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科

  • 卫生家宝产科备要

    卫生家宝产科备要

    《作者:朱端章八卷。宋·朱端章撰。刊于1184年。本书汇编宋代以前的妇产科著作与其它医著中有关胎产诸病证治,及初生儿保育法等内容。所选方药大多实用。是一部有价值的产科专书。卷一~七主要是产科的方论;汇集了宋以前胎产诸疾的证治与方药。介绍前人的经验并收载产科中“借地、禁草、禁水”三法,有利于减少产褥期并发证。卷八为初生儿保育法,较全面、深入地讨论了新生儿护理法及婴儿常见病治疗法。解放后有影印本。注:本书为残卷。

猜你喜欢的书

看山阁集闲笔

看山阁集闲笔

笔记。清黄图珌著。十六卷。共分人品、文学、仕宦、技艺、制作、清玩、芳香、游戏八部。文学部又分文章、诗赋、词曲、诗书、法书、图画六章。《词曲》章是有关曲学的理论著作。分为词采、词旨、词音、词气、词情、词调、曲调宜高、有情有景、词宜化俗、赠字、犯调、曲有合情、南北宜别、情不断等十四条。此所谓“气”,实指作品的内在精神,作品艺术魅力之源;它又“得之于造物”,“出之于鲜花活卉”,即源于自然,取自活生生的现实人间。“词情”条强调“情景相生”。“词宜化俗”主张对口头语言的撷取、提炼和加工,需达到化俗为雅的效果。《看山阁集闲笔》只有清乾隆十年刻《看山阁集》本。《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本只摘录《词曲》一章独立成书,径题《看山阁闲笔》。

瘦吟医赘

瘦吟医赘

清代薛福撰,医话,全书共二卷,成书于清道光十九年(1839年)。现存清道光十九年抄本,藏于浙江省中医药研究院。载述了伤寒、温热、风、伏气、疟痢、暑热、杂证等各类病症的医论,还包含医林十四考、九流考等内容。从其书名“医赘”来看,可能是作者对医学方面一些多余、琐碎或补充性内容的阐述与记录,但具体含义可能还需结合原著进一步探究。现存清道光十九年抄本,藏于浙江省中医药研究院。

二十四赋品

二十四赋品

《二十四赋品》是清朝魏谦升仿照晚唐诗人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创作的,是关于诗歌、辞赋创作的理论著作。《二十四赋品》对于诗赋的结构、声律、情韵、骈俪等方面逐一进行了阐述,涉及语言艺术风格,语法修辞等方面,对于诗歌、辞赋的创作和研究有指导作用。

古微堂诗集

古微堂诗集

诗别集。十卷。魏源撰。魏源早期诗集名《清夜斋诗稿》,存手书稿本,于清末帝宣统三年(1911)与陈沆手书《简学斋诗稿》影印合刊。后有自订《古微堂诗稿》五卷,以抄本流传。穆宗同治九年(1870),湖南新化人邹季深据其所藏魏源诗全稿梓行,名《古微堂诗集》。卷首有郭嵩焘《魏默深先生古微堂诗集序》。因魏源曾谓“诗集宣分体,不必编年”,故此集按四言古诗、五言古诗、古乐府、新乐府、七言古诗、五言律诗、七言律诗、六言绝句、五言绝句、七言绝句编次,共收诗二百六十馀题,七百五十馀首。郭嵩焘序称“默深先生喜经世之略”,“人知其以经济名世,不知其能诗”,“先生所著书,流传海内,人知宝贵之,而其诗之奇伟无能言者”,并盛称其诗“极古今文字之变,自发其嵌崎历落之气”,“山水草木之奇丽、云烟之变化,滃然贲起于纸上,奇情诡趣,奔赴交会”。然此集所收诗尚未全,有部分诗作存《清夜斋诗稿》、《古微堂诗稿》或散见诸家诗话、总集中,而此编未收。1976年,中华书局将其诗、文合编为《魏源集》,其诗集部分即以此同治九年刻本《古微堂诗集》为底本,与《清夜斋诗稿》、《古微堂诗稿》、《古微堂诗稿钞本》残本,以及《射鹰楼诗话》对校,补入诗六十馀题、一百六十馀首,共得九百馀首,同题而文字有异者亦作校勘记,或并录异文,为较完备之本。

六事箴言

六事箴言

四卷 清代叶玉屏撰。叶玉屏,清代人,生平不详。此书主要摘取前贤修身处事的有关格言编辑而成,分“持身”、“持家”、“居官”、“居乡”、“处事”、“处人”六门,即所谓 “六事”,格言警句言简意深。收录了自秦汉到明清150多位人物的言论。在甄选的150多位先贤中,既有朱熹、王守仁等一代鸿儒,又有诸葛亮、范仲淹、司马光这样的名臣,还有一些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

檀弓疑问

檀弓疑问

一卷。清邵泰衢(生卒年不详)撰。泰衢字鹤亭,浙江钱塘人。雍正初任钦天监左监副。精研礼学,兼明算术。着有《史记疑问》等。是书因《礼记》出自汉儒,而《檀弓》一篇却多有附会之处,故摘其可疑者,逐条论证辨析。如脱骖旧馆人为失礼之正,以夫子多尊之事为杳冥渺茫,皆非圣人所宜出。又如,亲丧哭无常声,不应以孺子泣为难继;居仇者不反兵而斗为启乱端;曾点之独乃志大而有所不为,非狂肆之狂,如此等等,所辨都明白正大,深中理解。然亦间有疏于考据者,如“师及齐师战于郎”一条,以“郎”读为“郊”字,是以《春秋战于郊》之文为据的,殊不知鲁实有二郎。然偶有疏舛,仍不伤大旨。有刊本,与其《史记疑问》会刊,两淮马裕家藏本。

推荐作家

孔颖达

孔颖达

孔颖达(574年—648年)唐代经学家。字冲远,冀州衡水(今属河北)人。孔颖达博通儒家经典,与北魏名儒刘焯同学,在北朝以教授为业。隋炀帝大业初,举明经高第,授河内郡博士,补太学助教。入唐,秦王李世民引为秦王府文学馆学士,擢国子

董仲舒

董仲舒

董仲舒(公元前179年-前104年)西汉儒家思想家、教育家。河北广川(今河北景县)人。幼年好学不倦,勤读儒学,中年收徒讲学,开始了教学生涯。读书专攻《春秋公羊传》,为今文经学大师。汉景帝时任博士,有“汉代孔子”之称。汉武帝

司马迁

司马迁

司马迁(前145年或前135年-不可考)中国古代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字子长,西汉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成)人。十岁时,随父司马谈到长安,开始研读古代文献,并就学于董仲舒、孔安国。二十岁自长安出发,历经长江、湘江、沅江

房玄龄

房玄龄

房玄龄(579年—648年8月18日)字乔,齐州临淄(今山东淄博)人。父彦谦仕隋为刺史。玄龄幼聪敏、贯通典籍,善属文。开皇中,天下统一,人皆以为隋朝国运长久,玄龄则以为隋帝失政,亡迹已现。年十八举进士,授羽骑校,补隰城尉。李渊起兵

孟子

孟子

孟子(约前372年—前289年)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儒家思孟学派的创始人。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县)人。是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人。幼年丧父,母教极严,家境贫困。长大后,曾受业于子思(孔子之孙)的门人,是孔

彭子益

彭子益

彭子益(1871年-1949年),名承祖,字子益,云南大理鹤庆人,是清末至民国年间著名的白族医学家。 彭子益生于官宦人家,幼受庭训,年长后结交当地名士,博学多闻,尤其喜爱医术。他不拜师,选择直接钻研中医经典著作,师从古圣先贤。凭借自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