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

阳明证王朝奉集注谵语例ghu中华典藏网

谵语无次也。凡胃实有燥屎则谵语,故经曰实则谵语,虚则郑声。郑声者,重语也,非轻重之重。谵语有数种:有胃实谵语,有下证也;有合病谵语者,乃三阳合病也。其证腹满身重,口不仁,面垢,谵语遗尿,白虎汤;有少阳谵语,少阳不可发汗,只宜小柴胡汤;有火劫谵语,以火劫发汗,热气入胃故也,救逆汤;有汗多亡阳谵语,不可下也,宜柴胡桂枝汤和其荣卫,以通津液自愈;有下后谵语,伤寒八九日下之,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身重不可转侧者,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有热入血室谵语,阳明病下血谵语者,热入血室,但头汗出,刺期门。又妇人中风,经水适来,谵语,为热入血室,小柴胡汤,刺期门穴;有肝乘脾谵语,伤寒腹满谵语,寸口脉浮而紧,此肝乘脾也,名曰横,刺期门穴;有昼则明了,夜来谵语,此热入血室,无犯胃气及上二焦,不治自愈。ghu中华典藏网

仲景调胃承气汤  治正阳明而不满。ghu中华典藏网

大黄 酒浸,五钱  芒硝 三钱  甘草 一钱ghu中华典藏网

上剉,作一服,水煎服,加生姜亦得。调胃承气汤与四物汤各半,一名玉烛散。ghu中华典藏网

大承气汤  治大实大满。ghu中华典藏网

枳实 痞,麸炒  厚朴 满,姜制  大黄 实,酒浸  芒硝 燥ghu中华典藏网

小承气汤  治太阳阳明实而微满。ghu中华典藏网

枳实 麸炒  厚朴 制  大黄 生ghu中华典藏网

海藏云:调胃承气汤治实而不满,即正阳阳明是也。大承气汤治大满大实,即太阳阳明是也。小承气汤治实而微满,少阳阳明是也。太阳阳明、正阳阳明为最高之分,大黄但用酒浸,从巅而下之也。惟少阳阳明为最下之分,处三经之内,故大黄不用酒浸也,非若二经而高尔。若最高之分,用最下之药,则耳目昏冒,咽颊肿痛,神痴不清之病,有不免矣。若最下之分,用最高之药,则胸中气消,日久不复,虚损成劳之病,又不免矣。故仲景三承气汤,各有主治,随经而异,即不同也。又:年老虚人伤寒可下者,大承气汤、调胃承气汤皆去硝,慢火熬成,玄明粉量轻重而下之。ghu中华典藏网

炼玄明粉法ghu中华典藏网

朴硝二斤,淘净生好牙者,用砂锅一枚,叠实,以炭火十斤煅之,徐徐轻沸,可住大火,令大沸定,以炭盖之,复以炭十五斤,紧煅至火尽,放冷一伏时,出锅中药,放纸上,摊匀,就地上以盆盖之一伏时,日晒干,入甘草二两,炒微黄,剉碎,同捣细末,量热轻重沸点二三钱亦可愈。正经云:味辛甘性冷则治热病明矣。兼味辛又咸,此能润燥而软坚也,非大便燥结,脉滑有力及洪大者不宜服。却言暖水脏,女子服之补血脉,有失用药寒热之本意。经云:咸能胜血,岂能补血哉?又方治阴毒一句,其言又为错矣。若与硫黄、附子及诸阳药,多寡相佐而行,则可以治阴中有伏阳也。若是阴毒,别无伏阳,杀人甚速矣。太清伏炼法云:硝能制伏阳精,解火石之毒,则不治阴可知,用者审详也。ghu中华典藏网

仲景治杂病三物厚朴汤ghu中华典藏网

厚朴 半斤  枳实 五斤  大黄 四两ghu中华典藏网

上以水一斗二升,煎厚朴、枳实取五升,内入大黄,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腹中转动矢气是也,更服一服下之,不效再服。易老治消渴在中,为顺气散。ghu中华典藏网

调胃承气汤加蒡子、寒水石为细末,炼蜜调服,治疫气大头病。加当归为涤毒散,治时气疙瘩,五发,疮疡,喉闭,雷头。大便软,升麻荷叶汤,阳震之象也。王朝奉举常器之 [1] 云:有大小便不通、气结一条。有大便不通,连服三承气汤及诸下汤不通者,多是气结必死矣。可针阴会穴,在两阴之间,此数有救得者,因此亦有承气内兼巴豆下而通者,不可不知,加郁李仁佳。蜜导、姜锐二法在后。气结者 [2] ,《食疗》云:酒服郁李仁四十九粒,更泻尤良。ghu中华典藏网

仲景厚朴七物汤  治腹痛胀满。ghu中华典藏网

厚朴 半斤  大黄 三两  生姜 五两  桂 二两  甘草 三两  大枣 十两  大枳实 五枚ghu中华典藏网

上以水一斗,煎取四升,去滓,温服八合,日三服。呕者,加半夏五合;下痢者,加大黄;寒多者,加生姜半斤。杨氏治身体肿满水气,急卧不得,郁李仁一大合,为细末,和曲搜作饼子与食,入口即大便通利,气便差。ghu中华典藏网

仲景桃仁承气汤,此下证脉在左手中,其热邪侵尽无形之气,则入有形血也。调胃承气汤加桂、桃仁引而入血也。此当在蓄血条下。ghu中华典藏网

仲景枳实理中汤  炼蜜作丸如桐子大,白汤下三十丸。ghu中华典藏网

深师消饮丸  治宿酒停饮,胸满呕逆,目视䀮䀮 [3] ,腹中水声痛,不思饮食。ghu中华典藏网

白术 二两  茯苓 半两  枳实 麸炒  干姜 各七钱ghu中华典藏网

上细末,蜜丸,桐子大,空心温水下三十丸,日三服,半月愈。ghu中华典藏网

仲景神奇枳实汤  治心下水。易老改二味作丸,老年内伤便软。ghu中华典藏网

梅师治痞方ghu中华典藏网

白术 泽泻ghu中华典藏网

生姜煎服,与枳术汤相合,四物作丸亦可。ghu中华典藏网

五苓平胃各半散  生姜调服治心下水。五苓加石膏、寒水石、甘草为甘露饮,又治心下水并饮酒水泻者,生姜调三五钱,清浊立分。ghu中华典藏网

雄黄锐散  治下部 疮。ghu中华典藏网

青葙子 雄黄 苦参 黄连 各三分  桃仁 去皮尖,一分ghu中华典藏网

上为散,以生艾捣汁和丸如枣核,绵裹内下部,扁竹汁更佳,冬无艾,只用散绵裹内亦得。狐惑与 皆为虫证,伤寒热入食少,肠胃空虚,三虫行作求食,蚀人五脏及下部为 病,其候齿无色,舌尽白,唇黑有疮,忽忽喜眠。上唇有疮,食其脏也;下唇有疮,食其肛也,害人甚急。治 ,桃仁汤、黄连犀角汤、雄黄锐散。ghu中华典藏网

小便不通例ghu中华典藏网

[4] 仲景猪苓汤  本少阴之剂,以其有五苓味三,故列阳明条下。又治中脘与脐下有水,或小便不通。ghu中华典藏网

猪苓 茯苓 泽泻 滑石 阿胶ghu中华典藏网

上每服五钱匕,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滓,内胶烊尽,温服,日三。小便不通,一切利小便药不效,以其服附子太过,消尽肺阴,气所不化,师用黄连芩解毒而得通。又刘子安病脑疽,服内托散后泄不止,小便大不通,亦消肺阴之过,诸药不效,郭子明辈用五苓木通导之愈秘,予用陈皮、茯苓、生甘草之类,肺气下行遂通,若止用利小便药,其不知本甚矣。ghu中华典藏网

《灵苑》 [5] 治五肿淋疾,劳淋、血淋、气淋、石淋至甚者,透格散。ghu中华典藏网

硝石 一两,无泥白者,研为细末,每服二钱ghu中华典藏网

虚人宜玄明粉。ghu中华典藏网

诸淋各依汤使于后:ghu中华典藏网

劳倦虚损,小便不出,小腹急痛,葵 [6] 菜子末煎汤,通后便须服补虚人参散;血淋,小便不出,时下血,疼痛满急;热淋,小便热,赤色,淋沥不快,脐下急痛,并用冷水调下;气淋,小腹满急,尿后常有余沥,木通煎汤下;石淋,茎中痛,尿不能出,内引小腹,膨胀急痛,尿下沙石,令人闷绝,将药末先入铫子内,隔纸炒至纸焦,再研细,温水调下。小便不通,小麦汤下。卒患诸淋,并宜冷调并空心,先调使药散如水即服之,更以汤使送下,服诸药不效者,服此即愈。三焦热淋,玄明粉主之,如石膏尤佳。本草云:玄明粉调下。刘禹锡云:偏主石淋并五淋难产。冷淋小肠不利,茎中急痛,用石斛叶为末,每服三钱,水一盏,葱白七寸,煎至六分,去柤 [7] ,食前温服。兼治吐血,去葱白不用。冷淋、热淋,俱用葱白连须,取其润而腻也。ghu中华典藏网

《千金翼》治淋,黄芩四两,袋贮之,水五升,煮三升,分三服。小便卒大数,非淋也,令人瘦,以石膏半斤,碾细,水一斗,煮五升,稍温饮五合抱朴子。石淋若不通,石在小肠中,觅取淋中药煎呷,有神效。ghu中华典藏网

抵圣散  治五淋,小肠不利,茎中痛。ghu中华典藏网

槟榔 面裹煨,三钱  赤芍药 一两ghu中华典藏网

上㕮咀,每服三钱,水一大盏,煎至七分,去柤,温服,食前。ghu中华典藏网

《千金》:难产经数日,不能生出,子死腹中,母欲死者瞿麦煎浓汁服。亦治竹木刺不得出肉者,服此瞿麦汁效。ghu中华典藏网

八正散 主治、修制并见《局方》ghu中华典藏网

大黄 瞿麦 木通 萹蓄 滑石 栀子 灯草 甘草 车前子 等分,水煎ghu中华典藏网

本证外又治饮食过度,前后阴间有疮,诸药不效,宜服此散,兼以马齿苋及青黛为散上之,可得痊愈。 出《衍义本草》马齿苋条下。ghu中华典藏网

瞿麦汤ghu中华典藏网

瞿麦 木通 各一两  甘草 三分  茯苓 黄芩 猪苓 滑石 萹蓄 通草 各一分ghu中华典藏网

上㕮咀,水煎服。渴,发热加瓜蒌根;小便赤加黄芩;小便少加车前子;小便涩淋加石韦、冬葵子、续随子;脐下悸动加桂枝、石韦。ghu中华典藏网

石韦散ghu中华典藏网

石韦 木通 瞿麦 各二两  王不留行 甘草 当归 芍药 以上各一两  滑石 白术 葵子 以上各三两ghu中华典藏网

上为细末,汤调服。ghu中华典藏网

六一散ghu中华典藏网

滑石 六两  甘草 一两ghu中华典藏网

上为细末,调服。加当归、井泉石为四血散,治衄血、吐血、便血。淋者加栀子;茎中痛加蒲黄;水泻加车前子,米饮调服。ghu中华典藏网

栀子散  治五淋。 见《钤注》ghu中华典藏网

车前子散  治水泻,完谷不化,三二年久不愈者,瘦弱气脱,诸药难治。ghu中华典藏网

车前子 去沙土,炒  陈皮 各二两  甘草 一两ghu中华典藏网

上为细末,米饮调下。ghu中华典藏网

立效散ghu中华典藏网

瞿麦 一两  甘草 三分  栀子 半两ghu中华典藏网

上㕮咀,连须葱白、灯草、生姜同煎。加连翘四两,桔梗一两,蜜丸,治瘿瘤结核。ghu中华典藏网

金钥匙散  治产后大小便不通、腹胀等证。ghu中华典藏网

滑石 蒲黄 各等分ghu中华典藏网

上为细末,酒调下。ghu中华典藏网

滑石治妇人过忍小便致胞转。滑石为末,葱白汤调下二钱或三钱。ghu中华典藏网

涂脐法  治大便不通。ghu中华典藏网

甘遂末内脐下,白面糊纸花子帖,仍及脐下近阴处,别用甘草汤服之。ghu中华典藏网

《伤寒类要》:腹痛满、不得小便及天行病,雄黄细末,蜜丸如枣核大,内溺孔中。雄黄灭瘢痕黑斑 [8] 。梅师治妊娠淋涩 [9] 不通,水道热,车前子、葵根水煎服之。ghu中华典藏网

蓄血  小便应秘而反自利甚,色白。ghu中华典藏网

小便自利。ghu中华典藏网

肾虚  下焦不收,胞有遗溺而频。ghu中华典藏网

杨氏产乳子母二方  治妇人妊娠小便不利。ghu中华典藏网

芜菁子末,水调服方寸匕,日二服。芜菁即蔓青也。ghu中华典藏网

麻仁例ghu中华典藏网

手阳明大肠经亦可利之,太阴津液不行之根。ghu中华典藏网

麻仁丸ghu中华典藏网

脾约丸ghu中华典藏网

神功丸ghu中华典藏网

润肠丸ghu中华典藏网

三脘丸ghu中华典藏网

五柔丸ghu中华典藏网

三和散ghu中华典藏网

七圣丸ghu中华典藏网

七宣丸ghu中华典藏网

大麻仁丸风热燥寒秘用半硫丸、快活丸。ghu中华典藏网

大麻仁丸ghu中华典藏网

仲景麻仁丸 古方料  治脉实多汗,浮芤相搏为胃热,浮涩相搏为便难,此三者皆燥而损湿,故曰脾约。 一斤,去皮尖,熬,研作脂ghu中华典藏网

麻仁 二升  芍药 半斤  枳实 半斤  大黄 一斤  厚朴 一尺  杏仁ghu中华典藏网

上六味为细末,炼蜜丸如桐子大,饮下十丸,日三服,渐加,以和为度。ghu中华典藏网

活人脾约丸  见料大抵溲数则大便难。ghu中华典藏网

麻仁 半斤  芍药 大黄 各二两  厚朴 二两半  枳实 杏仁 各二合半ghu中华典藏网

上细末,炼蜜丸桐子大,饮下十丸,未和益之。汗多、胃热、便难,三者皆燥而乏液,故曰脾约,脾约者,束置而不行也。ghu中华典藏网

《千金翼》并 [10] 范汪、张文仲、崔氏等方,煎与仲景同。许学士治年老虚人秘。ghu中华典藏网

大麻仁紫苏子 各半合ghu中华典藏网

上碾烂,取汁,分二作粥食之,后不服药而愈。ghu中华典藏网

局方大麻仁丸 主治、修制并见《局方》ghu中华典藏网

陈皮 杏仁 木香ghu中华典藏网

润肠丸 蜜丸ghu中华典藏网

陈皮 丁香ghu中华典藏网

血加桃仁。ghu中华典藏网

活人五柔丸 主治、修制并见《局方》ghu中华典藏网

大黄 前胡 半夏 苁蓉 酒浸  当归 芍药 茯苓 细辛 葶苈ghu中华典藏网

上蜜丸桐子大,温水下二十丸。ghu中华典藏网

局方中三和汤散ghu中华典藏网

活人神功丸 主治并见《局方》ghu中华典藏网

麻仁 五两,研  人参 半两  大黄 诃子肉 [11] 各二两ghu中华典藏网

上细末,炼蜜丸桐子大,温水下二十丸。产后秘者,米饮下。ghu中华典藏网

局方七宣丸 主治、修制并见《局方》  东垣云:治在脉则涩,在时则秋 [12] 。ghu中华典藏网

大黄 枳实 木香 柴胡 桃仁 甘草 诃子皮ghu中华典藏网

上炼蜜丸,如桐子大,米饮下二十丸。ghu中华典藏网

七圣丸 主治、修制并见《局方》  东垣云:治在脉则弦,在时则春。ghu中华典藏网

槟榔 木香 川芎 羌活 桂心 大黄 郁李仁ghu中华典藏网

上炼蜜丸,桐子大,温水下十五丸。ghu中华典藏网

活人三脘散 主治、修制并见《局方》ghu中华典藏网

独活 白术 陈皮 木香 甘草 大腹皮 紫苏 木瓜 沉香 川芎 槟榔ghu中华典藏网

上㕮咀,水煎服。ghu中华典藏网

半硫丸  治老弱虚人大便秘者,此能利之。《易简》云:此润剂也。ghu中华典藏网

硫黄 半夏 主治、修制并见《局方》条下ghu中华典藏网

快活丸 治中满虚痞,此燥剂也。ghu中华典藏网

良姜 干姜 枳实 陈皮 木香 吴茱萸ghu中华典藏网

上细末,面糊丸桐子大,生姜陈皮汤下。ghu中华典藏网

海藏己寒丸  此丸不僭上,阳生于下。ghu中华典藏网

治阴 [13] 证服四逆辈,胸中发热 [14] 而渴者,或数日大便秘,小便赤涩。服此丸上不燥,大小便自利。ghu中华典藏网

肉桂 附子炮 乌头炮 良姜 干姜 芍药 茴香 各等分ghu中华典藏网

上细末,米糊丸桐子大,空心温水下五七十丸,或八九十丸,食前亦得,酒醋、糊丸俱可 [15] 。仲景云:趺阳脉浮而涩,浮则胃气强,涩则小便数,浮涩相搏,大便则难,主病人溲数、大便亦难。海藏云:已寒上五味虽热者,芍药、茴香润剂引而下之,阴得阳而化,故大小自通,如得春和之阳,冰自消矣。ghu中华典藏网

五燥大便秘:ghu中华典藏网

东方 其脉弦,风燥也,宜泻风之药治之。ghu中华典藏网

独活 羌活 防风 茱萸 地黄 柴胡 川芎ghu中华典藏网

南方 其脉洪,热燥也,宜咸苦之药治之。ghu中华典藏网

黄芩 黄连 大黄 黄柏 芒硝ghu中华典藏网

西南方 其脉缓,土燥也,宜润温之药治之。ghu中华典藏网

芍药 半夏 生姜 乌梅 木瓜ghu中华典藏网

西方 其脉涩,血燥也,宜滋血之药治之。ghu中华典藏网

杏仁 麻仁 桃仁 当归 气结用木香 槟榔 枳实 陈皮 地黄 郁李仁ghu中华典藏网

北方 其脉迟 [16] ,寒燥也,宜温热之药治之。ghu中华典藏网

当归 肉桂 附子 乌头 硫黄 巴豆 去皮  良姜ghu中华典藏网

仲景:吐下之后,不大便五六日,至十余日,日晡所发潮热,不恶寒,独语如见鬼状,剧者发则不识人,循衣摸床,惕而不安,微喘,但发热谵语者 [17] ,属大承气汤:ghu中华典藏网

枳实 厚朴 大黄 芒硝 另入ghu中华典藏网

上煎如常法,一服利者止,不必尽剂。《千金翼》并同。海藏云:此治下之后,大便涩也。循衣摸床者,热之极也。自气而之血,上而下之至厥阴之分,循衣摸床,撮空,惕而不安,掷手扬视,手太阴也,此下而复上也,热而不得出,故厥阴复传于太阴也。ghu中华典藏网

地黄黄连汤  治妇人血气 [18] 证,因大脱血,崩漏或前后血,因而枯燥,其热不除 [19] ,循衣、撮空、摸床,闭目不省,掷手扬视,摇动不宁,错语失神,脉弦浮而虚,内燥热之极也,气粗鼻干而不润,上下通燥,此为难治,当服此药。ghu中华典藏网

防风 二两  川芎 当归 生地黄 各七钱  栀子 黄连 各三钱  黄芩 赤芍药 各二钱ghu中华典藏网

上㕮咀,每服三钱,水二盏,煎七分,取清饮,无时徐徐与之。若脉实者加大黄下之。大承气汤,气药也,自外而内之内者用之;地黄黄连汤 [20] ,血药也,自内而之外者用之。血气合病,循衣撮空,其证相同。自气而之血,血而复之气,大承气汤下之也;自血而之气,气而复之血,地黄黄连汤主之。二者俱不得大便。东垣先生议论撮空证并见《难知》。许学士云属厥阴,洁古云属太阴,自下而上也。ghu中华典藏网

蓄血例ghu中华典藏网

衄血,蓄血上焦;心下手不近,蓄血中焦;且脐腹小肿大痛,蓄血下焦。蓄血上焦,或呕或衄或吐。此胸中手不可近也。ghu中华典藏网

活人犀角地黄汤  易老云:此药为最胜。ghu中华典藏网

犀角 如无,以升麻代之  芍药 生地黄 牡丹皮ghu中华典藏网

上㕮咀,水煎服。热多者加黄芩;脉大来迟,腹不满自言满者,无热也,不用黄芩。升麻与犀角性味主治不同,以升麻代之,以是知引入阳也,治疮疹大盛。如元虚人,以黄芩芍药汤主之。ghu中华典藏网

活人黄芩芍药汤  治虚不能饮食,衄血吐血。ghu中华典藏网

白芍药 黄芩 甘草ghu中华典藏网

二药治伤寒衄血、吐血、呕血。一法加生姜、黄芪。ghu中华典藏网

地黄散  治衄血往来久不愈。ghu中华典藏网

生地黄 熟地黄 地骨皮 枸杞子ghu中华典藏网

上等分,焙干为细末,每服二钱,蜜汤调下,无时。ghu中华典藏网

犀角地黄汤  治心经邪热,及言语蹇涩,发狂,心惕恍惚,惑忘之疾。ghu中华典藏网

生犀角 朱砂 黄连 牡丹皮 甘草 各一钱  白茯苓 生地黄 各一钱半ghu中华典藏网

上为粗末,水煎。钱氏又治伤寒少阳阳明合病。ghu中华典藏网

必胜散  治男女血妄行、吐血、呕血、咯血、衄血。ghu中华典藏网

人参 当归 熟地黄 小蓟根 川芎 蒲黄 乌梅肉ghu中华典藏网

上等分,粗末,水煎,去滓,无时温服。ghu中华典藏网

柏皮汤  治衄血、吐血、呕血皆失血虚损,形气不理,羸瘦不能食,心忪少气,燥渴发热。ghu中华典藏网

生地黄 甘草 黄柏 白芍药 各一两ghu中华典藏网

上㕮咀,用醇酒三升渍之一宿,以铜器盛,米饮下蒸一炊时久,渍汁半升,食后时服,对病增损。《肘后》用熟地黄,水酒煎,饮清。ghu中华典藏网

芪石汤  治产后血迷,不省人事。ghu中华典藏网

海浮石 研  黄柏 末  陈皮 去白  甘草 各等分ghu中华典藏网

上为细末,陈米饮调下三五钱,才分娩连三服至差,更无产后病。大破血,点鸡冠上化水为验。ghu中华典藏网

治室女月露滞涩、心烦恍惚:ghu中华典藏网

铅白霜细碾为末,每服一钱,地黄汁一合调下,如无汁,生地黄煎水亦得。治鼻衄血,铅白霜末,新水调下一字。ghu中华典藏网

蓄血中焦:ghu中华典藏网

仲景桃仁承气汤  此即心下手不可近。ghu中华典藏网

易老用此独治中焦,以其内有调胃承气之汤。ghu中华典藏网

桃仁 大黄 甘草 芒硝ghu中华典藏网

上治牙齿等蚀,数年不愈,当作阳明蓄血治之,此药为细末,炼蜜丸桐子大服之。好饮辈多有此疾,屡服有效。ghu中华典藏网

蓄血下焦:三焦蓄血,脉俱在左手中。ghu中华典藏网

张仲景抵当汤 修制并见本方ghu中华典藏网

水蛭 虻虫 各三十个  桃仁 二十个  大黄 三两ghu中华典藏网

上剉,水煎服。ghu中华典藏网

许州陈大人 [21] 传张仲景百劳丸 治一切痨瘵积滞,疾不经药,坏证者宜服。ghu中华典藏网

当归 炒  乳香没药 各一钱  虻虫 十四个,去翅、足  人参 二钱  大黄 四钱  水蛭 十四个,炒  桃仁 十四个,浸,去皮、尖ghu中华典藏网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桐子大,都作一服,可百丸,五更用百涝水下,取恶物为度,服白粥十日。 百涝水,勺扬百遍,乃仲景澜水也。ghu中华典藏网

抵当丸与汤  四味同,但分两减半,捣细,水调服。前之百劳丸,乃是此抵当丸内加人参、当归、没药、乳香,蜜丸,澜水下。ghu中华典藏网

通经丸  方乃仲景抵当丸内加穿山甲、广荗、桃仁、肉桂,蜜丸。妇人伤寒妊娠不可以此丸下,当以四物 [22] 大黄各半汤下之,在厥阴例四物汤条 [23] 下。ghu中华典藏网

四血散 出《诊治明理论》  治鼻血、口血、大小便血,服时随病上下,食前后。ghu中华典藏网

紫苏 丹参 蒲黄 滑石ghu中华典藏网

上各等分,细末调。ghu中华典藏网

又方卫州张推官在戡院,王公以职医官 [24] 直夜 [25] ,口传此方,治人效者,不可胜数,寻常凝滞,其效尤速,任冲不调,经脉闭塞,渐成癥瘕。ghu中华典藏网

虻虫 面炒,四十个  水蛭 炒,四十个  斑蝥 去翅、足,炒  杜牛膝 各一 [26] 两  当归 红花 各三钱  滑石 二钱半ghu中华典藏网

上细末,每服一钱,生桃仁七个,细研,入酒调下。如血未通,再服,以通为度,食前。ghu中华典藏网

《韩氏微旨》方:ghu中华典藏网

地黄汤  治病人七八日后,两手脉沉迟细微,肤冷,脐下满,或喜,或妄,或狂,或躁,大便实而色黑,小便自利者,此蓄血证具也。若年老及少年气虚弱者,宜此方主之。ghu中华典藏网

生地黄 自然汁一升,如无生地黄,只用生干地黄末,一两  生藕 自然汁半升,如无藕,以蓟刺汁半升,如无蓟刺汁,用刺蓟末一两  蓝叶 一握,切碎,干者,末,半两虻虫三十个,去足、翅,炒黄  大黄 一两,剉如骰子大  桃仁 半两,麸炒  水蛭 十个ghu中华典藏网

上同一处,水三升半,同慢火熬及二升以来,放冷,分三服,投一服至半日许,血未下,再投之。此地黄汤比抵当汤丸,其实甚轻也。如无地黄汁与藕汁,计升数添水同煎。ghu中华典藏网

生漆汤病人七八日后,两手脉沉细而数,或关前脉大,脐下满,或狂走,或喜妄,或谵语,不大便,小便自利,若病人年少气实,即血凝难下,恐抵当丸力不能及,宜此。ghu中华典藏网

生漆汤ghu中华典藏网

生地黄汁 一升,如无汁,只用生干地黄三两半  犀角 一两,镑为末  大黄 三两,剉碎如骰子大  桃仁 三十个,拍碎ghu中华典藏网

上作一处,用水三升,好酒一升,慢火熬三升以来,倾出,滤去滓,再入锅,投点光生漆一两半,再熬之,至二升即住,净滤去滓,放冷,作三服,每投服候半日许,血未下,再投一服,候血下,即止服药。如无生地黄汁,更添水一升同煎。ghu中华典藏网

海藏云:蓄血可用仲景抵当汤丸,恐庸医不知药性,用之大过,有不止损血之候,老弱虚人之禁也,故立生地黄汤 虻虫  、 水蛭、大黄、桃仁  内加生地黄、干漆、生藕、蓝叶之辈也。又云:生漆汤一方,亦恐其抵当汤丸下之大过也,是以知干漆为破血之剂,比之抵当汤则轻,用之通则重,用之破积治食则重也。食药内干漆、硇砂非气实不可用也。ghu中华典藏网

活人大黄汤  治阳毒伤寒未解,热结在内,恍惚如狂者。ghu中华典藏网

桃仁 二十个,麸炒黄  官桂 七钱,去皮  大黄 一两  甘草 一两  芒硝 二钱半  木通 一两  大腹皮 一两ghu中华典藏网

上㕮咀,每服四钱,水一钟,煎至六分,去柤,温服,无时。此方细末,炼蜜丸,桐子大,温酒下二三十丸,治妇人经闭或不调。上妇人经闭或不通,当在此条下,亦在少阳例。经云:二阳之病发心脾,不得隐曲,女子不月。注云:男子少精亦同。若登高坠下,重物撞打,箭镞刃伤,心腹胸中停积,郁血不散。以上中下三焦部分分之,以易老犀角地黄汤、桃仁承气汤、抵当汤丸之类下之,亦有以小便同酒煎治之者,更有内加生地黄、当归煎服者,亦有加大黄者。又法:虚人不禁下之者,以四物汤加穿山甲煎服妙。亦有同花蕊石散以童子小便煎服或酒调下。此药与寒药正分阴阳,不可不辨也。若瘀血已去,以复元通气散加当归煎服亦可。又法:筋骨损伤,用左经丸之类,或用草乌头、枣肉为丸服之,以行诸经者,以其内无瘀血,改用之。药剂寒热温凉不一,惟智者能择之而不可偏执也。ghu中华典藏网

掌中金丸  治妇人干血气。ghu中华典藏网

穿山甲 炮  草乌头 猪牙皂角 各二钱  苦丁香 苦葶苈 川椒 甘草 白附子 巴豆 各一钱。合 [27] 用研ghu中华典藏网

上为细末,生葱绞汁,和丸弹子大,每服一丸,新绵包定,内阴中,一日即白,二日即赤,三日即血,神效。ghu中华典藏网

五通丸  治妇人月水不通,脐腹硬痛,寒热盗汗。ghu中华典藏网

干漆 炒  红花 丁香 牡丹皮 当归 官桂 广荗 各半两ghu中华典藏网

上醋丸,桐子大,每服三十丸,当归酒下,米饮亦得。ghu中华典藏网

女子不月,帝曰:何以知其妇人之怀子也?岐伯曰:身有病而无邪脉。若身有病而脉亦病,尺亦不至,是经不调也,胞闭亦同。ghu中华典藏网

桃花散  治室女经闭不通,五心烦热。ghu中华典藏网

红花 当归 杜牛膝 桃仁 炒,去皮ghu中华典藏网

上等分,每服三钱,温酒调下。ghu中华典藏网

通经丸  治室女经不通,或疼痛或瘕。ghu中华典藏网

桂心 大黄 青皮 干姜 川乌头 炮  川椒 广荗 干漆 炒  当归 桃仁ghu中华典藏网

上为细末,先以四钱,米醋熬成膏,和余末七钱,丸桐子大,空心醋汤下,加至三十丸,温酒亦得。ghu中华典藏网

结胸例ghu中华典藏网

大小陷胸汤丸 主治并见仲景本方ghu中华典藏网

仲景大陷胸汤ghu中华典藏网

大黄 芒硝 甘遂ghu中华典藏网

上先煮大黄至八分,去滓,下硝,一沸止,后调甘遂末一字,温服,利止后服。ghu中华典藏网

小陷胸汤ghu中华典藏网

大黄 黄连 栝蒌实ghu中华典藏网

上水二盏,先煮栝蒌实至一盏半,下诸药,煎取八分,温服,未利再服,下黄涎。ghu中华典藏网

大陷胸汤ghu中华典藏网

大黄 葶苈 芒硝 杏仁ghu中华典藏网

上上二味为末,下二味研,和末如弹子大,每服一丸,入甘遂末半字,白蜜少许,水二盏半,煎至一盏,顿服,一宿未利,再服。ghu中华典藏网

活人大陷胸汤 主治并见本经ghu中华典藏网

桂枝 甘草 人参 各三两  大枣 三枚  栝蒌实 一枚,去皮,用四分之一ghu中华典藏网

上剉麻豆大,水二盏,煎至八分,去柤,温服,胸中无坚物者勿服。ghu中华典藏网

治结胸圣饼子灸法ghu中华典藏网

黄连 七两  巴豆 十四枚,通去皮用ghu中华典藏网

上为细末,唾和成膏,安填入脐中,以艾炷灸其上,候透方止,神效。许学士治结胸,内药脐中,并见前治 [28] 法。ghu中华典藏网

本草治结胸,蛴螬一个,碾,生绢绞汁,井花水调下。后见少阳 虫丸条。ghu中华典藏网

王朝奉云:大小陷胸汤丸不效,宜增损理中丸:ghu中华典藏网

干姜 炮,半两  人参 栝蒌 甘草 牡蛎 各二 [29] 两  枳实 炒  , 二十四个  黄芩 去皮,枯,一两  白术 二两ghu中华典藏网

上细末,炼蜜丸弹子大,白汤半盏煎服,不歇复与之,不过五六服,胸中豁然矣。用药神速,未尝见也。本方渴加瓜蒌根,不渴者除之。汗者加牡蛎,不汗者勿用。ghu中华典藏网

宿食停留结胸具见《微旨》方。此非若已病饮水过多,成水结胸也,韩氏茯苓陷胸汤主之。ghu中华典藏网

妇人血结胸:海蛤散在少阴仲景大 丸后。《活人》治妇人伤寒,血结胸膈而痛,不可抚近者宜。ghu中华典藏网

海蛤散  治妇人血结胸,法当刺期门,仲景无药,此方疑非仲景之言,然而颇有理,姑存之。ghu中华典藏网

海蛤 一两  滑石 一两  芒硝 半两  甘草 一两ghu中华典藏网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鸡子清调下,小肠通利则胸膈血散,膻中血裹则小肠壅滞,胸中血不流,宜此方。若便利血行,宜ghu中华典藏网

仲景文蛤散  治病在阳应以汗解之,反以冷水噀之,若灌之,其热被劫 [30] 不得去,弥更益烦,肉上粟起,意欲饮水,反不渴,宜文蛤散。若不差者,服五苓散。寒实结胸无热证者,与三物白散。庞安常云小陷胸丸,非也。文蛤一两,为散,沸汤和服方寸匕。ghu中华典藏网

《外台》治五蒸五方,内有芒硝、苦参、蜜及青葙、艾叶、大黄、石膏、生地黄之类,皆不出汤液,用者各随经虚实、内外、浅深治之,尽矣。ghu中华典藏网

古今录验解五蒸汤ghu中华典藏网

甘草 一两  竹叶 二把  茯苓 人参 知母 黄芩 各二两  干地黄 葛根 石膏 [31] 碎。各三两  粳米 一合ghu中华典藏网

上十味,以水九升,煮取二升半,分为三服,亦可以水三升,先 [32] 煮小麦一升,乃煮药。忌海藻、菘菜、芜荑、米醋,《范汪》同。一方无甘草、茯苓、人参、竹叶。ghu中华典藏网

又: 五蒸丸ghu中华典藏网

乌梅 鸡骨 紫菀 芍药 大黄 黄芩 细辛 各五分  知母 四分  矾石 炒,二分  栝蒌 桂心 各三分ghu中华典藏网

上十一味,细末,蜜和丸桐子大,饮服十丸,日二。忌生姜、生菜。一方无桂心。自汗者,加地骨皮;无汗者,加柴胡根。ghu中华典藏网

五蒸:ghu中华典藏网

实热 黄连、黄芩、黄柏、大黄。ghu中华典藏网

虚热 乌梅、秦艽、柴胡、气也;青蒿、鳖甲、蛤蚧、小麦、牡丹皮,血也。ghu中华典藏网

肺 鼻干  乌梅、紫菀、天门冬、麦门冬。ghu中华典藏网

皮 舌白唾血  石膏、桑白皮。ghu中华典藏网

肤 昏昧嗜卧  牡丹皮。ghu中华典藏网

气 遍身气热、喘促鼻干  人参、黄芩、栀子。ghu中华典藏网

大肠 鼻口孔干痛  芒硝、大黄。ghu中华典藏网

脉 唾白浪语,经络血脉缓急不调  当归、生地黄。ghu中华典藏网

心 舌干  黄连、生地黄。ghu中华典藏网

血 发焦  地黄、当归、桂心、童子小便。ghu中华典藏网

小肠 下唇焦  木通、赤茯苓、生地黄。ghu中华典藏网

脾 唇焦  芍药、木瓜、苦参。ghu中华典藏网

肉 食无味而呕  芍药。ghu中华典藏网

胃 舌下痛  石膏、粳米、大黄、芒硝、葛根。ghu中华典藏网

肝 眼黑  前胡、川芎、当归。ghu中华典藏网

筋 中焦  川芎、当归。ghu中华典藏网

胆 眼白失色  柴胡、栝蒌。ghu中华典藏网

三焦 作寒作热  石膏、竹叶。ghu中华典藏网

肾 两耳焦  石膏、知母、生地黄、寒水石。ghu中华典藏网

脑 头眩闷  羌活、地黄、防风。ghu中华典藏网

髓 髓沸、骨中焦  当归、地黄、天门冬。ghu中华典藏网

骨 齿黑、腰痛、足逆、变疳、食减 [33] 鳖甲、当归、地骨皮、牡丹皮、生地黄。ghu中华典藏网

肉 [34] 肢细趺肿,脏腑俱热  石膏、黄柏。ghu中华典藏网

胞 小便黄赤  生地黄、泽泻、茯苓、沉香、滑石。ghu中华典藏网

膀胱 左耳焦  泽泻、茯苓、滑石。ghu中华典藏网

凡此诸蒸,皆因热病后食肉、油腻、行房、饮酒犯之而成,久蒸不得除,变成疳病,即死矣。上二方数条当在前《外台》五蒸议论条下。ghu中华典藏网

仲景蜜导煎法外,又有猪胆和醋法灌谷道中,崔氏依仲景法,亦用猪胆汁灌下部中,立通。又有姜兑一作锐法:削生姜如小指长,二寸,盐涂之,内下部中,立通,虚人不可下者宜用,以其先结后溏也。崔氏云:若胃有燥屎,令人错语,宜承气汤。若大便利,错语,宜黄连解毒汤。又云:承气汤旧有芒硝,以其有毒,故去之,用之甚安。如服汤不得利者,用姜兑法。用此又不得利者,始可用加芒硝汤下之。海藏云:古人详细不妄用如此,今人好用凉药过泄之者,宜观此为鉴戒也。以上诸蒸,或脏病,或腑病,或脏腑俱病,脉络气血,交经相连,用药皆当合而用之,君臣佐使,上下奇偶,表里虚实,逆从通塞,汗下吐补,俱在其中矣。ghu中华典藏网

[1]常器之:宋代医家。名颖士。南宋绍兴二十四年(1154)为国医,术精,尤长于伤寒之诊治。于《伤寒论》颇有研究。ghu中华典藏网

[2]者:原作“会”,据《食疗本草》改。ghu中华典藏网

[3]䀮(huāng荒)䀮:视物不明貌。ghu中华典藏网

[4]例:原作“利”,据正文标题改。ghu中华典藏网

[5]灵苑:即《灵苑方》,宋·沈括撰。原书已佚,佚文散见于《证类本草》《幼幼新书》等后世医药著作中。ghu中华典藏网

[6]葵:原作“菜”,据《医学纲目》卷十四引《灵苑方》改。ghu中华典藏网

[7]柤(zhā渣):古同“渣”,渣滓。ghu中华典藏网

[8]斑:原作“发”,据医理改。:“”。ghu中华典藏网

[9]涩四库本作沥ghu中华典藏网

[10]并:原作“拜”,据嘉靖本改。:“”。ghu中华典藏网

[11]肉四库本作皮ghu中华典藏网

[12]东垣云……在时则秋:此句原在下文“米饮下二十丸”下,据下方“七圣丸”体例,故移于上。ghu中华典藏网

[13]阴:原作“阳”,据正脉本、嘉靖本改。ghu中华典藏网

[14]热:正脉本、嘉靖本均作“燥”。ghu中华典藏网

[15]可:原作“得”,据“正脉本”改。ghu中华典藏网

[16]迟:此下原衍“缓”字,据嘉靖本删。ghu中华典藏网

[17]者:此下原有“上 则戏,今慌语也”句,据《伤寒论》阳明病篇删。ghu中华典藏网

[18]气:正脉本作“风”字。ghu中华典藏网

[19]其热不除:原作“阴热不”,据正脉本改。ghu中华典藏网

[20]气药也……黄连汤:原无,据正脉本补。ghu中华典藏网

[21]人:嘉靖本作“夫”。ghu中华典藏网

[22]物:此下原衍“汤”字,据卷十一“四物汤例”删。ghu中华典藏网

[23]条:原作“调”,据文义改。ghu中华典藏网

[24]官:四库本作“宿”。ghu中华典藏网

[25]直夜:夜间值班。ghu中华典藏网

[26]一:四库本作“二”。ghu中华典藏网

[27]合:正脉本作“全”。ghu中华典藏网

[28]治:原作“活”,据嘉靖本改。:“”。ghu中华典藏网

[29]二四库本作三ghu中华典藏网

[30]被劫:原作“蔽却”,据《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改。ghu中华典藏网

[31]石膏:四库本此药剂量为“二两”。ghu中华典藏网

[32]先:原无,据“正脉本”补。ghu中华典藏网

[33]减:原作“藏”,据正脉本改。ghu中华典藏网

[34]肉:原作“内”,据四库本改。ghu中华典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