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杂剧剧本《梧桐雨》
《梧桐雨》是元代白朴撰写的杂剧剧本。据元人钟嗣成《录鬼簿》载,全名作《唐明皇秋夜梧桐雨》。天一阁本、孟称舜本、《说集》抄本、曹栋亭本等《录鬼簿》及明人朱权《太和正音谱》,皆题元白朴撰。这部杂剧无单行本,收入明人戏曲选集中,今存臧晋叔编《元曲选》本、孟称舜编《酹江集》本、脉望馆校《古名家杂剧》本、顾曲斋刊《古杂剧》本、继志斋刊《元明杂剧》本及1978年顾肇仓选注《元人杂剧选》本。
白朴,与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合称为元曲四大家。传见《墙头马上》条。
《梧桐雨》是4折1楔子的北杂剧,描写唐明皇与杨贵妃之间的爱情悲剧。作者根据白居易《长恨歌》及《旧唐书》、《新唐书》、《资治通鉴》中的记载,兼采唐、宋时小说、野史资料,如陈鸿《长恨歌传》、乐史《太真外传》等,又参看宋金院本、杂剧《击梧桐》、《玉环》、宋元间戏文《马践杨妃》等,点染而成此剧。他删去了《长恨歌》中求仙的情节,创造性地增入一些新内容,将它写成悲剧,而且是元杂剧中比较纯正的悲剧。
作品通过对唐明皇、杨贵妃爱情悲剧的描写,既谴责了上层统治者酒色误国殃民的罪过,也曲笔反映了由于元朝统治者野蛮征服给中原广大人民造成的离乱之恨,同时更抒发了作者幼侄丧乱,亲人离散,倍尝屈辱,一直在心头郁结着的种种悲苦。一种易代之后,汉族文人因山河变色产生的沉沦之感,潜在的民族意识流露在剧中,触发人们联想。
《梧桐雨》不仅是白朴的杰作,也是元曲中上乘之作。作品以唐明皇为主角,从政治生活和宫廷生活交叉入手,互相独立,互为制约。前两折写酿成安史之乱的原因,后两折通过唐明皇对往事之追悔,对杨贵妃之深切怀念,加强悲剧效果。因为此剧是“末本”,杨贵妃只是陪衬人物,故形象较为单薄。剧本结构比较严谨。清梁廷枏《藤花曲话》将其与洪升《长生殿》加以比较,赞云:“《长生殿·惊变》折,于深宫欢燕之时,突作国忠直入,草草数语,便尔启行,事虽急遽,断不至是;《梧桐雨》则中间用一李林甫得报、转奏、始而议战,战既不能,后定计幸蜀,层次井然不紊。”此剧之所以感人,不仅在故事情节,关目工巧,更因其曲文优美清丽,凄楚动人,尤其是在结尾时所描绘的凄冷、清绝而又令人孤寂、迷惘、凄恻的意境,表现了一个人在梦醒之后无路可走的绝望心情,催人泪下。《梧桐雨》问世后,对元王伯成《天宝遗事诸宫调》、明吴世美《惊鸿记》、屠隆《彩毫记》等传奇均有程度不同的影响,尤其是对洪升《长生殿》传奇,更有积极影响。
最新文章
推荐作家
张衡
张衡(78年—139年),东汉著名辞赋家、文学家、科学家。《后汉书》有传。字平子。南阳郡西鄂(今河南南阳县)人。少时即善属文,西游三辅,作《温泉赋》;东入洛阳,观太学,问学于经学大师贾逵,遂通《五经》、六艺。永元(89—1
孔子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名丘,字仲尼。鲁襄公二十二年(一说二十一年)十月庚子日(前551年9月28日)出生于鲁国昌平乡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其远祖
司马迁
司马迁(前145年或前135年-不可考)中国古代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字子长,西汉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成)人。十岁时,随父司马谈到长安,开始研读古代文献,并就学于董仲舒、孔安国。二十岁自长安出发,历经长江、湘江、沅江
孔颖达
孔颖达(574年—648年)唐代经学家。字冲远,冀州衡水(今属河北)人。孔颖达博通儒家经典,与北魏名儒刘焯同学,在北朝以教授为业。隋炀帝大业初,举明经高第,授河内郡博士,补太学助教。入唐,秦王李世民引为秦王府文学馆学士,擢国子
余象斗
余象斗(约1560 -1637) 名文台,字象斗,号仰止子、仰止山人、三台山人、三台馆主人,别名世腾、象乌、宗下、云登父、子高父等福建建阳人,明末著名书坊主、小说家。他生逢明末建阳刻书鼎盛时期,仅余氏一族就有三十余家书坊,同
公羊高
公羊高,战国时期齐国人。相传是孔子学生子夏的弟子。汉代今文经学的重要先驱者。以治《春秋》闻名于世。旧题《春秋公羊传》(亦称《公羊春秋》或《公羊传》)为其所作。据唐代徐彦《公羊传疏》说:“戴宏《序》云:"子夏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