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樱海集》赏析
《樱海集》是老舍继第一个短篇集《赶集》之后出版的第二个短篇小说集。序文简洁而风趣地交代了书名“樱海”的缘起,编辑这一本短篇集的过程;同时以较多文字向读者叙述了近一年来个人的遭际以及沉郁的感情对创作的影响。
序文的文字,取娓语体,有谈话风,如促膝谈心, 又如品茗间话。行文之中不时插入机智的妙语,令人不禁解颐一笑。文如其人,于谐谑幽默之中,见出他的睿智,他的自谦,也见出他内心深处的苦涩。
序文在内容上的精要之点是关于“在风格上有一些变动”的申明。我们知道:老舍的小说创作以运用纯熟的北京口语和幽默风格见长。我们还知道:他的幽默风格有一个发展、变化并日趋成熟老道的过程。他的早期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赵子曰》, 以“轻松的文笔”、“讽刺的情调”引起文坛瞩目, 以后的小说创作便以幽默为主色调成为风格的显著特色。然而在他的早期作品(包括第一个短篇小说集《赶集》中的作品)中幽默的风格并不总是精到而圆熟的。“故意招笑”的卖弄,夸张失度迹近油滑的瑕疵,容或有之。对于这些艺术表现上的弱点老舍本人有清醒的认识,并在创作实践上不断加以调整。当然这种调整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精微的艺术审美心态的调整,并不简单的只属于技术层面的变动。这种审美心态调整的结果,就是《樱海集》中10个短篇小说在风格上较之过去的作品(主要是《赶集》中的一些短篇小说)有了一些变动。这些变动的具体表征,用老舍自己的话说就是: “这里的幽默成分,与以前的作品相较,少得多了。笑是不能勉强的。文字上呢,也显着老实了一些,细腻了一些。”
对于“在风格上有一些变动”的原因,老舍避开了纯理性的分析,而更着眼于从自身生活感受出发,在看似随意的文字里透露出他的苦闷、忧思以及对黑暗现实的针砭。他所以笑不起来,一个是好友白涤洲之死,一个是“外面的压迫”。“这些变动是这半年多的生活给予作品的一点颜色”, “我的颜色是由我与我的环境而决定的”。这些说明,由于是从他本人的创作实践中提炼出的,文字虽极简约,却包含了深刻的思想;使我们从中可以看出他的创作同现实的紧密联系,以及一位杰出作家走向成熟的坚实的步履。
最新文章
推荐作家
张衡
张衡(78年—139年),东汉著名辞赋家、文学家、科学家。《后汉书》有传。字平子。南阳郡西鄂(今河南南阳县)人。少时即善属文,西游三辅,作《温泉赋》;东入洛阳,观太学,问学于经学大师贾逵,遂通《五经》、六艺。永元(89—1
孔子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名丘,字仲尼。鲁襄公二十二年(一说二十一年)十月庚子日(前551年9月28日)出生于鲁国昌平乡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其远祖
司马迁
司马迁(前145年或前135年-不可考)中国古代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字子长,西汉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成)人。十岁时,随父司马谈到长安,开始研读古代文献,并就学于董仲舒、孔安国。二十岁自长安出发,历经长江、湘江、沅江
孔颖达
孔颖达(574年—648年)唐代经学家。字冲远,冀州衡水(今属河北)人。孔颖达博通儒家经典,与北魏名儒刘焯同学,在北朝以教授为业。隋炀帝大业初,举明经高第,授河内郡博士,补太学助教。入唐,秦王李世民引为秦王府文学馆学士,擢国子
余象斗
余象斗(约1560 -1637) 名文台,字象斗,号仰止子、仰止山人、三台山人、三台馆主人,别名世腾、象乌、宗下、云登父、子高父等福建建阳人,明末著名书坊主、小说家。他生逢明末建阳刻书鼎盛时期,仅余氏一族就有三十余家书坊,同
公羊高
公羊高,战国时期齐国人。相传是孔子学生子夏的弟子。汉代今文经学的重要先驱者。以治《春秋》闻名于世。旧题《春秋公羊传》(亦称《公羊春秋》或《公羊传》)为其所作。据唐代徐彦《公羊传疏》说:“戴宏《序》云:"子夏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