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台生活四十年
作者:梅兰芳
回忆录。梅兰芳著。原书分三集。第一、第二集由许姬传记录、许来源协助整理,第三集由许姬传、朱家溍记录整理,第一、第二集分别于1952年和1954年由平民出版社出版。第三集又分别于1961年、1962年和1981年由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1986年10月由该社合集再版。全书共50余万字。书前有梅兰芳像、梅氏所撰“前记”和许姬传的“编写说明”。本书记述梅兰芳自1950年以来对自己艺术生涯的回忆。内容丰富,记述了梅氏家世、学艺经过;早年排演《玉堂春》、《金山寺》、《穆柯寨》、《游园惊梦》等传统剧的情景;创演《邓霞姑》、《一缕麻》等时装新戏,探求京剧艺术革新的实践过程;创演《黛玉葬花》、《嫦娥奔月》、《天女散花》等古装戏时期的艺术创新;详述与杨小楼合演《霸王别姬》,与余叔岩合演《打渔杀家》、《贵妃醉酒》、《思凡》、《宇宙锋》等剧的表演艺术;回顾20世纪30年代以前先后3次到上海、5次到汉口演出及南北剧艺交流情况;30年代创演《抗金兵》以宣扬抗日爱国思想的经过;还介绍了梅氏曾生活过的富连成科班、双庆社、承华社等演出团体。书中述及程长庚、吴菱仙、谭鑫培、程继仙、萧长华、王凤卿、裘桂仙、姜妙香、齐如山、徐兰沅、陈彦衡等百余位前辈和同辈演员、剧作家、琴师的艺术成就,介绍
梅兰芳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悲观论集
德国叔本华论文选编。收有《论世界的痛苦》、《论生存的虚无》、《论自杀》、《灵魂不死:对话录》、《心理的观察》、《论教育》、《论女人》、《论噪音》、《杂喻》等篇。认为人的生命总是包含着欲望和需求,伴随着需求的满足而带来的厌倦或期望不能满足而带来的失望。痛苦经常伴随着生命,是普遍的必然的现象,“生活不过是一种失望甚至是一种骗局”,是“不堪忍受的世界的痛苦,这是毋庸置疑的普遍真理”。人生是短暂的,变动不已的,“只有在发生的瞬间才是存在”,生存是一种虚无。该书集中体现叔本华悲观主义和虚无主义的人生哲学。中译本于1934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
黄帝阴符经译注
简称《阴符经》。道教重要经典。旧题黄帝撰,道教传说由骊山老母传与唐李筌,一说为筌托黄帝之名而作,也有人断其为战国末期作品。其书多谈道家修养,间亦涉及丹术,并有部分纵横、兵家言。它根据阴阳五行奇正变化, 阐明“天人合发,万变定基”的道理,主张对客观世界冷静观察,谓“圣人知自然之道不可违,因而制之”。明白云霁《道藏目录详注》谓其要旨是:“以知机为运用,以食时为先天,守三要为隄防,见五贼为观执,所以观其时而合其符,察其机而应其事,运生煞之柄,则神机鬼藏矣。”收入《道藏》第27册。另有《阴符经十真集解》三卷及李筌、张果、蹇昌辰等人注本多种。
七真年谱
《七真年谱》,元朝全真道道士李道谦编撰。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谱录类。此书为全真道创始人王重阳及其七大弟子马钰、谭处端、王处一、丘处机、刘处玄、郝大通、孙不二等人年谱,八人合为一编。据卷末所载至元辛未年(1271)李道谦后序称:作者「遍考师真文集及诸家所撰传记,起重阳祖师降世之岁,讫长春真人升仙之秋,一百一十六年之间出处事迹。详节编次,通为一谱」。按王重阳降世于宋徽宗政和二年(1112),在八人中出生最早。丘处机卒于元太祖二十二年(1227),在八人中去世最晚。本书概要记述此一百一十六年间重阳祖师七大弟子生平事迹,创教弘道活动及其主要著述,是为研究早期全真道教史之重要资料。
填词浅说
清谢元淮著。是书兼论词曲,而以词为主;论词又以词之声律为主。前人谓“词别是一家”,而谢元淮亦力主“守定词场疆界”。他说:“词之为体,上不可入诗,下不可入曲。要于诗与曲之间,自成一境。守定词场疆界,方称本色当行。至其宫调、格律、平仄、阴阳,尤当逐一讲求,以期完美。”作者还主张守律而不拘于律。鉴于时人填词不顾词律,作者着重论述了词的声律问题。他认为填词家应当遵用沈去矜词韵,不必旁及曲韵。填词除注重使用专为歌词而设的十七宫调外,还要严守四声,区分阴阳。“盖平声尚含蓄,上声促而未舒,去声往而不反,入声逼侧而调难自转。”倘用乖其法,则不易歌唱。因“词曲既播管弦,必高下抑扬,参差相错,引如贯珠,而后可入律吕。”这样,便可做到字字精切,声声轻圆,声文并茂。但作者又反对拘泥死法,主张“词禁诸条,亦须活着”。因为四声平仄呼吸阴阳,均有自然之妙。“大略阴平宜搭上声、阳平宜搭去声,不必拘泥死法”,此论极是。此外,作者还论述了南北声音之不同。他说:“以辞而论,南多艳婉.北杂羌戎。以声而论,南主清丽柔远,北主劲激沉雄。”各具特色。
李宗仁回忆录
自传体回忆录。作者李宗仁。此书是作者寄居美国期间,于1958年至1962年写成的。1980年广西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整校出版。全书分上下两册,56万字,规模宏大,内容丰富。记叙了李宗仁自童年时代直到出任国民党政府总统这数十年的亲身经历。作者回顾了统一广西、讨袁护国战争、北伐战争、十年内战、八年抗战和三年解放战争等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和各种错综复杂的政治矛盾。是一部有重大参考价值的史料。作者还通过其切身体验,对国民党在大陆的大溃败作了深刻的历史的分析。作品采用整齐规则的带有文言色彩的语句写成,简洁利落。
玄沙师备禅师广录
凡三卷。详称福州玄沙宗一大师广录。又作玄沙广录。唐代玄沙师备(835~908)撰,智严编。宋神宗元丰三年(1080)刊行。收于卍续藏第一二六册。内容编集上堂语、颂、上堂示众、方丈录、佛心印录等,卷末附林澄所撰之‘唐福州安国禅院先开山宗一大师碑文并序’。明熹宗天启六年(1626)刊行林弘衍所编之玄沙师备禅师语录三卷,又称福州玄沙宗一禅师语录、玄沙语录、玄沙大师语录,亦收于卍续藏第一二六册。集录广录所未收之上堂、拈香、垂示等之语要,包括玄沙之略传、纲宗三句、玄沙对古则公案之拈评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