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传统礼仪之年龄篇
襁褓:不满周岁
孩提:尚在襁褓,初知发笑,(婴幼儿); (2~3岁)
龆龀(tiáochèn):儿童换牙,长出新牙,(七八岁间);
髫年:女孩七岁
龆年:男孩八岁
垂髫:童子未冠,头发下垂谓之龆;
总角:角,小髻。总,束发上分,人之童年;
黄口:十岁以下
幼学:《礼记》“人生十年月幼学”;
豆蔻:“娉娉婷婷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女子十三四岁;
舞勺之年:13~15
舞象之年:15~20
金钗之年:12岁(女孩)
及笄:《礼记》“女子十又五而笄”(结发为笄,表成年);
束发:男孩成童,束发为髻;
破瓜(碧玉年华):瓜拆开为“二八”,二八相加或相乘,谓女子十六或六十四岁;
桃李年华:20岁(女)
花信年华:24岁(女)
弱冠:《礼记》“二十曰弱冠”。男子二十结发加冠,体且未壮。
而立:《论语》“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
成立:“成立之年,便增妻孥之累”,人之成年;
不惑:《论语》“四十而不惑”(明辨不疑)。
强仕:《礼记》四十曰强仕;
知非:《淮南子》“年五十,而知四十九年非,”人之五十;
天命:《论语》“五十而知天命;”
及艾:《礼记》“五十曰艾”(发白如艾);
杖行:《礼记》“五十杖于家”
耆艾:《礼记》“五十曰艾,六十曰耆,”人之五六十岁;
花甲:人之六十;
耳顺:《礼记》“六十而耳顺”(耳闻其言,而知其微旨);
垂老:《垂老别》,人之将老;
桑榆:《后汉书》“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天黄昏,喻人之将老);
耆老:《国语》“六十曰耆,七十曰老,”人之六七十岁;
古稀:杜甫“人生七十古来稀”。
迟暮:杜甫“迟暮少寝食,”人之将老;
皓首:《后汉书》“垂发服戎,功成皓首。”
眉寿:《诗经》“此为春酒,以介眉寿”(秀眉,寿者相称,人之长寿。
风烛:风中之烛、随时可灭,人之残年。
耄耋:“七耄八耋”,人之七八十岁;
鲐(tái)背:“九十鲐背”。
白寿:“白”为“百”缺一,人之九十九。
寿民:“清代称百岁老人为寿民”。
期颐:《礼记》百年曰期颐。
最新文章
推荐作家
孔颖达
孔颖达(574年—648年)唐代经学家。字冲远,冀州衡水(今属河北)人。孔颖达博通儒家经典,与北魏名儒刘焯同学,在北朝以教授为业。隋炀帝大业初,举明经高第,授河内郡博士,补太学助教。入唐,秦王李世民引为秦王府文学馆学士,擢国子
董仲舒
董仲舒(公元前179年-前104年)西汉儒家思想家、教育家。河北广川(今河北景县)人。幼年好学不倦,勤读儒学,中年收徒讲学,开始了教学生涯。读书专攻《春秋公羊传》,为今文经学大师。汉景帝时任博士,有“汉代孔子”之称。汉武帝
司马迁
司马迁(前145年或前135年-不可考)中国古代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字子长,西汉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成)人。十岁时,随父司马谈到长安,开始研读古代文献,并就学于董仲舒、孔安国。二十岁自长安出发,历经长江、湘江、沅江
房玄龄
房玄龄(579年—648年8月18日)字乔,齐州临淄(今山东淄博)人。父彦谦仕隋为刺史。玄龄幼聪敏、贯通典籍,善属文。开皇中,天下统一,人皆以为隋朝国运长久,玄龄则以为隋帝失政,亡迹已现。年十八举进士,授羽骑校,补隰城尉。李渊起兵
孟子
孟子(约前372年—前289年)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儒家思孟学派的创始人。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县)人。是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人。幼年丧父,母教极严,家境贫困。长大后,曾受业于子思(孔子之孙)的门人,是孔
彭子益
彭子益(1871年-1949年),名承祖,字子益,云南大理鹤庆人,是清末至民国年间著名的白族医学家。 彭子益生于官宦人家,幼受庭训,年长后结交当地名士,博学多闻,尤其喜爱医术。他不拜师,选择直接钻研中医经典著作,师从古圣先贤。凭借自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