诬海棠给奸夫首饰,离间员外海棠;毒死员外,诬陷海棠杀夫;逼海棠只身出门。海棠与大妇争执到官府,赵令史买通人证,说海棠之子是大妇亲生,拷打海棠。海棠被押到开封,与大妇争子。包拯让小儿站在圈中,令二妇各拉小儿一手。海棠心痛,两次相让。包拯判断:对小儿无怜爱者不是生母。判大妇、赵令史罪。
剧作写封建社会二妇争子公案,扬善抑恶。大妇狡诈狠毒,海棠温顺善良,张林耿直,赵令史阴险,包拯机敏公正。大妇损人利己,一计不成又生一计,连吃苦果;海棠忍让,终遇清官,母子团圆。包拯说:“律意非远,人情可推。”通过人情判明是非,可见清官智慧。各种人物,互相纠葛;念白唱词,娓娓动听;戏剧性强,引人入胜。“灰阑扯子”很精采,层层铺垫,由念入唱,推向戏剧高潮。这个细节与中外某些名著偶合。《圣经》所罗门判二妓女争儿,要把小孩劈开分给她们,孩子生母放弃,另一妇女无动于衷。真相大白。佛经中有“所生母者,于儿慈深,随从爱护,不忍曳挽。”(《圣愚经》)东汉应劭《风俗通义》有长妇、弟妇争子,以情断案,子归弟妇。剧作曲文平易,有元杂剧本色特点。
作品收入《元曲选》。清道光十二年(1832年),英国伦敦出版朱利安法文译本,后译成德文、英文,流传海外。一九八九年《中国十大古典悲喜剧集》本,上海文艺出版社。
最新文章
推荐作家
孔颖达
孔颖达(574年—648年)唐代经学家。字冲远,冀州衡水(今属河北)人。孔颖达博通儒家经典,与北魏名儒刘焯同学,在北朝以教授为业。隋炀帝大业初,举明经高第,授河内郡博士,补太学助教。入唐,秦王李世民引为秦王府文学馆学士,擢国子
董仲舒
董仲舒(公元前179年-前104年)西汉儒家思想家、教育家。河北广川(今河北景县)人。幼年好学不倦,勤读儒学,中年收徒讲学,开始了教学生涯。读书专攻《春秋公羊传》,为今文经学大师。汉景帝时任博士,有“汉代孔子”之称。汉武帝
司马迁
司马迁(前145年或前135年-不可考)中国古代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字子长,西汉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成)人。十岁时,随父司马谈到长安,开始研读古代文献,并就学于董仲舒、孔安国。二十岁自长安出发,历经长江、湘江、沅江
房玄龄
房玄龄(579年—648年8月18日)字乔,齐州临淄(今山东淄博)人。父彦谦仕隋为刺史。玄龄幼聪敏、贯通典籍,善属文。开皇中,天下统一,人皆以为隋朝国运长久,玄龄则以为隋帝失政,亡迹已现。年十八举进士,授羽骑校,补隰城尉。李渊起兵
孟子
孟子(约前372年—前289年)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儒家思孟学派的创始人。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县)人。是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人。幼年丧父,母教极严,家境贫困。长大后,曾受业于子思(孔子之孙)的门人,是孔
彭子益
彭子益(1871年-1949年),名承祖,字子益,云南大理鹤庆人,是清末至民国年间著名的白族医学家。 彭子益生于官宦人家,幼受庭训,年长后结交当地名士,博学多闻,尤其喜爱医术。他不拜师,选择直接钻研中医经典著作,师从古圣先贤。凭借自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