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氏医案

作者:齐秉慧
齐氏医案

医案。清齐有堂撰。六卷。有堂名秉慧,以字行 。戎州 (今四川宜宾市) 人。幼时学儒,体弱多病,弱冠因家道中落而经商。后自学成医。素喜积累验案,并结合医理钻研。晚年集一生之临证经验,于嘉庆十一年(1806)撰成本书,时年七十岁。全书约十二万言。首论临证必读、切脉须知、杜执病困医之弊、医门十劝、杂志俚言等,提倡医德。卷一卷二详释六经,力主分经治病,罗列伤寒、温病证治于后。卷三至卷五首载先天后天图说,次叙内伤杂病证治。卷六载妇科、儿科及瘟痧证治。末附绪言和病家十戒。每类证治后附若干治验,详析病因、病证、理法方药。门分类别,叙述条达。书中引录历代医学书籍二十四部,抉要钩玄,融会贯通,实利于后学。有道光十三年 (1833) 尚有堂刻本,民国间上海千顷堂石印本。

齐秉慧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密使

密使

在本书中格林描述了一个因战争而充满怀疑的世界,并着力刻画了秘密使者D——一个软弱的英雄,一个渴望得到信任与爱的职业间谍。 因为内战,D带着秘密使命前往英国,他能否完成使命将左右内战的格局。然而在尚未到达英国前,D就不幸被另一派势力的人发现,围追堵截、诬陷、谋杀接踵而至,甚至他的同伴们也在怀疑他。 这个时候,D得到了一位少女的信任和帮助,但敌方却残忍地杀害了少女并栽赃给了D。为了替少女报仇,D发誓,他将从一个猎物变成一个猎人,一个狙击手,一个复仇者……

太初元气接要保生之论

太初元气接要保生之论

太初元气接要保生之论,撰人不详。似出于唐宋间。一卷,收入《万历续道藏》。此书言导引服气、炼丹养生之道。谓混沌之初,元气凝而成水。水为丹祖,乃五行之首,万物之根。炼丹须以此真一之水入于华池,方能交感结胎。又称此水即黑铅,其真精号真铅,长与太阳流珠和合,长养万物。水中生金。号曰白金,是真水银,乃还丹根基。采为丹基,行功进道,按「四季八节二十四气七十二候昼夜百刻」,依法修行导引、吐纳、潄咽之术,即可身安体健,除病延年,「久行者仙道不远也」。

黄帝内经素问集注

黄帝内经素问集注

又名《素问集注》。医经类著作。清张志聪(1610—1674)著。九卷。志聪字隐庵,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世代医家,师事张子卿学医,业医数十年,在杭州胥山建“侣山堂”,聚同道者讲论医学,攻研古典医籍,辨其是非,从学者甚多。张氏医理宗《内经》、《伤寒论》、《神农本草经》。撰有《素问集注》、《灵枢经集注》、《伤寒论集注》、《侣山堂类辨》、《本草崇原》等。著书必守经法,有尊经思想。注释《内经》“惟求经义通明,不尚训诂详切”(《素问集注纪要》)。本书刊于康熙十一年(1672)。为张氏及其门人集体注释。全书八十一篇,约四十万字。张氏治学严谨,注释本书,昼夜悟思,深究岐黄精义,善抒己见,对《素问》原文逐句注释。“凡经中章节字句,均释得融洽分明”(浙江医官局增补凡例)。尽管有所不足,但对学习《内经》仍有一定参考价值。有康熙九年(1670)刻本,光绪十六年(1890)浙江书局刻本,一九五九年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铅印本。

伤寒说意

伤寒说意

伤寒著作。十卷,卷首一卷。清·黄元御撰。《四库全书提要》记载:“元御既作《伤寒悬解》,谓论文简奥,非读者所能遽晓,后著此书,以开示初学之门径。”本书除列述六经病证外,卷首对六经、六气、营卫、风寒、传经等均有专题论述,对仲景《伤寒论》多所注释和发挥

断指团

断指团

新医学对于神经衰弱的病症,有转地疗养的治法。我在和霍桑初期合作的那一年,经过了一次实验,认为确很有效。就在那时,我的人生经验上又刻下了一条惊险的深痕,我的日记中也因此增加了一页新颖的资料。

无量寿经义疏

无量寿经义疏

凡二卷,或一卷。隋代慧远撰。又称无量寿经疏、大无量寿经疏、大经义疏、净影大经疏。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七册。系康僧铠所译无量寿经之注释书。于文前举出二藏二教之教判,以无量寿经为菩萨藏顿教所摄;次释经名,分科经文,一一解释文义。本书为无量寿经现存最古之注疏,其分科及三愿分类等方法,为古来之净土诸家所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