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入膏肓
晋景公听信谗言,杀了赵同、赵括及其子侄。赵同、赵括都是赵衰的儿子、赵盾的兄弟,赵氏几乎灭族。
过了两年,景公忽在梦中见一大鬼,身长丈余,披头散发,暴怒狂跳,双手拍着胸脯,厉声对景公喝道:“你不该杀我的子孙。我已经奏准上帝,来取你性命。”说着,声势汹汹地把宫中的门一重一重都打坏了,直冲进来。景公大惧,连忙逃到卧房里,那大鬼紧紧追着,又撞坏房门闯进来。景公惊出一身冷汗,醒了。
景公醒来之后,便觉得身体不适,把梦中所见告诉左右近侍,有一个近侍说:“听说桑田巫能白日见鬼,何不去召他来一看?”
景公依言而行。桑田巫进宫一看,便说有鬼,所说鬼的形状和盛怒的样子,与景公梦中所见一般无二。景公问:“可否用祭祀来解除呢?”桑田巫说:“它怒极气极,这个办法也无益——恐怕主公不能尝到新麦了。”
景公的病,一天重似一天。他听闻秦国有位名字叫缓的良医,着手成春,真有起死回生之术,便派人带了聘金,去请他来医治。
在医师还未到之前,有一天景公忽又梦见两个小人从自己鼻子里钻了出来。一个小人很慌张地说:“医师缓是有名的国手,他来了,恐怕要用药石针砭(biān)来伤害我们,我们怎么躲避呢?”一个小人说:“不妨,我们只要躲在肓(huānɡ)之上、膏之下,他也奈何我们不得。”两个小人商议好了,仍向鼻子里钻了进去。
医师缓到了,略行诊视,便摆摆手说:“医不好了。这病在肓之上、膏之下,灸也不可以,针又达不到,药力也不能及。已经病入膏肓,是不治之症了。”
景公听他诊断的话,与两个小人所说相同,便道:“果然名不虚传,真是良医!”吩咐重重赏他,送他回国。
到了六月里,麦已成熟,景公想尝新,叫掌管公室田赋的官吏把所收的新麦献上来,命厨子煮成麦粥。一边又召桑田巫到面前,把麦粥给他看,说道:“你说我不能尝新麦,现在如何?”吩咐绑出去杀了。
哪知景公拿起碗筷,正要吃麦粥,忽然肚子胀痛异常,丢下碗筷,急急上茅厕大解,一不小心,竟跌在茅厕中死了——新麦终究没有尝到。
【博闻馆】
古代的良医
古代的医生也称大夫或郎中,也叫杏林。三国时,东吴有位名医叫董奉,精通医道,颇有医德。他晚年为百姓治病不收诊费和药钱,但要求病人痊愈后必须到山上种植杏树,名为“康乐杏”。后来,“杏林”便专指医术精良、医德高尚的医家。其他著名的良医还有不少:战国的扁鹊擅长于诊脉。东汉末年的华佗擅长于外科手术,还使用了最早的麻醉药“麻沸散”。东汉末年的张仲景著有《伤寒杂病论》,被称为“医圣”。唐代的孙思邈曾治愈唐太宗皇太后的头痛病,宫廷要留他做御医,他谎称采“长生不老药”偷跑了。监视他的人也谎报他采药时摔死了,太宗封他为“药王”。北宋的钱乙著《小儿药证直诀》,专注于治疗儿科疾病。明代的李时珍亲自上山采药,辨别各种药物,参考历代医书800余种,经二十多年艰苦努力,著成《本草纲目》,所载药物共有一千多种,李时珍也被称为“药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