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史》中的千古名言

  《二十四史》是中华传统文化最为重要的载体之一。从《史记》到《明史》,这二十四部被历代统治者和史学家称为“正史”的纪传体史书,自成一个史书大系,堪称世界文化奇观。包含了4000多年的历史,历时19个世纪。“明镜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割断历史,抛弃传统,我们的民族就失去了存在的根基。10Y中华典藏网

 10Y中华典藏网

  ★富贵者送人以财,仁人者送人以言。《史记》10Y中华典藏网

  ★能行之者未必能言,能言之者未必能行。《史记》10Y中华典藏网

  ★反听之谓聪,内视之谓明,自胜之谓强。《史记》10Y中华典藏网

  ★苦言药也,甘言疾也。《史记》10Y中华典藏网

  ★恃德者昌,恃力者亡《史记》10Y中华典藏网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史记》10Y中华典藏网

  ★功者难成而易败,时者难得而易失。《史记》10Y中华典藏网

  ★明者远见于未萌,智者避危于无形。《史记》10Y中华典藏网

  ★道高益安,势高益危。《史记》10Y中华典藏网

  ★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汉书》10Y中华典藏网

  ★王者以民为天,而民以食为天。《汉书》10Y中华典藏网

  ★国耳忘家,公耳忘私。《汉书》10Y中华典藏网

  ★神大用则竭,形大劳则敝,形神离则死。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汉书》10Y中华典藏网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汉书》10Y中华典藏网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汉书》10Y中华典藏网

  ★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汉书》10Y中华典藏网

  ★事不当时固争,防祸于未然。《汉书》10Y中华典藏网

  ★有志者事竟成。《后汉书》10Y中华典藏网

  ★廉约小心,克己奉公。《后汉书》10Y中华典藏网

  ★丈夫有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后汉书》10Y中华典藏网

  ★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后汉书》10Y中华典藏网

  ★专己者孤,拒谏者塞。《后汉书》《后汉书》10Y中华典藏网

  ★无为亲厚者所痛,而为见仇者所快。《后汉书》10Y中华典藏网

  ★精诚所加,金石所开。《后汉书》10Y中华典藏网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后汉书》10Y中华典藏网

  ★爱之则不觉其过,恶之则不觉其善。《后汉书》10Y中华典藏网

  ★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不耻禄之不多,而忧智之不博。《后汉书》10Y中华典藏网

  ★扬汤止沸,不如灭火去薪。《三国志》10Y中华典藏网

  ★迷而知返,失道不远;过而能改,谓之不过。《三国志》10Y中华典藏网

  ★良将不怯死以苟免,烈士不毁节以求生。《三国志》10Y中华典藏网

  ★言过其实,不可大用。《三国志》10Y中华典藏网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看。《三国志》10Y中华典藏网

  ★行万里者,不中道而辍足;图四海者,匪怀细以害大。《三国志》10Y中华典藏网

  ★国之兴也,视民如赤子;其亡也,视民为草芥。《三国志》10Y中华典藏网

  ★明镜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三国志》10Y中华典藏网

  ★全一人者德之轻,成天下者功之重。《晋书》10Y中华典藏网

  ★清平者,政化之美也;枉滥者,乱败之恶也。《晋书》10Y中华典藏网

  ★非得贤之难,用之难;非用之难,信之难。《晋书》10Y中华典藏网

  ★学者,不患才不及,而患志不立。《晋书》10Y中华典藏网

  ★积善三年,知之者少;为恶一日,闻于天下。《晋书》10Y中华典藏网

  ★变通革弊,与时代宜之。《晋书》10Y中华典藏网

  ★贞松标于岁寒,忠臣亮于国威。《晋书》10Y中华典藏网

  ★疾风知劲草,严霜识贞木。《宋书》10Y中华典藏网

  ★罚慎其滥,惠戒其偏;发滥则无以为罚,惠偏则不如无惠。《宋书》10Y中华典藏网

  ★不务先富民,而唯言益国,岂有民贫于天下,而国富于上邪?《南齐书》10Y中华典藏网

  ★有贤而不知,知贤而不用,用贤而不委,委贤而不信,此四者古今之通患也。《南齐书》10Y中华典藏网

  ★不充诎于富贵,不遑遑于所欲。《梁书》10Y中华典藏网

  ★溪壑可盈,志欲无满。《梁书》10Y中华典藏网

  ★居后而望前,则为前;居前而望后,则为后。《陈书》10Y中华典藏网

  ★取草绝根,在于未蔓;扑火止燎,贵乎速灭。《陈书》10Y中华典藏网

  ★耕则问田奴,绢则问织婢。《魏书》10Y中华典藏网

  ★迷而知返,得道不远。《魏书》10Y中华典藏网

  ★尚俭者开富之源,好奢者起贫之兆。《魏书》10Y中华典藏网

  ★思政不察逆顺之理,不识大小之形,不度强势之势,有此三蔽,宜其俘获。《北齐书》10Y中华典藏网

  ★任之重者莫如身,途之畏者莫如口,期之远者莫如年,以重任行畏途,至远期,惟君子为能及矣。《北齐书》10Y中华典藏网

  ★俭为德之恭,侈为恶之大。《周书》10Y中华典藏网

  ★清者莅职之本,俭者持身之道。《周书》10Y中华典藏网

  ★学不精勤,不如不学。《周书》10Y中华典藏网

  ★士必从微而至著,功必积小以至大。《周书》10Y中华典藏网

  ★化于敦朴者,则质直;化于伪者,则浮薄。《周书》10Y中华典藏网

  ★经师易求,人师难得。《周书》10Y中华典藏网

  ★人生不得行胸怀,随寿百岁犹为夭。《南史》10Y中华典藏网

  ★蝉躁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南史》10Y中华典藏网

  ★行生于己,名生于人。《北史》10Y中华典藏网

  ★审而后发,犹未为晚。《北史》10Y中华典藏网

  ★时不可再,机不可失。《隋书》10Y中华典藏网

  ★因人成事,其功不难。《隋书》10Y中华典藏网

  ★清其流者必竭其源,正其本者须端其末。《隋书》10Y中华典藏网

  ★先谋后事者逸,先事后谋者失。《旧唐书》10Y中华典藏网

  ★与人共其乐者,人必忧其忧;与人同其安者,人必拯其危。《旧唐书》10Y中华典藏网

  ★乐闻过,罔不兴;拒谏,罔不乱。《新唐书》10Y中华典藏网

  ★成立之难如升天,覆坠之易如燎毛。《新唐书》10Y中华典藏网

  ★在善用,不在众。《新唐书》10Y中华典藏网

  ★不才者进,则有才之路塞。《新唐书》10Y中华典藏网

  ★善操理者不能有全功,善处身者不能无过失。《旧五代史》10Y中华典藏网

  ★天子,兵强马壮者当为之,宁有种耶。《旧五代史》10Y中华典藏网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新五代史》10Y中华典藏网

  ★毁誉乱真深可畏,直言不闻深可畏。《新五代史》10Y中华典藏网

  ★习见善则安于为善,习见恶则安于为恶。《新五代史》10Y中华典藏网

  ★人不率则不从,身不先则不信。《宋史》10Y中华典藏网

  ★世之治乱,在赏当其功,罚当其罪,既无不治。《宋史》10Y中华典藏网

  ★感物之道莫过于诚。《宋史》10Y中华典藏网

  ★上有忧危之心,下有安泰之象,世道所由隆。《宋史》10Y中华典藏网

  ★恩赏明则贤者进,刑罚当则奸人消。《辽史》10Y中华典藏网

  ★贤达哀乐,不在穷通祸福之间。《辽史》10Y中华典藏网

  ★疑人勿使,使人勿疑。《金史》10Y中华典藏网

  ★政令乖失。则人心不服,虽得之亦将失之。《金史》10Y中华典藏网

  ★人之聪明,多失之浮炫。《金史》10Y中华典藏网

  ★教化之行,兴于学校。《金史》10Y中华典藏网

  ★学校者,士之所受教,以至于成德达材者也。《元史》10Y中华典藏网

  ★力无所用与无力同,勇无所施与不勇同,计不能行与无计同。《元史》10Y中华典藏网

  ★为国之道,在立法、任人二者而已。法不徒立,须人而行;人不滥用,惟贤是择。《元史》10Y中华典藏网

  ★天下未尝乏才,求则得之,舍则失之,理势然耳。《元史》10Y中华典藏网

  ★天地之间,人寿几何?恶可无闻,同腐草木也!《元史》10Y中华典藏网

  ★待人以诚,人亦以诚待我。《元史》10Y中华典藏网

  ★富贵一时,名节千古。《明史》10Y中华典藏网

  ★附小人者必小人,附君子者未必君子;蝇之附骥,即千里犹蝇耳。《明史》10Y中华典藏网

  ★居高位者易骄,处佚乐者易侈。《明史》10Y中华典藏网

  ★求治之道,莫先于正风俗。《明史》10Y中华典藏网

  ★言路者,国家之命脉也。《明史》10Y中华典藏网

  ★人非有才之难,而非用其才之难。《明史》10Y中华典藏网

  ★天生才甚难,不忍以微瑕弃也。《明史》10Y中华典藏网

推荐作家

张衡

张衡

张衡(78年—139年),东汉著名辞赋家、文学家、科学家。《后汉书》有传。字平子。南阳郡西鄂(今河南南阳县)人。少时即善属文,西游三辅,作《温泉赋》;东入洛阳,观太学,问学于经学大师贾逵,遂通《五经》、六艺。永元(89—1

孔子

孔子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名丘,字仲尼。鲁襄公二十二年(一说二十一年)十月庚子日(前551年9月28日)出生于鲁国昌平乡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其远祖

司马迁

司马迁

司马迁(前145年或前135年-不可考)中国古代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字子长,西汉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成)人。十岁时,随父司马谈到长安,开始研读古代文献,并就学于董仲舒、孔安国。二十岁自长安出发,历经长江、湘江、沅江

孔颖达

孔颖达

孔颖达(574年—648年)唐代经学家。字冲远,冀州衡水(今属河北)人。孔颖达博通儒家经典,与北魏名儒刘焯同学,在北朝以教授为业。隋炀帝大业初,举明经高第,授河内郡博士,补太学助教。入唐,秦王李世民引为秦王府文学馆学士,擢国子

余象斗

余象斗

余象斗(约1560 -1637) 名文台,字象斗,号仰止子、仰止山人、三台山人、三台馆主人,别名世腾、象乌、宗下、云登父、子高父等福建建阳人,明末著名书坊主、小说家。他生逢明末建阳刻书鼎盛时期,仅余氏一族就有三十余家书坊,同

公羊高

公羊高

公羊高,战国时期齐国人。相传是孔子学生子夏的弟子。汉代今文经学的重要先驱者。以治《春秋》闻名于世。旧题《春秋公羊传》(亦称《公羊春秋》或《公羊传》)为其所作。据唐代徐彦《公羊传疏》说:“戴宏《序》云:"子夏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