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明之际杂剧剧本《猿听经》
《猿听经》全名《龙济山野猿听经》,主要写老猿听经得 道,超升成仙的故事。
此剧开头,先写龙济山下一个樵夫,姓余名舜夫,幼习儒 业,只是家业凋零,功名未遂,常只是在山中采樵为生。他虽 是个樵夫,可“胸藏牛斗,志隐霓虹,文章锦绣,气压雷 风” ,但命运不济,“淡饭黄齑腹内充” ,残灯晓夜把书攻, 却“不能够治国安邦朝帝阙” ,“几时得遂功名一笑中”,他 埋怨“车书一统山河共” ,“衣冠不许儒人共” ,“聪明的久 困在闲,愚蠢的爵禄封” 。他来到龙济山采薪打柴,观见此山 “怪石嵯峨、奇泉崛嵂,花开掩映,树影婆娑” ,一派好景。 他在龙济山修公禅师的陪同下,同玩山景,留恋忘返。但因 “生涯缠绕,世路牵缠” ,不敢久留,拜辞师父下山去了。
此剧第二折写龙济山中一个道妙灵仙——玄猿,经常“闻 经听法,推悟玄宗” 。这一天僧堂中无人,玄猿便进去散心作 戏,在禅房里打坐。一会又 “将这经文从头念,袈裟身上穿, 把幢旛伞盖拿着, 饮了些胆瓶中净水馨香, 嗅了些瓦鼎内沉檀 缥缈” ,一会儿“上侧畔蒲团倒,近经案吹笙箫” ,“转身跳 跃观觑了” 。修公禅师恐其扯碎经文,毁伤佛象,命山神恐吓 玄猿一番,但不伤害,使其以后能成正果。山神大声呼叫道: “兀那业畜,休得无礼,怎敢来俺法堂作戏,佛殿嬉游也! ” 玄猿吓得“心惊颤腿䩠摇” , “无处归着, 难去难逃” , 它 “去那法床边遮,经厨畔躲,纸窗间瞧” 。山神捉住它,警告 再不许在此作戏。玄猿“再不敢身登山岭逍遥乐,来向禅堂闲 戏跃” ,“自去洞里深藏理玄妙,把灵光悟晓,将经文听了, 修一个般若心便是正果了” 。此猿虽是猿精,却有如来觉性, 久以后必然成真悟道。
此剧第三折写秀士袁逊,字舜夫,幼遂功名,官居辇下, 因唐朝明宗胡人,暮年昏惑,遂“远其利害,全其生命,江湖散 荡,山野游遨” 。他“见了些尘世荣华” ,经了些崎岖险阻, 淡泊利禄,不慕功名。他来到龙济山要求听讲,并作词一首呈 修公禅师,表示自己不图富贵,乐居陋巷,无意为官,抛弃尘 缘,削发皈依,永无牵挂。禅师见他坚心修行,命行者打扫僧 房,与其居住。第二天,禅师在佛殿内升堂说法,众僧齐来问 禅。禅师将袁秀才偈言点化,袁秀才承认自己“实非人类,乃 此山中得道老猿,未经圣僧罗汉点化,不得超升,初则变化儒 樵,蒙师教诲,已识禅真半面; 次则真形入师禅堂,授我经 典,衣我袈裟,蒙师待以不死。今日座下,又蒙真诠数语,点 化兽心,其实的参透得净也” 。最后袁秀才坐化归空而去。禅 师见他“言下大悟真机” ,便与他亲身下火。袁秀才坐化后, 在金童玉女引随下,来至西方极乐世界,受到圣僧罗汉的欢 迎。
此剧虽然写的是玄猿舍妄求真、修因累行、返本归真的经 过,实际上包含了当时知识分子的人生态度。其中猿变人、人 变猿、猿成仙的写法,尤其引人思考。
最新文章
推荐作家
张衡
张衡(78年—139年),东汉著名辞赋家、文学家、科学家。《后汉书》有传。字平子。南阳郡西鄂(今河南南阳县)人。少时即善属文,西游三辅,作《温泉赋》;东入洛阳,观太学,问学于经学大师贾逵,遂通《五经》、六艺。永元(89—1
孔子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名丘,字仲尼。鲁襄公二十二年(一说二十一年)十月庚子日(前551年9月28日)出生于鲁国昌平乡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其远祖
司马迁
司马迁(前145年或前135年-不可考)中国古代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字子长,西汉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成)人。十岁时,随父司马谈到长安,开始研读古代文献,并就学于董仲舒、孔安国。二十岁自长安出发,历经长江、湘江、沅江
孔颖达
孔颖达(574年—648年)唐代经学家。字冲远,冀州衡水(今属河北)人。孔颖达博通儒家经典,与北魏名儒刘焯同学,在北朝以教授为业。隋炀帝大业初,举明经高第,授河内郡博士,补太学助教。入唐,秦王李世民引为秦王府文学馆学士,擢国子
余象斗
余象斗(约1560 -1637) 名文台,字象斗,号仰止子、仰止山人、三台山人、三台馆主人,别名世腾、象乌、宗下、云登父、子高父等福建建阳人,明末著名书坊主、小说家。他生逢明末建阳刻书鼎盛时期,仅余氏一族就有三十余家书坊,同
公羊高
公羊高,战国时期齐国人。相传是孔子学生子夏的弟子。汉代今文经学的重要先驱者。以治《春秋》闻名于世。旧题《春秋公羊传》(亦称《公羊春秋》或《公羊传》)为其所作。据唐代徐彦《公羊传疏》说:“戴宏《序》云:"子夏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