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錄三種

漢書藝文志釋例kft中华典藏网

目 次kft中华典藏网

甄審第一kft中华典藏网

不錄見存人書例kft中华典藏网

不錄祖先書例kft中华典藏网

未成之書依類著錄例kft中华典藏网

七略類例不明者重爲釐定例kft中华典藏网

書名下不錄解題例kft中华典藏网

著錄第二kft中华典藏网

彼此互著例kft中华典藏网

單篇别行例kft中华典藏网

數書合列例kft中华典藏网

每類之末用總結例kft中华典藏网

每略之尾用總論例kft中华典藏网

敍次第三kft中华典藏网

依時代爲先後例kft中华典藏网

帝王著作各冠當代之首例kft中华典藏网

以類相從例kft中华典藏网

每類中分標子目例kft中华典藏网

鈔纂之書各歸本類例kft中华典藏网

於敍次中寓微旨例kft中华典藏网

標題第四kft中华典藏网

經典不標作者主名例kft中华典藏网

姓字上署職官例kft中华典藏网

書出衆手者署名例kft中华典藏网

書名從後人所定者標題例kft中华典藏网

注記第五kft中华典藏网

或稽之情實而知言之虚罔,kft中华典藏网

《賞譽篇》“謝公語王孝伯,君家藍田,舉體無常人事”,注云:“按述雖簡,而性不寬裕,投火怒蠅,方之未甚,若非太傅虚相褒飾,則《世説》謬設斯語也。”kft中华典藏网

或徵之他書而知記載之非理,kft中华典藏网

《容止篇》“何平叔美姿儀,面至白,魏明帝疑其傅粉,正夏月與熱湯,既噉,大汗出,以朱衣自拭,色轉皎然”,注云:“《魏略》曰:‘晏性自喜,動静粉帛不去手,行步顧影。’按此言,則晏之妖麗本資外飾,且晏養自宫中,與帝相長,豈復疑其形姿,待驗而明也?”kft中华典藏网

或按之交誼始末而知敍述之不眞,kft中华典藏网

《假譎篇》“袁紹年少時,曾遣人夜以劔擲魏武”條下,注云:“按袁、曹後由鼎跱,迹始攜貳,自斯以前,不聞讐隟,有何意故而剚之以劔也?”kft中华典藏网

斯並自抒所見,以證舊聞,不苟同於臨川者也。若夫考定佛經之行中國,始自哀、成,kft中华典藏网

《文學篇》“殷中軍見佛經”條下注引《列仙傳》、《魏略》諸書所言,而終斷之云:“驗劉向、魚豢之説,佛至自哀、成之世明矣。然則牟傳所言四十二者,其文今存非妄,蓋明帝遣使廣求異聞,非是時無經也。”kft中华典藏网

論斷挽歌之所起甚早,非始於田横,kft中华典藏网

《任誕篇》“張驎酒後挽歌甚悽苦”條下,注博引羣書,而終斷之云:“然則挽歌之來久矣,非始起於田横也。”kft中华典藏网

則又語關證史,卓有發明,信能上訂舊説之謬,下釋世俗之惑也。kft中华典藏网

品人第四kft中华典藏网

《世説》分門類事,不外扢揚風雅,評騭人物。孝標作注,論事之外,亦涉臧否,每比儗二人略加衡鑒。或校論其志性,kft中华典藏网

《品藻篇》“卞望之云郗公體中有三反”條,注云:“按太尉劉寔論王肅方於事上,好下佞己,性嗜榮貴,不求苟合,治身不穢,尤惜財物,王、郗志性,儻亦同乎!”kft中华典藏网

或絜量其德才,kft中华典藏网

《品藻篇》“世目殷中軍思緯淹通,比羊叔子”,注云:“羊祜德高一世,才經夷險,淵源蒸燭之曜,豈喻日月之明也。”kft中华典藏网

或比傅其嗜尚,kft中华典藏网

《傷逝篇》“王仲宣好驢鳴”條,注云:“按戴叔鸞母好驢鳴,叔鸞每爲驢鳴以説其母,人之所好,儻亦同之。”kft中华典藏网

斯皆因此及彼,逐類以求之明例也。至於貶斥人物,語不輕發,儻實蹟昭彰,則義無寬貸,故觀人行事,曾狗彘之不若者,則直斥之爲非人,kft中华典藏网

《識鑒篇》“王大將軍既亡”條“遂共投舒,舒果沈含父子於江”,注云:“含之投舒,舒遣軍逆之,含父子赴水死。昔酈寄賣友見譏,況販兄弟以求安,舒非人矣。”kft中华典藏网

如此譏評,在注中殊不多見,亦有以見孝標之致愼於抨彈也。若夫察人行事,貴取其全,凡《世説》所記,不免於吹毛索瘢,或傳聞失實者,孝標每從而昭白之。故有重其雅量而不信其有輕薄之行者,kft中华典藏网

《輕詆篇》“庾公權重”條“王以扇拂塵曰:元規塵污人”,注云:“按王公雅量通濟,庾亮之在武昌,傳其應下,公以識度裁之,囂言自息,豈或回貳有扇塵之事乎?”kft中华典藏网

有欽其名德而不信其有侮蔑之語者,kft中华典藏网

《尤悔篇》“王平子始下,丞相語大將軍不可復使羌人東行,平子面似羌”,注云:“按王澄自爲王敦所害,丞相名德,豈應有斯言也?”kft中华典藏网

此又權量物情,意存仁厚,揚善闡幽,可敦薄俗者也。亦有名德巨公,受謗千載,孝標作注,必爲申雪。《世説》所記,若陳寔之被髡,kft中华典藏网

《言語篇》“潁川太守髡陳仲弓”條,注云:“按寔之在鄉里,州郡有疑獄不能決者,皆將詣寔,或到而情首,或中途改辭,或託狂悸,皆曰:‘寧爲刑戮所苦,不爲陳君所非。’豈有盛德感人若斯之甚,而不自衛,反招刑辟,殆不然乎?此所謂東野之言耳。”kft中华典藏网

馬融之多忌,kft中华典藏网

《文學篇》“鄭玄在馬融門下”條,注云:“馬融海内大儒,被服仁義,鄭玄名列門人,親傳其業,何猜忌而行鴆毒乎?委巷之言,賊夫人之子!”kft中华典藏网

韓壽之踰牆摟人處子,kft中华典藏网

《惑溺篇》“韓壽美姿容”條,注云:“《晉諸公贊》曰:‘壽字德眞,南陽赭陽人。曾祖暨,魏司徒,有高行。’壽敦家風,性忠厚,豈有若斯之事?諸書無聞,唯見《世説》,自未可信。”kft中华典藏网

皆羌無故實,事出誣罔,注悉能張正義之辭,辨無稽之毁,有功先賢,尤不可泯矣。《世説》登錄人物,多至百餘,别號紛繁,易亂人目,孝標作注,必一一徵引雜傳譜狀之屬,詳其閥閲里望,家世勛業,以補臨川之遺。凡人行事,多於專條敍記處載之,其或先此又附見於他人行事之中者,則於附見處注之曰别見,kft中华典藏网

《德行篇》“吳郡陳遺家至孝”條“袁府君”下,注云:“山松别見。”(此類甚多,但舉首見發例,下皆倣此。)kft中华典藏网

若其人行事已詳於前者,則於後見處注之曰已見,kft中华典藏网

《政事篇》“陳元方年十一時”條,注云:“陳紀已見。”kft中华典藏网

或曰已别見,kft中华典藏网

《政事篇》“陳仲弓爲太丘長時”條,注云:“陳寔已别見。”kft中华典藏网

或曰已見上,kft中华典藏网

《賞譽篇》“裴令公目夏侯太初”條,注云:“玄會、嘏濤並已見上。”kft中华典藏网

由此可知其隸事既分主從,屬辭復避重複,學者究繹注文,多識往事,非特有裨博聞,抑亦足資證史矣。kft中华典藏网

糾謬第五kft中华典藏网

臨川之爲《世説》,或取之雜史,或得諸傳聞,剌繆紛錯,自所難免,加以成書倉卒,尤多疏漏。孝標注述之際,從事刊訂,後人推重其書,蓋亦以此爲大。綜其辨證史實之譌誤,有考之以時而知其事之烏有者,kft中华典藏网

《言語篇》“劉公幹以失敬罹罪”條,注云:“按諸書或云楨被刑魏武之世,建安二十年病亡,後七年文帝乃即位,而謂楨得罪黄初之時,謬矣。”舜徽按:《品藻篇》“明帝問周侯”條,注云:“按顗死彌年,明帝乃即位,《世説》此言妄矣。”此皆事出於身後而孝標斷知其謬之例也。亦有事出太早,與實情不符者,《規箴篇》“謝中郎在壽春敗”條“太傅在軍前後初無捐益之言”,注云:“按萬未死之前,安猶未仕,高卧東山,又何肯輕入軍旅邪?《世説》此言,迂謬已甚。”此亦孝標考之以時而知其與事實不合者。kft中华典藏网

有稽之於實而知其事之虚罔者,kft中华典藏网

《假譎篇》“温公喪婦”條,注云:“按温氏譜,嶠初取高平李暅女,中取琅琊王詡女,後取廬江何邃女,都不聞取劉氏,便爲虚謬。”kft中华典藏网

有揆之以情而知其事之全非者,kft中华典藏网

《尤悔篇》“王渾後妻琅琊顏氏女”條,注云:“婚姻之禮,人道之大,豈由一不拜而遂爲妾媵者乎?《世説》之言,於是乎紕繆。”kft中华典藏网

有證以他書而知事之不足信者。kft中华典藏网

《捷悟篇》“王敦引軍垂至大桁”條,注云:“按《晉陽秋》、鄧《紀》皆云:敦將至,嶠燒朱雀橋以阻其兵,而云未斷大桁,致帝怒,大爲譌謬。”舜徽按:此外如《賢媛篇》“賈充前婦是李豐女”條,注言“李氏不還,别有餘故”,駮《世説》所云自不肯還之謬。又“李平陽秦州子”條,注言“李重以疾卒”,駮《世説》所云自裁之謬,皆參證他書而知其誤者也。kft中华典藏网

至於考定人物,或正其尊卑之謬,kft中华典藏网

《言語篇》“魏明帝爲外祖母築館於甄氏”條,注云:“按《魏書》:帝於後園爲象母起觀。名其里曰渭陽,然則象母即帝之舅母,非外祖母也。且渭陽爲館名,亦乖舊史也。”kft中华典藏网

或訂其名分之非,kft中华典藏网

《賢媛篇》“周浚作安東時”條,注云:“按周氏譜,浚取同郡李伯宗女,此云爲妾,妄耳。”kft中华典藏网

或糾其稱説古人以甲爲乙之誤。kft中华典藏网

《言語篇》“蔡洪赴洛”條“大禹生於東夷”,注云:“按孟子曰:舜生於諸馮,東夷人也;文王生於岐周,西戎人也。則東夷是舜,非禹也。”kft中华典藏网

《世説》記言,復多乖牾,有語出於甲而誤以爲乙者,注則正之,kft中华典藏网

《識鑒篇》“曹公少時見喬玄,玄謂曰:‘君實亂世之英雄,治世之姦賊。’”注云:“按《世語》曰:‘玄謂太祖,君未有名,可交許子將。太祖乃造子將,子將納焉。’孫盛《雜語》曰:‘太祖嘗問許子將,我何如人?固問,然後子將答曰: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姦雄。太祖大笑。’《世説》所言,謬矣。”kft中华典藏网

有其人實不合爲此語者,注則駮之。kft中华典藏网

《品藻篇》“時人共論晉武帝出齊王之與立惠帝,其失孰多。多謂立惠帝爲重。桓温曰:‘不然,使子繼父業,弟承家祀,有何不可。’”注云:“武帝兆禍亂,覆神州,在斯而已,輿隸且知其若此,況宣武之弘儁乎?此言非也。”舜徽按:此外如《賢媛篇》“王公淵娶諸葛誕女”條“王謂婦曰:新婦神色卑下,殊不似公休”,注云:“王廣名士,豈以妻父爲戲,此言非也。”皆孝標揆之情理,確知其不如此者。kft中华典藏网

若夫記一時習尚,或與實不符,kft中华典藏网

《品藻篇》“謝遏諸人共道竹林優劣,謝公云:‘先輩初不臧貶七賢。’”注云:“《魏氏春秋》曰:‘山濤通簡有德,秀、咸、戎、伶朗達有儁才,於時之談,以阮爲首,王戎次之,山、向之徒,皆其倫也。’若如盛言,則非無臧貶,此言謬也。”kft中华典藏网

記因故轉官,或敍述多謬,kft中华典藏网

《捷悟篇》“郗司空在北府”條“即詔轉公督五郡會稽太守”,注云:“按《中興書》,愔辭此行,温責其不從,轉授會稽,《世説》爲謬。”kft中华典藏网

記事物緣起,或論斷失眞,kft中华典藏网

《巧蓺篇》“彈棊始自魏宫内,用妝奩戲”,注云:“傅玄《彈棊賦》敍曰:‘漢成帝好蹴踘,劉向以謂勞人體,竭人力,非至尊所宜御,乃因其體作彈棊。今觀其道,蹴踘道也。’按玄此言,則彈棊之戲其來久矣。且《梁冀傳》云:冀善彈棊格五,而此云起魏世,謬矣。”kft中华典藏网

注皆依據舊文,詳爲刊正,隱然示後世以校史之法,不第爲臨川功臣已也。kft中华典藏网

闕疑第六kft中华典藏网

昔賢論學,恒重闕疑,良以一人智難遍物,不知則闕,既以杜欺僞之端,亦以彰謙抑之美,孝標於此,三致意焉。其於無所知者,則注曰未聞,kft中华典藏网

《言語篇》“王中郎甚愛張天錫”條“因時脩制荀、樂之風”,注云:“荀顗、荀勖修定法制,樂則未聞。”kft中华典藏网

或曰未詳,kft中华典藏网

《德行篇》“吳郡陳遺家至孝”條,注云:“未詳。”(此類甚多,但舉首見發例,下皆倣此)kft中华典藏网

或曰未詳某某,kft中华典藏网

《品藻篇》“宋禕曾爲王大將軍妾”條,注云:“未詳宋禕。”kft中华典藏网

或曰未詳某某氏族所出,kft中华典藏网

《言語篇》“庾法畼造庾太尉”條,注云:“法畼氏族所出未詳。”kft中华典藏网

凡二説不同者,則詳載其辭,kft中华典藏网

《文學篇》“袁宏始作《東征賦》”條下,注引《續晉陽秋》所記與《世説》異者,而終結之云:“二説不同,故詳載焉。”舜徽按:二説不同者,但錄異文,不加論斷,此亦孝標闕疑之法也。他如《容止篇》“潘岳妙有姿容”條下注、《排調篇》“桓大司馬乘雪欲獵”條下注,皆備引《語林》之文,《汰侈篇》“石崇每要客燕集”條下注引王隱晉書,悉用此法。kft中华典藏网

語之小異者亦錄之,kft中华典藏网

《賞譽篇》“諺曰:揚州獨步王文度,後來出人郗嘉賓。”注引《續晉陽秋》,而終結之云:“其語小異,故詳錄焉。”kft中华典藏网

事實有出入者,則著一説以明之,kft中华典藏网

《傷逝篇》“王戎喪兒萬子,山簡往省之”條,注云:“一説是王夷甫喪子,山簡弔之。”kft中华典藏网

事有不可解者,則但爲存疑之辭。kft中华典藏网

《賞譽篇》“謝公領中書監”條“向見阿瓜,故自未易有”,注云:“按王詢小字法護,而此言阿瓜,未爲可解,儻小名有兩耳?”kft中华典藏网

或疑文辭有闕,kft中华典藏网

《文學篇》“殷、謝諸人共集”條,注云:“謝有問,殷無答,疑闕文。”kft中华典藏网

或疑人物已乖,kft中华典藏网

《賞譽篇》“許玄度送母”條,注云:“按詢集,詢出都迎姊,於路賦詩,《續晉陽秋》亦然,而此言送母,疑繆矣。”kft中华典藏网

疑不能明者,則曰以待通識,kft中华典藏网

《政事篇》“陳元方年十一時”條“袁公曰:‘孤往者嘗爲鄴令,正行此事。’”注云:“檢衆《漢書》,袁氏諸公未知誰爲鄴令,故闕其文,以待通識者。”kft中华典藏网

或曰以俟通博。kft中华典藏网

《任誕篇》“張驎酒後挽歌甚悽苦”條下,注引《譙子·法訓》,而終結之云:“譙氏引禮之文,頗有明據,非固陋者所能詳聞,疑以傳疑,以俟通博。”kft中华典藏网

孝標沖抑之懷,可見於此矣。考是注徵引之書,凡經史别傳三百餘種,諸子百家四十餘種,别集二十餘種,詩賦雜文七十餘種,釋道三十餘種,其涉覽所及,可云博矣,猶復闕所不知,務絶臆斷,謙謹篤實之致,允足爲後世注書家楷式也。kft中华典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