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访中国茶乡

作者:罗伯特·福琼
两访中国茶乡

英国植物学家福琼于第一次鸦片战争后来华,采集包括茶树在内的中国植物资源。回英国后,他写了几本颇具价值的著作,介绍其中国之行。本书对1843年和1848年的两次中国之行作了详细记录。书中对中国的茶树栽培和制茶方法详加阐述,对中国园艺、植物特性与分布、饮茶文化也多有着墨,但大部分描写的还是其在中国的奇妙经历及见闻感受。对部分中国文化,福琼表达了他的怀疑与偏见,但更多的时候,特别是随着其对中国了解的深入,福琼表达了他对中国自然景观与文化的惊奇及赞赏之情。福琼是传教士之外最早进入中国内陆的外国人之一,他对中国文化的观察提供了一个有别于传教士的独特视角。福琼的游记虽然成书于殖民主义时代,其在中国的行为最终也成就了“茶盗”这一略带强权主义色彩的“美名”,他曾服务于英国皇家园艺协会,多次前往中国,将蒲葵、紫藤、栀子花、芫花、金桔等一系列中国花卉引入英国。同时,他受彼时风头正盛的东印度公司的雇佣,深入中国东南茶乡,将中国茶叶及制茶技术成功移植至印度、斯里兰卡,并最终扩及全球。这一行为,改变了中国对茶叶的垄断,改写了中英两国在鸦片战争前后的贸易差额,客观上也促使茶叶不再为欧洲贵族独享,而成为世界性饮料。后人称其为“茶盗”(The Tea Thief),可谓实至名归。

罗伯特·福琼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紫山大全集

紫山大全集

元代诗文别集。26卷。胡祗遹撰。据刘赓《紫山大全集序》,胡祗遹“平生著《易解》三卷,《老子解》一卷,诗文号《紫山集》者六十七卷”。但原本《紫山大全集》67卷久已亡佚不传,清乾隆年间修《四库全书》,从《永乐大典》中辑出胡祗遹诗文若干篇,重编为《紫山大全集》26卷。卷首有元仁宗延祐二年(1315)门生刘赓序。据刘序,可知在胡祗遹去世20年以后,他的儿子在彰德首刊本集,并行于世。卷1为赋、五言古诗,卷2—3为五言古诗,卷4为七言古诗,卷5为五言律诗、五言排律,卷6为七言律诗,卷7为五言绝句、七言绝句、词,卷8为序,卷9—11为记,卷12为书,卷13为论、说、议、喻,卷14为表、题、跋、铭,卷15—17为碑,卷18为墓志铭、行状,卷19为祭文、哀辞,卷20—23为杂著,卷24—26为语录。《四库全书总目》评述道:“今观其集,大抵学问出于宋儒,以笃实为宗,而务求明体达用,不屑为空虚之谈。诗文自抒胸臆,无所依仿,亦无所雕饰,惟以理明词达为主。”同时,《四库全书》编者也指出:“惟编录之时,意取繁富,遂多收应俗之作,颇为冗杂。”这些意见都是比较准确恰当的。

段正元文集

段正元文集

段正元一生的思想极为丰富,他以道德为轴心,以儒学为重点,以道德为核心观念,对中国传统文化从本原和本体层次进行融会贯通,对秦汉以后儒学发展偏离、扭曲了原始儒学的基本精神进行了正本清源,对儒家“道统”结合先秦道家思想进行现代重构,对儒家“学统”批判中进行转化,对儒家“政统”通过“内圣外王”重新梳理。本书是从他的《师道全书》60卷及其他单行本中挑选出来汇集而成。

龙经

龙经

昔师旷作《禽经》,浮邱公作《鹤经》,朱仲作《贝经》。下至水虫,有《龟经》。而龙为水族之长,则未见有谱为经者,予乃作《龙经》

莫恼歌

莫恼歌

莫要恼,莫要恼,烦恼之人容易老。

八种粗重犯堕

八种粗重犯堕

《八种粗重犯堕》,印度佛教密教典籍。作者不详,托名为「马鸣菩萨造」。译者不详。一卷。 本典籍所述为密教戒律,共计八条,故名。本典籍未为我国历代经录所着录,亦不为历代大藏经所收,现藏於俄罗斯科学院东方研究所圣彼得堡分所,编号为Ф221,被视为敦煌遗书。但从种种迹象分析,该典籍并非敦煌遗书,应为在西夏故地黑城出土的西夏文献。本文献对研究西夏佛教具有相当的参考价值。 整理者1991年在圣彼得堡考察时曾据原卷录文。整理本据上述录文及上海古籍出版社《俄藏敦煌文献》(第四册)发表的照片录文。无校本。

圆觉经道场略本修证仪

圆觉经道场略本修证仪

圆觉道场礼忏法为华严宗所创设的忏法。主要依据唐宗密所撰之《圆觉经道场修证仪》十八卷。该本篇幅较大,称为广本。后宋淨源略为《圆觉经道场略本修证仪》一卷,称为略本。此两本现均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