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代

  • 大盂鼎铭文

    大盂鼎铭文

    《作者:佚名西周康王发布的一件禁酒的行政命令。所记载的内容是周康王对大贵族盂的训诰和赏赐的行政命令。它的大意说:“九月,王在宗周,向盂下达命令,康王说:文王得到上天授予统治天下的伟大使命,武王继承文王的事业,镇压了恶人(纣王),而有天下四方的疆土,治理着他的人民。百官们对酒实行节制,举行禁蒸等祭祀不敢饮酒,上天保佑先王统治天下。殷朝的灭亡正是由于殷边侯甸(边远的诸侯,及殷正百辟(都城中的百官)都沉湎于酒色,殷王的军队被消灭了。因此我要你以文王纯正的德性作为自己遵循的典范,要以德为纲纪,朝夕纳谏,勤于王事,忠实地履行自己的使命。同时对惩罚和诉讼的事,要迅速而谨慎,从早到晚都要佐助国王治理天下。”在这篇奴隶主贵族对自己臣下的行政训事中,首次明确规定了有关职官的行政职守,以及在司法审判中应遵循的事项,尤为重要的是对“殷边侯甸”与“殷正百辟”的禁酒指令,揭示了奴隶制中央与地方的官制的内在构造,与《尚书·酒诰》中所说的“越在外服,侯、甸、男、卫、邦伯;越在内服,百僚庶尹、惟亚、惟服”同属一体,是极为重要的一件行政法律文献。

猜你喜欢的书

批评的精神

批评的精神

《批评的精神》是王统照的文艺论文集。内容丰富,涉及文学批评、散文、诗歌、小说、戏剧等多个方面,谈古论今、中西兼并,理论结合作品实际,有理有据,自由驰骋在文学的海洋里。包含了批评的精神、批评中国文学的方法、文艺讨论、对于诗坛批评者的我见、中国的艺术革命、俄罗斯文学的片面等。

广杂纂

广杂纂

《广杂纂》立类义目12题,多同前人所立,但"合弗来"、"听弗得"、"必弗得"等则是吴语,所列短语中可能是谚语、俗语。

太上洞玄灵宝五符序

太上洞玄灵宝五符序

道家养生学著作。即《灵宝五符经》,一称《洞玄五符经》,简称《五符经》。所谓五符指东、南、西、北、中央五方之符命,道教相传为夏禹所受,见本书卷下。三卷。刘师培《读道藏记》 认为,此书惟上卷首段为序,今以三卷均序文,乃标题之讹。又《太平御览》卷六百五十九引《五符经二十四真图》,今无其文,说明书有缺残,然究系六朝以前古籍。另据书中《五帝官将号章》详析五方帝名及方色,《太清五始法章》以五藏五常配五行,并及孤虚王相之法,是均汉人遗说,认为本书也有可能出自汉季。书内收灵宝派所传内练功诀、服食药方酒方。载《道藏》第一百八十三册。

正一指教斋仪

正一指教斋仪

正一指教斋仪。全称《正一指教齐宿启仪》。相传汉末天师道有指教斋法,徒改编为指教齐仪。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神部威仪类。述正一指教斋宿启仪,主斋仪者自称系天师阳平治左平酆都功臣,仪中包括威仪十二法。

月下小景

月下小景

 现代短篇小说集。沈从文著。上海现代书局1937年11月15日初版。收《月下小景》、《寻觅》、《女人》、《扇陀》、《爱欲》、《猎人故事》、《一个农夫的故事》、《医生》、《慷慨的王子》等短篇小说9篇,《〈月下小景〉题记》1篇。本集的短篇小说,除《月下小景》外,都取材于佛经记载。《月下小景》描写中国南方边陲某少数民族青年的一桩爱情悲剧。寨主的独生子傩佑和一个美丽的女孩子恋爱,但是,他们无法破除民族的习俗,即“女人同第一个男子恋爱,却只能同第二个男子结婚”,两人为保持纯洁的爱情,最后同时服毒自杀。由于作者着力渲染青年男女纯真的爱而使小说成为一曲爱的颂歌。《寻觅》以故事套故事的形式,描写人生的追求是艰难的,知足安分才能得到快乐。《女人》描写女人都是不忠实的,无论她的丈夫如何美貌,如何有权势。《扇陀》描写女人运用计谋和声色制服一个有法力的仙人。《爱欲》由三个故事组成。其中《被刖刑者的爱》和《弹筝者的爱》描写性爱的原始生命力。《一匹母鹿所生的女孩的爱》说明衰老是女人的仇敌。《猎人故事》描写雁鹅和乌龟辩论,讽刺关在笼子里也能生活得从容的苟且偷安思想。《一个农夫的故事》描写一个劫富济贫、本领高超、多次逃过国王诱捕的人,最后为了爱情不再逃走。《医生》揭示了只有在为他人牺牲中才能觅得幸福。《慷慨的王子》描写一个乐于施舍、勇于自我牺牲的王子,最后得到好报应,连敌国都受感化,表示降服。

花部农谭

花部农谭

古典戏曲论著。1卷。清人焦循著。李斗《扬州画舫录》说:“花部为京腔、秦腔、弋阳腔、梆子腔、罗罗腔、二簧调,统谓之乱弹。”“农谭”,即农家人的谈论。这部论著是焦循于柳荫豆棚之下和农人“闲谈”的记录。谈锋主要针对花部所演的10部著名戏剧,就其本事和故事来源、梗概做了论述。这是花部兴起后,较早的一部专门评论花部戏曲之作。当时(尤其是上层人物)只重雅部——昆曲,对于花部不屑一顾,认为其鄙俗粗疏。可是焦循在前言中却说道:“花部者,其曲文俚质,共称为乱弹者也,乃余独好之。”他认为昆曲谐于律,而听者不看戏文,则茫然不知唱的是什么。可是花部“其词直质,虽妇孺亦能解。其音慷慨,血气为之动”。“花部原本于元剧,其事多忠、孝、节、义,足以动人。”花部受到了广大民众的欢迎,“农叟、渔父,聚以为欢,由来久矣”。所以他对于花部10部名剧大加称颂,如认为花部《铁丘坟》有昆曲《八义记》所不能及者。还指出大众喜爱花部戏剧,“前一日演《双珠·天打》(昆曲),观者视之漠然;明日演《清风亭》(花部),其始无不切齿,既而无不大快”,“归而称说,浃旬未已。彼谓花部不及昆腔者,鄙夫之见也”。

推荐作家

孔颖达

孔颖达

孔颖达(574年—648年)唐代经学家。字冲远,冀州衡水(今属河北)人。孔颖达博通儒家经典,与北魏名儒刘焯同学,在北朝以教授为业。隋炀帝大业初,举明经高第,授河内郡博士,补太学助教。入唐,秦王李世民引为秦王府文学馆学士,擢国子

董仲舒

董仲舒

董仲舒(公元前179年-前104年)西汉儒家思想家、教育家。河北广川(今河北景县)人。幼年好学不倦,勤读儒学,中年收徒讲学,开始了教学生涯。读书专攻《春秋公羊传》,为今文经学大师。汉景帝时任博士,有“汉代孔子”之称。汉武帝

岳飞

岳飞

岳飞(1103年3月24日—1142年1月27日)宋朝著名的抗金将领,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民族英雄之一。字鹏举,相州汤阴(今河南省汤阴)人,出身于佃农。父亲岳和,以务农为业,家境贫苦。岳飞生于北宋末年,幼时曾遇一次大水灾,母亲姚氏抱着他

孔子

孔子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名丘,字仲尼。鲁襄公二十二年(一说二十一年)十月庚子日(前551年9月28日)出生于鲁国昌平乡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其远祖

孟子

孟子

孟子(约前372年—前289年)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儒家思孟学派的创始人。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县)人。是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人。幼年丧父,母教极严,家境贫困。长大后,曾受业于子思(孔子之孙)的门人,是孔

张仲景

张仲景

张仲景(约公元150~219年) 是东汉卓越的医学家。他的《伤寒杂病论》被后世视为经典,他被尊为医圣。 张仲景名机,字仲景,东汉南阳郡涅阳县 (今河南邓州市)人。张仲景少好学善思,10岁时就读了不少的书,羡慕扁鹊的“起死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