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中的十个经典成语典故
破釜沉舟
出处: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史记·项羽本纪》)
翻译:于是项羽带领军队过河,把船沉入河底,砸破做饭的锅,烧了住处,每个士兵只带三天的粮食,用来表示士兵一定战死,没有一个想逃跑。
喻意:比喻决一死战,也比喻下定决心,不顾一切地干到底。
卧薪尝胆
出处: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翻译:越王勾践回国后,深思熟虑,苦心经营,把苦胆挂到座位上,坐着躺着就能仰头舔舐到苦胆,用餐时也去品味苦胆。
喻意:形容人刻苦自励,发奋图强。
纸上谈兵
出处:赵括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当。尝与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难,然不谓善。括母问奢其故,奢曰:“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赵不将括既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翻译:赵括从年轻的时候就学习兵法,谈论用兵打仗的事,认为天下没有人能够抵挡他。曾经与他的父亲赵奢谈论战事,赵奢无法难倒他,但是(赵奢)不承认他有军事才能。赵括的母亲问赵奢原因,赵奢说:“战争,是事关生死的境地,但赵括把它说得轻而易举。假使赵国不让赵括做将军也就算了,如果一定要他担任将军,那么毁掉赵国军队的一定是赵括。
喻意: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也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
负荆请罪
出处: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曰:“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翻译:廉颇听说了蔺相如的话,就脱去上衣,露出上身,背着荆条,由宾客带引,来到蔺相如的门前请罪,他说:“我是个粗野卑贱的人,想不到将军您是如此的宽厚啊!”
喻意:表示向人认错赔罪,请求责罚。
毛遂自荐
出处:秦之围邯郸,赵使平原君求救,合从于楚,约与食客门下有勇力文武备具者二十人偕。平原君曰:“使文能取胜,则善矣。文不能取胜,则歃血于华屋之下,必得定从而还。士不外索,取于食客门下足矣。”得十九人,余无可取者,无以满二十人。门下有毛遂者,前,自赞于平原君曰:“遂闻君将合从于楚,约与食客门下二十人偕,不外索。今少一人,愿君即以遂备员而行矣。”(《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翻译:秦兵围困邯郸,赵王派遣平原君去求救,到楚国签订“合纵”的盟约。平原君约定与门下既有勇力又文武兼备的食客二十人一同(前往)。平原君说:“假如用和平方法能够取得成功,那就太好了。假如和平方法不能取得成功,那么(我)就在华屋之下用“歃血”的方式,也一定要‘合纵’盟约签订再返回。随从人员不用到外边去寻找,在门下的食客中选取就够了。”找到十九个人,其余的人没有可以选取的,没办法补满二十人(的额数)。门下有(一个叫)毛遂的人,走上前来,向平原君自我推荐说:“毛遂(我)听说先生将要到楚国去签订‘合纵’盟约,约定与门下食客二十人一同(前往),而且不到外边去寻找。可是还少一个人,希望先生就以(我)毛遂凑足人数出发吧!”
喻意:比喻自告奋勇,自己推荐自己担任某项工作。
一言九鼎
出处: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赵重于九鼎大吕。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翻译:毛先生一到楚国,就使赵国的分量重于传国的宝器。(他)凭借三寸之舌,强过百万雄师。
喻意:比喻说话力量大,能起到很大的作用。
约法三章
出处: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市。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吾当王关中。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馀悉除去秦法,诸吏民皆案堵如故。(《史记·高祖本纪》)
翻译:父老乡亲们苦于秦朝的严苛法律已经很久啦!批评朝政得失的要灭族,偷偷议论的要处以死刑。我和诸侯约定,先入关的人就称王,我应当称王整个关中。现在我和父老们约定,法律只有三条:杀人的人判处死刑,伤人和偷盗的要坐牢。剩下的秦朝法律全部取消,所有官吏平民都像往常一样生活。
喻意:泛指订立简单的条款,以资遵守。
韦编三绝
出处:孔子晚而喜《易》,序《彖》、《系》、《象》、《说卦》、《文言》。读《易》,韦编三绝。(《史记·孔子世家》)
翻译:孔子晚年喜好研究《周易》,编撰《彖辞》、《系辞》、《象辞》、《说卦》、《文言》等解说《周易》的《易传》。孔子反复阅读《周易》,以致编连简册的绳子多次断开。
喻意:比喻读书勤奋,治学刻苦。
一字千金
出处:吕不韦乃使其客人著所闻,集论以为八览、六论、十二纪,二十余万言。以为备天地万物古今之事,号曰《吕氏春秋》。布咸阳市门,悬千金其上,延诸侯游士宾客有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史记·吕不韦列传》)
翻译:吕不韦便让他的门客各人著录所见所闻,辑集纂论编为八览、六论、十二纪,有二十多万字。吕不韦认为其中详尽论述了天上地下世间万物从古至今的事情,称之为《吕氏春秋》。(命人)刊布在咸阳的城门,上面悬挂着一千金,遍请诸侯各国的游士宾客,若有人能增删一字,就给予一千金的奖励。
喻意:称赞文辞精妙,不可更改。也指书法作品的珍贵。
鸿鹄之志
出处: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史记·陈涉世家》)
翻译:陈胜长叹着说:“唉!燕雀怎么能够知道鸿鹄的志向呢?”
喻意:比喻远大的志向。
最新文章
推荐作家
张衡
张衡(78年—139年),东汉著名辞赋家、文学家、科学家。《后汉书》有传。字平子。南阳郡西鄂(今河南南阳县)人。少时即善属文,西游三辅,作《温泉赋》;东入洛阳,观太学,问学于经学大师贾逵,遂通《五经》、六艺。永元(89—1
孔子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名丘,字仲尼。鲁襄公二十二年(一说二十一年)十月庚子日(前551年9月28日)出生于鲁国昌平乡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其远祖
司马迁
司马迁(前145年或前135年-不可考)中国古代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字子长,西汉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成)人。十岁时,随父司马谈到长安,开始研读古代文献,并就学于董仲舒、孔安国。二十岁自长安出发,历经长江、湘江、沅江
孔颖达
孔颖达(574年—648年)唐代经学家。字冲远,冀州衡水(今属河北)人。孔颖达博通儒家经典,与北魏名儒刘焯同学,在北朝以教授为业。隋炀帝大业初,举明经高第,授河内郡博士,补太学助教。入唐,秦王李世民引为秦王府文学馆学士,擢国子
余象斗
余象斗(约1560 -1637) 名文台,字象斗,号仰止子、仰止山人、三台山人、三台馆主人,别名世腾、象乌、宗下、云登父、子高父等福建建阳人,明末著名书坊主、小说家。他生逢明末建阳刻书鼎盛时期,仅余氏一族就有三十余家书坊,同
公羊高
公羊高,战国时期齐国人。相传是孔子学生子夏的弟子。汉代今文经学的重要先驱者。以治《春秋》闻名于世。旧题《春秋公羊传》(亦称《公羊春秋》或《公羊传》)为其所作。据唐代徐彦《公羊传疏》说:“戴宏《序》云:"子夏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