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重举义旗,抗击外来侵略者《水浒后传》

四十回的《水浒后传》写三十二位梁山未死英雄重举义旗,并英勇抗击外来侵略者,最后到海外创立基业的故事。Ajm中华典藏网

小说一开始就写阮小七梁山感旧、手刃张干办和李俊太湖捕鱼、反抗巴山蛇两件事情。正是统治阶级的残酷迫害“梁山馀党”,鱼肉人民,使散处各地的梁山好汉又很快地聚在义旗之下,建立了登云山、饮马川的反抗据点。这时,部分梁山的英雄在经历了种种严酷的斗争,接受了梁山起义失败的教训之后,认识有所提高,性格也随着发展了。“当日不受招安,弟兄们同心合胆,打破东京,杀尽了那些蔽贤嫉能这班奸贼,与天下百姓伸冤,岂不畅快!”阮小七说的这段话很有代表意义,表明他对统治阶级已不再抱有任何幻想。铁叫子乐和运用妙计,从防范严密的饮虹桥别墅和常州府监狱中,接连救出花逢春母子姑侄和李俊、费保等人。后来义军创业海外,他一直是出谋献策的智囊,不愧为吴用的再生。而李俊则由一位梁山水军首领变成德孚众望的义军领袖。《后传》作者既照顾了这些人物形象在《水浒传》中的性格特征,又写出了他们在现实斗争中的成长。Ajm中华典藏网

生活在民族矛盾十分尖锐的清初,作者怀着“亡国孤臣”的沉痛心情,再现了金兵南下后“四野萧条,万民涂炭”的情景,也揭发了金兵虏杀良民,贩卖人口的罪行;对李纲、种师道及太学生的爱国斗争则热烈歌颂,对徽宗、钦宗的昏聩无能,蔡京、童贯等人的祸国殃民则大加贬斥。这些描写,很有借北宋末年历史,总结明亡教训的意味。至于作者让蔡京父子、高俅、童贯最后都落入梁山英雄手中,一一处死,则显然表现出人民要求为无辜死难的英雄复仇雪恨和惩罚祸国罪魁的愿望。在《后传》中,关胜、朱仝、呼延灼等身处民族战争的最前哨,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依然孤身奋战,给敌人以严重的打击。这些振奋人心的描绘,在发挥《水浒传》反抗官府压迫的精神的同时,还结合着时代特点,突出地表现了爱国主义的主题。Ajm中华典藏网

《后传》作者从《水浒传》第一百十九加李俊泛海到暹罗国的传说得到启发,自十三回后,遂大加敷演。这实际是为水浒英雄安排美好的结局,以慰人心;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隐约流露出作者对郑成功、李定国等人的抗清斗争所寄予的希望。至于他在《后传》中让乐和站到雨花台上,“望着钟山,王气郁郁葱葱,不觉胸次豁然”,就更明显地表现出他热望恢复明朝政权的用心。但也同时说明了作者的局限:正如许多明朝爱国遗老一样,他也把复国希望寄托在皇帝身上。《后传》写燕青向徽宗进献青子、黄柑,李俊立国海外仍然尊南宋小朝廷为正统,也同样是这样封建意识的表现。出于同一思想根源,作者以李俊君臣赋诗、“世享荣华”来结束全书,不仅显得庸俗,也冲淡了前面所著力渲染的战斗气氛。Ajm中华典藏网

推荐作家

孔颖达

孔颖达

孔颖达(574年—648年)唐代经学家。字冲远,冀州衡水(今属河北)人。孔颖达博通儒家经典,与北魏名儒刘焯同学,在北朝以教授为业。隋炀帝大业初,举明经高第,授河内郡博士,补太学助教。入唐,秦王李世民引为秦王府文学馆学士,擢国子

董仲舒

董仲舒

董仲舒(公元前179年-前104年)西汉儒家思想家、教育家。河北广川(今河北景县)人。幼年好学不倦,勤读儒学,中年收徒讲学,开始了教学生涯。读书专攻《春秋公羊传》,为今文经学大师。汉景帝时任博士,有“汉代孔子”之称。汉武帝

司马迁

司马迁

司马迁(前145年或前135年-不可考)中国古代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字子长,西汉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成)人。十岁时,随父司马谈到长安,开始研读古代文献,并就学于董仲舒、孔安国。二十岁自长安出发,历经长江、湘江、沅江

房玄龄

房玄龄

房玄龄(579年—648年8月18日)字乔,齐州临淄(今山东淄博)人。父彦谦仕隋为刺史。玄龄幼聪敏、贯通典籍,善属文。开皇中,天下统一,人皆以为隋朝国运长久,玄龄则以为隋帝失政,亡迹已现。年十八举进士,授羽骑校,补隰城尉。李渊起兵

孟子

孟子

孟子(约前372年—前289年)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儒家思孟学派的创始人。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县)人。是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人。幼年丧父,母教极严,家境贫困。长大后,曾受业于子思(孔子之孙)的门人,是孔

彭子益

彭子益

彭子益(1871年-1949年),名承祖,字子益,云南大理鹤庆人,是清末至民国年间著名的白族医学家。 彭子益生于官宦人家,幼受庭训,年长后结交当地名士,博学多闻,尤其喜爱医术。他不拜师,选择直接钻研中医经典著作,师从古圣先贤。凭借自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