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名著《骆驼祥子》介绍
长篇小说。老舍著。1939年3月上海人间书屋出版。《骆驼祥子》始作于1936年春,同年9月16日起在《宇宙风》杂志第25期连载,至1937年9月第48期续完。上海人间书屋1939年3月正式出版发行《骆驼祥子》后,同年即再版,次年2月又三版。此后,重庆文化生活出版社、上海晨光出版公司以及建国后的人民文学出版社、四川人民出版社等多家出版社先后印行了20多版,并且被翻译成数十种外文在世界各国广为发行。《骆驼祥子》不仅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现实主义小说创作的重要里程碑之一,而且是一部享有世界声誉的杰出作品。小说还数次被改编成话剧和电影。《骆驼祥子》以20年代新旧军阀混战时期的北平为背景,描写了人力车夫祥子为争做一个自食其力的人而终究不得的悲剧。祥子由生活理想的破灭最终堕落为一个行尸走肉,他的遭遇深刻而集中地反映了城市广大底层贫平的苦难生活,强烈控诉了社会的黑暗和罪恶,同时也彻底否定了个人奋斗的道路,祥子的命运生动揭示了当时的黑暗社会是如何毁灭一个人的。祥子本是个破产的青年农民,由于失去了父母和几亩薄田,他在18岁那年由农村跑到北平城里来谋生。他以一个乡下小伙子的纯朴和壮实,卖尽力气寻求生路。他凭自己的力气和见识选中了拉洋车这一行,他没有过高的希求,只是盼望通过自己的勤劳和节俭,能买上一辆属于自己的车,做一个独立的自由的劳动者。他拼命苦干了整整三年,终于买下了一辆属于自己的顶漂亮的新车。祥子拉着它,心里感到好像骑着名马那样痛快和骄傲。他甚至盘算着照这样苦干下去,再买一辆、二辆……以后就可以开车厂了。但不到半年,祥子便被军阀的部队连人带车抓了去。后来总算趁乱逃了出来,并顺手牵回三匹骆驼,但车没了,一切又得从头奋斗。从此他落下个“骆驼祥子”的外号。不久祥子来到人和车厂拉车,车厂主刘四爷的女儿虎妞引诱祥子并与祥子发生了关系。祥子为躲避虎妞,去了大学教授曹先生家拉包月,逐渐又小有积蓄。正当祥子为再次买车而咬牙苦干之时,他的所有积蓄却又被孙侦探敲诈而去,祥子买车的梦想第二次破灭。祥子又回到人和车厂,不久祥子因和虎妞的事与刘四闹僵,祥子和虎妞离开车厂,在一个大杂院里办了喜事,婚后祥子用虎妞的钱买上了一辆车,但不久虎妞因难产死去,祥子又不得不把车卖掉以料理虎妞的丧事。至此,祥子买车奋斗的幻想又一次化成了泡影。此时的祥子已经明显失去了生活的热情,但他还抱着一线希望,幻想着与邻居车夫二强子的女儿小福子一起去开创未来,然而当祥子去寻找小福子的时候,小福子已经因不堪娼妓的非人生活而吊死在树林里了。祥子生活中的最后一丝光亮终于也熄灭了,他失去了所有的生活意义,只觉得活下去就是一切,再也无须想干什么了。于是祥子开始学坏,开始滑向深渊,终日像狗一样在街上游荡,终于成了一具没有灵魂的行尸走肉。祥子的悲剧首先是由社会所造成的。在那个兵荒马乱的时代和黑暗腐朽的社会制度之下,祥子的生活理想是决不可能实现的。祥子的悲剧实际上集中反映了处于社会底层的劳动人民的共同命运,揭露了军阀混战和社会黑暗给贫苦百姓带来的无尽灾难。其次,祥子的悲剧也与他小生产者个体意识的思想局限有关,他的狭隘、自私、过高估计个人力量以及个人奋斗的方式也都决定了他的悲剧结局。因此,祥子的悲剧是时代的悲剧、社会的悲剧,也是小生产者个人奋斗的悲剧。小说没有给祥子安排一条光明的出路,唯其如此才显示出作品深刻的现实主义目光,才使作品真正具有动人心弦的艺术感染力。老舍多次讲过《骆驼祥子》是自己艺术创作的“重头戏”,是自己“满意”的作品。《骆驼样子》标志着老舍现实主义小说艺术的成熟,充分显示了老舍所特有的艺术风格。小说成功塑造了各种不同类型的人物形象,除祥子和虎妞之外,还有小福子、刘四、二强子、老马、曹先生、杨太太等等,凡是小说中露过脸的人物都能给人留下深刻而独特的印象。特别是小说精心刻画了以祥子为代表的社会底层贫苦市民的群象,这是老舍对现代文学的一大贡献。小说的结构严谨,脉胳清晰,以祥子的生活道路为主线,穿起一连串的生活组画,情节有趣,有枝有蔓,体现了老舍善于说故事的手法。作品还以独特的景物环境描写,构成了一幅特定的北京风俗民情世态画。小说在语言上熟练准确地运用了北方劳动人民的语言,尤其是大量采用北方的方言口语,使作品亲切活泼,生动诙谐,而又极富个性化和表现力。《骆驼祥子》还充分展露了老舍特有的幽默讽刺、机智俏皮的笔法,整个作品既有真实客观的描绘,又有生动细腻的心理刻画,还时常流露出作者浓烈的主观情感,体现出一种质朴、率真而又蕴藉、雄浑的艺术风格。
最新文章
推荐作家
孔颖达
孔颖达(574年—648年)唐代经学家。字冲远,冀州衡水(今属河北)人。孔颖达博通儒家经典,与北魏名儒刘焯同学,在北朝以教授为业。隋炀帝大业初,举明经高第,授河内郡博士,补太学助教。入唐,秦王李世民引为秦王府文学馆学士,擢国子
董仲舒
董仲舒(公元前179年-前104年)西汉儒家思想家、教育家。河北广川(今河北景县)人。幼年好学不倦,勤读儒学,中年收徒讲学,开始了教学生涯。读书专攻《春秋公羊传》,为今文经学大师。汉景帝时任博士,有“汉代孔子”之称。汉武帝
司马迁
司马迁(前145年或前135年-不可考)中国古代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字子长,西汉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成)人。十岁时,随父司马谈到长安,开始研读古代文献,并就学于董仲舒、孔安国。二十岁自长安出发,历经长江、湘江、沅江
房玄龄
房玄龄(579年—648年8月18日)字乔,齐州临淄(今山东淄博)人。父彦谦仕隋为刺史。玄龄幼聪敏、贯通典籍,善属文。开皇中,天下统一,人皆以为隋朝国运长久,玄龄则以为隋帝失政,亡迹已现。年十八举进士,授羽骑校,补隰城尉。李渊起兵
孟子
孟子(约前372年—前289年)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儒家思孟学派的创始人。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县)人。是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人。幼年丧父,母教极严,家境贫困。长大后,曾受业于子思(孔子之孙)的门人,是孔
彭子益
彭子益(1871年-1949年),名承祖,字子益,云南大理鹤庆人,是清末至民国年间著名的白族医学家。 彭子益生于官宦人家,幼受庭训,年长后结交当地名士,博学多闻,尤其喜爱医术。他不拜师,选择直接钻研中医经典著作,师从古圣先贤。凭借自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