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肯定否定规律

第一节 肯定和否定wt5中华典藏网

事物内部的肯定因素和否定因素wt5中华典藏网

肯定否定规律(即否定之否定规律)是对立统一规律的又一具体形态,这个规律表明,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而前进的道路是曲折的。wt5中华典藏网

事物内部包含着两种对立的因素,肯定因素和否定因素。肯定因素是决定事物性质的因素,是保持事物存在的因素,是事物的正面;否定因素则是同事物的性质相反的因素,是促使事物灭亡的因素,是事物的反面。事物发展趋势的前进性和前进道路的曲折性,就是由这两种因素的斗争决定的。wt5中华典藏网

事物的肯定因素,在事物刚刚产生的一段时间内,是促进事物发展的新生力量。这时整个事物处在上升时期,它的存在是必要的、合理的。但是,经过一定的时间,事物的肯定因素就会逐渐变成阻碍事物发展的衰朽力量。这时整个事物就进入了没落时期,它的存在就变成不必要的、不合理的,而终究要被新的事物所代替。例如历史上的奴隶主阶级、封建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在取得统治权力以前和取得统治权力以后的一段时间内,都曾经是革命者、先进者,它们所代表的社会制度的存在也是必要的、合理的。但是在随后的一段时间内,由于它们的对立面奴隶阶级、农民阶级和无产阶级逐渐壮大,同它们进行越来越厉害的斗争,它们就逐渐变成反动者、落后者,它们所代表的社会制度也变成了不必要的、不合理的,而终究要被新的社会制度所代替了。wt5中华典藏网

至于事物的否定因素,则有两种不同的情况。一种情况是,事物的否定因素代表着新的更高级的事物。这样的否定因素,在事物发展的全过程中自始至终是推动事物发展的新生力量。这种力量开始比较弱小,愈到后来就愈趋壮大;到了事物的肯定因素严重阻碍事物发展的时候,这种否定因素就必然要战胜肯定因素,否定旧事物而产生新事物,这时事物就前进了一步。例如资本主义社会中的无产阶级,就是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具有革命性的否定因素。另一种情况是,事物的否定因素代表着已被战胜但还未被彻底消灭的旧事物的残余(它在已被否定的旧事物中曾居于肯定因素的地位)。这样的否定因素,则自始至终是阻碍事物发展的腐朽力量。在一定的条件下,这种否定因素也可能压倒事物的肯定因素,使整个事物回到较低级的状态去,这时事物就倒退了一步。例如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封建残余势力,社会主义社会中的资本主义势力,就是具有反动性的否定因素。革命的否定因素战胜肯定因素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反动的否定因素大胜肯定因素则只是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暂时现象。wt5中华典藏网

在考察任何具体事物的时候,必须同时看到它的肯定因素和否定因素。如果看不到事物的肯定因素,就不能正确地把所事物当前的性质;如果看不到事物的否定因素,就不能正确地展望事物发展的前途。马克思说:辩证法“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的必然灭亡的理解。”毛泽东同志说:“我们必须学会全面地看问题,不但要看到事物的正面,也要看到它的反面。”同时,在考察事物的肯定因素和否定因素的时候,还应当根据它们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来决定我们对待它们的态度。如果它们对事物的发展起着促进作用,就应当予以支持;如果它们对事物的发展起着阻碍作用,就应当予以反对。wt5中华典藏网

唯物辩证法的否定观wt5中华典藏网

事物内部的肯定因素和否定因素是不断地斗争着的。唯物辩证法把肯定因素居于矛盾主要方面的情形叫做肯定,而把否定因素战胜肯定因素而跃居于矛盾主要方面的变化叫做否定。从发展的观点看来,否定比肯定具有更重大的意义。这是因为,只有通过否定,事物才能实现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新事物才能代替旧事物。原始公社制度、奴隶制度、封建制度、资本主义制度和社会主义制度的更替,都是通过否定实现的。wt5中华典藏网

唯物辩证法所理解的否定,是变革和继承的统一。wt5中华典藏网

首先,唯物辩证法认为,否定不是进化,不定改良,不是旧事物在新形式下的继续,而是质变,是革命,是旧事物的死亡和新事物的产生。168因为从对立统一规律的观点看来,所谓否定,就是矛盾的主次双方的易位,就是矛盾的新的一方占胜旧的一方。因此,经过否定,“旧事物的性质就变化为新事物的性质”了。新事物只能在旧事物消亡的废墟上产生出来;不消灭旧事物,新事物就无从产生。社会主义制度是在资本主义制度死亡的废墟上产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在旧哲学死亡的废墟上产生的,一切新事物的产生都是这样。“不破不立”这句话,是合乎辩证法的。庸俗进化论不承认这一点,而把事物的发展说成是平滑的进化,这是根本违反客观实际的。wt5中华典藏网

其次,唯物辩证法又认为,否定不是旧事物的一笔勾销,而是包含着继承的因素的。在否定中被消灭了的是旧事物的根本性质,至于旧事物中那些经过改造以后可以成为新事物的营养料的个别因素,却被新事物吸取过来,加以改造,作为新事物的有机成分而保留了下来。社会主义制度消灭了资本主义制度,但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发展起来的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却经过改造而被保留下来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埋葬了旧哲学,但旧哲学中的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积极因素却经过改造而被保留下来了。列宁说,辩证法的否定是“保持肯定的东西”的否定,正是指的这种情形。批判地吸取旧事物中的有积极意义的个别因素,固然不是新事物比旧事物更高级、更富于生命力的根本原因,但却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形而上学把否定理解为简单地抛弃旧事物中的一切,这也是不符合客观实际的。wt5中华典藏网

唯物辩证法的否定观的实践意义wt5中华典藏网

唯物辩证法的否定观,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既然否定是质变,是革命,是旧东西的死亡和新东西的产生,那末,我们就必须以革命的眼光来对待新旧事物之间的关系。对于已经失去了存在的合理性的旧事物,就不应当修修补补,加以改良,而应当同它彻底决裂,从根本上加以变革。毛泽东同志说:“只有了破旧的腐朽的东西,才能建设新的健全的东西”。“破旧”是“立新”的前提。不破坏帝国主义、资本主义和一切剥削制度,就不能建立共产主义制度;不破坏头脑里面的资产阶级世界观,就不能树立无产阶级世界观;不破坏修正主义,就不能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有人以为,对于像帝国主义、修正主义这样极端反动的事物,当然是应当彻底决裂的,可是对于那些曾经起过进步作用的东西,例如文化遗产中的精华部分,就没有彻底决裂的问题了。这种看法是似是而非的。就以文化遗产为例吧。过去见千年来的文化遗产中,有许多东西在当时就是反动的。这些糟粕无疑是应当扫除的。文化遗产中当然有曾经起过进步作用的东西,即精华的部分。但是,这些东西一般说来仍然是剥削阶级的意识形态,是剥削制度的上层建筑,是为剥削阶级的利益服务的。在今天的社会主义时代,如果原封不动地把它们照搬过来,就只能起反动的作用。例如历史上新兴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曾经猛烈地抨击过封建制度,对历史的发展起过促进的作用,正因为这样我们才说它里面包含着民主性的精华。但是,它在抨击封建制度的时候所宣扬的那些东西,例如“自由”、“平等”、“博爱”、“个性解放”等等,仍然是另一种剥削阶级即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仍然是为另一种剥削制度即资本主义制度服务的。一切剥削阶级的意识形态,说到底,无非是说“奴隶制度好”、“封建主义好”、“资本主义好”而决不可能说“社会主义好”、“共产主义好”。它们同无产阶级的意识形态是根本对立的。如果因为它们曾经在历史上起过进步作用,就以为它们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也可以起进步作用,可以为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服务,为无产阶级服务,那是完全错误的。因此,即使对于文化遗产中的精华部分,也必须进行分析和批判;而且就某种意义说,正因为是精华,在群众中有较大的影响,就更加需要注意批判。不同这些剥削阶级的意识形态彻底决裂,就不可能建立和发展无产阶级的意识形态。对待文化遗产应当这样,对待一切旧事物也都应当这样。这是一方面。wt5中华典藏网

另一方面,既然否定包含着继承的因素,那末所谓同旧事物彻底决裂,就不能理解为全盘抛弃,置之不理。对于有旧事物中一切可以利用的因素,是可以而且必须批判地吸收过来,作为新事物的营养料的。列宁在说到文化遗产问题的时候指出“无产阶级文化并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无产阶级文化应当是人类在资本主义社会、地主社会和官僚社会压迫下创造出来的全部知识发展的必然结果。”又说:“马克思主义这一革命的无产阶级思想体系赢得了世界历史性的意义,是因为它并没有抛弃资产阶级时代最宝贵的成就,相反地却吸收和改造了两千多年来人类思想和文化发展中一切有价值的东西。”毛泽东同志在说到共产党员的学习任务时,除了指出必须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研究当前革命运动中的实际问题之外,还指出了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批判地总结历史遗产的必要性。他说:“今天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的一个发展;我们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我们不应当割断历史。从和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这对于指导当前的伟大的运动,是有重要的帮助的。”他反复指出,必须把文化遗产分析为精华和糟粕两部分,然后剔除糟粕,吸收精华,既不可兼收并蓄,也不可全盘抛弃。全盘抛弃的做法,从表面上看来似乎局旧事物彻底决裂了,实际上并不能真正战胜旧事物,也不能真正创立新事物。wt5中华典藏网

在辩证法的否定观中,变革和继承的地位并不是平列的,变革是主导的方面。继承之所以必要,正是为了变革。继承本身不是目的,继承的目的是破旧立新、除旧布新或推陈出新。只有这个意义上的继承,才是革命的继承,才是我们所需要的继承。在今天,只有以无产阶级的根本利益为标准,以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为标准,才能确定哪些东西应当继承,哪些东西不应当继承。如果离开了变划来谈继承,为继承而继承,势必走上厚古薄今、颂古非今的错误道路。其次,对于失事物中积极因素的继承也不是原封不动地照搬,不是生吞活剥,而必须是根据变革的需要加以批判和改造,把它们熔铸成为新事物的有机成分。由此可见、在变革和继承两方面只看到一个方面,是错误的;把变革和继承两方面平均看待,或者把它们的主次地位颠倒过来,也是错误的。毛泽东同志指出:“我们必须尊重自己的历史,决不能割断历史。但是这种尊重,是给历史以一定的科学的地位,是尊重历史的辩证法的发展,而不是颂古非今,不是赞扬任何封建的毒素。对于人民和群众和青年学生,主要地不是要引导他们向后看,而是要引导他们向前看。”这是处理变革和继承的关系时必须遵循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原则。wt5中华典藏网

现代修正主义者在继承优秀文化遗产的由子下,故意混淆时代的界限和阶级的界限,特别是无产阶级思想和资产阶级思想的界限,在马克思主义词句掩盖下大肆贩卖资产阶级的陈货。他们极力吹捧西欧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文艺“高峰”和理论“高峰”,宣扬资产阶级的人性论和人道主义,说什么“科学共产主义思想体系是人道主义的新的最高形式”,“我们时代的真正的人道主义哲学就是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甚至把“自由、平等、博爱”这样的资产阶级口号作为共产主义的“历史使命”而写在共产党的纲领上。这是极端荒谬的。人道主义和“自由、平等、博爱”之类的东西,作为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和政治口号,普经在反封建的斗争中起过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就在当时,这些理论和口号也具有极大的虚伪性。至于在资本主义走向死亡、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走向胜利的今天,在马克思主义已经清楚地揭示了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根本对立的今天,这些理论和口号就只能起阻挠革命斗争的反动作用了。现代修正主义者偏偏要在这个时候拾起早已进了历史博物馆的资产阶级陈货,把它们贴上“共产主义”的标签来沿街叫卖,正好表明他们为了反对无产阶级革命、保护垂死的帝国主义,已经到了不择手段的地步。wt5中华典藏网

第二节 由肯定到否定,由否定到肯定wt5中华典藏网

波浪式的前进运动wt5中华典藏网

当事物内部的肯定因素居于矛盾的主要方面时,事物的性质不变,这是事物的肯定阶段。当事物内部的否定因素通过斗争战胜了肯定因素而跃居于矛盾的主要方面时,事物就发生质变,和否定自己,变成另一事物,这叫做事物的否定阶段。事物的否定阶段同样也包含着自己的矛盾,由于同样的原因也要发生质变,和否定自己,变成另一事物,这是否定之否定阶段,也就是新的肯定阶段。这是两个过程:一个是由肯定到否定,一个是由否定到肯定。事物的发展就是这样循环往复进行的,而每一次的循环总是使事物发展到了比较高级的程度。这是事物发展所遵循的一般道路。wt5中华典藏网

由肯定到和否定,又由和否定到肯定,表现为波浪式的前进运动。wt5中华典藏网

为什么说这是波浪式的运动呢?因为由肯定到和否定,是事物由正面走到反面的过程,由否定到肯定,则是由反面走到正面的过程。反面的反面同原来的正面是不同质的,但是它却在新的基础上重复了原来的正面的某些特征,以至出现一种“仿佛是向旧东西的回复”的现象,形成了一个周期。就这个意义说,它又“回到”了正面,不过不是原来的正面,而是新的正面。如果把原来的正面即肯定阶段比喻做“波峰”的话,那末事物的反面即和否定阶段就好比是“波谷”,事物的新的正面即新的肯定阶段就好比是新的“波峰”。由肯定到否定、又由否定到肯定,就好比是由“波峰”到“波谷”又由“波谷”到“波峰”。两个“波峰”之间就出现了“仿佛回复”的现象,形成了一个周期。所以说,事物的发展是波浪式的,而不是直线式的;是走“之”字路的,而不是走“一”字路的;是往返曲折的,而不是迳情直遂的。wt5中华典藏网

为什么又说这是前进运动呢?因为否定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事物由肯定阶段到否定阶段,肯定阶段被否定了,这是一个前进;事物由否定阶段到新的肯定阶段,否定阶段又被否定了,这又是一个前进。由原来的肯定阶段到新的肯定阶段,决不是简单的循环,而是在更高的基础上的循环。新的肯定阶段是本质上不同于前两个阶段的更高级的阶段。所谓“回复”,仅仅是“仿佛”回复,并不是真的回复;仅仅是“某些特征、特性等等”的回复,不是全部的回复;是“在高级阶段上”的回复,不是在原来基础上的回复。正如由第一个“波峰”到第二个“波峰”看来仿佛是又回到“波峰”了,但是第二个“波峰”的位置却比第一个“波峰”的位置前进了。事物通过由肯定到否定、又由否定到肯定的循环往复,不是在原来的地方施圈子,而是实现了由低到高级的发展,正像长江大河波涛滚滚地向前奔流一样。wt5中华典藏网

波浪式的前进运动,是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现在我们举一些最常见的例子来加以说明。wt5中华典藏网

先看自然现象。例如,麦粒在适当的条件下发芽生长,变成了植物,这是从肯定到否定;植物经过一系列的生长环节,最后又产生麦粒,于是麦杆就枯萎了,这是由否定到肯定。从麦粒开始又回到麦粒,仿佛是向旧东西的回复;但实际上新产生的麦粒不仅数量比原来的麦粒更多,而且如果经过人工培育的话,品种也会有所改进。wt5中华典藏网

再看社会现象。例如,原始公社是无阶级的社会,原始公社发展到顶点就否定了自己,变成了阶级社会,这是由肯定到否定;阶级社会经过一系列的发展阶段,最后又将变成无阶级的社会,即共产主义社会,这是由否定到新的肯定。由无阶级的社会到无阶级的社会,仿佛是向旧东西的回复;但实际上共产主义社会却比原始公社高级得不可比拟。又如,修正主义的出现使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团结受到破坏,这是由肯定到否定;然而全世界马克忆列宁主义者的坚决斗争必将彻底击败修正主义,使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重新团结起来,这又是由否定到肯定。由团结到团结,仿佛又回到了原来的出发点,但实际上,战胜了修正主义之后的团结是在更高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水平的基础上的团结,是更加巩固的团wt5中华典藏网

再看思维现象。例如,在哲学史上自发的辩证法被形而上学所否定,这是由肯定到否定;形而上学又被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所和否定,这又是由否定到肯定。由辩证法到辩证法,仿佛是回到了原来的出发点;但实际上,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却是同自发辩证法根本不同的科学的辩证法。此外,如人们认识过程中的实践–认识–实践,特殊–一般–特殊,具体–抽象–具体等等,都是由肯定到否定,又由否定到肯定的波浪式的前进运动。wt5中华典藏网

对曲解这一规律的若干论点的批判wt5中华典藏网

波浪式的前进运动本来是支配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客观规律。但是,对于这个规律,历来有种种曲解和误解。下面我们就对几种常见的错误意见进行一些分析和批判。wt5中华典藏网

第一种意见:不是把否定了解为事物内部矛盾斗争的结果,而是了解为外力作用的结果。例如有人问;把麦粒磨碎了,这也是由肯定到否定;可是它如何再从否定到新的肯定,如何表现出波浪式的前进运动呢?这个问题的提出,就表明了提问者是以形而上学的观点来理解否定的。辩证法所理解的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斗争的结果,是事物的自我否定,而不是从外面把事物的正常发展过程打断。把麦粒磨了碎,这就结束了麦粒内部矛盾的发展史,打断了正常的发展过程,使麦粒沿着由肯定到否定、由和否定到肯定的发展成为不可能,当然就无所谓波浪式的前进运动了。肯定否定规律本来是事物自己运动的规律,现在既然已经破坏了事物的自己运动,再来问事物是否遵守这一规律,这显然是不合理的;正如把一个生物弄死以后再来问它是否遵守同化和异化的规律是不合理的一样。wt5中华典藏网

第二种意见:不是把否定了解为质变,而是把否定了解为量变。有人说,唯物辩证法说事物经过两度自我否定就会表现为一个波浪,出现“仿佛向旧东西的回复”的现象,是套用黑格尔的三段式,实际上事物的发展并不遵循这个规律。例如由麦粒到植物是一个否定,由植物到植物的开花又是一个否定,而花和麦粒之间并没有“回复”现象。这种意见是站不住脚的。首先,唯物辩证法的肯定否定规律同黑格尔的三段式毫无关系。黑格尔的三段式是用来构造他的唯心论体系的杠杆,是牵强附会地生造出来的东西;而唯物辩证法的肯定否定规律则是从自然、社会和思维现象中科学地概括出来的东西,二者是根本不同的。其次,唯物辩证法所理解的否定,是矛盾双方的根本易位,是质变,而不是随便一种变化。由麦粒到植物诚然是一个否定,但由植物到植物的开花则并不是什么和否定,因为花不过是植物的器官,开花后的植物仍然是植物,并没有发生什么质变;只有由植物到新麦粒的产生才是又一个否定。所以,举出上面的例子来“反驭”肯定否定规律,是达不到目的的。wt5中华典藏网

第三种意见:以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倒退现象为理由,来否认波浪式前进运动的总趋势。有人说:事物的发展并不总是波浪式地前进,有时也有倒退情况,可见把波浪式前进作为事物的发展规律是不对的。这种意见的错误在于不了解波浪式前进正是指的事物发展的一般趋势,而不是指的个别场合的个别情况。唯物辩证法当然承认事物发展过程中有倒退的情况,有有时甚至会有严重的倒退,巨大的反复。例如某些社会主义国家中的资本主义复辟就是一个例子。但是问题在于,这种倒退的情况能不能改变事物的前进运动的总趋势呢?显然是不能的。倒退只是暂时的、局部的现象,归根到底事物还是要前进的。正像大江中的漩涡和回流并不能改变大江东去的总趋势一样。而波浪式前进的规律所反映的本来也正是事物发展的这种一般趋势。可见,借口局部情况来否认一般趋势,是不能成立的。wt5中华典藏网

第四种意见:不是把肯定否定规律了解为研究的指南,而是把它曲解为证明的工具。有些反对马克思主义的人硬说马克思主义的社会革命论是以肯定否定规律为“接生婆”而创造出来的,似乎马克思的论证是:因为资本主义否定了小生产的个人所有制,所以它自己也必将为更高级的个人所有制(即社会主义)所否定。这完全是捏造。实际上,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用了五十多页的篇幅对资本的原始积累过程进行了具体的分析,指出了以个人劳动为基础的小生产所有制怎样在一定的条件下产生了资本主义,并在最后被资本主义所否定;然后,资本主义又怎样由于自己内部的矛盾而必然走向自己的反面,为社会主义所否定。马克思的这个论断,完全是建立在大量的实际材料和精确的经济分析的基础之上的,完全不需要什么“公式”的帮助。只是在做出了这种科学论断之后,他才指出这个过程同时还是否定之否定的过程。可见,说马克思的上述论断是从肯定否定规律中“推”出来的,是靠了这个“接生婆”————“接”出来的,完全是污蔑。马克思主义认为,只有对客观实际事物进行具体的分析和研究,才能得出科学的结论;至于一般的哲学原理,只能作为进行这种具体研究时的向导,而决不能作为证明某一具体结论的工具。把一般原理简单地往具体事物上硬套,而不对具体事物进行具体分析,这恰恰是马克思主义坚决反对的。wt5中华典藏网

这一规律的实践意义wt5中华典藏网

肯定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的发展道路是波浪式的前进运动,这对无产阶级的实践活动的指导意义是十分重大的。wt5中华典藏网

第一、这个规律告诉我们,事物的发展道路是曲折的,不是直线的。在事物发展的长途中,只有实现了第一个否定,才能实现第二个否定,即把事物推到新的肯定阶段。因此,当现实生活中出现了否定时,我们就应当把它作为前进运动的一个环节来对待,努力通过这个环节来促成第二个否定即新的肯定阶段的实现。在某种情况下,为了更快地把守物推向前进,我们甚至有必要按照事物的特性,有计划地去创造第一个否定,以便实现新的肯定。列宁所说的“为了更准确地前进而后退”,毛泽东同志所说的“为了进攻而防御,为了前进而后退,为了向正面而向侧面,为了走直路而走弯路”,就是指的这种情形。例如在我国民主革命时期同敌人进行武装斗争时,在一定的条件下,我们往往有计划地放弃一些土地。从占有土地到放弃土地,是一个否定。但是这个否定的作用是积极的。因为正是通过有计划地放弃一部分土地,我们才保存了自己,歼灭了敌人的有生力量,争取了时间,积累了战斗经验,教育了群众,到了一定的时候,我们就可以实现第二个否定,即重新占有上土地,并且扩大土地了。这显然是“赚钱生意”。毛泽东同志说:“事物是往返曲折的,不是迳情直遂的”,如果不肯按照事物的发展规律走一些必要的弯路,而只肯走那种主观幻想的“笔直又笔直”的路,结果就会事与愿违,被迫走更远的不必要的弯路。例如我国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犯“左”倾机会主义错误的同志,拒绝毛泽东同志提出的正确的战略方针,不顾当时敌强我弱的客观形势,主观主义地提出所谓“御敌于国门之外”、“不丧失一寸土地”的错误方针。这种直线式的做法,使我军在第五次反“围剿”中遭到严重的损失,走了一个大弯路。革命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无产阶级政党要在复杂多变的革命长途中实现自己的战略目标,就必须按照事物发展的曲折道路,发挥策略上的灵活性,以便绕过暗礁,顺利地达到目的地。wt5中华典藏网

第二、这个规律又告诉我们,事物的发展趋势是前进的,不是循环的,不是后退的。因此,在估计事物发展道路的曲折性的时候,决不可以忘记前进运动的总趋势。后退的情形是有的,但是这并不能改变事物前进运动的总趋势。毛泽东同志在抗日战争的艰苦年代里指出:“和中外反动派的预料相反,法西斯侵略势力是一定要被打倒的,人民民主势力是一定要胜利的。世界将走向进步,决不是走向反动。当然应该提起充分的警觉,估计到历史的若干暂时的甚至是严重的曲折,可能还会发生;许多国家中不愿看见本国人民和外国人民获得团结、进步和解放的反动势力,还是强大的。谁要是忽视了这些,谁就将在政治上犯错误。但是,历史的总趋向已经确定,不能改变了。”他把人民和反动派的发展的总趋势概括为两种相反的逻辑:人民的逻辑是“斗争,失败,再斗争,再失败,再斗争,直到胜利”反动派的逻辑则是“执乱,失败,再的乱,再失败,直到灭亡”,他指出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定律”。毛泽东同志在分析任何时期的革命形势时,总是一方面指出斗争道路的曲折性,一方面又指出历史进步的总趋势,用这种思想来武装革命人民,教导革命人民不要被历史发展的曲折现象蒙住了眼睛迷失了方向,忘记了推动历史前进、争取革命胜利这个根本任务。他说:“我们的让步、退守、防御或停顿,不论是向同盟者或向敌人,都是当作整个革命政策的一部分看的,是联系于总的革命路线而当作不可缺少的一环看的,是当作曲线运动的一个片断看的。一句话,是积极的。”违背了这个原则,必然要陷进右倾机会主义的泥坑。wt5中华典藏网

我国民主革命时期的陈独秀右借机会主义者把革命的领导权拱手让给资产阶级,以王明为代表的右倾机会主义主张“一切通过统一上线”(实际上是一切通过蒋介石),这样的妥协和让步就纯粹是消极的,是损害革命的。无产阶级政党要把革命引向胜利,就必须透过事物发展的固有的曲折性看到自己的终极目标,坚持革命的原则性。必须永远记住,只有有利于壮大革命力量、削弱反动力量的妥协,才是正确的妥协;只有有利于更好地进攻的退却,才是正确的退却。在理论上、纲领上、旗帜上的让步,是绝对不能允许的。wt5中华典藏网

总之,“无产阶级政党必须坚持高度的原则性,也要有灵活性,有时也要实行必要的妥协。但是,不能借口灵活性和必要的妥协,而根本放弃原则的政策和革命的目的。”现代修正主义者恰恰从根本上违反了这一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原则。他们硬说什么民族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战争的星星之火会导致一场毁灭人类的世界大战,并以此为借口,强迫各国人民停止斗争,向帝国主义和反动派屈膝投降。他们念着所谓“和平共处”、“和平竞赛”、“和平过渡”的符咒,硬要各国革命人民俯首听命。谁如果不接受他们的这一套,就是没有“列宁式的勇气”就是提倡“死尸运动”就是不懂得革命的“策略”,就是“‘左’倾冒险主义”。他们妄图由美苏两个大国共同主宰世界,扑灭革命。这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大背叛,对世界革命人民的大出卖。如果不粉碎他们的反革命路线,就会葬送掉世界革命的前途。wt5中华典藏网

第三节 新生事物的不可战胜性wt5中华典藏网

新生事物的概念wt5中华典藏网

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波浪式的前进运动,已如前述。所谓前进,就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当我们说到事物的发展是一种前进运动时,就意味着新生事物是不可战胜的。因此,这个原理应当补看作是肯定否定规律的一个重要内容。wt5中华典藏网

为了说明这个原理,先要说明新生事物的概念。有人以为凡是过去没有出现过的东西就是新生事物。这种看法是错误的。例如,由修正主义的党统治一个国家,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从来没有出现过的现象,能不能算是新事物呢?显然不能。有人以为愈晚出现的就愈是新生事物。这种看法也是错误的。例如,法西斯主义的出现比马克思主义的产生了晚好几十年,难道马克思主义是旧事物,法西斯主义是新事物吗?这显然是荒谬的。还有人以为凡是自称为新生事物的就是新生事物。这种看法也是不对的。赫鲁晓夫把他的一套修正主义货色说成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新”贡献,苏共新领导上台以后又把自己说成是执行“新”路线的“新”人物,难道他们真是新生事物吗?当然不是。实际上,所有这些东西不仅不是什么新生事物,而且是极端腐朽、极端反动的事物。在社会领域中,腐朽反动的事物在面临死亡的威胁时,往往要竭力标榜一个“新”字。它们往往用迷人的外衣把自己伪装起来,冒充新生事物,反而把真正的新生事物说成是“过时”的、“陈旧”的事物。如果我们只看表面,不看实质,就会把以新状态、新装潢出现的腐朽事物当成了新生事物,就会在阶级斗争中上当。wt5中华典藏网

那末,究竟什么才是新生事物呢?wt5中华典藏网

在唯物辩证法看来,只有同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相符合的、具有成长壮大的必然性的事物才是新生事物。相反,那些同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相违背的、正在走向灭亡的事物,无论作何姿态,弄何玄虚,都只能是旧的、腐朽的事物。这是区分新生事物和腐朽事物的唯一标准。例如共产主义的思想体系和社会制度是自有人类历史以来最完全最进步最革命最合理的,它“正以排山倒海之势,雷霆万钧之力,磅礴于全世界,而葆其美妙之青春”,这是真正的新生事物;至于资本主义的思想体系和社会制度,则已经或者快要进历史博物馆了,只能是腐朽的、反动的事物。wt5中华典藏网

考察一个事物是不是新生事物,不能离开具体的历史条件。有的事物曾经是新生事物,但是在它内部生长起来的更高的条件下,它却变得同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相抵触,失去了存在的合理性,成为应当灭亡的东西,因而不再是新生事物,而是腐朽事物了。奴隶制度、封建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在历史发展的一定阶段上都曾经是适合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制度,在这个时期它们曾经是新生事物。wt5中华典藏网

但是,随着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它们却逐渐变成了生产力发展的权威,成为应当被消灭的腐朽事物了。wt5中华典藏网

新生事物的不可战胜性wt5中华典藏网

唯物辩证法认为,只要是新生事物,那末归根到底是不会被任何腐朽力量所战胜的,相反,它必然要战胜一切腐朽力量,为自己的成长壮新生物的壮大开辟道路。wt5中华典藏网

为什么是这样呢?因为:wt5中华典藏网

第一、新生事物是同历史发展的要求相一致的,是适合于当前的条件的,因此,没有什么力量能够阻止它的成长壮大。例如当资本主义制度同生产力发展的要求相抵触的时候,只有社会主义制度才能适合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要求,因此,它在同资本主义制度相斗争的时候就必然要取得最后的胜利。wt5中华典藏网

第二,新生事物在根本改变了旧事物的同历史发展的要求相违背的性质的时候,批判地吸取了旧事物中某些积极的合理的因素,因此,在这一点上它也比旧事物更优越。例如社会主义制度消灭了资本主义制度,但是却继承和改造了资本主义制度下发展起来的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并使它们在新的基础上得到更大的发展。wt5中华典藏网

第三、在社会历史领域中,新生事物是符合于人民利益的,它必然受到广大人民和群众的支持,而人民群众的力量归根到底总是比反动统治阶级更强大,因此,新生事物的最终胜利是不可阻挡的。例如在当代,只有社会主义制度才能使广大人民摆脱帝国主义、资本主义和剥削制度所造成的苦难,因此它受到千百万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它不可避免地要赢得世界性的胜利。wt5中华典藏网

毛泽东同志说:“任何事物的内部都有其新旧两个方面的矛盾,形成为一系列的曲折的斗争。斗争的结果,新的方面由小变大,上升为支配的东西;旧的方面则由大变小,变成逐步归于灭亡的东西。而一当新的方面对于旧的方面取得支配地位的时候,旧事物的性质就变化为新事物的性质。”这种新陈代谢的规律是“宇宙间普遍的永远不可抵抗的规律”。wt5中华典藏网

但是,这是不是说,新生事物走向胜利是一帆风顺的呢?不是的。唯物辩证法认为,“任何新生事物的成长都是要经过艰难曲折的。”其所以如此,是因为:wt5中华典藏网

第一、新生事物在开始出现的时候总是弱小的、处于被支配地位的,这时,同它相对立的腐朽事物则还保持着较强大的力量,处于支配的地位,并且总是尽它最大的努力来压迫、扼杀和摧残新生事物。在这种情况下,新生事物不通过极其艰苦的斗争,就不可能由小变大,由弱变强,最终战胜腐朽事物;在斗争的过程中必然要经过胜利和失败,前进和后退的多次反复,才能取得支配地位。历史上任何一种革命力量,没有不是经过这样的曲折道路才走向胜利的。俄国十月革命和中国革命曾经是这样,今天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各国人民的革命也将是这样。wt5中华典藏网

第二,即使新生事物已经通过严重的斗争取得了支配地位,腐朽事物也并没有立即消灭,它仍然局新生事物进行斗争。在一定的条人下,它还可能重新压倒新生事物,实现暂时的复辟。因此,新生事物仍然必须继续同它进行艰巨的斗争,才能巩固自己的支配地位,直到最后消灭腐朽事物。西欧资产阶级在取得政治统治权以后,曾经在几十年的时间里多次发生封建势力复辟的情况。无产阶级取得政权以后,也普经发生过并且还可能继续发生资本主义复辟的情况。这些都是生动的实例。wt5中华典藏网

第三、在社会历史领域中,新生事物不可战胜的主要原因是人民群众的支持。但是,人民群众只有在认识到新生事物的合理性及其与人民利益的一致性的时候,才会起来支持新事物;而这种认识是需要以人民群众的切身经验为基础的,是需要一个过程和一段时间的。“历史上新的正确的东西,在开始的时候常常得不到多数人承认,只能在斗争中曲折地发展”马克思主义刚出世的时候并没有在工人运动中取得领导地位,经过了大约半个世纪的艰苦斗争和实践考验,才战胜了工人运动中的其他一切思想体系。毛泽东思想在开始时也没有为党内大多数同志所认识,也是经过了十几年的斗争和考验,才被全党承认为指导思想。wt5中华典藏网

以上种种原因,决定了新生事物的成长不可能是一帆风上顺的,而只能是艰难曲折的。看不到这一点,就会陷入幻想。现在世界范围内正在进行着的社会主义革命和民族民主革命,都是新生事物同腐朽事物的尖锐斗争。“历史证明,革命没有不通过一些曲折的道路,也没有不遭受某些牺牲而能够取得胜利的”。“如果谁认为只有革命一帆风顺,事先得到不会遭受牺牲和失败的保票,才可以进行革命,那他就根本不是革命者。[《关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总路线的建议》]”wt5中华典藏网

这一原理的实践意义wt5中华典藏网

新生事物是不可战胜的,新生事物的成长又是艰难曲折的。这个原理对于革命实践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wt5中华典藏网

首先,作为无产阶级的革命者,必须善于发现新生事物,勇于支持新生事物。wt5中华典藏网

发现新生事物是不容易的。一则因为新生事物在开始出现的时候总是比较弱小,它的优越性也不是一下子就表现得十分清楚,因而容易被人忽略;一则也因为腐朽事物往往披上新的外衣,鱼目混珠,因而使人难于鉴别。为了及时地发现新生事物,就需要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原理对具体情况进行具体的分析,需要有无产阶级的坚定的政治立场、充沛的革命感情和敏锐的识别能力。否则,即使新生事物就在自己的身边,也可能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这就会使新生事物在萌芽状态中遭到埋没,延缓了它成长壮大的时间。同时,在发现新生事物以后,还要勇于支持。因为新生事物在开始出现的时候不但力量比较弱小,而且不免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缺点;而腐朽的力量则总是要抓住它的幼稚和不完善的地方,拼命地压迫它、扼杀它。如果革命者不给它以大力的支持,它就可能暂时被腐朽力量所压倒,在成长过程中多走一些弯路。因此,及时地发现新生事物,满腔热情地支持新生事物,帮助它克服缺点,促使它尽快地成长,这是无产阶级革命家必须具备的高贵品质。马克思在看到巴黎公社的革命家们勇敢地冲击资本主义的时候,立刻以极大的热情予以赞扬和支持;即使在公社失败了以后,他仍然充满信心地说:“公社的原则是永存的!”列宁在十月革命胜利后看到少数工人自动地在星期六进行义务劳动时,立即指出这是“伟大的创举”,是共产主义的幼芽。毛泽东同志在国民党反动政权还统治着中国的绝大部分土地时,就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名言断定了小块红色根据地的存在和发展必然要导向全国的胜利,他在我国社会主义革命时期发现了“三户贫农坚持办合作社”的事例时,立即肯定了这是“五亿农民的方向”。这是无产阶级革命家对待新生事物的态度的最高模范。wt5中华典藏网

现代修正主义者同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态度截然相反,他们一方面极力吹捧腐朽事物,把资产阶级的最腐朽、最黑暗的东西都当作神物供奉起来,向这些东西焚香顶礼“虚心学习”;另一方面却极力咒骂、讥笑、打击、扼杀新生事物,把各国人民的革命斗争当作灾难来加以反对。他们的这种态度,说明他们已经完全丧失了和革命者的起码品质,站到腐朽事物一边,站到革命的敌人一边去了。wt5中华典藏网

其次,作为无产阶级的革命者,必须在战略上区视天人,在战术上重视敌人。wt5中华典藏网

所谓在战略上藐视敌人,就是要相信无产阶级和各国人民的革命事业一定能够取得最终的胜利,任何凶恶的敌人一定能够被我们打倒,从而树立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思想。这种思想的根据是什么呢?就是新生事物不可战胜的原理。一切腐朽事物,哪怕它在一段时间内还似乎是很有力量的庞然大物,但是由于它已经成了历史前进道路上的绊脚石,已经失去存在的合理人性,已经成了走下坡路的东西,它们在同新生事物较量的时候是终于要彻底失败,归于灭亡的。因此,从整体看,从长远看,从本质看,它们都不过是“纸老虎”。就拿近几十年的事实来说吧,俄国二月革命以前的沙皇,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的德、意、日法西斯主义者,都曾经凶横不可一世,可是最后都被人民的力量埋葬了。蒋介石在他的后台老板美帝国主义的支持下曾经在二十多年的时间里统治过中国,他霸占了全国经济命脉,拥有几百万军队和数不清的特务机关,似乎强大到不得了,可是曾几何时,他的反革命王朝就在人民的铁拳的打击下土崩瓦解,归于覆灭了。与此相反,新生事物哪怕暂时还很弱小,还不完善,但是由于它们符合于历史发展规律,它们是一定会在斗争中壮大起来,完善起来,最后战胜腐朽事物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正是新生事物必然成长壮大的写照。历史上一切革命的力量,总是从无到有,由小到大,由弱到强,这是不可抵抗的普遍规律。毛泽东同志在蒋介石发动内战的时候指出;我们所依靠的不过是小米加步枪,但是历史最后将证明,这小米加步枪比蒋介石的飞机加坦克还要强些。……这原因不是别的,就在于反动派代表反动,而我们代表进步。”毛泽东同志的英明论断,已经被实际生活完全证实了。wt5中华典藏网

历史告诉我们,一切革命考之所以成为革命者,首先在于他们敢于藐视敌人,敢于斗争,敢于胜利。那些畏惧敌人,不敢斗争,不敢胜利的人,只能是懦夫,只能是改良主义者或投降主义者,而不可能是革命者。wt5中华典藏网

但是,在战略上藐视敌人必须同在战术上重视敌人相结合。所谓在战术上重视敌人,就是要懂得敌人在死亡之前还有挣扎的力量,因而必须在每一具体斗争中克服轻敌思想,认真对付敌人。这种思想的根据是什么呢?就是新生事物的成长必然要经过艰难曲折的道路的原理。新生事物的最终胜利和腐朽事物的最终灭亡是必然的,但是这种必然性的实现却一定要通过新旧双方的曲折的斗争。在一定的场合下,腐朽事物暂时地打败新生事物是可能的。毛泽东同志指出,反动派在面临人民的决死斗争的时候,除了“纸老虎”的一面以外,也有“实老虎”的一面,它会成百万成千万地吃人。革命力量只有在每一个具体的斗争场合都高度地重视敌人,认真地对付敌人,讲究斗争艺术,能动地争取胜利,才能扩大战果,减少损失,为最终地消灭敌人创造条件。在革命力量比较弱小的时候应当这样,在革命力量十分强大的时候也仍然应当这样。wt5中华典藏网

在历史上,一切成功的革命家之所以为成功的革命家,不仅因为他们敢于藐视敌人,而且因为他们在每一局部问题上、每一具体斗争问题上能够重视敌人,采取谨慎态度,讲究斗争艺术。一般说来,革命家、特别是无产阶级革命家如果不这样做,就可能犯冒险主义的错误,给革命带来损失,甚至使革命遭受失败。wt5中华典藏网

毛泽东同志说:“从本质上看,从长期上看,从战略上看,必须如实地把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都看成纸老虎。从这点上,建立我们的战略思想。另一方面,它们又是活的铁的真的老虎,它们会吃人的。从这点上,建立我们的策略思想和战术思想。”wt5中华典藏网

现代修正主义者对毛泽东同志的这个被历史和现实生活反复证明了的英明思想进行了疯狂的攻击。它们特别着重攻击的是在战略上藐视敌人的思想。他们硬说,如果认为一方面要在战略上藐视敌人,一方面又要在战术上重视敌人,那就是“两面态度”,就是“违反马克思列宁主义的”。169wt5中华典藏网

为什么这些自称为“马克思列宁主义者”的人会放出这么一大堆荒唐可笑的胡言乱语呢?这固然是由于他们对唯物辩证法一窍不通,他们的唯心论和形而上学的头脑根本不能理解新旧事物斗争的辩证规律,根本不能理解战略和战术的辩证关系,但是更根本的原因却是他们害怕革命,反对革命。wt5中华典藏网

当前帝国主义内外交困,,矛盾重重;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革命斗争风起云涌,如火如荼。各国人民面对着一片大好的革命形势。在这种情况下,现代修正主义者被革命的风暴咱得坐立不安,他们赶紧出来壮帝国主义的威风,灭革命人民的志气,使人民在斗争中迷失方向,丧失信心,以便延长帝国主义的寿命。这就是他们为什么这样卖力地反对在战略上藐视敌人的“秘密”。同时,当前各国人民在具体斗争问题上是认真对付敌人的,他们正以越来越成熟的斗争艺术把帝国主义的力量一点一点地消灭掉,这也是现代修正主义者十分害怕的,所以他们又不得不拼命反对在战术上重视敌人的思想。现代修正主义者不但极力宣传这些荒谬思想,而且身体力行。他们的种种倒行逆施的做法,表明他们已经完全堕落成了帝国主义的奴仆,没有丝毫革命者的气息了。wt5中华典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