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枢素问节要浅注

作者:陈修园
灵枢素问节要浅注

又名《灵素节要浅注》。医经类著作。清陈念祖辑注。十二卷。念祖有《长沙方歌括》已著录。本书成于同治四年(1865)。将所选原文按道生、脏象、经络、运气、望色、闻声、问察、审治、生死、杂论、脉诊、病机十二类进行编次,并以补注形式,对《内经》原文注释发挥。语言简明,通俗易懂,文图并茂,便于读者理解原文。如注《素问·五脏生成篇》中“诸脉者,皆属于目”曰:“五脏六腑之精,十二经脉皆上注于目,属脑,后出于项,故曰诸脉皆属于目。”又如注“肝受血而能视”,则云:“肝开窍于目,故肝受血而能视。”寥寥数语竟将脉与目、肝与目关系阐述贴切、明了,使读者知其意,达其理,颇受后世医家推崇。有光绪元年(1875)南雅堂刻本,一九三六年扫叶山房刻本。【图片参阅PDF版】

猜你喜欢的书

浪漫主义宣言

《浪漫主义宣言》是安兰德唯一一部对创作、阅读、艺术、人生与娱乐等诸多精神产物进行彻底批评和完整评论的作品集。被称作充满尖锐批评和辛辣讽刺的安兰德版艺术与人生,它不仅仅是解读《源泉》《阿特拉斯耸耸肩》等作品的重要参考,也是阅读艺术、阅读时代大潮流的优秀指导。书中安兰德认为她的时代没有艺术,浪漫主义早已销声匿迹,顶级的、纯粹的、始终如一的艺术家少之又少。在本书收录的文章中,受到她讽刺和批评的艺术家大多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奖、普利策小说奖,他们代表了那个时代的辉煌,但安兰德依然担心他们所引领的艺术航向。

将相遇托付给别离

收录了曼殊大师绝大部分原创作品,包括诗、小说、杂著、书札等,是苏曼殊文学因缘全纪录

台游日记

清朝光绪年间,官员蒋师辄,应台湾巡抚邵友濂的邀请,前往撰修"台湾通志"。在游历台湾时,蒋氏将其所感受到的台湾风土人情,环境景观,社会政治、经济、文教等状况记载下来,写成了这部《台游日记》。本书(一册一四一面八四、六○○字)分四卷,蒋师辙撰。师辙字绍由,江苏上元人。少负隽才,与兄师轼称「金陵二蒋」。清光绪十八年初,应台湾巡抚邵友濂之聘,于三月二十日抵台,至八月二十一日离去,留台仅六阅月(是年六月加闰);初则襄校台南、台北试务,嗣于四月间受台湾通志局总纂约。惟因与志局提调陈文騄(台北府知府兼)有所龃龉,迟迟未能开局,遂辞归。有谓「台湾通志」系由蒋师辙纂,实非。「日记」起于二月六日启程赴台,迄于九月二十五日返抵家乡。其间记绸缪「通志」事,有拟「采访凡例」、撰「修志八议」等项。余如记日与宦台人士交往以及耳目所接,尤为研究当年台湾政情之最佳史料。

溪蛮丛笑

南宋“五溪”民族志。1卷。南京朱辅(字季公,浙江桐乡人,汉族)撰。“溪蛮”者,取《后汉书》“五溪蛮”之名,指今湘西及其附近一带少数民族。叶钱序谓:“五溪之蛮,今有五:曰苗、曰徭、曰僚、曰僮、曰仡佬,风声气习,大略相似。”书中所记为当地民族名称、物产、风俗等,凡80余条,其中主要有木契、钩藤酒、辰砂、茅花被、仡佬裙、葫芦笙、不阑带、娘子布、点蜡幔(即蜡染)、铜鼓、不乃羹、飞(即抛绣球)、筒环、羊楼、踏歌、鼻饮、抢亲、洗面、葬堂、椎结等。有的条目首次见于史籍。为研究苗、瑶、侗、壮、仡佬诸民族史的珍贵文献。有《续百川学海》、《古今说海》(嘉靖本、道光本、宣统排印本、民国石印本)、《格致丛书》、《夷门广牍》、《说郛》(委宛山堂本、商务本)、《四库全书》、《学海类编》(道光本、景道光本)、《养素轩丛录》、《古今说部丛书》、《说库》、《景印元明善本丛书》等版本。

上清金书玉字上经

上清金书玉字上经。又名《金书玉字洞房上经》。撰人不详,约出於东晋南北朝。据称乃上清紫精君、皇初紫虚君之经,上相青童君传授。内言存思北斗九星及洞房神君之法。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真部方法类。

因明入正理论疏前记

因明入正理论疏前记,三卷,唐智周撰,日本贤敞与后记合序,又云因明论纪衡。简称《前记》。汉传因明著作。在日僧贤敞所作的序中,认为慧沼“虽撰述綦、断,究畅八门要旨”,但“未令于疏文分释,繇旃学者,虚功难以成业者乎,爰濮阳其门人也,覃思研精而考前哲,宗统噩而以彰灼,前后二记重披二因,玄猷妙晓,自他两益。”该著对《大疏》的诠解十分仔细,如对“五明”的提法、“从本为论”问题、八能立过失分类都有专述,特别对因明的论辩学体系,按《瑜伽师地论·本地分》作了系统介绍。对《正理门论》的本颂也有专解。现存于日本《续藏经》第一辑第八十六套第五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