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部”包括哪些典籍?

《四库全书》的“史部”将中国古代史类典籍分为正史类、编年类、纪事本末类、别史类、杂史类、诏令奏议类、传记类、史钞类、载记类、时令类、地理类等11类,计7119种,275857卷。主要可分为通史,断代史、政事史、制度史、方志、历史地理和地图几大类。mH2中华典藏网

通史主要有西汉司马迁的《史记》,北宋郑樵的《通志》。mH2中华典藏网

断代史有东汉班固的《汉书》,南北朝宋朝范晔《后汉书》,西晋陈寿的《三国志》,唐代房玄龄等的《晋书》,梁朝沈约的《宋书》,梁朝萧子显的《齐书》,唐朝姚思廉的《梁书》、《陈书》,北齐魏收的《魏书》唐朝李百药《北齐书》,唐朝令狐德棻《周书》,唐朝魏征等人的《隋书》,唐朝李延寿的《南史》、《北史》,五代后晋刘昫《旧唐书》,宋代欧阳修、宋祁《新唐书》,宋代薛居正《旧五代史》,宋欧阳修《新五代史》,元代托克托《宋史》、《辽史》、《金史》,明代宋濂《元史》,清朝张廷玉等《明史》,清遗臣赵尔巽、柯绍忞《清史稿》。二十五史中除《史记》外,其余皆为断代史。mH2中华典藏网

政事史,如北宋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南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南宋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唐许嵩《建康实录》,清毕沅《须资治通鉴》等。mH2中华典藏网

制度史专详历代典章文物的,如唐人杜佑的《通典》、宋人马端临的《文献通考》,宋人王溥《唐会要》、《五代会要》,南宋末年徐天麟《西汉会要》、《东汉会要》,宋人李攸《宋朝事实》,宋人李心传《建炎以来朝野杂记》,清人徐松《宋会要》,清人孙楷《秦会要》,黄岩《三国会要》,龙文彬《明会要》等。mH2中华典藏网

专论刑律法制者,如唐玄宗李隆基撰,李林甫等注《大唐六典》,唐长孙无忌等《唐律疏议》,北宋窦仪等《宋刑统》,李善长刘基等《大明律》,朝鲜金祗等撰《大明律直解》(内容包括《洪武二十二年律》、《律条直引》、《军政条例》、《宪纲事类》、《吏部条例》、弘治《问刑条例》、《嘉靖新例》、嘉靖《重修问刑条例》、《宗藩条例》、《嘉隆新例》、《皇明诏令》、《皇明条法事类纂》等稀见的明代法律典籍25种)。清乾隆年间,三泰等编撰《钦定大清律例》和盛京满文档案中的律令、《蒙古律例》、《西宁青海番夷成例》、《钦定回疆则例》等。mH2中华典藏网

以记载地域、风俗、物产为中心的方志,最早是三国时代吴人顾启期《娄地记》。据《隋志•史部地理类》记载:此后专绘各州地形者,有《周地图记》、《冀州图经》、《齐州图经》、《幽州图经》等;记载风俗者有《陈留风俗传》、《北荒风俗记》等;记载山川者有《衡山记》、《游名山志》等;记载各地建筑者有《三辅黄图》、《洛阳宫殿簿》;记载寺观者有《洛阳伽蓝记》、《华山精舍记》等。隋大业年间尚书省编纂的《诸郡物产土俗记》、《区宇图志》、《诸州图经集》首开编纂全国范围方志图经之端。继后则有唐代李吉甫所修的《元和郡县制》,宋代王存﹑曾肇﹑李德刍共同编修《元丰九域志》,乐史所修的《太平寰宇记》,元初扎马剌丁和虞应龙所修的《大元一统志》,明英宗时李贤等重修的《大明一统志》,清代的康熙《大清一统志》,乾隆《大清一统志》和《嘉庆重修一统志》。私人编修的全国地域图经者有宋人祝穆《方舆揽胜》,清人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私人编修的地方志有晋人常琚《华阳国志》,朱长久《吴郡图经》,梁克家《三山志》,范成大《吴郡志》,罗愿《新安志》,高似孙《剡录》,陈耆卿《赤城志》,常棠《澉水志》,元代于钦《齐乘》,明代康海《武功县志》,韩邦靖《朝邑县志》,清代章学诚《和州志》、《亳州志》、《永清县志》,董方立《长安志》、《咸宁志》,郑珍、莫友芝《遵义志》,洪亮吉《泾县志》、《淳化志》、《长武志》,武亿《偃师志》、《安阳志》,段玉裁《富顺志》,钱坫《朝邑志》,李兆洛《凤台志》等。mH2中华典藏网

史部还包括大量学者为上述史书所作的集解、索引、考辨、补注,如宋代裴骃《史记集解》,唐司马贞《史记索引》,唐张守节《史记正义》,清沈钦韩《汉书疏证》,清全祖望《汉书地理志稽疑》,清徐松《汉书西域传补注》宋熊方《补后汉书年表》,清杭世骏《三国志补注》宋吴缜《新唐书纠谬》,清厉鹗《辽史拾遗》等。mH2中华典藏网

推荐作家

张衡

张衡

张衡(78年—139年),东汉著名辞赋家、文学家、科学家。《后汉书》有传。字平子。南阳郡西鄂(今河南南阳县)人。少时即善属文,西游三辅,作《温泉赋》;东入洛阳,观太学,问学于经学大师贾逵,遂通《五经》、六艺。永元(89—1

孔子

孔子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名丘,字仲尼。鲁襄公二十二年(一说二十一年)十月庚子日(前551年9月28日)出生于鲁国昌平乡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其远祖

司马迁

司马迁

司马迁(前145年或前135年-不可考)中国古代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字子长,西汉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成)人。十岁时,随父司马谈到长安,开始研读古代文献,并就学于董仲舒、孔安国。二十岁自长安出发,历经长江、湘江、沅江

孔颖达

孔颖达

孔颖达(574年—648年)唐代经学家。字冲远,冀州衡水(今属河北)人。孔颖达博通儒家经典,与北魏名儒刘焯同学,在北朝以教授为业。隋炀帝大业初,举明经高第,授河内郡博士,补太学助教。入唐,秦王李世民引为秦王府文学馆学士,擢国子

余象斗

余象斗

余象斗(约1560 -1637) 名文台,字象斗,号仰止子、仰止山人、三台山人、三台馆主人,别名世腾、象乌、宗下、云登父、子高父等福建建阳人,明末著名书坊主、小说家。他生逢明末建阳刻书鼎盛时期,仅余氏一族就有三十余家书坊,同

公羊高

公羊高

公羊高,战国时期齐国人。相传是孔子学生子夏的弟子。汉代今文经学的重要先驱者。以治《春秋》闻名于世。旧题《春秋公羊传》(亦称《公羊春秋》或《公羊传》)为其所作。据唐代徐彦《公羊传疏》说:“戴宏《序》云:"子夏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