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仁贵征辽事略》小说介绍

《薛仁贵征辽事略》长篇讲史话本。一卷,不署撰人;大约是元代作品。文渊阁书目曾著录,后佚,今仅见于英国牛津大学图书馆所藏《永乐大典》原抄本中。后由赵万里辑出,一九五七年古典文学出版社标点排印成单行本。wAC中华典藏网

书叙唐太宗贞观十八年,有伯济国使臣来朝进贡, 途经辽国,为大将葛苏文截留,抢去贡物,刺字其面,讥讽唐朝。太宗大怒,决定亲征。然得一梦,被葛苏文追击,赖白袍小将救驾转安。及醒,出榜招义军,冀得其人。薛仁贵善武艺而家素贫,从妻柳氏言,往投绛州兵马总管张士贵部下,屡建奇功,然均被张冒为己有。及抵安地岭,仁贵为前锋,忽迷路,入深山,见一宫殿,为辽国公主所居。因其兄辽主为葛苏文所杀,而立其幼侄为主,篡夺国政,公主逃此避难。仁贵进见,公主告以国事,并云干犯上国,乃葛苏文之阴谋,愿指点征辽路途,助唐进兵,冀报兄仇。仁贵从其言,得直抵安地城。大军进至思乡城,太宗入城被困,后由仁贵领先解围。太宗见仁贵,即梦中所见白袍小将,大悦。及获悉张士贵冒功、饰词诸情,大怒,欲治其罪。仁贵请免乃罢。太宗遂授仁贵三路行军先锋使职。葛苏文前来讨战,众将莫敌,仁贵使箭败之,紧追不放。张士贵与副总管刘君昴发暗箭,欲死仁贵,中左臂。仁贵带箭见太宗,太宗怒,判刘死罪,将张流放至海岛。仁贵擢升南郡王,兼领三路都统军职。时天山射雕王颉利可罕领元龙、元虎、元凤三将并三万兵前来助辽。仁贵连发三箭,射死颉利、元虎、 元凤, 戟挑元龙, 天山军遂溃退。葛苏文整军再来战,为仁贵生擒。时辽主已献城请降。太宗命诛葛苏文,加封辽主为高丽国王。班师回国。全书故事与两唐书《薛仁贵传》大致相同,然作者也吸取民间故事,稍作加工,如叙伯济国使者被劫、辽国公主深山避难诸事,不见史书。至于三箭死三将事,并非发生在太宗平辽时,而是唐高宗时仁贵领兵击九姓突厥于天山事。其中不少情节,为宋元话本与戏曲中所习见,如叙尉迟敬德请征高丽不伏老,举殿下千余斤重之石狮子转殿行走如飞事,与元人杂剧《敬德不伏老》大致相同。开首七言诗一首,亦见于《武王伐纣平话》。作者随手拈来,组合成书,加强了故事的完整性、生动性。此书文辞古朴简率,和至治新刊平话五种相似。然此书故事对后世影响很大。明代说唱词话《薛仁贵跨海征辽》、传奇《薛仁贵跨海征东白袍记》、 《定天山》等内容,多与此话本相同。小说《薛仁贵征东》则是薛仁贵故事的集大成者,内容丰富,结构完整,流传很广。wAC中华典藏网

推荐作家

孔颖达

孔颖达

孔颖达(574年—648年)唐代经学家。字冲远,冀州衡水(今属河北)人。孔颖达博通儒家经典,与北魏名儒刘焯同学,在北朝以教授为业。隋炀帝大业初,举明经高第,授河内郡博士,补太学助教。入唐,秦王李世民引为秦王府文学馆学士,擢国子

董仲舒

董仲舒

董仲舒(公元前179年-前104年)西汉儒家思想家、教育家。河北广川(今河北景县)人。幼年好学不倦,勤读儒学,中年收徒讲学,开始了教学生涯。读书专攻《春秋公羊传》,为今文经学大师。汉景帝时任博士,有“汉代孔子”之称。汉武帝

司马迁

司马迁

司马迁(前145年或前135年-不可考)中国古代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字子长,西汉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成)人。十岁时,随父司马谈到长安,开始研读古代文献,并就学于董仲舒、孔安国。二十岁自长安出发,历经长江、湘江、沅江

房玄龄

房玄龄

房玄龄(579年—648年8月18日)字乔,齐州临淄(今山东淄博)人。父彦谦仕隋为刺史。玄龄幼聪敏、贯通典籍,善属文。开皇中,天下统一,人皆以为隋朝国运长久,玄龄则以为隋帝失政,亡迹已现。年十八举进士,授羽骑校,补隰城尉。李渊起兵

孟子

孟子

孟子(约前372年—前289年)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儒家思孟学派的创始人。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县)人。是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人。幼年丧父,母教极严,家境贫困。长大后,曾受业于子思(孔子之孙)的门人,是孔

彭子益

彭子益

彭子益(1871年-1949年),名承祖,字子益,云南大理鹤庆人,是清末至民国年间著名的白族医学家。 彭子益生于官宦人家,幼受庭训,年长后结交当地名士,博学多闻,尤其喜爱医术。他不拜师,选择直接钻研中医经典著作,师从古圣先贤。凭借自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