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痴人福》小说介绍
清代白话长篇世情小说。四卷八回。不题撰人。成书于清嘉庆年间。
现存主要版本有清嘉庆十年(1805)云秀轩刊本,藏日本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上海书局石印本;1914年上海春记书庄印本,藏黑龙江大学图书馆。中华书局“古本小说丛刊”、上海古籍出版社“古本小说集成”影印云秀轩刊本,1994年春风文艺出版社“中国古代珍稀本小说”排印云秀轩刊本。
明代湖广荆州府豪富田北平,混名填不平。父母早逝,从小当家理事,拥有二百万家产,只是读了十几年书,仍然目不识丁。长得“不但粗蠢,而且怪异,身上的五官没有一件不带些毛病”:“两眼不叫做全瞎,微有白花;面不叫做全疤,但多黑斑影;手不叫做全秃,指甲寥寥;足不叫做全跷,脚跟略点点;鼻不全赤,低稀微有酒糟痕;发不全黄,朦胧看似有沉香色;口不全歪,急中言常带双声;背不全驼,颈后肉但高三寸;更有一张歪不全之口,忽动忽静,暗中似有人提;还余两道不全之眉,或联或断,眼上如经樵采”。再加口臭、腋臭、脚臭,真是富也富到极处,蠢也蠢到极处,丑也丑到极处。他和管家田义担心国家多事,国库空虚,势必要向田财主借贷,田义出主意趁未借之前,主动先捐十万两银子,妄想赏赐个一官半职。
田北平父亲在世时,曾替他与邹长史家女儿订亲,邹女素以天才美貌著称,不知北平貌丑且怪。田北平至此想迎娶,担心在圆床之时,如何能掩盖身上十丑,深思熟虑后,找丑丫环宜春代替自己。田北平用银纱罩住了脸,一进洞房,就快速吹灭灯火,并设法解决口臭、腋臭、脚臭,然后替她宽衣解带,到了天亮,便木已成舟。第二天醒来,邹小姐发现和她共枕的竟是丑陋怪物,于是放声大哭,宜春加以劝解,一起到书房散闷。邹小姐心中决定了逃禅之意,便叫宜春吩咐家人塑一尊观音圣像,供奉在书房内,以求嗣为名,拒绝丑丈夫,整天紧锁内门,敲木鱼。北平在门外百般威胁,邹小姐誓死相抗。
北平无奈,托媒婆张一妈另觅绝色佳人。恰巧这时荆州有一寡妇何夫人,只生一女,要寻个财主人家许配终身。媒婆向何夫人编造谎言,说北平一表人材。何小姐不敢轻信,坚决要亲眼一见。于是请双喜班戏子做替身,将何小姐骗到手。北平
听从田义之计,在进入洞房后,用狠辣手段,压服何小姐,让她喝得烂醉,料想进了这重牢门,跳不出去。隔了几天,何小姐心生一计,借机到邹小姐佛堂,在假装拜师之后,吐露心里话,一起紧闭门窗,拒绝北平入内。
田连娶二妻遭拒,靠着万贯家资,决定再娶。凑巧这时湖广江陵府有学士唐子才得了京报,前往赴任。家有一妻二妾,唐夫人十分妒忌,趁唐不在家,居然把二妾打发给媒婆,另谋再嫁,田经一番周折娶得其中一妾吴氏。交拜之后,吴氏见其貌丑坚决不从,以唐子才爱妾的身份相威胁,田北平不敢无礼,只得依吴氏之意将其送入静室。
唐子才经略南边,征战报捷,而北方女寇侵扰,又奉命经略北边。田北平自知理亏,就送吴氏到驿站,打算把吴氏归还唐子才。田北平前往请罪,唐子才不仅毫无责怪之意,而且硬把吴氏许配给他。
唐子才在南边生擒黑天王之后,又匆匆乘船去北边,征讨女寇白天王,遇上粮草匮乏,十分火急。田北平主动捐献十万两银子助军饷,仆人田义就将银子换成粮食和马料,唐子才喜出望外,授田义为军前赞画。女寇白天王遍掳美男子入军中,仆人田义设法被选中充当内应。田义到了凤凰山,终于从被窝里取了女王的首级,立下平边大功。
人间赐福消灾赦罪之神三官大帝,披阅城隍疏文,鉴于田北平世代善良,义仆田义代主焚烧债券,发粮赈济贫民,理应善报,但水官大帝说,田北平有两个难关,一叫(十不全)奇形厄,一叫美女厄,准备奏明上帝,派变形使者把田身上肢体,从新改做一番,使之变为美男子便了。半年之后,吴氏与北平谈自己遭遇。忽然大门外,有使者鸣锣而进,送来喜报,封田北平为尚义君,位列公侯,以奖输饷助边之事。吴氏暗中喜道:“不想这痴人,竟有这般痴福。”明日,田义还要奉命宣读诏书。于是吴氏叫丫环烧一锅热汤,让北平洗一个大澡,北平边洗边刮,此时变形使者变成丫环,先舀汤灌入北平口内,再浇头发,又取物洒在眼内。北平斋戒沐浴后,心明眼亮,报单上的字,都念得出了,形象脱胎换骨地变了样。吴氏面对这个美男子,十分惊讶。邹、何二小姐就卸掉道装,打算做夫人。不一会,田义到来,捧读诏书,三位夫人俱封一品诰命夫人,各赏冠裳。正是痴人得福,皆大欢喜。
却说唐子才自平寇班师,得胜回朝,晋封威武公,总制三边,田、唐两家也结秦晋之好。北平的丫环宜春为妾,生子四人,皆登科第。
最新文章
推荐作家
孔颖达
孔颖达(574年—648年)唐代经学家。字冲远,冀州衡水(今属河北)人。孔颖达博通儒家经典,与北魏名儒刘焯同学,在北朝以教授为业。隋炀帝大业初,举明经高第,授河内郡博士,补太学助教。入唐,秦王李世民引为秦王府文学馆学士,擢国子
董仲舒
董仲舒(公元前179年-前104年)西汉儒家思想家、教育家。河北广川(今河北景县)人。幼年好学不倦,勤读儒学,中年收徒讲学,开始了教学生涯。读书专攻《春秋公羊传》,为今文经学大师。汉景帝时任博士,有“汉代孔子”之称。汉武帝
司马迁
司马迁(前145年或前135年-不可考)中国古代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字子长,西汉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成)人。十岁时,随父司马谈到长安,开始研读古代文献,并就学于董仲舒、孔安国。二十岁自长安出发,历经长江、湘江、沅江
房玄龄
房玄龄(579年—648年8月18日)字乔,齐州临淄(今山东淄博)人。父彦谦仕隋为刺史。玄龄幼聪敏、贯通典籍,善属文。开皇中,天下统一,人皆以为隋朝国运长久,玄龄则以为隋帝失政,亡迹已现。年十八举进士,授羽骑校,补隰城尉。李渊起兵
孟子
孟子(约前372年—前289年)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儒家思孟学派的创始人。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县)人。是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人。幼年丧父,母教极严,家境贫困。长大后,曾受业于子思(孔子之孙)的门人,是孔
彭子益
彭子益(1871年-1949年),名承祖,字子益,云南大理鹤庆人,是清末至民国年间著名的白族医学家。 彭子益生于官宦人家,幼受庭训,年长后结交当地名士,博学多闻,尤其喜爱医术。他不拜师,选择直接钻研中医经典著作,师从古圣先贤。凭借自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