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一

煎厥第一主精绝2B6中华典藏网

《生气通天论》曰:阳气者,烦劳则张,精绝,辟积于夏,使人煎厥。目盲不可以视,耳闭不可以听,溃溃乎若坏都,汩汩乎不可止。2B6中华典藏网

夫充满于一身者,精与气而已。是阳气清净,则阴精不绝。纵至于夏,耳聪目明。何煎厥之有?今惟阳气者,烦数房劳,则身体弛张懈堕,由阴精绝灭故也。若然,则阳亢阴衰,偏辟而为病矣。精至于夏,则火愈盛而水愈亏,使人煎熬而厥逆也。外证目盲不明,难以视色;耳闭不聪,难以听声。病势大坏,不可救药。拟而议之,若溃溃之坏都、汩汩乎水流而不可止矣。都,所以防水。溃溃,坏貌。汩汩,水声。2B6中华典藏网

人参固本丸参黄子 人参能补五脏,益元气。元气者,人身之根本也,故曰固本。2B6中华典藏网

飞霞道人曰:此方多谓效迟,而有疾者,往往以泥膈,遂生厌心。殊不知古人制方,真有口诀。2B6中华典藏网

人参去芦,另为细末四两 天门冬水润,去心,一斤半 麦门冬水润,去心,一斤半 熟地怀庆肥者一斤半,同天门冬用生姜自然汁浸二日,醇酒浸一日 生地怀庆新肥者一斤半,竹刀切,同麦门冬用淡酒浸一日,盐点汤浸二日2B6中华典藏网

上四味浸足,俱不犯铁器,或磨或擂,以渣尽为度。旋加水,亦如造浆粉,澄脚日干。取净一斤,共参炼蜜丸,酒下。2B6中华典藏网

煎厥第二主肝病2B6中华典藏网

《脉解篇》曰:少气善怒者,阳气不治。阳气不治,则阳气不得出,肝气当出而未得,故善怒。善怒者名曰煎厥。2B6中华典藏网

夫人少有气逆善怒者何?盖以十月之时,纯阴用事,阳气未能司而治之。阳气未能司而治之,则以阳气不得出故也,是以肝气当司治而不可得,故令人善怒。怒则火起于肝,病名煎熬而厥逆也。2B6中华典藏网

抑肝清气饮家传方 肝气不平,逆郁生焉,必抑而下之,则气肃然而清顺矣。2B6中华典藏网

大治怒气伤肝,郁结痞闷。2B6中华典藏网

香附便制,一钱 苍术泔浸,八分 抚芎七分 神曲炒,八分白茯苓去皮,七分 栀子姜汁炒黑,七分 黄连姜汁炒,七分 枳实麸炒,七分 甘草三分 沉香磨水,二分 山楂七分2B6中华典藏网

上水二钟,姜三片,煎八分,食后服。如脾胃弱,暂减栀子,加上炒白术、白芍、陈皮各八分。膈上胀闷加桔梗、槟榔各五分。有痰加贝母八分,愚欲加柴胡、青皮。2B6中华典藏网

薄厥第三主血菀上焦2B6中华典藏网

生气通天论曰:阳气者,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菀于上,使人薄厥。2B6中华典藏网

夫气和则血安,何薄厥之有?今怒则气上,况大怒乎?如此则身形之气,阻绝不通,而血菀上焦,使人薄厥,谓搏击而气逆也。若不早治,血呕而出矣。不然,何以《举痛论》曰“怒则气逆,甚则呕血”?菀与郁同。诗云:“有菀者柳。”菀,亦作苑。诗云:“我心苑结。”2B6中华典藏网

薄黄汤参黄子 蒲黄专治血菀,故名。2B6中华典藏网

参黄子曰:蒲黄能消瘀安血,清酒能畅气和营。2B6中华典藏网

蒲黄一两,炒褐色 清酒十爵2B6中华典藏网

上蒲黄入清酒内沃之,温服。2B6中华典藏网

飧泄第四主下热2B6中华典藏网

《阴阳应象大论》曰:清气在下,则生飧泄。2B6中华典藏网

夫热气生清。清气者,热气也,阳也。清阳上升,将见升者升、降者降,变化水谷,恒有常度,何飧泄之有?今清气反在于下,则有降无升,热则流通,传送失职,故飧泄生焉。飧泄云何?朝饔夕飧,夕食不化,而米谷元出也。2B6中华典藏网

调中益气汤《脾胃论》 木香以调中,人参以益气。2B6中华典藏网

肠鸣飧泄,米谷不化。2B6中华典藏网

黄芪蜜炙、一钱 人参去芦 苍术泔浸炒 甘草蜜炙,各五分 橘皮升麻 柴胡各二分 木香一分或二分2B6中华典藏网

上水二钟,煎八分,食前服。2B6中华典藏网

戊己丸 戊为胃土,己为脾土。是丸能调脾胃,故云。2B6中华典藏网

大治飧泄,米谷元出。2B6中华典藏网

黄连 吴茱萸 白芍药2B6中华典藏网

上各为细末,面糊丸,如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丸,空心米饮下,日三服。2B6中华典藏网

䐜胀第五主上寒2B6中华典藏网

《阴阳应象大论》曰:浊气在上,则生䐜胀。2B6中华典藏网

夫寒气生浊。浊气者,寒气也,阴也。浊气下降,将见降者降,升者升,出入呼吸,无有穷已,何䐜胀之有?今浊气反在于上,则有升无降,寒则凝滞,凝滞不行,故䐜胀生焉。䐜胀云何?䐜满胀塞,气息不利,而胸膈痞闷也。2B6中华典藏网

木香顺气汤 浊气在上,则生䐜胀,方用木香以顺气也。2B6中华典藏网

大治䐜胀。2B6中华典藏网

木香三分,磨水 厚朴姜制,四分 青皮 陈皮 益智子 白茯苓 干姜 吴茱萸 半夏制,各二分 当归五分 升麻一分 柴胡一分 草豆蔻面裹煨 苍术泔水浸,各三分2B6中华典藏网

上,水二钟,姜三片,煎八分,食后服。2B6中华典藏网

二阳病第六主肺脾2B6中华典藏网

《阴阳别论》曰:二阳之病发心脾。有不得隐曲,女子不月,其传为风消,其传为息贲者,死不治。2B6中华典藏网

夫二阳者何?足阳明胃、手阳明大肠也。心脾,青田老人当作肺脾,引证下文“风消者脾病,息贲者肺病”,深为有理。手阳明之病始发,不特止于肠间而已,而肺亦病焉。气虚嗽作,隐曲不得。足阳明之病始发,不特止在胃中而已,而脾亦病焉。血枯经闭,月事不来。如此尚可治而得生。风,当作丰。传至于久,丰姿消瘦,血虚极矣。气血虚极,故死不可治。2B6中华典藏网

愚鲁汤 《人参传》 柴也愚,参也鲁。方用柴胡、人参,假此以名汤,借言以戏之耳。2B6中华典藏网

大治咳嗽,血枯经闭。2B6中华典藏网

银州柴胡去须 辽东人参去芦2B6中华典藏网

上水二钟,生姜三片,红枣二枚,煎八分,食后服。2B6中华典藏网

调经汤 经事不调,故方用此以调之,一名三之一汤。妇人以血为主,故四物汤全用之,小柴胡汤但用三分之一耳。2B6中华典藏网

调经养荣,止嗽益气。2B6中华典藏网

当归 川芎 白芍 熟地 人参 柴胡 黄芩 半夏 甘草2B6中华典藏网

上水二钟,姜三片,红枣二枚,煎八分,温服。2B6中华典藏网

三分散 四物、四君子、小柴胡三汤各用一分也。2B6中华典藏网

调荣益卫,止嗽之神剂也。2B6中华典藏网

当归 川芎 白芍 熟地 人参 白术 白茯苓 甘草 柴胡 黄芩 半夏2B6中华典藏网

上水二钟,姜三片,枣二枚,煎八分服。2B6中华典藏网

益气养荣汤 气虚故益气,血弱故养荣。2B6中华典藏网

止咳嗽,补气血。2B6中华典藏网

当归 川芎 白芍 熟地 人参 白术 白茯苓 甘草 桔梗 橘皮 贝母 香附 黄芪 柴胡2B6中华典藏网

上水二钟,姜三片,枣二枚,煎八分,温服。2B6中华典藏网

逍遥散 逍遥,翱翔自适之貌,言药能使病安,则清暇而自在也。2B6中华典藏网

调荣益卫,止嗽消痰。2B6中华典藏网

当归 白芍 白术 白茯苓 柴胡 甘草2B6中华典藏网

上为细末,生姜一块,煨切破,薄荷叶少许,同煎服。2B6中华典藏网

清中启脾汤家传方 启,开也,通也。清中云何?肃清中宫,开通脾气也。2B6中华典藏网

脾主身之肌肉,丰姿消瘦,故补脾也。2B6中华典藏网

慧茵仁三钱 干山药钱半 白术土炒,钱二 白茯苓去皮 扁反姜汁浸 贝母去心 陈皮各八分 白芍药炮 枳实麸炒,七分 甘草蜜炙三分2B6中华典藏网

上水二钟,姜三片。煎八分,食后服。郁多加香附盐水炒一钱。食多去山药、扁豆加山楂肉一钱,麦芽炒香七 分。恶心加砂仁去壳五分。作酸暂入青皮去穰三分。夏月加姜汁炒黄连六分,否则只依本方。2B6中华典藏网

启脾丸《经验良方》 启脾者,开通脾气也。2B6中华典藏网

经曰:“形不足者,温之以气。”此类之谓也。2B6中华典藏网

人参去芦 白术土炒 白茯苓去皮 干山药 莲肉各一两 山楂蒸,去核 甘草蜜炙 陈皮 泽泻各五钱2B6中华典藏网

上各为细末,荷叶煮汤,炊饭为丸,如桐子大。每服七八十丸,食后米饮下。2B6中华典藏网

破证夺命散 破证夺命云者,谓可以破除坏证,而夺回性命也。独用人参一味,又名独参汤,一名独柱汤。柱,撑也,言独用人参一味以撑柱之也。2B6中华典藏网

气虚喘急,服之立定。2B6中华典藏网

人参去芦,二两2B6中华典藏网

上水二钟,红枣十枚。煎八分,食后温服。2B6中华典藏网

一阳病第七主三焦2B6中华典藏网

《阴阳别论》曰:一阳发病,少气善咳善泄,其传为心掣,其传为膈。2B6中华典藏网

夫心,君火也。三焦,相火也。心火一动,而相火随之,所以代心而行令也。手少阳三焦发病之始,少有气逆,即善咳嗽,火逼肺金也;又善泄气,火迫肠腑也。传至于久,或为心掣,谓动悸也,非以其血之少乎?或为膈塞,谓转食也,非以其血之干乎。2B6中华典藏网

阿胶散《医方考》 阿胶润肺有神功,用以为君,故特名焉。2B6中华典藏网

治干咳嗽。2B6中华典藏网

阿胶一两半,蛤粉炒 鼠粘子一钱半,炒香 马兜铃半两,焙 甘草二钱半,炙 糯米一两 杏仁去皮尖,七个2B6中华典藏网

上为细末,每服一二钱,食后白汤调下。2B6中华典藏网

铁瓮先生琼玉膏《药性赋》 铁瓮先生所治此方也。《山海经》云:“蜜山之上,丹水出焉,其中多白玉,是为玉膏。其源沸汤,其味乃香,君子服之,以御不祥。”言药功效相类,色味相同,故名之也。2B6中华典藏网

润肺生津,滋阴降火,干咳嗽之神剂也。2B6中华典藏网

鲜怀庆生地黄去芦,一十六斤,取自然汁,去渣净 新罗人参去 芦,二十四两为末 白茯苓去皮筋,四十九两为末 白沙蜜去蜡,十斤 沉香一两,为末 琥珀一两,为末2B6中华典藏网

臞仙有言:今予所制此方,加沉香、琥珀二味,其功效异于世传之方。2B6中华典藏网

先将地黄汁与白沙蜜搅匀,用蜜绢滤去细渣,然后入人参、茯苓、沉香、琥珀诸末搅匀,共盛磁瓶或银瓶内,用绵纸十数层,外加箬叶包封,扎瓶口,入砂锅或铜锅内,以长流水浸,浸没瓶颈,用桑柴文武火,煮三昼夜。取出,换蜡纸数重,包扎瓶口,浸没井中半日,以出火毒,取出,再入前锅内,仍煮半日,以出水气。每侵晨以二匙温酒调服,不饮酒者,白汤亦可,此药填精补髓。2B6中华典藏网

万神具足,五脏盈溢,髓实血满,发白变黑,返老还童,行如奔马。日进数服,终日不食亦不饥,开通强记,日诵万言,神识高迈,夜无梦想。一料分五处,可救五人瘫痪;一料分十处,可救十人劳瘵。2B6中华典藏网

壶隐子曰:“寒家曾为友人熬数料,用怀庆鲜地黄,果是神异。”2B6中华典藏网

集灵膏《世传方》 集,集聚也。灵,灵验也。集灵,集药之灵验也。2B6中华典藏网

滋心润肺,益卫养荣。2B6中华典藏网

生地 熟地各一斤十二两 人参去芦 枸杞子各一斤 麦门冬去心,一斤四两 天门冬去皮心 牛膝各半斤2B6中华典藏网

上㕮咀,量入水,用桑柴火熬成膏,终日随意服之。加当归、茯神各六两,任加蜜,愚意欲加黄芪半斤。2B6中华典藏网

补心汤 心血不足,故方用药以补心也。2B6中华典藏网

心血不足,故心若掣。2B6中华典藏网

茯神去木 贝母去心 麦冬去心 生地姜汁炒,各钱二 天冬去心 酸枣仁炒 白芍 当归 橘红各一钱 黄连八分 川芎八分 甘草二分2B6中华典藏网

上水二钟,姜三片,煎八分,食后服。邵太云:“加远志七分,有郁加香附。”壶隐子曰:“愚意仍加柏子仁一钱。”2B6中华典藏网

滋阴润燥汤《丹溪医案》 丹溪云:噎病生于血干,理宜滋阴养血,则燥可润矣。故方用四物汤以滋阴,则肾水上升,心火下降,地天交泰,何膈之有?2B6中华典藏网

治膈塞不通,食饮不下。2B6中华典藏网

当归 川芎 白芍 熟地 桃仁 红花 陈皮 甘草2B6中华典藏网

上用甘蔗榨汁二钟,煎八分,温服。2B6中华典藏网

一阴病第八主肝风2B6中华典藏网

《阴阳别论》曰:一阴发病,主惊骇背痛,善噫善欠,名曰风厥。2B6中华典藏网

夫一阴,厥阴肝也。肝经为病,发惊骇,肝气不行,故背痛;木来侮土,故善噫;水不生木,故善欠。欠,呵欠。名曰风厥,非以其肝主风而厥逆乎?2B6中华典藏网

远志散 方用远志为主,故特名焉。2B6中华典藏网

主风厥。2B6中华典藏网

远志去心 人参去芦 细辛去苗 白茯苓去皮 黄芪蜜炙 官桂各一两半 石菖蒲 熟地黄 白术 防风去芦,各半两2B6中华典藏网

上为末,每服二钱,空心温酒调下,日三服。2B6中华典藏网

结阳第九主外热2B6中华典藏网

《阴阳别论》曰:结阳者,肿四肢。2B6中华典藏网

夫结,谓热结也。外为阳,热盛则肿,而况四肢又为诸阳之本乎?2B6中华典藏网

犀角汤2B6中华典藏网

治四肢肿。2B6中华典藏网

犀角屑 玄参 连翘 柴胡去苗,各半两 升麻 木通沉香 射干去毛甘草炙,各一分 芒硝 麦冬去心,各一两2B6中华典藏网

上为末,每服三钱,水一大盏,煎八分温服。2B6中华典藏网

结阴第十主内热2B6中华典藏网

《阴阳别论》曰:结阴者,便血一升,再结二升,三结三升。2B6中华典藏网

夫结,谓热结也。内为阴,血得热则行,渗入肠间,故大便下血。结以渐而加,则血以渐而甚。2B6中华典藏网

艾梅饮《世传方》 艾,白艾也。梅,乌梅也。2B6中华典藏网

大便下血。2B6中华典藏网

蕲艾四钱 乌梅一个,上钻一孔2B6中华典藏网

上以蕲艾包乌梅,用线扎定。水二钟,煎八分,空心温服。 2B6中华典藏网

厥疝第十一主腹痛2B6中华典藏网

《五脏生成篇》曰:黄脉之至也,大而虚,有积气在腹中,有厥气,名曰厥疝。女子同法。得之疾使四肢汗出当风。2B6中华典藏网

夫脾色黄,黄脉之至,犹言脾脉之至也。脾脉之来,大而且虚,必有积气在于腹。有厥逆之气,名之曰厥疝而腹痛。不特男子有之,女子亦然。其诊法相同。得之之由,盖因疾使四肢汗出当风所致,以风气通于肝,木盛而克土也。2B6中华典藏网

手拈散 效验之速,如手拈去也。2B6中华典藏网

心脾气痛。2B6中华典藏网

草果 玄胡索 五灵脂 没药各等分2B6中华典藏网

上为细末,每服二三钱,温酒调下。不饮酒者,米饮调下亦可。2B6中华典藏网

心疝第十二主少腹痛2B6中华典藏网

《脉要精微论》曰:诊得心脉而急,病名心疝,少腹当有形也。心为牡脏,小肠为之使,故曰少腹当有形也。2B6中华典藏网

夫心与小肠为表里,诊得心脉而急,病名心疝,则少腹当有形也。何也?心为肠中之太阳,故曰牡脏。牡脏,阳脏也。小肠为心之使,故少腹当有形而作痛也。《平人气象论》曰:“脉急者,曰疝瘕。”少腹痛,政谓此欤!2B6中华典藏网

盏落汤 盏落云何?盏落而病即除也。2B6中华典藏网

治心疝心痛。2B6中华典藏网

石菖蒲 吴茱萸 高良姜 香附子 陈皮2B6中华典藏网

上水一碗,煎七分,去渣,滴香油三五点,温服。2B6中华典藏网

失笑散 痛楚忽除,不觉失笑。2B6中华典藏网

治心气痛不可忍,及小肠气。2B6中华典藏网

蒲黄炒 五灵脂酒炒,淘去沙,各等分2B6中华典藏网

上先以醋调二钱成膏,入水一盏煎,食前服。2B6中华典藏网

一笑散《医中至宝》 心疝心痛,服之立止,不觉欣然而一笑也。2B6中华典藏网

心疝寒痛,如神之剂。2B6中华典藏网

干姜炒黑 山栀子姜汁拌炒2B6中华典藏网

上用酒二钟,煎八分,不拘时服。2B6中华典藏网

解㑊第十三主肾虚2B6中华典藏网

《平人气象论》曰:尺脉缓涩,谓之解㑊。2B6中华典藏网

夫尺,肾部也。缓,似迟而非迟。但迟以至数言,缓以形体言耳。往来难,时一止,曰涩。尺脉缓涩,病名曰解㑊,言懈倦之极也。太仆曰:寒不寒,热不热,弱不弱,壮不壮,伫不可名,谓之解㑊。张少谷曰:伫,困弱也。2B6中华典藏网

百合汤 方用百合一味,故名。2B6中华典藏网

解㑊之神剂也。2B6中华典藏网

百合2B6中华典藏网

上用水二钟,煎八分,不拘时服。2B6中华典藏网

胃疸第十四主胃热2B6中华典藏网

《平人气象论》曰:已食如饥者,曰胃疸。2B6中华典藏网

夫未食而饥,常也;今已食矣,而即如饥焉,名曰胃疸。非以其胃热消谷,面色萎黄者乎?故曰:疸,黄病也。2B6中华典藏网

调胃承气汤 调胃者,用甘草、硝、黄,推陈致新以和中也。凡人胃气为湿热所伤,必泻其上实,而元气乃得上下同流,此承气之所由名也。2B6中华典藏网

主胃疸。2B6中华典藏网

炙甘草三钱 芒硝二钱半 大黄五钱,酒洗2B6中华典藏网

上作一服。水二钟,煎甘草至一钟,后下大黄,煎三五沸,终下芒硝,随即起,去渣,食后服。2B6中华典藏网

蛊病第十五主真精不守2B6中华典藏网

《玉机真脏论》曰:脾风传之肾,病名曰疝瘕,少腹冤热而痛,出白,一名曰蛊。2B6中华典藏网

夫脾受风邪,传之于肾经,冤热内结,销铄脂肉,如虫之蚀。故其证少腹冤热而痛,真精不守,溲出白液,病名曰蛊。久而不治,适以丧志也。水之精为志,志丧则精从之。《左传》云“惑以丧志为蛊”者如此。2B6中华典藏网

大建中汤骆龙吉 建,立也。中,脾也。溲而出白液,乃脾风传肾所致,故建立脾土耳。大者,言其力之大也。2B6中华典藏网

治便溺失精。2B6中华典藏网

黄芪 远志 当归 泽泻各三两 人参 甘草 龙骨 白芍药各二两2B6中华典藏网

上为末,每服三钱。水一盏,生姜五片,红枣二枚,煎至八分,去渣,随时温服。2B6中华典藏网

珍珠粉丸 方用珍珠、蛤粉,故名。2B6中华典藏网

溲出白液。2B6中华典藏网

珍珠三两 蛤粉 黄柏新瓦上炒赤,各一斤2B6中华典藏网

上为末,水丸如桐子大。每服百丸,空心酒下。2B6中华典藏网

瘛病第十六主筋急2B6中华典藏网

《玉机真脏论》曰:病蛊弗治,肾传心,病筋脉相引而急,病名曰瘛。2B6中华典藏网

夫精属于肾,筋属于肝,脉属于心。精盛则滋育诸筋,荣灌诸脉,故筋脉柔和。今风客于肾,病蛊出白,则精已亏矣。阴气内弱,阳气外燔,筋脉受热而跳掣,故曰瘛。2B6中华典藏网

建中加减汤 即前建中汤加桂、茯、朴、附、地、冬,减泽泻、远志,故云加减也。2B6中华典藏网

筋脉相引而急。2B6中华典藏网

人参 甘草蜜炙 官桂 白茯苓 当归 附子炮 厚朴姜制,各一两 龙骨 黄芪 麦冬 白芍 生地黄各四两2B6中华典藏网

上为末,每服三钱。水一盏,生姜五片,红枣一枚,饧少许,煎至一盏,去渣,温服。2B6中华典藏网

劳风第十七主肾劳生风2B6中华典藏网

《评热病论》曰:劳风法在肺下,其为病也,使人强上冥视,唾出若涕,恶风而振寒。2B6中华典藏网

夫劳,肾劳也,从劳风生,故曰劳风。肾脉从肾上贯肝鬲,入肺中,故视诊劳风之法,不在肾下而在肺下。在肺下者,犹云在肺名下也。其为病奈何?膀胱起目内眦,上额,交巅,上入络脑,还出别下项,循肩膊,侠脊,抵腰中,入循膂络肾。今肾不足,外吸膀胱,气不能上营,故使人头项强而视不明也。乍被风薄,劳气上熏,故令唾出若涕。肾气不足,阳气内攻,劳热相合,故恶风而振寒。2B6中华典藏网

防风汤 方用防风以治劳风,故名。2B6中华典藏网

主劳风。2B6中华典藏网

防风去芦 麻黄去节 羌活 独活 柴胡 白术 甘草各一两 芎䓖二两 荆芥穗 甘菊花各五钱2B6中华典藏网

上为粗末,每服三钱,水煎。2B6中华典藏网

痹气第十八主寒2B6中华典藏网

《逆调论》曰:人身非衣寒也,中非有寒气也,寒从中生者何?是人多痹气也。阳气少,阴气多,故身寒如从水中出。2B6中华典藏网

夫寒者,阴气也;热者,阳气也。阴阳和平,斯寒热无偏胜之患。今惟阳气少,阴气多,故身寒如从水中而出,则是寒从内生,外非衣衣之寒,中无寒冷之气,盖由是人者,素多痹气不通,故身寒耳。2B6中华典藏网

退阴散《阴证略例》 退阴者,退除阴寒也。2B6中华典藏网

身寒如从水中出。2B6中华典藏网

乌头 干姜2B6中华典藏网

上等分为末,每服一钱。炒盐一捻,水一盏,煎,去渣,温服。2B6中华典藏网

骨痹第十九主髓少筋燥2B6中华典藏网

《逆调论》曰:人有身寒,汤火不能热,厚衣不能温,然不冻栗,是人者,素肾气胜,以水为事,太阳气衰,肾脂枯不长,一水不能胜两火。肾者,水也,而生于骨。肾不生则髓不能满,故寒甚至骨也,所以不能冻栗者。肝,一阳也。心,二阳也。肾,孤脏也。一水不能胜二火,故不能冻栗,病名曰骨痹,是人当挛节也。2B6中华典藏网

夫人身寒至骨,宜乎其冻栗也,而反不冻栗者何?盖以其人素肾气胜,虽以水为事,但以肾之一水不能胜肝心之二火,内为骨痹,而外证肢节拘挛也,以髓少而筋燥故也。2B6中华典藏网

猪膏酒《医方考》 猪脂膏煎酒而饮也。2B6中华典藏网

骨痹挛节。2B6中华典藏网

猪膏 姜汁各二升,熬三升入酒 清酒五合2B6中华典藏网

右和煎,分三服。2B6中华典藏网

肉苛第二十主荣虚卫实2B6中华典藏网

《逆调论》曰:人之肉苛者,虽近衣絮,犹尚苛也,荣虚而卫实也。2B6中华典藏网

夫血为荣,气为卫。血气和通,何肉苛之有?今惟荣虚卫实,则皮肤不荣,故为不仁。所以虽近衣絮,而肉苛如故也。肉,肌肉。苛,谓????重,痛痒不知。2B6中华典藏网

防风汤 方用防风为君,故特名焉。2B6中华典藏网

主肉苛。2B6中华典藏网

防风三钱 独活 当归 赤茯苓 秦艽 赤芍 黄芩各钱半 桂心 杏仁 甘草炙,各七分半2B6中华典藏网

上㕮咀,分二剂,生姜五片,煎服。2B6中华典藏网

肺消第二十一主因寒郁热2B6中华典藏网

《气厥论》曰:心移寒于肺,为肺消。肺消者,饮一溲二,死不治。2B6中华典藏网

夫阳中之阳,心也;阳中之阴,肺也。心为牡脏,反受诸寒,寒气不消,郁而为热,内烁于金。金受火邪,故肺消也。肺脏消铄,气无所持,故饮一溲二。所入者少而所出者多,焉得不死?2B6中华典藏网

麦门冬汤《医林集要》 方用麦门冬为主,故特名焉。2B6中华典藏网

主肺消。 2B6中华典藏网

麦门冬去心 黄连 冬瓜干者,各二钱2B6中华典藏网

上水二钟,煎八分,温服。如无干者,鲜者一枚重三斤,去皮穰,分十二片为十二服,日三次。2B6中华典藏网

涌水第二十二主水客大肠2B6中华典藏网

《气厥论》曰:肺移寒于肾,为涌水。2B6中华典藏网

夫阳中之阴,肺也;阴中之阴,肾也。肺受寒邪,移之于肾,肾邪干母,上奔于肺,故为涌水。涌,与涌同,非以其水上溢乎?推原所自,乃水气客于大肠所致也。2B6中华典藏网

麦门冬饮《医方考》 方用麦门冬为主,故以名之。2B6中华典藏网

主涌水。2B6中华典藏网

麦门冬五十粒,去心,姜炒 粮米五十粒2B6中华典藏网

上,水二钟,煎八分。温服。2B6中华典藏网

鬲消第二十三主上消2B6中华典藏网

《气厥论》曰:心移热于肺,传为鬲消。2B6中华典藏网

夫鬲肓之上,中有父母。心为阳,父也;肺为阴,母也。心经有热,移之于肺,久久传变,熏蒸鬲间,消渴而饮水也。所谓上消饮水百杯,其以是夫。2B6中华典藏网

三和甘露饮《医方选要》 六一散、四苓散、人参白虎汤三方和合为一,以治三消之渴,饮之有如甘露焉。2B6中华典藏网

主鬲消。2B6中华典藏网

滑石三钱 石膏二钱 知母 人参 白术 泽泻 猪苓 赤茯苓各七分半 甘草五分2B6中华典藏网

上水二钟,煎八分,食后温服。2B6中华典藏网

口糜第二十四主口疮2B6中华典藏网

《气厥论》曰:膀胱移热于小肠,鬲肠不便,上为口糜。2B6中华典藏网

夫水谷入胃,浊者入于大肠而成粪,清者渗入于膀胱而为溺。今惟膀胱受热,移于小肠,火气熏蒸,鬲寒而不得小便,则火炎于上,令口生疮而糜烂也。2B6中华典藏网

蔷薇煎《医方考》2B6中华典藏网

主口糜。2B6中华典藏网

蔷薇冬春用根,夏秋用叶2B6中华典藏网

上浓煎汁,嗽含,少少咽下。2B6中华典藏网

虙瘕第二十五主热结大肠2B6中华典藏网

《气厥论》曰:小肠移热于大肠为虙瘕。2B6中华典藏网

夫小肠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大肠者,传导之官,变化出焉。二者皆以传化为事也。今小肠受热,移于大肠,则津液竭而糟粕结矣,名曰虙瘕。非以其潜伏而痕聚者乎?虙,与伏同。虙,亦作宓。2B6中华典藏网

霞天膏《韩氏医通》 此方即倒仓古法,传自西域。霞天者,膏色如霞在天也。2B6中华典藏网

病在上者,急服以吐之;病在下者,缓服以利之。2B6中华典藏网

黄牯牛一具选纯黄肥泽无病,才一二岁者2B6中华典藏网

上取净肉三五十斤,去筋膜,切如栗子大,长流水桑柴火煮糜烂。以布滤去渣滓,取净肉汁,再入锅内,慢火熬至琥珀色,其膏成矣。服后,饮回轮酒数杯。2B6中华典藏网

食亦第二十六主胃热2B6中华典藏网

《气厥论》曰:大肠移热于胃,善食而瘦,谓之食亦。胃移热于胆,亦曰食亦。2B6中华典藏网

夫胃为水谷之海,胃气冲和,则食饮有节,肌肉充满,安得而瘦哉?今也大肠之热,移于胃中,则胃火愈炽,虽多食而不为肌肤,病名曰食亦。至胃热移于胆,则木能生火,亦令人善食而瘦,亦名曰食亦。食亦云何?即世俗所谓“吃了又吃”是也。2B6中华典藏网

清中启脾汤家传方 肃清中宫,开通脾气。2B6中华典藏网

善食而瘦。2B6中华典藏网

薏苡仁三钱 干山药钱半 白术土炒,钱二 白扁豆姜汁浸片时 白茯苓去皮 贝母真川者,去心 陈皮各八分 白芍炮 枳实麸炒,各七分 甘草蜜炙,三分2B6中华典藏网

上水二钟,姜三片,煎八分,食后服。壶隐子曰:愚意欲加黄连。2B6中华典藏网

鼻渊第二十七主脑热2B6中华典藏网

《气厥论》曰:胆移热于脑,则辛頞鼻渊。鼻渊者,浊涕下不止也。2B6中华典藏网

夫脑为髓海,藏而不泻。今胆热上移于脑,则頞辛酸。脑液下渗于鼻,而若渊泉也。頞,鼻梁也。2B6中华典藏网

苍耳散《医方考》 方用苍耳为主,故特名焉。2B6中华典藏网

主鼻渊。2B6中华典藏网

苍耳炒 辛夷 薄荷 白芷2B6中华典藏网

上为细末,每服三钱,食后葱汤调下。2B6中华典藏网

衄衊第二十八主失血2B6中华典藏网

《气厥论》曰:胆移热于脑。则辛頞鼻渊,传为衄衊瞑目。2B6中华典藏网

夫血得热则行,遇寒则凝。今胆移热于脑,始则辛頞鼻渊,传至于久,则为衄血衊血而瞑目矣。衄,鼻血也。衊,汗血也。目得血而能视,或衄或衊,去血过多,故视物不明而目为之瞑。2B6中华典藏网

衊血2B6中华典藏网

炒栀散 炒栀,炒山栀也。2B6中华典藏网

上方用山栀一味,炒黑为细末,白滚水调下二钱。2B6中华典藏网

衄血2B6中华典藏网

榴花散《医方考》 方用榴花一味,故名。2B6中华典藏网

千叶榴花2B6中华典藏网

上晒干为末,用少许吹入鼻中,立止。2B6中华典藏网

肌血2B6中华典藏网

乌金散戴复庵 形如乌金色,故名。2B6中华典藏网

肌衄,血从毛孔而出。炎经曰衊,政此之谓。2B6中华典藏网

童男胎发2B6中华典藏网

上烧灰存性,盦之立止。壶隐子曰:服之亦可。2B6中华典藏网

瞑目2B6中华典藏网

枸杞酒《医方考》 枸杞子渍酒而饮也。2B6中华典藏网

视物不明。2B6中华典藏网

枸杞子一斗 无灰酒二斗2B6中华典藏网

上渍之,煮亦可,随量饮三五杯。2B6中华典藏网

鼓胀第二十九主胃病2B6中华典藏网

《腹中论》曰:有病心腹满,旦食则不能暮食,名为鼓胀。2B6中华典藏网

夫脾具坤静之德,而有乾健之运。若食饮有节,寒温适宜,何鼓胀之有?今也不然,则传化失职,所以止能旦食而不能暮食也,名为鼓胀。非以其外坚中空,有似于鼓,故谓之鼓乎?2B6中华典藏网

鸡矢醴《黄帝·素问》 矢,古屎字。矢,箭也,直也,屎出如箭之直也。酒味厚曰醪,浓曰醴。鸡矢醴者,用鸡屎酒调也。2B6中华典藏网

主鼓胀。2B6中华典藏网

鸡矢干者五合,山间者良。2B6中华典藏网

上为细末,每服五钱,食后酒调下。2B6中华典藏网

六君子汤《医方考》 六,六味也。药性和平,故有君子之称。2B6中华典藏网

塞因塞用,此之谓也。2B6中华典藏网

人参 白术 茯苓 甘草 陈皮 半夏2B6中华典藏网

上水二钟,姜三片,红枣二枚,煎八分服。2B6中华典藏网

血枯第三十主血枯经闭2B6中华典藏网

《腹中论》曰:有病胸胁支满者,妨于食,病至于先闻腥臊气,出清液,先唾血,四肢清,目眩,时时前后血,病名血枯。此得之年少时,有所大脱血。若醉以入房中,气竭肝伤,故月事衰少不来也。2B6中华典藏网

夫妇人血枯经闭,此病得之年少时,有所大脱血,如唾血、时时前后血便是。若酒醉入房中,气因之而竭,肝气因之而伤,故月事衰少不来也。2B6中华典藏网

乌贼鱼骨丸《黄帝・素问》2B6中华典藏网

血枯经闭。2B6中华典藏网

乌贼鱼骨去甲,四两 䕡茹一两2B6中华典藏网

上二物并合之,丸以雀卵,大如小豆,以五丸为后饭,饮以鲍鱼汁。2B6中华典藏网

调经养荣汤《经验秘方》 经,月经也。荣,阴血也。血枯经闭,故调经者必养荣耳。2B6中华典藏网

血枯经闭。2B6中华典藏网

归身钱半 川芎七分 白芍八分 熟地一钱 生地五分 丹参八分 玄胡六分 丹皮五分 香附一钱 陈皮七分 白术八分 砂仁二分 红蓝花三分2B6中华典藏网

上水二钟,煎八分,空心服。2B6中华典藏网

蚕砂酒《经验良方》2B6中华典藏网

月经久闭。2B6中华典藏网

蚕砂四两,炒半黄色 无灰酒一壶2B6中华典藏网

上重汤煮熟,去砂,温饮一盏,即通。2B6中华典藏网

新补:咳逆第三十一主胃中虚寒2B6中华典藏网

论曰:夫咳逆之病,考详诸书无该载者,唯孙真人云:咳逆遍寻方论无此名称,但古人以咳逆为哕耳。多因吐利之后,胃中虚寒,遂成此证。亦有胃虚膈上热,哕至八九声相连,收气不回者,却当细看脉与证,施以治法。大抵老人、虚人、久病人及妇人产后,有此证者,皆是病深之后,非佳兆也。2B6中华典藏网

橘皮汤《济生方》 治吐利后胃中虚,膈上热,咳逆者。2B6中华典藏网

橘皮去白,二两 人参 甘草炙,各半两2B6中华典藏网

上为散,每服四钱。水一盏半,竹茹一小块,生姜五片,枣二枚,煎至七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2B6中华典藏网

柿蒂汤《济生方》 治胸满,咳逆不止。《卫生家宝》作顺气汤。2B6中华典藏网

柿蒂 丁香各一两2B6中华典藏网

上㕮咀,每服四钱。水一盏半,姜五片,煎至七分,去滓服,不拘时候。2B6中华典藏网

(按此节原本缺,今据《三朝名医方论》中抄补。)2B6中华典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