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校雠略

作者:张舜徽
广校雠略

校雠学专著。张舜徽著。1945年自刊本。1963年中华书局重版,增附《汉书艺文志释例》、《毛诗故训传释例》、《世说新语注释例》3种。张舜徽,历史学家、文献学家。中国湖南沅江人。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会长。著作还有《说文解字约注》、《中国古代史籍校读法》、《中国文献学》、《清人文集别录》、《史学三书评议》、《中华人民通史》等。本书共5卷,卷1校雠学名义及封域论2篇,主张“目录版本校勘皆校仇之事”、著述体例论10篇、著述标题论8篇。卷2作者姓字标题论5篇、补题作者姓字论4篇、援引古书标题论8篇。卷3序书体例论5篇、注书流别论2篇、书籍传布论2篇、书籍散亡论2篇、薄录体例论4篇、部类分合论7篇。卷4书籍必须校勘论2篇、校书非易事论4篇、校勘方法论6篇、清代校勘家得失论3篇,审论伪书论3篇、搜辑佚书论5篇。卷5汉唐宋清学术论18篇。凡19个论题、100篇论文。本书是推广郑樵《通志·校雠略》的体例而作的,用文言文写成,内容涉及目录、版本、校勘、著述体例、书籍存亡、学术源流等各个方面。本书资料详实,言必有据,论证透彻,文笔凝炼,是校雠学的重要著作。作者此后的《中国古代史籍校读法》、《中国文献学》的基本观点及材料,大体上都是依据这部著作而加以

猜你喜欢的书

唐宋元名表

唐宋元名表

四卷。明胡松(生卒年不详)编。胡松字汝茂。滁州 (安徽) 人。约嘉靖二十二年(1543)前后在世。嘉靖八年 (1529)进士,历知东平州,迁山西提学副使,累官吏部尚书。《明史》胡松本传载,胡松曾辑古名臣奏章,终未见其本。本书乃胡松督学山西时选为士子程式之书。虽所录均各集所有,无奇秘未睹之篇,但去取恰当审慎。卷首自序称:“是学也,昉于汉魏六朝,盛于隋唐,而极于宋。其体不能尽同,然其意同于宣上德而达下情,明己志而述物则。其后相沿日下,竞趋新巧,争尚衍博,往往贪用事而晦其意,务属词而灭其质。盖四六之本意失之远矣。”其言甚为明切,说中了这一文体的特质。胡松此编,挽颓波而归之雅,于当时有功于骈体,于今却有讽于官场文章。此书有 《四库全书》本。

食鉴本草

食鉴本草

食疗著作。2卷。清·宁原撰。李时珍评曰: 《食鉴本草》, 嘉靖时京口宁原所编。取可食之物, 略载数语, 无所发明。

道书援神契

道书援神契

《道书援神契》,道教典籍,元代佚名道士撰述,一卷,明代《正统道藏》收入正一部。此书之序文撰于大德九年(1305年),其书考证道教名物之源,卷首有作者自言:书中援引儒家六经为据,考证道教宫观、醮坛、钟磬、香灯、神祗、饼果(附酒)、帐幕、法服、冠裳、圭简、位牌、符简、步虚、章表、跪拜、法尺、法剑、方彩、禁祝、符文、铺灯、附体、手炉、帝钟、气诀、令牌、幡幢、云璈、祷疾、晴雨(附禳灾)、休粮、道士,以上三十四条名物,据称皆本乎儒家古制。从本书考证可见儒道二教文化确有同根同源之关系。
  

道门定制

道门定制

道教斋醮科仪之章典。十卷。题道士吕元素集成,朱陵真隐胡湘龙编校。成书年代不详。撰者生平不详。《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谓该书十一卷。前五卷为南宋道士吕元素撰。元素作书于南宋孝宗时。后六卷为元素门人吕太换所补。太换作书于南宋宁宗时。据考证,该书第五卷中有大元国乡贯字样,殆元代刊刻,并有附益。本书卷首有淳熙戊申吕元素自序。其云至简易者道,而至详备者礼,凡人之所以事天者道也,因事天而起至诚之心者,有礼存焉,此圣人垂世立教之本旨也,然与繁简之间,当有所折衷而不可过也。又云道门斋醮简牍之设,古者止符篆朱章而已,其它表状、文移之属,皆为后世以人间礼兼考合经教而增益,设有定式,或者内容详备而失简易之旨,或失之卤莽而使敬事天者,无所考定,不惬其意,故校定编撰,略使适中,使人简易使用。卷六有自序言及校补情况和编校的目的,云定制遗于众醮奉道深信之士,因无善本考校自叹,但因师意不可辞,故爰加参考,与前五卷为全书云云。该书前五章所载皆斋醮中表状文牒及符箓,后五章兼录政和玉音长吟法事、短吟法事及道君自制道词等。每章、表、文、状、牒、简各有定式。如议全箓白简云:简箓功及幽冥不可具述,独张丽华尤为昭著。言诵经至九过,适当忏罪之时,遂简疏,则奏简当在功德成就之时明矣。近有方发奏之时,先取救苦符,尽焚以为亡者出离地狱,义有未安,盖抽魂自有文牒自简,当在传度时宣告,使亡者乘道场所作功德及愿持戒忏悔自新之力,然后奠简告下,十方赦罪释冤。自此方为出离地狱,上登朱宫尔。故经云:九幽地狱,众生闻北帝广为启请,心生悔过,愿求解脱,天尊方为说戒给符,此尤可处。又念咒篆符不为难事,但能篆二十面即可记忆,盖符咒意义相合故也。再如议表状:九皇请表,每位专奏一通,略入事言启事,以某月取某日某时设醮降真,以致望幸之意,不必全入愿意,其它众真中请状并土地三界等牒皆然。盖侍登坛行道,自有章词致祷尔,或醮事止作一通,请诸圣者止用请状为便,若表上列九皇号则不合格式。《道门定制》为宋以前道教斋醮科范之章本,是对宋以前紊乱醮科的审正。在道教科仪领域中,占有一定的地位。该书收录于《正统道藏》正一部。

墨客挥犀

墨客挥犀

笔记。十卷,又续编十卷。旧题宋代彭乘著。乘,筠州高安(今属江西)人,历任中书检正等官。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收录,有续集十卷,清初已佚,后复出佚文,题为《续墨客挥犀》。其所议论,大抵推重苏(轼)黄(庭坚)。所载人情风俗、趣闻轶事、品诗评词,不仅文章优美,且寓意深远。内容多记载宋代朝野轶事,记录诗话、文评,征引博洽。其中有数条与《冷斋夜话》相同。部分为笔记小说,如《郴连秀才》、《杜德》、《榜下择婿》等篇,文笔洒脱,叙述引人入胜。

大学中庸今注今译

大学中庸今注今译

《大学中庸今注今释》由我国近现代著名出版教育家王云五先生主编,《大学》详细地归纳了先秦儒家的伦理道德思想,系统地讲述了儒家安身立命的原则和方法。相传为孔子的弟子曾参所作。《大学》、《中庸》是中国古典珍品之一,它们是《礼记》中的二篇。《中庸》论述的也是修身养性之道,然而它侧重于与人、与社会、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所谓“中庸”,即考虑问题时内心要中正,称之为“执中”;在具体处理问题时方法又要灵活多变,称之“行权”。《大学》、《中庸》的言论与思想,涉及到人的自身修养,人与他人,人与社会等多方面内容,对于今人来说,还是具有普遍的教育和启发意义。本书特将《大学》、《中庸》合而为一,并配以注释,以飨广大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