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尔哈赤《后金檄明万历皇帝文》
《后金檄明万历皇帝文》努尔哈赤述。载《清入关前史料选辑》第一辑。原件为大字印本,藏北京图书馆。全文约4000余字,虽有残缺,但大体意思明确。这份当年后金的宣传材料本无作者姓名及撰写时间,但从其内容及语气看,当为努尔哈赤口述,臣工执笔修润之文,写于天命四年即万历四十七年(1619)八月,后金灭叶赫之后。
努尔哈赤作为曾受明赐封的都督佥事、龙虎将军的职官,30年来谨遵臣节,表现得十分恭顺,“看边效力,忠顺有年”,恪遵朝旨,做不侵不叛之臣,并多次受到明朝赏赐,本人也多次进京朝贡。尽管他东征西讨,兼并诸部,但却一直是明顺暗违,在暗中发展自己的势力,极力避开明朝的注意力。直到尾大不掉,足以同明朝抗衡之时,他才露出本来面目,公开打出叛明的旗号。如何扭转天下世人对他的看法,特别是他叛明、攻明的道理何在,如此下去有何前途,需要申明观点,需要辩解,需要为自己制造舆论。这篇檄文即为此而作,它阐述了努尔哈赤叛明、攻明之理由,大讲历史上兴亡之例证,说明后金必胜,明朝必败的道理,为后金继续攻明并取代明朝君临天下大造舆论。
全文说理论事一气呵成,饱含情感,带有强烈的声讨论辩意味,有咄咄逼人之势,反映了努尔哈赤叱咤风云、睥睨一世的气概。一开头,第一层单刀直入以斥责蔑视的口吻,怒斥万历帝居心不公,以国大兵众干涉边外事物,助北关 (叶赫) 不正之人强欲扶持,对我却屡行欺逼,势不相容,必欲杀之。我忍无可忍,才将历来苦辱之情即所谓“七大恨”具奏上天,方敢起兵攻明。这是以受害者的身分声讨万历帝的罪行,为自己公开叛明、攻明,做了义正辞严的辩护。又说,我之初战获胜,实因行事公正,而获天佑。紧接着,就此大发议论,大意是说天命不可违,公正之心不可偏,如若偏心 (像万历帝这样)必出坏事。“自古以来,岂有一姓之中尝(常)为帝王、一君之身寿延千万,乃天运循环也。”这是全文中心论点所在,意即天道循环,没有一姓长久为帝的道理和先例。言外之意,宣布明运将终,为引出下面一大篇文字做了起笔。
第二层意思,历数历史上自秦朝以来,直至不久前的萨尔浒之战兴亡成败的19个实例,点明不论国大国小,势强势弱,凡想念不正、无道失德、听信奸人不用忠良、逆理谬行、自恃豪强无故起衅者天必不佑而降灾难,事败身亡,国运倾覆。而凡公正有德、遵从天命、明达政事、好贤纳谏者,必获天佑而降大福,获得天下。最后归结说:“我本大金之裔,曷尝受制于人!或天命有归,即国之寡小勿论,天自扶之而成之也。”这是画龙点睛之笔,说明叛明、攻明不仅理由充分,且仅仅是开端,取而代之并君临天下则是天命所归的必然之义。这就把后金攻明的大旗高高树起,号召部众共同奋斗。
最后一层,再言天道,言灾异征兆。大造明朝必亡、后金必兴的舆论,以归结全文。这是一篇以攻为守的杰作。努尔哈赤不愧为深谋远虑的政治家,攻明起兵之初即充分注意舆论的重要,有效地使用文攻一手,进而收到与战场同功之效。
最新文章
推荐作家
张衡
张衡(78年—139年),东汉著名辞赋家、文学家、科学家。《后汉书》有传。字平子。南阳郡西鄂(今河南南阳县)人。少时即善属文,西游三辅,作《温泉赋》;东入洛阳,观太学,问学于经学大师贾逵,遂通《五经》、六艺。永元(89—1
孔子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名丘,字仲尼。鲁襄公二十二年(一说二十一年)十月庚子日(前551年9月28日)出生于鲁国昌平乡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其远祖
司马迁
司马迁(前145年或前135年-不可考)中国古代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字子长,西汉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成)人。十岁时,随父司马谈到长安,开始研读古代文献,并就学于董仲舒、孔安国。二十岁自长安出发,历经长江、湘江、沅江
孔颖达
孔颖达(574年—648年)唐代经学家。字冲远,冀州衡水(今属河北)人。孔颖达博通儒家经典,与北魏名儒刘焯同学,在北朝以教授为业。隋炀帝大业初,举明经高第,授河内郡博士,补太学助教。入唐,秦王李世民引为秦王府文学馆学士,擢国子
余象斗
余象斗(约1560 -1637) 名文台,字象斗,号仰止子、仰止山人、三台山人、三台馆主人,别名世腾、象乌、宗下、云登父、子高父等福建建阳人,明末著名书坊主、小说家。他生逢明末建阳刻书鼎盛时期,仅余氏一族就有三十余家书坊,同
公羊高
公羊高,战国时期齐国人。相传是孔子学生子夏的弟子。汉代今文经学的重要先驱者。以治《春秋》闻名于世。旧题《春秋公羊传》(亦称《公羊春秋》或《公羊传》)为其所作。据唐代徐彦《公羊传疏》说:“戴宏《序》云:"子夏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