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马王堆出土的医书要比黄帝内经成书要早?

说《长沙马王堆医书要比黄帝内经成书要早》,真的是这样吗?cHt中华典藏网

马王堆出土了12本医书,到底记载着哪些内容尼?cHt中华典藏网

读完本文你就会明白。cHt中华典藏网

提到马王堆,许多人都会立刻想到那具历经2000余年,依旧保存完好的女尸。cHt中华典藏网

其实,对于马王堆的价值并不止于女尸。当时,马王堆先后挖掘出了三座汉墓,cHt中华典藏网

女尸是一号墓的墓主,在其余两座汉墓中,也都有重要的考古发现。cHt中华典藏网

其中,马王堆三号墓出土了一批与医学相关的资料。cHt中华典藏网

这批医书分别书写在大小不同的5张帛和200支竹木简上。cHt中华典藏网

从内容来看,涉及的医学领域非常广泛,涉及方剂、脉学、导引气功、经络、房中术等多门学科的知识。cHt中华典藏网

那么,这些文献对医史研究究竟有何特殊的意义?这需要与《黄帝内经》的成书年代结合在一起来分析。cHt中华典藏网

众所周知,在马王堆医书被发现之前,人们普遍认为《黄帝内经》是现存最早的医学著作。cHt中华典藏网

由于早期医疗实践的记载非常少,cHt中华典藏网

而《黄帝内经》在医学理论上体现出了高度的成熟,cHt中华典藏网

以至于令人怀疑在当时的医学实践基础上能否产生这样的理论。cHt中华典藏网

所以许多学者在判定《黄帝内经》的成书年代时,往往将其时间放在东汉甚至更晚,cHt中华典藏网

这其中一个重要的理由便是就掌握的资料来看,当时的医学实践基础上,还不足以产生《黄帝内经》这样的医学理论巨作。马王堆医书的出现则极大地弥补了秦汉时期医学实践情况的不足,cHt中华典藏网

证明了《黄帝内经》并不是凭空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建立在长期医疗经验与实践基础之上。cHt中华典藏网

马王堆墓葬时间可以确定为汉文帝十二年(公元前168年),也就是说,这些医书的成书时间一定不会晚于这一时间节点。cHt中华典藏网

虽然尚不能就此断定这些医书的成书时间一定比《黄帝内经》要早,cHt中华典藏网

但从其中所蕴含的丰富医疗内容来看,cHt中华典藏网

足以表明在秦汉时期医疗水平已经达到了相当发达的地步,cHt中华典藏网

完全能够产生《黄帝内经》这样的集大成式的理论巨作。cHt中华典藏网

马王堆出土的12本医书cHt中华典藏网

1、《足臂十一脉灸经》cHt中华典藏网

撰成于公元前168年以前,是现存最早的经络专著。cHt中华典藏网

和《灵枢·经脉》篇无论从内容到词句,均有许多相同之处,说明它们之间存在某种血缘关系。cHt中华典藏网

《足臂十一脉灸经》较为古朴,成书年代似较《黄帝内经》为早,故可以说《灵枢·经脉》是《足臂十一脉灸经》理论的进一步发展。cHt中华典藏网

2、《阴阳十一脉灸经》cHt中华典藏网

本书是经络专著,撰成于公元168年以前,稍晚于《足臂十一脉灸经》,cHt中华典藏网

《阴阳十一脉灸经》和《灵枢·经脉》篇无论从内容到词句,均有许多相同之处,cHt中华典藏网

说明它们之间也存在某种血缘关系,cHt中华典藏网

《阴阳十一脉灸经》成书年代似较《黄帝内经》为早,cHt中华典藏网

故可以说《灵枢·经脉》是《阴阳十一脉灸经》理论的进一步发展。cHt中华典藏网

3、《脉法》残卷cHt中华典藏网

撰人未详,约为秦以前作品。cHt中华典藏网

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帛书之一,全文约四百余字,主要谈脉法,特别是灸法或砭法与脉之间的关系。cHt中华典藏网

4、《阴阳脉死候》cHt中华典藏网

学帛书,撰人未详,约为秦以前作品,马王堆三号汉篡出土帛书之一。cHt中华典藏网

全文约百余字,主要是有关诊断学鉴定死亡症侯的论述。cHt中华典藏网

5、《五十二病方》cHt中华典藏网

约成书于战国时期,作者失考。cHt中华典藏网

原无书名,整理小组按其目录后题有“凡五十二”字样命名。cHt中华典藏网

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医方著作。cHt中华典藏网

《五十二病方》的出土,填补了《黄帝内经》以来我国未有临床医学著作的空白。cHt中华典藏网

6、《却谷食气篇》cHt中华典藏网

古代道家养生专著名,气功服气辟谷名篇,作者无考。cHt中华典藏网

全篇四百字。约成书于战国时期。cHt中华典藏网

原无书名,现名为马王堆汉墓帛书整理小组所定。cHt中华典藏网

专门研究解绍服气辟谷,方法具体,并任为加服药饵,有相辅相成作用。cHt中华典藏网

原文有不少残缺。cHt中华典藏网

7、《导引图》cHt中华典藏网

是现存最早的一卷道家保健运动的工笔彩色帛画,为西汉早期作品。cHt中华典藏网

《导引图》出土时残缺严重,经过拼复共有44幅小型全身导引图,cHt中华典藏网

从上到下分四层排列,cHt中华典藏网

上下四层绘有44个各种人物的导引图式,每层各绘11幅图,cHt中华典藏网

每图式为一人像,男、女、老、幼均有,或著衣,或裸背,均为工笔彩绘。cHt中华典藏网

其术式除个别人像作器械运动外,多为徒手操练。cHt中华典藏网

图傍注有术式名,部分文字可辨。cHt中华典藏网

8、《养生方》cHt中华典藏网

记载了33种疾病或事项的九十余个养生方,其中有食疗、食养方,有内治方,有外用、外治方。cHt中华典藏网

主要部分是房中养生方,即通过药物的摄养或治疗,以消除某些性功能障碍的方法。也有少量房中导引养生理论的内容附于全卷之未。cHt中华典藏网

9、《杂疗方》cHt中华典藏网

部分内容与性医学有关,《杂疗方》全文抄为一卷帛书,其残损严重,很多地方整片缺失,现存文字可见79行,包括4个方面内容:1—39行主要记载增强男女性机能的方法。cHt中华典藏网

10、《胎产书》cHt中华典藏网

《胎产书》,是现存的最早妇产科专著,书中对妊娠按月养生提出一些见解,反映了当时对妊娠、胎产卫生的认识cHt中华典藏网

11、《十问》cHt中华典藏网

《十问》提到秦昭王和齐威王等人的言论来看,这几部书成书年代最早不会超过战国晚期,很可能是秦汉之际的作品。cHt中华典藏网

12、《合阴阳》cHt中华典藏网

是现已发现最古的一种论述房中之法的专书,全篇用简32枚,内容专述两性生活和房中保健。cHt中华典藏网

出土时本无篇名,和竹简《十问》合卷在一起。帛书整理小组根据简首“凡将合阴阳之方”一语,便以“合阴阳”命名。cHt中华典藏网

13、《天下至道谈》cHt中华典藏网

所谓“天下至道”,即高深的养生之道,实质上是属于房室生活中的养生之道。cHt中华典藏网

其中有些内容和同墓出土的医简《十问》近似,且有些重复,但也有不少新的内容。cHt中华典藏网

《天下至道谈》认为房室生活过度就会损伤身体,因此对待两性生活应有一定的法度。cHt中华典藏网

从现代科学看来,《天下至道谈》中有关性保健的认识既有科学的成分,也有糟粕之处,必须辩证地看待。cHt中华典藏网

通过对马王堆出土的医书进行详细的分析,其中确实有一部分较《黄帝内经》为早。cHt中华典藏网

可见中医的传承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cHt中华典藏网

推荐作家

孔颖达

孔颖达

孔颖达(574年—648年)唐代经学家。字冲远,冀州衡水(今属河北)人。孔颖达博通儒家经典,与北魏名儒刘焯同学,在北朝以教授为业。隋炀帝大业初,举明经高第,授河内郡博士,补太学助教。入唐,秦王李世民引为秦王府文学馆学士,擢国子

董仲舒

董仲舒

董仲舒(公元前179年-前104年)西汉儒家思想家、教育家。河北广川(今河北景县)人。幼年好学不倦,勤读儒学,中年收徒讲学,开始了教学生涯。读书专攻《春秋公羊传》,为今文经学大师。汉景帝时任博士,有“汉代孔子”之称。汉武帝

司马迁

司马迁

司马迁(前145年或前135年-不可考)中国古代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字子长,西汉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成)人。十岁时,随父司马谈到长安,开始研读古代文献,并就学于董仲舒、孔安国。二十岁自长安出发,历经长江、湘江、沅江

房玄龄

房玄龄

房玄龄(579年—648年8月18日)字乔,齐州临淄(今山东淄博)人。父彦谦仕隋为刺史。玄龄幼聪敏、贯通典籍,善属文。开皇中,天下统一,人皆以为隋朝国运长久,玄龄则以为隋帝失政,亡迹已现。年十八举进士,授羽骑校,补隰城尉。李渊起兵

孟子

孟子

孟子(约前372年—前289年)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儒家思孟学派的创始人。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县)人。是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人。幼年丧父,母教极严,家境贫困。长大后,曾受业于子思(孔子之孙)的门人,是孔

彭子益

彭子益

彭子益(1871年-1949年),名承祖,字子益,云南大理鹤庆人,是清末至民国年间著名的白族医学家。 彭子益生于官宦人家,幼受庭训,年长后结交当地名士,博学多闻,尤其喜爱医术。他不拜师,选择直接钻研中医经典著作,师从古圣先贤。凭借自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