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湖之会 ——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交

  淳熙二年(1175),著名的学者吕祖谦为了调解朱熹和陆九渊之间的学术争执,出面邀请两派学者同往信州名胜鹅湖寺聚会论学,这就是著名的“鹅湖之会”。OyV中华典藏网

  一、争辩双方OyV中华典藏网

  1、朱熹,南宋著名的学者,字元晦,号晦庵,又号晦翁,别号紫阳,江西人。他最大的成就在于理学。他继承和发展了程颢、程颐的学说,利用了唯物主义思想家张载关于“性”和“气”的学说,并总结了北宋以来的各派理学,成为了集大成者。朱熹的理学体系以理气论为中心内容,将理、天理、太极作为最高的哲学范畴。他明确阐述了“理”与“气”的关系,认为“理”产生于天地万物之先,即“理”先于“气”,“气”依“理”而存在。“天下未有无理之气,亦未有无气之理。”万物有万理,万理的总和就是“太极”,“太极”即“天理”。OyV中华典藏网

  在认识论上,朱熹论述了知和行的关系,强调知先行后,但又认为“知行相须,”,注意“行‘在认识中的作用。不过,他说的“行”多是理学家所注重的道德践履方面的内容。性命之说也是朱熹理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他认为性是一切有生命的生物所具有的天理,人类受到了天理的因素,因而有仁义礼智的道德;但各人受到的“气”有清浊的不同,所以有智愚善恶的差别。由此,他提出了“格物致知”、“正心诚意”、“居敬”等一系列理论。OyV中华典藏网

  在“理”与“欲”的问题上,他提出了“人欲中自有天理”的说法,认为道德意识与物质欲望是联系在一起的不可分的,从而修正了“二程”的观点。不过,他也认为,凡超越道德原则规定的人欲,都是与“天理”对立的,因此必须“以理节欲”即“去人欲,存天理”。他还将传统的纲常学说加以理论化和通俗化,把三纲五常作为最高道德标准,认为伦理纲常是永远存在,“不可磨灭”的。OyV中华典藏网

  2、陆九渊,理学家,字子静,号存斋,世称象山先生,抚州金溪人。他的观点与朱熹不同,他把人的主观精神“心”作为宇宙本原,因而他的学派被人称为是“心学”,他不同意朱熹的心分为二的哲学,认为他将造成士人只重诵读古书而忽视主观精神的流弊。于是,他提出“心即理”的命题。“人皆具是心,心皆具是理,心即理也。”称“万物森然于方寸之间,满心而发,充塞宇宙,无非此理”,“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OyV中华典藏网

  二、辩论过程OyV中华典藏网

  双方形成了尖锐的对立。朱熹主张“格物致知”,着重通过对外物的考察来启发内心潜在的良知。陆九渊则认为读书不是成为圣贤的必要途径,要求圣人之道须“先发明人之本心”因而不主张多做读书穷理的功夫。讨论中,陆九渊作诗明确表明自己的观点:“孩提知爱长知钦,古圣相传只此心;大抵有基方筑室,未闻无址忽成岑;留情传注翻榛塞,着意精微转陆沉;……意思是说有人有天赋道德之心,自古圣贤相传的也只是这种本心,将精力花费到注解诠释古代经典上,以探求精微大义,只会使人迷惘。声称自己的心学是“易简工夫“,定会永久流传,发扬光大,讽刺朱熹的学问是“支离事业”,终将走向沉沦。双方争论了好几天,各执己见,互不相让,最后无结果而散。OyV中华典藏网

  三、历史评价OyV中华典藏网

  鹅湖之会是中国古代思想史上的第一次著名的哲学辩论会。朱、陆双方辩论的“为学之方”,表现出朱熹与陆九渊在哲学上的基本分歧点。陆九渊提出“先立乎其大”为出发点。认为自古以来圣人相传的“道统”只是“此心”。主张只有认识“本心”,才犹如木有根,水有源。朱熹认为先于物而存在的“理”在人的心中。陆九渊的心学传至明代,经王守仁的发展,形成一个比较精致的哲学体系,世称“陆王心学”。它作为程朱理学的对立面,曾对明清两代思想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朱熹的理学博大精深,被后代统治者尊为“大贤”,被学者奉为“万世宗师”,他的学说对后世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OyV中华典藏网

推荐作家

张衡

张衡

张衡(78年—139年),东汉著名辞赋家、文学家、科学家。《后汉书》有传。字平子。南阳郡西鄂(今河南南阳县)人。少时即善属文,西游三辅,作《温泉赋》;东入洛阳,观太学,问学于经学大师贾逵,遂通《五经》、六艺。永元(89—1

孔子

孔子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名丘,字仲尼。鲁襄公二十二年(一说二十一年)十月庚子日(前551年9月28日)出生于鲁国昌平乡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其远祖

司马迁

司马迁

司马迁(前145年或前135年-不可考)中国古代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字子长,西汉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成)人。十岁时,随父司马谈到长安,开始研读古代文献,并就学于董仲舒、孔安国。二十岁自长安出发,历经长江、湘江、沅江

孔颖达

孔颖达

孔颖达(574年—648年)唐代经学家。字冲远,冀州衡水(今属河北)人。孔颖达博通儒家经典,与北魏名儒刘焯同学,在北朝以教授为业。隋炀帝大业初,举明经高第,授河内郡博士,补太学助教。入唐,秦王李世民引为秦王府文学馆学士,擢国子

余象斗

余象斗

余象斗(约1560 -1637) 名文台,字象斗,号仰止子、仰止山人、三台山人、三台馆主人,别名世腾、象乌、宗下、云登父、子高父等福建建阳人,明末著名书坊主、小说家。他生逢明末建阳刻书鼎盛时期,仅余氏一族就有三十余家书坊,同

公羊高

公羊高

公羊高,战国时期齐国人。相传是孔子学生子夏的弟子。汉代今文经学的重要先驱者。以治《春秋》闻名于世。旧题《春秋公羊传》(亦称《公羊春秋》或《公羊传》)为其所作。据唐代徐彦《公羊传疏》说:“戴宏《序》云:"子夏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