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清传》外国文学作品简析

朝鲜古典小说。它源于古代口头传说,经过不断加工润色成为书面小说。小说叙述黄州桃花洞盲人沈学圭中年得女,其妻生下女儿沈清七天后,便离开了人世。沈学圭抱着沈清向邻里的妇女讨奶抚养沈清长大。为了照顾眼盲多病的父亲,沈清从11岁时起就独自要饭赡养父亲。一次,沈父在出去迎接讨饭归来的女儿时,不慎落入水中,被梦云寺化缘僧救起,沈学圭听信了化缘僧说只要敬施供米三百石眼睛便能复明的话,在化缘簿上写下了自己的名字。沈清得知此事后,毅然卖身给船商换取供米三百石,作为活祭品投身于临堂水之中。他的孝行感动了玉皇大帝,玉皇命四海龙王将沈清送至皇宫。那时正值皇后新丧,天子便册封沈清为皇后,沈清奏请天子设全国盲人宴,在宴会上父女重逢,沈清呼喊着父亲,沈学圭双眼顿时睁开,天地日月大放光明。BRW中华典藏网

《沈清传》成功地塑造了沈清这样一个美丽、纯朴、勤勉、富有自我牺牲精神的少女形象。她的性格特征是在对父亲的孝顺中表现出来的。她从十一岁起就讨饭供养盲父,为了使盲父双眼复明,她毅然卖身祭祀海神,在与父亲最后诀别前,为父亲整理好一年四季换洗的衣服,还含泪为父亲做好饭菜。她投身临堂水得救生还后当了皇后,仍念念不忘盲父,奏请皇上设全国盲人宴,终于使盲父睁开了眼睛。BRW中华典藏网

《沈清传》反映了在封建统治下人民的悲惨处境,表现了人民的高尚道德情操,表达了人民对美好未来的希望,揭露和批判了宗教的伪善。但它未能完全摆脱儒家忠孝思想的影响。BRW中华典藏网

《沈清传》是一部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作品,前半部分以现实主义手法为主,后半部分则以浪漫主义手法为主。在结构上的特点是通过悲喜剧的不断交替,步步深入,揭示出沈清父女的命运,引起读者的共鸣,颇有感染力。BRW中华典藏网

推荐作家

张衡

张衡

张衡(78年—139年),东汉著名辞赋家、文学家、科学家。《后汉书》有传。字平子。南阳郡西鄂(今河南南阳县)人。少时即善属文,西游三辅,作《温泉赋》;东入洛阳,观太学,问学于经学大师贾逵,遂通《五经》、六艺。永元(89—1

孔子

孔子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名丘,字仲尼。鲁襄公二十二年(一说二十一年)十月庚子日(前551年9月28日)出生于鲁国昌平乡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其远祖

司马迁

司马迁

司马迁(前145年或前135年-不可考)中国古代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字子长,西汉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成)人。十岁时,随父司马谈到长安,开始研读古代文献,并就学于董仲舒、孔安国。二十岁自长安出发,历经长江、湘江、沅江

孔颖达

孔颖达

孔颖达(574年—648年)唐代经学家。字冲远,冀州衡水(今属河北)人。孔颖达博通儒家经典,与北魏名儒刘焯同学,在北朝以教授为业。隋炀帝大业初,举明经高第,授河内郡博士,补太学助教。入唐,秦王李世民引为秦王府文学馆学士,擢国子

余象斗

余象斗

余象斗(约1560 -1637) 名文台,字象斗,号仰止子、仰止山人、三台山人、三台馆主人,别名世腾、象乌、宗下、云登父、子高父等福建建阳人,明末著名书坊主、小说家。他生逢明末建阳刻书鼎盛时期,仅余氏一族就有三十余家书坊,同

公羊高

公羊高

公羊高,战国时期齐国人。相传是孔子学生子夏的弟子。汉代今文经学的重要先驱者。以治《春秋》闻名于世。旧题《春秋公羊传》(亦称《公羊春秋》或《公羊传》)为其所作。据唐代徐彦《公羊传疏》说:“戴宏《序》云:"子夏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