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二

瘖痱第三十二主肾虚zei中华典藏网

《脉解论》曰:内夺而厥,则为瘖痱。zei中华典藏网

夫内,肾内;夺,精夺;厥,气逆也。口哑曰瘖,足废曰痱。若人肾实,何瘖痱之有?今也内夺其精,而其气厥逆,则肾虚矣。肾气既虚,则在上而口不能言,以肾脉挟舌本也;在下而足不能行,以肾脉循阴股也。zei中华典藏网

接命丹《养生类要》 服之可接济性命,故曰接命丹。zei中华典藏网

口瘖足痱,肾气虚也,以人补人,其效无加。zei中华典藏网

上用人乳二酒盏,香甜白者佳,好梨捣汁一酒盏,倾银镟或铜镟内,重汤顿滚,黄沫起开青路为度,每日空心一服。zei中华典藏网

厥逆第三十三主气郁中外zei中华典藏网

《腹中论》曰:有病膺肿颈痛,胸满腹胀,名厥逆。zei中华典藏网

夫阳升阴降,则气流而顺。若上实下虚,则气郁于外,故膺肿而颈痛,气郁于内,故胸满而腹胀,病名厥逆也如此。zei中华典藏网

升降六一汤 藿香能上升,香附能下降。六一者,因分两而言也。zei中华典藏网

香附子六钱 藿香一钱zei中华典藏网

上为细末,白汤调下。zei中华典藏网

风成寒中第三十四主风气外泄zei中华典藏网

《风论》曰:风气与阳明入胃,循脉而上至目内眦。其人瘦,则外泄而寒,则为寒中而泣出矣。zei中华典藏网

夫人瘦,则腠理开疏,是以风气外泄而为寒,则为寒中而泣出矣。zei中华典藏网

助阳和血补气汤zei中华典藏网

专治眼目迎风流泪。zei中华典藏网

黄芪蜜炙,二钱 蔓荆子 甘草炙,各一钱 防风七分 当归 白芷升麻 柴胡各五分zei中华典藏网

上水二钟,煎八分,食远服。忌风寒食冷物,避风处卧。zei中华典藏网

风成热中第三十五主风气内郁zei中华典藏网

《风论》曰:风气与阳明入胃,循脉而上至目内眦。其人肥,则风气不得外泄,则为热中而目黄。zei中华典藏网

夫人肥则腠理闭密,是以风气内郁而为热,则为热中而目黄矣。zei中华典藏网

犀角散zei中华典藏网

大治目黄。zei中华典藏网

犀角屑 黄芩 山栀子 升麻各一两 茵陈蒿 朴硝各二两zei中华典藏网

上每服四钱。水一钟,竹叶三七片,煎六分,不拘时服。zei中华典藏网

脑风第三十六主脑痛zei中华典藏网

《风论》曰:风气循风府而上,则为脑风。zei中华典藏网

夫风府一穴在项后,入发际一寸,大筋内是也。风气循行风府而上,则脑户痛也。风中脑户,则为脑风,怯寒而脑痛也。zei中华典藏网

三五七散zei中华典藏网

脑风头痛,用之如神。zei中华典藏网

附子三两 山茱萸五两 干山药七两zei中华典藏网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生姜红枣汤食后调下。zei中华典藏网

首风第三十七主头痛因风zei中华典藏网

《风论》曰:新沐中风,则为首风。zei中华典藏网

夫濯发曰沐,谓洗头也。新沐之人,皮腠即疏,肤发又润,风若中之,则为首风,遇风则头痛是也,其证则多汗而恶风。药上真人曰:新沐浴竟,取风为首风。zei中华典藏网

羌活散《伤寒举要》zei中华典藏网

遇风头痛。zei中华典藏网

羌活 苍术各钱半 川芎 白茯苓 防风 枳壳 桔梗各一钱 甘草三分zei中华典藏网

上水二钟,姜三片,葱一根,煎八分,不拘时服。有汗恶风加桂枝八分。zei中华典藏网

目风眼寒第三十八主迎风流泪zei中华典藏网

《风论》曰:风入系头,则为目风眼寒。zei中华典藏网

夫人之目在于前,而其系则在于头之脑。风入系头,则传入于目,而为目风眼寒,迎风流泪,而眼畏寒也。世俗呼为夹脑风。zei中华典藏网

石膏散zei中华典藏网

目风眼寒,偏正头风,涕泪俱出。zei中华典藏网

石膏炭火烧研细,二两 川芎一两 甘草半两,炙zei中华典藏网

上为细末,每服一钱,食后葱茶煎汤调下,日二服。zei中华典藏网

漏风第三十九主酒风zei中华典藏网

《风论》曰:饮酒中风,则为漏风。zei中华典藏网

夫谓之漏风者,以其汗出不止,如器之漏是也。药上真人曰:因醉取风为漏风,其状恶风多汗,少气口干善渴,近衣则身热如火,临食则汗流如雨,骨节懈惰,不欲自劳。《病能论》曰:“有病身热懈惰,汗出如浴,恶风少气,此为何病?曰病名曰酒风。”自我观之,其即漏风之谓。zei中华典藏网

泽泻散 《黄帝·素问zei中华典藏网

主酒风。zei中华典藏网

泽泻 白术各一钱 麋衔五分zei中华典藏网

上合以三指撮,食后服。zei中华典藏网

胃风第四十主形瘦腹大zei中华典藏网

《风论》曰:胃风之状,颈多汗恶风,食饮不下,鬲塞不通。腹善满,失衣则䐜胀,食寒则泄,诊形瘦而腹大。 zei中华典藏网

夫胃风胡为乎来哉?药上真人曰:新食竟取风,为胃风。其状颈多汗恶风者何?以人迎之上,胃脉之所动也。食饮不下,鬲塞不通,腹善满者,胃气伤也。失衣则䐜胀者,外因寒也。食寒则泄泻者,内因寒也。形瘦者汗外泄也,腹大者寒内郁也。zei中华典藏网

胃风汤《宣明论》zei中华典藏网

主胃风。zei中华典藏网

人参 白术 白茯苓 当归 川芎 白芍 官桂等分为末zei中华典藏网

上每服二钱,水一大盏,粟米百粒,煎七分,空心服。zei中华典藏网

行痹第四十一主风胜zei中华典藏网

《痹论》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其风气胜者,为行痹。zei中华典藏网

夫风,阳邪也。阳主动,风气胜于寒湿,故流行不已而为行痹。zei中华典藏网

蠲痹汤 蠲,除也,言用药以除痹也。zei中华典藏网

主行痹。zei中华典藏网

羌活 黄芪 姜黄 赤芍 当归酒浸,各二钱 甘草炙,一钱zei中华典藏网

一方加防风二钱。zei中华典藏网

上水二钟,姜五片,红枣五枚,煎八分。zei中华典藏网

痛痹第四十二主寒胜zei中华典藏网

《痹论》曰:寒气胜者,为痛痹。zei中华典藏网

夫寒,阴邪也,阴主静,寒气胜于风湿,故疼痛难当而为痛痹。zei中华典藏网

乌头汤zei中华典藏网

主痛痹。zei中华典藏网

乌头五枚,蜜二升煎取一升,去乌头 麻黄去节 赤芍 黄芪 甘草各一钱zei中华典藏网

上水二钟,煎七分,去渣,入蜜煎一沸,温服。zei中华典藏网

着痹第四十三主湿胜zei中华典藏网

《痹论》曰:湿气胜者,为着痹。zei中华典藏网

夫湿,阴邪也,阴主静,湿气胜于风寒,故重着不移而为着痹。zei中华典藏网

五痹汤 五药以治着痹也。zei中华典藏网

主着痹。zei中华典藏网

汉防己 白术 姜黄 羌活各一钱 甘草炙,五分zei中华典藏网

上水二钟,姜七片,煎八分。看上下,分食前后服。zei中华典藏网

周痹第四十四主一身尽痛zei中华典藏网

《灵枢·周痹》曰:周痹者,在于血脉之中,随脉以上,随脉以下,不能左右,各当其所。zei中华典藏网

夫周痹,谓周身皆痛也。在于血脉之中,或随脉以上,或随脉以下,故一身尽痛,不比众痹之在于左右,各当一处者之有定所也。乃风寒湿气,客于外分肉之间而然耳。zei中华典藏网

大豆糵散《宣明论》 大豆,黑大豆也。糵,犹麋也,生不以理之名也。壬癸日以井花水浸大豆,候生芽听用。zei中华典藏网

主治周痹。润皮毛,补肾气。zei中华典藏网

大豆蘖即大豆黄卷,一斤,炒香熟zei中华典藏网

上为细末,每服半钱,空心温酒调下。加至一钱,日三服。zei中华典藏网

胞痹第四十五主膀胱zei中华典藏网

痹论曰:胞痹者,少腹膀胱按之内痛,若沃以汤,涩于小便,上为清涕。zei中华典藏网

夫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今风寒湿客于胞中,则气不施化,故少腹膀胱按之内痛。若沃以滚汤,涩于小便,热结不通也。邪气上熏于肺,而鼻流清涕,此非必然之理乎?zei中华典藏网

肾着汤骆龙吉zei中华典藏网

主胞痹。zei中华典藏网

赤茯苓 白术各四两 甘草三两,炙 干姜二两,炮zei中华典藏网

上为细末,每服五钱。水二钟,煎八分,日三服。zei中华典藏网

肠痹第四十六主小肠zei中华典藏网

《痹论》曰:肠痹者,数饮而出不得,中气喘争,时发飧泄。zei中华典藏网

夫小肠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大肠者,传导之官,变化出焉。今风寒湿客于小肠,数饮水浆,而小便不得出,以故中气喘争,时发飧泄,反自大肠中而出也。zei中华典藏网

胃苓汤zei中华典藏网

小便癃闭,大便飧泄。zei中华典藏网

苍术 陈皮 厚朴 甘草 猪苓 泽泻 白术 赤茯苓 官桂zei中华典藏网

上水二钟,姜三片,红枣二枚,煎八分,入炒盐一捻,食前服。zei中华典藏网

热痹第四十七主阳盛阴弱zei中华典藏网

《痹论》曰:阳气多,阴气少,病气胜,阳遭阴,故为热痹。zei中华典藏网

夫阴阳相等,斯无寒热之患矣。今惟阳气多,阴气少,则阳气偏胜,盛阳遭弱阴,故风寒湿三气杂至,而客于经络,郁而为热痹也。zei中华典藏网

桑枝煎医方考zei中华典藏网

主热痹。zei中华典藏网

右用花桑枝,寸剉炒香。桑枝一小升,水三大升,瓦器煮,减一半,再入银器,重汤熬减一半,再入少蜜亦可。许学士云:政和间予尝病两臂痛,服诸药不效,依此作数剂,臂痛寻愈。 zei中华典藏网

筋痿第四十八主肝zei中华典藏网

《痿论》曰:思想无穷,所顾不得,意淫于外,入房太甚,宗筋弛纵,发为筋痿,及为白淫。故下经曰,筋痿者,生于肝,使内也。zei中华典藏网

夫肝主疏泄,肾主闭藏。素慕其人,则思想无有穷已,所愿而不可必得,淫随意念而少流于外,因而入房太甚,则过用矣。宗筋纵弛而不坚,久久发为筋痿,而逢阴不举。戴复庵曰:甚者耳闻目见,其精即出,名曰白淫。故下经曰:筋痿者,生于肝,使内也。其即入房太甚,发为筋痿之谓欤!内,内人。使,御也。使内,即御女也。zei中华典藏网

黄连清心饮《济世良方》 梦遗、精滑、白淫三者,皆心火一动而相火随之。治当在心,黄连能清心,故特名之。zei中华典藏网

主白淫。zei中华典藏网

黄连 生地酒洗 归身酒洗 甘草炙 茯神去木 酸枣仁 远志去骨人参去芦 石莲肉去壳zei中华典藏网

上水二钟,煎八分,食后服。zei中华典藏网

清心莲子饮《济世良方》zei中华典藏网

主白淫。zei中华典藏网

石莲子 人参 黄芪 麦门冬 甘草 黄芩 地骨皮 赤茯苓 车前子zei中华典藏网

上水二钟,煎八分,食后服。zei中华典藏网

威喜丸《济世良方》 抱朴子云:松脂入地,千年为茯苓,又千年为琥珀,又千年为石胆,又千年为威喜。佩之辟兵,食之令人长生。方独用茯苓,故名威喜丸。zei中华典藏网

主白淫。zei中华典藏网

白茯苓去皮,四两切块。用猪苓一分,于器内同煮二十余沸,去猪苓不用。取出日晒干 黄蜡四两zei中华典藏网

上用白茯苓为末,熔化黄蜡为丸,如弹子大。每服一丸,空心细嚼,唾津咽下。忌米醋。zei中华典藏网

水芝丸《经验良方》 水芝,莲花也。方用莲子,故名。zei中华典藏网

主白淫。zei中华典藏网

莲子不拘多少,去皮,无灰酒浸一宿zei中华典藏网

上以莲子入大雄猪肚内,用水煮熟,取出焙干为末。酒煮糊和丸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丸,空心温酒下。zei中华典藏网

猪肚丸《经验良方》zei中华典藏网

主白淫。zei中华典藏网

白术去芦,炒,五两 苦参色白者,三两 牡蛎煅,另研,四两zei中华典藏网

猪肚一具,装药在内,煮烂为丸,空心盐汤下三钱。zei中华典藏网

金锁思仙丹《医方集略》zei中华典藏网

主白淫。zei中华典藏网

莲子 石莲子去薏 芡实各十两zei中华典藏网

上用金樱子三斤,取霜后半黄者,臼中转杵,却刺勿损,擘为两片,去子,水淘净,烂捣入大锅。以水煎,不绝火,约水耗半,取出滤过,重煎如稀饬。市肆干者倍之,用水浸软,去子煎如法。入煎药末,和丸如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淡盐汤下。zei中华典藏网

水陆二仙丹《医方考》 芡实生于水,金樱生于陆,故云。zei中华典藏网

主白淫。zei中华典藏网

芡实粉一斤 金樱膏二斤zei中华典藏网

上和合为丸,如桐子大。每服七八十丸,空心盐汤下。zei中华典藏网

九龙丹《医方考》 九,阳数。效验之极,以比龙也。zei中华典藏网

主白淫。zei中华典藏网

当归 白茯苓 山楂肉 枸杞子 石莲肉 芡实粉 莲花须 熟地 金樱子等分zei中华典藏网

上各为细末,炼蜜丸如桐子大,每服三钱。按此方断产绝妙,如欲生,吃车前一合。zei中华典藏网

铁瓮先生交感丹《瑞竹堂方》 铁瓮先生所制也。交,相也。感,通也。心肾交通,水火既济,故名交感也。zei中华典藏网

世人中年精耗神衰,尝言百事心灰,盖缘心血少而火不能下降,肾气惫而水不能上升,至心中隔绝,荣卫不和。所苦者,上则心多惊怖,中则寒痞,饮食减少;下则虚冷遗泄,甚则阴痿不兴,脏气滑泄。愚医徒知䘒补下田,非惟不能生水,而建伪失真,立见衰悴。夭折之由,当自此始。悲夫!所处此方,广济迷流,然不可忽此药品,志心服之半年,渐屏去一切暖药,不可恃此而驰嗜欲。然后力习秘固源流之术,其神效殚述,质之天地,切勿乱传。居易之祖俞通奉遗训。予年五十一岁,遇铁瓮先生,授此秘术,酷志持服一年大补。平日所服暖药,一切屏去,而饮食嗜好,不减壮岁,乃此药力之功大矣。今年八十五,享天然之寿,瞑目无憾,赖此药耳。传之以普示群生,同登寿域。药后有汤及刷牙药,可同用。zei中华典藏网

茯神去木四两 香附一斤去毛,新水浸一宿,炒黄色zei中华典藏网

上各为细末,炼蜜丸如弹子大,每服一丸,空心细嚼,用后降气汤送下。zei中华典藏网

降气汤《瑞竹堂方》zei中华典藏网

升降阴阳。zei中华典藏网

茯神去木,二两 香附子制如前法,半斤 甘草蜜炙,两半zei中华典藏网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汤点送交感丹。zei中华典藏网

刷牙药《瑞竹堂方》zei中华典藏网

服二药时,可用此擦牙。zei中华典藏网

香附子五两,制如前法zei中华典藏网

上用生姜三两,研和渣汁,浸香附子三宿,炒黑焦存性,为细末,加青盐二钱拌匀。每日擦牙,即咽下。zei中华典藏网

胃脘痈第四十九主胃热zei中华典藏网

《病能论》曰:人病胃脘痈者,当候胃脉。其脉当沉细,沉细者气逆,逆者,人迎甚盛,甚则热。人迎者,胃脉也,逆而盛,则热聚于胃口而不行,故胃脘为痈也。zei中华典藏网

夫胃为水谷之海,是经多气多血,胃脘曷为而生痈哉?盖由气逆而热甚之所致耳。诊其脉则右关沉细,人迎脉则甚盛。人迎在结喉两旁,动脉应手是也。zei中华典藏网

射干汤zei中华典藏网

胃脘痈。zei中华典藏网

射干 栀子 赤茯苓 升麻各一两 白术半两 赤芍两半zei中华典藏网

上为末,每服五钱,水二盏,煎一盏。入地黄汁一合,蜜半合,再煎温服,不拘时候。zei中华典藏网

阳厥第五十主胃火zei中华典藏网

《病能论》曰:有病怒狂者,此病安生?生于阳也。阳气者,因暴折而难决,故善怒也。病名曰阳厥。zei中华典藏网

夫人有病暴怒而发狂者,由于气之逆也,足之三阳气暴然折挫,而事难决断,故令人善怒,病名曰阳厥,胃火盛也,夺其食则已。夫食入于阴,长气于阳,故夺其食则已。zei中华典藏网

铁洛饮《黄帝素向》 铁,铁沙。洛,洛水也,与铁落不同。虽以李濒湖《本草纲目》中,尚以铁洛为铁落,况其他者也?zei中华典藏网

阳厥善怒。zei中华典藏网

铁洛染皂黑水是也 zei中华典藏网

上一味,重汤内温一盏,饮之食后。zei中华典藏网

当归承气汤《世传方》 凡人胃气为湿热所伤,必泻其上实,而元气乃得上下同流,此承气之所由名也。三一承气汤外加当归,故名。zei中华典藏网

阳厥善怒。zei中华典藏网

当归尾一两 大黄酒洗 芒硝 枳实各五钱 甘草蜜炙,三钱 厚朴五钱zei中华典藏网

上水二钟,先煎枳、朴、草、归至九分,次下大黄,煎三五沸,末下芒硝,随即就起,去渣服。zei中华典藏网

神志丸《世传方》zei中华典藏网

服前药利痰,后服此药,宁心定志。zei中华典藏网

茯神去木 远志去骨 羌活 南星 益智去皮 白附子 辰砂另研 雄黄另研 矾枯另研zei中华典藏网

上各等分为细末,炼蜜丸如桐子大。每服五十丸,食后米饮下。日二服。愚用水丸如粟米大,每服三钱。zei中华典藏网

温胆汤就复庵 zei中华典藏网

服利药后,用此调理。zei中华典藏网

橘红 半夏汤泡七次 白茯苓去皮 枳实麸炒,各二钱 甘草蜜炙,半钱 竹茹一钱zei中华典藏网

上水二钟,姜三片,红枣二枚,煎八分,食前服。愚曰:调飞矾分半,良验。zei中华典藏网

息积第五十一主气逆胁zei中华典藏网

《奇病论》曰:病胁下满,气逆,二三岁不已,病 曰息积。zei中华典藏网

夫气逆胁下,胀满疼痛,连岁不已,息而不消,积而不聚,名曰息积。无干于胃,故不妨食。切忌灸刺,宜导引服药可愈。若止服药而不导引者,亦不能愈斯疾也。zei中华典藏网

【艹舌瓜】薮汤 《医旨绪余》 古作【艹舌瓜】薮,今之枯楼,俗作瓜蒌。栝楼能治插胁之痛,故以为名。zei中华典藏网

左胁气痛。zei中华典藏网

栝楼大者一枚,重一二两者,连皮捣烂 甘草蜜炙,二钱 红蓝花 五分zei中华典藏网

上水二钟,煎八分,温服无时。zei中华典藏网

推气散 推,推去也。气滞不行者,推而去之也。zei中华典藏网

右胁气痛。zei中华典藏网

枳壳去穰麸炒 桂心 姜黄各五钱 甘草蜜炙,三钱zei中华典藏网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姜枣煎汤调服,热酒亦可。zei中华典藏网

疹筋第五十二主肝虚生寒zei中华典藏网

《奇病论》曰:人有尺脉数甚,筋急而见,所谓疹筋。是人腹必急,白色黑色见,则病甚。zei中华典藏网

夫肝主筋,热则筋缓,寒则筋急。今有人焉,尺脉数甚,宜乎其筋缓矣。而反筋急而见于外,是人腹内亦必拘急,由肝虚生寒故也。若见于面者,或白色,或黑色,则寒愈甚而病亦愈甚也。zei中华典藏网

补肝汤 肝虚,故补肝也。zei中华典藏网

主疹筋。zei中华典藏网

白茯苓 防风去芦,各二两 柏子仁一两 细辛 桃仁 蔓荆子 山茱萸 官桂 甘草炙,各半两zei中华典藏网

上为粗末,红枣煎五钱。zei中华典藏网

厥逆头痛第五十三主寒zei中华典藏网

《奇病论》曰:人有病头痛,以数岁不已,当有所犯大寒,内至骨髓。髓者以脑为主,脑逆故令头痛。齿亦痛,病名曰厥逆。zei中华典藏网

夫脑为髓海,系于头;齿为骨余,属于肾。因犯大寒,寒气内着,深入骨髓,留而不去,因兹连岁不已,愈而复发,其脑逆痛,故令人头痛而齿亦痛。zei中华典藏网

如圣饼子zei中华典藏网

头痛因寒,用之立止。zei中华典藏网

苍术泔浸,四两 川芎 白芷各二两 草乌一两,姜汁炒zei中华典藏网

上各为细末,酒糊为饼,如小围棋子大。每服七饼,用细茶一撮嚼烂,茶清早送下。服后一日,不可见风。zei中华典藏网

脾瘅第五十四主脾热zei中华典藏网

《奇病论》曰:有病口甘者,此五气之溢也,名曰脾瘅。zei中华典藏网

夫人有病口中甘者,此五味之气上溢也,名为脾瘅。脾瘅,脾热也。此人必素食肥甘,故令人内热而中满。若久之不治,传为消渴。zei中华典藏网

兰草汤《黄帝素问》 方虚谷言:“古之兰草,即今之千金草,俗呼为孩儿菊。”其说可据。丹溪以为幽兰,谬孰甚焉。黄山谷谓一枝一花为兰,一枝数花为蕙,盖不识兰蕙而强生分别。不知兰草是孩儿菊,蕙草是零陵香。乐府有云:“兰蕙蓬蒿,算来都是草。”经曰:“治之以兰,除陈气也。”正此兰草耳。zei中华典藏网

主脾瘅。zei中华典藏网

兰草一两zei中华典藏网

上用水三盏,煎一盏半,去渣,温服无时。zei中华典藏网

胆瘅第五十五主胆热zei中华典藏网

《奇病论》曰:有病口苦者,名曰胆瘅。zei中华典藏网

夫人有病口中苦者,名为胆瘅。胆瘅,胆热也。此人者,数谋虑不决,则胆虚气上溢,故口为之苦也。zei中华典藏网

龙胆泻肝汤 龙胆草能泻肝火,故名。胆瘅口苦,不泻胆而泻肝者何?盖肝胆同为津液府也。zei中华典藏网

主胆瘅。zei中华典藏网

龙胆草 山栀子 天冬 麦冬 人参 知母 甘草 黄连各五分 黄芩七分 柴胡一钱 五味子九粒zei中华典藏网

上作一服,水煎,食远服。zei中华典藏网

濡泻第五十六主脾湿zei中华典藏网

《阴阳应象大论》曰:湿胜则濡泻。zei中华典藏网

夫脾恶湿,湿气胜,故令人濡泻。濡泻,水泻也。左传曰:雨淫腹疾。又曰:河鱼之疾。鱼腐自内及外,故称腹疾为河鱼之疾。zei中华典藏网

胃苓汤参黄子zei中华典藏网

主濡泻。zei中华典藏网

苍术二钱 陈皮 厚朴制,各一钱 甘草炙,七分 白术炒,一钱二分 猪苓 赤茯苓各一钱二分 泽泻钱半 肉桂五分zei中华典藏网

上水二钟,姜三片,枣二枚,煎八分,食前服。zei中华典藏网

升阳除湿汤zei中华典藏网

主濡泻。zei中华典藏网

苍术二钱 防风 升麻 柴胡 猪苓 泽泻 神曲炒,各一钱 麦芽炒陈皮各六分 甘草五分zei中华典藏网

上水二钟,姜三片,枣二枚,煎八分,食前服。zei中华典藏网

升阳除湿防风汤参黄子 大便泄泻,宜升举其阳,以除其湿。用防风名者则何也?盖防风,风药也。风为木气,故胜湿土,此风能胜湿之义也。zei中华典藏网

主濡泻。zei中华典藏网

苍术泔浸炒四钱 防风去芦,二钱 白术土炒 白茯苓 白芍炮,各一钱 甘草炙,五分zei中华典藏网

上水二钟,煎八分,食前服。zei中华典藏网

鹜溏第五十七主肠寒zei中华典藏网

《至真要大论》曰:少腹生寒,下为鹜溏。zei中华典藏网

夫少腹,小腹也;生寒,寒生肠内也。少腹生寒,则下利如鹜溏色。启玄子曰:鹜,鸭也,言如鸭之后也。溏,溏粪也,当是野鸭粪。王勃所谓“落霞与孤鹜飞”,则知其为野鸭明矣。zei中华典藏网

附子理苓汤《伤寒举要》 附子理中汤合五苓散也。zei中华典藏网

主鹜溏。zei中华典藏网

附子炮,一钱五分 干姜炮,一钱 甘草炙,五分 人参去芦,一钱 白术炒,一钱 猪苓一钱 赤茯苓去皮,一钱 泽泻一钱 官桂一钱zei中华典藏网

上水二钟,姜三片,煎八分,食前服。zei中华典藏网

三焦约第五十八主大小便闭zei中华典藏网

《灵枢・四时气》曰:小腹痛肿,不得小便,邪在三焦约。zei中华典藏网

夫三焦者,水谷之道路,气之所终始也。小腹痛而且肿,不得小便通利,此乃邪热在三焦,约事而不得行耳。《甲乙经》曰:三焦内闭,发不得大小便,非特小便而已。zei中华典藏网

荆黄汤《医方考》一名倒换散。zei中华典藏网

治大小便闭之神剂也。zei中华典藏网

大黄 荆芥zei中华典藏网

上水二钟,煎八分,温服无时。zei中华典藏网

胃寒肠热第五十九主胀泄zei中华典藏网

《灵枢・师传》曰:胃中寒,肠中热,则胀而且泄。zei中华典藏网

夫胃居肠上,肠居胃下,胃受寒则胀满,肠客热则注泻。即所谓浊气在上,则生䐜胀;清气在下;则生飧泄者此也。zei中华典藏网

妙应丸zei中华典藏网

胃寒肠热,水谷不化,腹胀痞满,泄利不已。zei中华典藏网

山栀子一分 干姜一分 乌头去尖,二分zei中华典藏网

上各为细末,生姜自然汁打糊丸,桐子大。每服五丸,温酒食前下,日二服。zei中华典藏网

胃热肠寒第六十主疾饥痛胀zei中华典藏网

《灵枢·师传》曰:胃中热,肠中寒,则疾饥,小腹痛胀。zei中华典藏网

夫胃热则消谷善饥,肠寒则腹痛胀满。zei中华典藏网

青橘皮丸zei中华典藏网

胃热肠寒,消谷善饥,腹痛胀满。zei中华典藏网

青橘皮 京三棱 蓬术 黄连各四分 巴豆霜一分zei中华典藏网

上各为细末,面糊为丸,如绿豆大。每服三丸至五丸,食后茶酒下。zei中华典藏网

控睾第六十一主小肠寒痛zei中华典藏网

《至真要大论》曰:少腹控睾,引腰脊上冲心,唾出清水,及为哕噫,甚则入心,善忘善悲。zei中华典藏网

夫小肠受寒,则少腹疼痛,控引睾丸,牵引腰痛脊痛,且也上冲心痛,唾出清水,及为哕噫,甚则入心,善忘善悲,有如此者。zei中华典藏网

盏落汤《经验良方》 盏落者,盏落而病即除也。zei中华典藏网

主控睾。zei中华典藏网

石菖蒲 吴茱萸 高良姜 香附子 陈皮zei中华典藏网

上水一碗,煎七分,去滓。滴香油三五点,温服。zei中华典藏网

控引睾丸《卫生宝鉴》 睾丸,外肾子也。控引,痛连小腹,引上而疼也。zei中华典藏网

主控睾。zei中华典藏网

茴香 楝实挫,炒 食茱萸 马兰花酷炒 陈皮各一两 芫花醋炒,半两zei中华典藏网

上末之,醋糊丸桐子大。每服十丸至二十丸,空心酒下。zei中华典藏网

㿉疝第六十二主寒zei中华典藏网

《灵枢・经脉》曰:足厥阴之脉,过阴器,抵小腹。是动则病丈夫㿉疝。zei中华典藏网

夫足厥阴肝经之脉,上过阴器,直抵小腹。《难经》曰,是动则病者,气也。寒气入于肝经,在丈夫则为㿉疝也。zei中华典藏网

仓卒散 仓卒,急遽貌。言寒疝痛甚,待医之速也。zei中华典藏网

主寒疝。zei中华典藏网

山栀子四十九个,连皮烧半过 大附子一枚,一两以外者,炮去皮脐zei中华典藏网

上为末,每服二钱。酒一盏,入盐少许,同煎温服。zei中华典藏网

回生散 疝痛欲死,服可回生。zei中华典藏网

寒疝疼痛,汗出欲死。zei中华典藏网

沙参zei中华典藏网

上为细末,酒调方寸匕。zei中华典藏网

独圣散《世传方》 独者,独用香圆一味;圣者,神之也。zei中华典藏网

寒疝疼痛,服之除根。zei中华典藏网

香圆大者一枚,小者二枚,炭火中烧灰存性。zei中华典藏网

上为细末,空心酒下。zei中华典藏网

三神散 药用三味,如神应也。zei中华典藏网

寒疝疼痛,服之立止。zei中华典藏网

大茴香 荔枝核 橄榄核各一钱五分zei中华典藏网

上为细末,空心酒下。zei中华典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