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渊鉴类函》作品介绍

《渊鉴类函》是清代一部在《唐类函》的基础上又广集唐至明17种类书之大成的官修综合性类书。由清人张英、王士祯等奉康熙帝之命编撰。圣祖认为明人俞安期之《唐类函》“博而不繁,简而能赅”,但“既缺宋以来书,而唐以前亦有脱漏”(《御制渊鉴类函序》),就命张英等在《唐类函》的基础上,增其所无,详其所略。康熙四十九年(1710)书成。此书版本很多,最早的本子是清康熙四十九年(1710)内府刻本;后有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武英殿刻古香斋袖珍本;清同治、光绪年间南海孔氏三十有三万卷堂重刻古香斋本;清光绪九年(1883)上海点石斋石印本;清光绪十三年(1887)上海同文书局石印本;1916年上海同文图书馆影印本;1932年上海扫叶山房影印同文本;1985年北京中国书店影印1887年同文书局石印本。其中以1887年上海同文书局石印本最佳。2Dh中华典藏网

张英(1637-1708),字敦复,号乐圃,安徽桐城人。康熙六年(1767)时举进士,一生仕途顺利,深受康熙帝赏识,官至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先后任《一统志》、《渊鉴类函》、《政治典训》、《平定朔漠方略》总裁。著有《周易衷论》等。卒谥文端,赐太子太傅。王士祯(1634-1711),字子真,号渔洋山人,新城(今山东桓台)人。顺治进士,官至刑部尚书,谥文简。论诗创神韵说。所作多写日常琐事及个人情怀,模山范水,吟咏风月。生前负有盛名,门生甚众,影响极大,亦能词。有《带经堂集》等。又曾自选其诗为《渔洋山人精华录》,另有笔记《居易录》、《池北偶谈》等多种。2Dh中华典藏网

该书450卷,目录4卷,共分为45部。计:卷1-卷11:天部;卷12-卷22:岁时部;卷23-卷39:地部;卷40-卷56:帝王部;卷57-卷58:后妃部;卷59:储宫部;卷60 :帝戚部;卷61-卷117:设官部;卷118-卷121:封爵部;卷122-卷153:政术部;卷154-卷183:礼仪部;卷184-卷191:乐部;卷192—卷205:文学部;卷206-卷229:武功部;卷230-卷241:边塞部;卷242-卷315:人部;卷316-卷317:释教部,卷318-卷319:道部;卷320-卷321:灵异部;卷322-卷323:方术部;卷324-卷331:巧艺部;卷332—卷333:京邑部;卷334—卷339:州郡部;卷340—卷354:居处部;卷355—卷358:产业部;卷359—卷360:火部;卷361—卷364:珍宝部;卷365—卷366:布帛部;卷367—卷369:仪饰部;卷370—卷381:服饰部;卷382—卷385:器物部;卷386:舟部;卷387:车部;卷388—卷393:食物部;卷394—卷395:五谷部;卷396—卷397:药部;卷398:菜蔬部;卷399—卷404:果部;卷405—卷407:花部;卷408—卷411:草部;卷412—卷417:木部;卷418—卷428:鸟部;卷429—卷436:兽部;卷437—卷444:鳞介部;卷445—卷450:虫豸部。部下分细目,凡2536目,从天地人事到草木虫鱼,内容十分广泛。每目内容分为5项:第1,释名、总论、沿革、缘起;第2,典故;第3,对偶;第4,摘句;第5,诗文。其第2项释名、总论中以《释名》、《说文》、《尔雅》等书的训诂,列在最前,经史子集资料次之;第2项的典故是按典故的朝代顺序依次排列;第3项的对偶以构句精炼、辞藻美丽为主,不拘引文的朝代;第4项摘语句,或择序记,或取诗赋,亦不拘引文的朝代;第5项录诗文,则各依体裁编入其类。所有引文,均注明出处。2Dh中华典藏网

每一目内容都分“原”、“增”两部分。“原”即表示《唐类函》原书所有,而“增”则为清代人编此书时所续增。“原”、“增”二字均为黑地白文,显得非常醒目。2Dh中华典藏网

如:卷10“天部”10,露2Dh中华典藏网

露一 增《释名》曰:“露,虑也。覆虑物也。”原《说文》曰:“露,润泽也。从雨,路声。”……2Dh中华典藏网

露二 增《古史考》曰:“太古之初,民吮露精,食草木实。”……《神异经》曰:“黄父以雾露为浆。”原《汉书》曰:“元康元年,甘露降未央宫。大赦。……”2Dh中华典藏网

露三 原玉杯 琼爵 ……晨降 宵零(《楚辞》曰:“凿山楹而为室兮,下被衣于水渚。雾雾濛濛其晨降兮,云依扉而承宇。”班固《典引》曰:“甘露宵零于丰草,三危轩翥于茂树。……”)2Dh中华典藏网

露四 增太真润肺(杨太真吸花露以润肺。)夜侵罗袜(李白诗云:“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原诗人夙行与厌浥之咏,君子春履有怵惕之心。2Dh中华典藏网

露五 原诗 北齐邢才子《应诏甘露诗》曰:“膏露且渐洽,凝液汭於旗。草木尽霑被,玉散复珠霏。谁谓穹昊远,道合若应机。”2Dh中华典藏网

“露一”是《释名》、《说文》中“露”字的训诂及《毛诗》、《大戴礼记》、《宋书》、《白虎通》等经史子集资料对“露”的记载;“露二”是《古史考》、《汉武故事》、《山海经》中记载的有关“露”的典故;以朝代为次序;“露三”是历代著作中有关“露”的一些对偶佳句;“露四”与“露三”取材大致相同,是摘取诗、赋、序中有关“露”的语句,如《楚辞》、《吴越春秋》、《后汉书》、李白诗等;“露五”则分不同的体类辑录有关“露”的诗、诏、序、表、议、启、赋、文等。其中“露三”与“露四”均用双行小字注出对偶及摘句的出处,余皆为大字。2Dh中华典藏网

《渊鉴类函》之特点有二:2Dh中华典藏网

1、网罗宏富。该书是在《唐类函》的基础上进行增补,所以可说是《唐类函》的扩编。明人俞安期取唐代类书《艺文类聚》、《初学记》、《北堂书钞》、《白氏六帖》等,删去四种类书中的重复内容,又补充了杜佑的《通典》、韩鄂的《岁华纪丽》中的许多内容,汇成一书,称为《唐类函》。《渊鉴类函》则在此基础上,又取初唐以后至明嘉靖年间的各种类书如《太平御览》、《玉海》、《孔氏六帖》、《锦绣万花谷》、《文苑英华》、《天中记》等17种,并采录二十史及子、集部杂书中的材料。其收罗类书之宏富,“已度越往时。”(张涤华:《类书流别》)《四库全书总目》也评价它:“计其卷数,虽仅《太平御览》之半,然《御览》以数页为一卷,此则篇帙既繁,兼以密行细字,计其所载,实倍于《御览》。”2Dh中华典藏网

2、体例精密。《渊鉴类函》虽广取唐至明嘉靖年间的类书及二十一史子集杂书之材料,但其编制体例却不同于一般类书。其每类内容分为五个部分,开卷即历历在目。2Dh中华典藏网

总之,《渊鉴类函》采录资料详备,编排得体,其辑录的大量资料,对我们检索唐宋以至明嘉靖时的典故、辞藻,均大有裨益;尤其是书中释名、典故两部分的参考价值更大,备受后人称颂。书成后,即被多次刊印,影响颇广,使《唐类函》失去了其文献方面的价值。故自《渊鉴类函》书成后,《唐类函》就再没有被重刊过。《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对《渊鉴类函》评价颇高,誉其“自有类书以来,如百川之归巨海,九金之萃鸿钧矣。与《佩文韵府》、《骈字类编》皆亘古所无之巨制,不数宋之四大书也。”2Dh中华典藏网

推荐作家

张衡

张衡

张衡(78年—139年),东汉著名辞赋家、文学家、科学家。《后汉书》有传。字平子。南阳郡西鄂(今河南南阳县)人。少时即善属文,西游三辅,作《温泉赋》;东入洛阳,观太学,问学于经学大师贾逵,遂通《五经》、六艺。永元(89—1

孔子

孔子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名丘,字仲尼。鲁襄公二十二年(一说二十一年)十月庚子日(前551年9月28日)出生于鲁国昌平乡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其远祖

司马迁

司马迁

司马迁(前145年或前135年-不可考)中国古代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字子长,西汉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成)人。十岁时,随父司马谈到长安,开始研读古代文献,并就学于董仲舒、孔安国。二十岁自长安出发,历经长江、湘江、沅江

孔颖达

孔颖达

孔颖达(574年—648年)唐代经学家。字冲远,冀州衡水(今属河北)人。孔颖达博通儒家经典,与北魏名儒刘焯同学,在北朝以教授为业。隋炀帝大业初,举明经高第,授河内郡博士,补太学助教。入唐,秦王李世民引为秦王府文学馆学士,擢国子

余象斗

余象斗

余象斗(约1560 -1637) 名文台,字象斗,号仰止子、仰止山人、三台山人、三台馆主人,别名世腾、象乌、宗下、云登父、子高父等福建建阳人,明末著名书坊主、小说家。他生逢明末建阳刻书鼎盛时期,仅余氏一族就有三十余家书坊,同

公羊高

公羊高

公羊高,战国时期齐国人。相传是孔子学生子夏的弟子。汉代今文经学的重要先驱者。以治《春秋》闻名于世。旧题《春秋公羊传》(亦称《公羊春秋》或《公羊传》)为其所作。据唐代徐彦《公羊传疏》说:“戴宏《序》云:"子夏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