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子百家思想总论

诸子百家在我国思想史上占有崇高的地位,它产生于春秋战国时代,这个时期正是中国封建文化的发祥时期,诸子百家也奠定了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思想基础。NS0中华典藏网

关于诸子百家的起源,在《汉书・艺文志》中说"诸子十家,其可观者九家而已。皆起于王道既微,诸侯力政,时君世主,好恶殊方,是以九家之术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崇其所善,以此驰说,取合诸侯"。从中可知,在当时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学者们便周游列国,为诸侯出谋划策,直到战国时代最终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NS0中华典藏网

“诸子”,是指这一时期思想领域内反映各阶层、阶层利益的思想家及其著作,也是先秦至汉各种政治学派的总称。“百家”表明当时思想家较多,但也是一种夸张的说法。主要人物有孔子、孟子、墨子、荀子、老子、庄子、列子、韩非子、商鞅、申不害、许行、告子、杨子、公孙龙子、惠子、孙武、孙膑、张仪、苏秦、田骈、慎子、尹文、邹衍、吕不韦等。NS0中华典藏网

关于何如将诸子百家派别分类,在《史记・太史公自序》中说:“乃论六家之要指曰:易大传:‘天下一致而百虑,同归而殊途。"夫阴阳、儒、墨、名、法、道德,此务为治者也”只列举了六家。在《汉书・艺文志》中刘歆将诸子略分为十家,即:儒、道、阴阳、法、名、墨、纵横、杂、农、小说。除去小说家不谈,所以称"九流十家"。NS0中华典藏网

在诸子百家中儒家无疑占有显著地位,而且最终成为了传统文化的主流、核心。事实上,儒家已经不单单是通常意义上的学术或学派,可以说他是我们中国文化的精华,也是中国固有价值系统的一种表现。他的影响也已经不仅仅限于中国,而是形成了一个中国为核心,成放射性影响到周边国家,比如日本、韩国、新加坡等等,所谓的“东南亚文化圈”基本上就是以儒学为主体的文化构成模式。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儒家伦理也正在进入西方社会。NS0中华典藏网

由于诸子百家在当时主要是为国君提供政治方略而产生的,所以说诸子百家是各种政治学派的总称。在政治上,儒家主张以德化民;道家主张无为而治;法家主张信赏必罚;墨家主张兼爱尚同;名家主张去尊偃兵。汉代以后,墨家和名家成为绝学,农家独立成一门技术性学科,阴阳家演化为神秘的方术。对后世政治产生影响的只有儒、道、法三家。NS0中华典藏网

诸子百家的很多思想都给我们后代留下了深刻的启示,比如:NS0中华典藏网

儒家的“仁政”、“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恕道”;孟子的古代民主思想;道家的辩证法;墨家的科学思想;法家的唯物思想;兵家的军事思想;开创了中国哲学史上逻辑学领域先河的名家等等。NS0中华典藏网

借鉴儒家的刚健有为精神,可以激励自己发愤图强;借鉴儒家的公忠为国精神,可以培育自己的爱国情怀;借鉴儒家的"以义制利"精神,可以启示自己正确对待物质利益,借鉴儒家的仁爱精神,可以培育自己热爱人民的高尚情操;借鉴儒家的气节观念,可以培育自己的自尊、自强的独立人格;还可以鉴借墨家的"兼爱"、"尚贤"、"节用";道家的“少私寡欲”、“道法自然”;法家的"废私立公"等等思想对我们现代人都有很强的学习、借鉴功效。NS0中华典藏网

推荐作家

孔颖达

孔颖达

孔颖达(574年—648年)唐代经学家。字冲远,冀州衡水(今属河北)人。孔颖达博通儒家经典,与北魏名儒刘焯同学,在北朝以教授为业。隋炀帝大业初,举明经高第,授河内郡博士,补太学助教。入唐,秦王李世民引为秦王府文学馆学士,擢国子

董仲舒

董仲舒

董仲舒(公元前179年-前104年)西汉儒家思想家、教育家。河北广川(今河北景县)人。幼年好学不倦,勤读儒学,中年收徒讲学,开始了教学生涯。读书专攻《春秋公羊传》,为今文经学大师。汉景帝时任博士,有“汉代孔子”之称。汉武帝

司马迁

司马迁

司马迁(前145年或前135年-不可考)中国古代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字子长,西汉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成)人。十岁时,随父司马谈到长安,开始研读古代文献,并就学于董仲舒、孔安国。二十岁自长安出发,历经长江、湘江、沅江

房玄龄

房玄龄

房玄龄(579年—648年8月18日)字乔,齐州临淄(今山东淄博)人。父彦谦仕隋为刺史。玄龄幼聪敏、贯通典籍,善属文。开皇中,天下统一,人皆以为隋朝国运长久,玄龄则以为隋帝失政,亡迹已现。年十八举进士,授羽骑校,补隰城尉。李渊起兵

孟子

孟子

孟子(约前372年—前289年)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儒家思孟学派的创始人。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县)人。是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人。幼年丧父,母教极严,家境贫困。长大后,曾受业于子思(孔子之孙)的门人,是孔

彭子益

彭子益

彭子益(1871年-1949年),名承祖,字子益,云南大理鹤庆人,是清末至民国年间著名的白族医学家。 彭子益生于官宦人家,幼受庭训,年长后结交当地名士,博学多闻,尤其喜爱医术。他不拜师,选择直接钻研中医经典著作,师从古圣先贤。凭借自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