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十大最长寿道士

1、王常月道长(158岁)p8S中华典藏网

王常月,生卒:1522年-1680年。明末清初著名道士,法名常月,号昆阳。属全真龙门派,为全真道龙门支派律宗的第七代传人,他最大的贡献在于让本已衰落的道教得以复兴,甚至可以说是整个道教离现今时代最近一次的复兴。使道风大振,后被誉为全真龙门派的中兴之祖。后于康熙四十五年(1706),被康熙皇帝赐号“抱一高士”。清代著名道士闵一得在《金盖心灯》中称赞“是我朝高士第一流人物。”p8S中华典藏网

2、王远知道长(126岁)p8S中华典藏网

王远知,生卒:509年-635年。又名远智,字德广。自幼就比较聪敏,七岁时的王远知就日览万言博总群书,心冥至道。到了十五岁时,入华阳事陶贞白先生,授三洞法。18岁时拜著名道教人物臧矜为师,不久他离开老师,隐居茅山,开始专心修行。历经三个朝代的王远知,先被隋炀帝杨广召见,尊其为老师;后于唐武德四年被秦王李世民召见,李世民当上皇帝后邀其做官;到了武则天即位时,又赐号王远知为金紫光禄大夫,改谥升真先生。p8S中华典藏网

3、陈抟老祖(118岁)p8S中华典藏网

陈抟老祖,生卒:871年11月25日-989年8月25日。字图南,号扶摇子。北宋著名的道家学者、养生家,尊奉黄老之学。其思想以《老》学为主,兼融道家易。唐僖宗文德元年(888年),陈抟受皇帝召见,赐号“清虚处士”。后周显德三年(956年),受周世宗柴荣召见,任命“谏议大夫”,不仕,赐号“白云先生”。北宋太平兴国二年(977年)与雍熙元年(984年),宋太宗两次召见陈抟,赐号“希夷先生”。p8S中华典藏网

4、李诚玉坤道(118岁)p8S中华典藏网

李诚玉,生卒:1885年3月3日-2003年2月14日。她早年生于贫穷人家,6岁时被父亲许配给当地乡绅当童养媳。17岁时完婚。然而不到三年,李诚玉染上了痨病,后被武当山道士张至慎治好。为报再生之恩,李诚玉执意出家武当山,被收为武当山玄门派第24代弟子,在武当山玉虚宫修行。文革时期,武当山的道人们被遣返还俗,但李诚玉坚持留山守教。p8S中华典藏网

5、唐崇亮道长(114岁)p8S中华典藏网

唐崇亮,生卒:1869年-1983年1月22日。道号中和子,自称霞光道人。唐崇亮生前虽年逾百岁,但依旧鹤发童颜,精神灼灼。唐崇亮16岁时参加清兵,1898年到湖北武当山金顶三门八仙庵出家,拜王信堂道士为师,师赐法名崇亮,即全真道邱祖龙门派第二十六代后裔。1907年离开武当山云游四海,同时钻研中医,配制出疗效显著的百草膏,深受百姓欢迎。p8S中华典藏网

6、叶法善道长(104岁)p8S中华典藏网

叶法善,生卒:616年-720年。字道元、太素、罗浮真人。括州括苍县(今浙江省丽水市)人。叶法善是世代相传的著名道士,受到李唐皇朝的重视始于高宗李治一朝,不仅被尊为道教天师,其祖宗四代皆被封赐。叶法善作为当时大唐社会的著名宗教领袖和政治活动家之一,对唐朝的政治、宗教、文化的发展,发挥了他的独特的作用与影响。年一百又七岁,无病而终,羽化成仙,墓址在今丽水市境内。p8S中华典藏网

7、张至顺道长(103岁)p8S中华典藏网

张至顺,生卒:1912年-2015年。道号米晶子,师傅为刘明苍道长,曾清修于陕西山阳大天竺山,尽得其师真传,是中国道教全真龙门正宗第二十一代传人。生前虽有着近百岁的高龄,但耳聪目明,思维敏捷,语音洪亮。张至顺道长是当今世上的高道,从当年流浪乞讨,清苦出家到今日修养气度,生动的显现了道教的“斗柄在握,我命在我不由天”的思想,“长生久视之道”的修真妙谛。p8S中华典藏网

8、吴云青道长(102岁)p8S中华典藏网

吴云青,生卒:1896年6月5日-1998年9月24日。毕生信奉道、佛两家,因被宣传其长寿而为人们熟知。有人说他活了160年,但其实并没有人能证明;而且早在1980年,陕西有关部门就从山西五台山公安处敌伪档案中查出,新中国成立前,吴云青曾参加过瑶池道组织,从该组织的档案中确定,1980年吴云青为84岁。据此推算,吴云青1998年去世时为102岁。p8S中华典藏网

9、潘师正道长(98岁)p8S中华典藏网

潘师正,生卒:584年-682年6月16日。生于官宦世家,隋朝大业间师事王远知,尽受道门隐诀及符箓。随之至茅山,居嵩阳双泉岭逍遥谷修道二十余年。上元三年(676年),高宗召见潘师正,极为赏识;后于调露元年(679年),高宗与其会晤,此后便一直给予优待。潘师正毕生最大的成就,便是在北方大力发展了道教茅山宗,开拓了茅山宗阵地,对后世影响颇深。p8S中华典藏网

10、邵以正道长(约95岁)p8S中华典藏网

邵以正,生卒:约1368年-1463年。号承康子,别号止止道人,祖籍苏州。其为明代道教南滇金丹符箓长春派高道,是著名道士刘渊然的门徒。他在医术上有所造诣,收集了大量胎产、小儿、追痨、济急、济阴、理伤、续断等著作及方剂,汇集成帙,取名《青囊杂纂》,其中包括《仙传济阴方》《仙传外科集验方》《小儿痘疹证治》《秘传外科方》等八种医方书,且现有刻本行世,对当代临床治疗上有重要参考价值。p8S中华典藏网

推荐作家

孔颖达

孔颖达

孔颖达(574年—648年)唐代经学家。字冲远,冀州衡水(今属河北)人。孔颖达博通儒家经典,与北魏名儒刘焯同学,在北朝以教授为业。隋炀帝大业初,举明经高第,授河内郡博士,补太学助教。入唐,秦王李世民引为秦王府文学馆学士,擢国子

董仲舒

董仲舒

董仲舒(公元前179年-前104年)西汉儒家思想家、教育家。河北广川(今河北景县)人。幼年好学不倦,勤读儒学,中年收徒讲学,开始了教学生涯。读书专攻《春秋公羊传》,为今文经学大师。汉景帝时任博士,有“汉代孔子”之称。汉武帝

司马迁

司马迁

司马迁(前145年或前135年-不可考)中国古代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字子长,西汉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成)人。十岁时,随父司马谈到长安,开始研读古代文献,并就学于董仲舒、孔安国。二十岁自长安出发,历经长江、湘江、沅江

房玄龄

房玄龄

房玄龄(579年—648年8月18日)字乔,齐州临淄(今山东淄博)人。父彦谦仕隋为刺史。玄龄幼聪敏、贯通典籍,善属文。开皇中,天下统一,人皆以为隋朝国运长久,玄龄则以为隋帝失政,亡迹已现。年十八举进士,授羽骑校,补隰城尉。李渊起兵

孟子

孟子

孟子(约前372年—前289年)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儒家思孟学派的创始人。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县)人。是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人。幼年丧父,母教极严,家境贫困。长大后,曾受业于子思(孔子之孙)的门人,是孔

彭子益

彭子益

彭子益(1871年-1949年),名承祖,字子益,云南大理鹤庆人,是清末至民国年间著名的白族医学家。 彭子益生于官宦人家,幼受庭训,年长后结交当地名士,博学多闻,尤其喜爱医术。他不拜师,选择直接钻研中医经典著作,师从古圣先贤。凭借自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