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精粹十二道

一、孔子——为人之道m6U中华典藏网

做人要善良,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做人要本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做人要诚实,诚信乃做人之本也。做人要自重,严以律己宽于待人。做人要知足,知足者常乐也!此上就是为人之道,是人都要努力做到!m6U中华典藏网

二、老子——处事之道m6U中华典藏网

大其心,容天下之物;虚其心,受天下之善;平其心,论天下之事;潜其心,观天下之理。m6U中华典藏网

“道者,万物之奥。”“万物恃之以生而不辞,功成而不有,衣养万物而不为主。”m6U中华典藏网

谦退是保身第一法,安详是处世第一法,宽容是处事第一法;m6U中华典藏网

寡欲是养心第壹法;勿言无益身心之语;勿为无益身心之事;m6U中华典藏网

勿进无益身心之人;勿入无益身心之境;勿展无益身心之书;m6U中华典藏网

三、庄子——养性之道m6U中华典藏网

身安,不如心安;屋宽,不如心宽。以自然之道,养自然之身;以喜悦之身,养喜悦之神。有所敬畏,是做人基本的道义准则。所谓快乐,不是财富多而是欲望少。做人,人品为先,才能为次;做事,明理为先,勤奋为次。m6U中华典藏网

人生要学会平和心,喜乐心,慈悲心。m6U中华典藏网

四、孟子——君臣之道m6U中华典藏网

君臣相比,君属于强势,臣属于弱势,其关系由强势君主导。君讲礼,臣讲忠,故君臣之道在于礼。君礼于臣,臣必忠;臣忠于君而君不礼,其忠必退。m6U中华典藏网

五、荀子——学习之道m6U中华典藏网

荀子的学习之道可概括为七个方面:m6U中华典藏网

一是蜕:学习不能满足于已有的成就,应该不断地有所发明,有所进展,日渐而月进,并且使之产生质变。m6U中华典藏网

二是虚:虚指的是学习态度。虚者,虚心、谦虚也。m6U中华典藏网

三是一:“一”是专一、专心致志的学习,“学之道,贵以专”。m6U中华典藏网

四是静:“静”,指的是心要静,而摒弃一切杂念。m6U中华典藏网

五是积:荀子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m6U中华典藏网

六是师:“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国将衰,必贱师而轻傅。”有了好的老师,便可以好学,“得贤师而事之,则所闻者尧、舜、禹、汤之道也。”m6U中华典藏网

七是友:荀子提出,学者应“亲友”,以求得在治学上的“好善无厌,受谏而能诫”,即不断地得到批评和指正,而日有所成。m6U中华典藏网

六、孙子——韬略之道m6U中华典藏网

韬略意指文韬武略。中国的韬略思想,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实为传统文化之瑰宝,历史遗产之精华。韬略犹如双刃古剑。轻用其芒,动即有伤,是为凶器;深若藏拙,临机取决,是为利器。愿学者得其精髓,重其所用,发扬古道,利国利民。m6U中华典藏网

七、管子——教练之道m6U中华典藏网

教练不是知识训练或者技巧训练,而是一种拓展信念与视野的能力和习惯的培养;m6U中华典藏网

教练犹如一面镜子,反映当事人的真实现状和局限,同时引发对方看到更多的可能性,给对方一个重新选择的机会。m6U中华典藏网

“无代马走,使尽其力;无代鸟飞,使弊其翼。”——《管子 心术篇》m6U中华典藏网

教练的使命就是——因成就他人而成功!m6U中华典藏网

八、韩非子——统驭之道m6U中华典藏网

统驭理论:“精诚为道,运筹为术,组织为器,人才为本,制度为体,文化为魂”,带你修炼六个方面的能量,帮妳完成从攻城略地到运筹帷幄、从创业有成到基业长青的惊险一跃,成长为新经济时代的新型领袖。m6U中华典藏网

九、鬼谷子——权谋之道m6U中华典藏网

权谋,是指在争夺、巩固、发展权力的过程中使用的一切灵活应变的手段。权力,是指能够直接支配他人,使之按照自己的意志行动的力量。权力带来财富、地位、荣耀。权谋天然地不受一切仁义道德、公平正义的约束;它甚至没有任何原则可言,唯壹的原则是:为达目的,不择手段。权谋的合理性取决于权谋的结果,即所谓“窃钩者诛,窃国者侯”,“胜者为王,败者为寇”是也。m6U中华典藏网

十、大学——修身之道m6U中华典藏网

修身过程实质上是一个格物、致知、诚意、正心过程。格物就是探究弄清事物的发展之道;致知就是获取知识,诚意就是赤诚、真诚、忠诚之心对待壹切事物;正心,就是使自己的心正,是自己成为一个道德高尚,修为高深的人,因此,修身的过程,就是探究事物发展规律的过程,就是学习知识的过程,就是真诚地对待一切的过程,就是严个要求自己,完善自己,把自己变成一个道德高尚的人的过程。m6U中华典藏网

十一、易经——天地之道m6U中华典藏网

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m6U中华典藏网

所谓天地之道,也不过是自然法则。妳若遵从了——便能遗世独立,飘飘欲仙:返之则——万劫不复,永世不得超生。想那轮回之苦,却非人力所为也!故而道是:冥冥中早已注定,天意实属难违。仔细想想,可也不就是这样的么?故,天地之道在于人心。m6U中华典藏网

十二、禅宗——死生之道m6U中华典藏网

死生间观节,细微处品德。死亦生,生亦死,死是另一个生的开始,生亦是另一个死的结束。故,生则生、死则死,岂能赖着不死或就是不生?故来之则应,去留无意,随缘而行,不纠结、不着相。m6U中华典藏网

推荐作家

张衡

张衡

张衡(78年—139年),东汉著名辞赋家、文学家、科学家。《后汉书》有传。字平子。南阳郡西鄂(今河南南阳县)人。少时即善属文,西游三辅,作《温泉赋》;东入洛阳,观太学,问学于经学大师贾逵,遂通《五经》、六艺。永元(89—1

孔子

孔子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名丘,字仲尼。鲁襄公二十二年(一说二十一年)十月庚子日(前551年9月28日)出生于鲁国昌平乡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其远祖

司马迁

司马迁

司马迁(前145年或前135年-不可考)中国古代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字子长,西汉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成)人。十岁时,随父司马谈到长安,开始研读古代文献,并就学于董仲舒、孔安国。二十岁自长安出发,历经长江、湘江、沅江

孔颖达

孔颖达

孔颖达(574年—648年)唐代经学家。字冲远,冀州衡水(今属河北)人。孔颖达博通儒家经典,与北魏名儒刘焯同学,在北朝以教授为业。隋炀帝大业初,举明经高第,授河内郡博士,补太学助教。入唐,秦王李世民引为秦王府文学馆学士,擢国子

余象斗

余象斗

余象斗(约1560 -1637) 名文台,字象斗,号仰止子、仰止山人、三台山人、三台馆主人,别名世腾、象乌、宗下、云登父、子高父等福建建阳人,明末著名书坊主、小说家。他生逢明末建阳刻书鼎盛时期,仅余氏一族就有三十余家书坊,同

公羊高

公羊高

公羊高,战国时期齐国人。相传是孔子学生子夏的弟子。汉代今文经学的重要先驱者。以治《春秋》闻名于世。旧题《春秋公羊传》(亦称《公羊春秋》或《公羊传》)为其所作。据唐代徐彦《公羊传疏》说:“戴宏《序》云:"子夏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