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好古

王好古
  • 姓名:王好古
  • 别名:字进之,号海藏
  • 性别:
  • 朝代:元代
  • 出生地:赵州(今河北赵县)人
  • 出生日期:1200
  • 逝世日期:1264年
  • 民族族群:

王好古(1200—1264年)元代医学家。字进之,号海藏。赵州(今河北赵县)人。通经史,好医学,曾跟随金代名医李杲等学习,精通医术。曾为赵州医学教授,兼提举管内医学。他在医理上,重视内因在辩证上的意义,认为内伤或外感病都可按六经辨证论治,并主张温补脾肾。对治疗斑疹等疾患亦有不少可取的论述。1236年,他撰有《阴证略例》1卷,其以阴证伤寒难以辨识与治疗,遂采掇前人有关学说,参附个人见解,专以阴证设论,按病举例说明。全书叙述阴证颇详,首列《内经》阴阳脉例,次叙张洁古及作者的内伤三阴例,续举伊尹、扁鹊、张仲景、许叔微、韩祇和诸例,证方俱备,有论有辩,审证用药,颇有条理。书末附作者经验。该书虽为阴证伤寒而设,亦可作为研究内科杂病阴证的参考。1289年,他又撰《汤液本草》3卷。卷上为药性总论部分,选辑李杲《药类法象》、《用药心法》的部分内容,并作了若干补充,卷中、下分论药物,共收药物238种,所论药性均据药物归经的特点,强合药物的气味阴阳,升降浮沉等性能予以发挥,并附引了有关名家的论述。他还著有《此事难知》、《医垒元戎》、《斑论萃英》、《活人节要歌括》等书。另有《医家大法》、《仲景详辨》、《伤寒辨惑论》等书,未见刊行。

猜你喜欢的书

快乐的科学

快乐的科学

《快乐的科学》是尼采中期的代表作,编者甚至认为它在尼采哲学中具有“中心地位”,主要是因为它有承上启下的意义。该书主体部分由五部箴言/格言组成,共有383节;开头部分是德语韵律短诗,标题取自诗人歌德的同名小歌剧《戏谑、诡计与复仇》;结尾部分(附录)则是尼采作于西西里岛的一组诗,立题为“自由鸟王子之歌”。从这本书开始,尼采作为哲学家越来越走向孤独,越来越偏离严格学术的方法理想。尼采此时已经形成了成熟的箴言体哲学写作风格,它超越科学和艺术,又将两者合一,构成一种“快乐的科学”。《快乐的科学》被视为《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的先声,也是尼采最重要的著作之一,在尼采的一生中处于中心的位置,它也是尼采采用哲学的叙述方式最成功的尝试。身为哲学家的尼采与科学对立,又以哲学家的身份抗拒艺术,同时也抗拒哲学家的语言。尼采处在艺术和科学的彼岸,为这个主题倾注了持续不断的热情,这部作品正是这种热情的成果。本书提供了一种新的人类精神中关于科学和艺术问题的解决办法,尼采并不是要压抑和抑制科学和艺术,而是将二者置于一个美化的领域使之共存。

筼窗集

筼窗集

筼[yún]窗集,诗文别集。宋陈耆卿著。十卷。宋赵希弁《郡斋读书志·附志》载《筼窗初集》三十卷,《续集》三十八卷。清倪灿、卢文弨《宋史·艺文志补》亦只载《筼窗文集》,但不著其卷数。原本久佚,清修《四库全书》时,从《永乐大典》中辑得文一百三十一篇,诗三十八首,词四首,厘为十卷。收入《四库全书》。卷首有自序,叶適、吴子良序。中如《荆溪林下偶谈》卷二所称之《代谢希孟上钱相启》、卷四所载《为游仲鸿谥义》之类,均已亡缺,所存仅十之一二。四首词中,亦只两首《鹧鸪天》为陈耆卿作。栾贵明《四库辑本别集拾遗》又从今存《永乐大典》中辑出四库馆臣漏辑者十三条。今所传本除上述外,另有《筼窗集》十卷,《补遗》一卷,见《台州丛书己集》。

重修福建台湾府志

重修福建台湾府志

地方志。纂辑刘良壁,字省斋,湖南衡阳人。1737年(乾隆二年)任台湾府知府。1740年升分巡台湾道。同年10月开始重修府志,至翌年五月书成。除卷首圣谟一卷外,凡二十卷。依次为:星野、建置沿革、山川、疆域、城池、风俗、田赋、户役、典礼、兵制、学校、公署、职官、名宦、选举、人物、古迹、杂记、艺文十九篇。中职官篇分为两卷,余各为一卷。书中县、厅分志,已与前修高、周两志不同。通称刘志。1961年台湾银行经济研究室将其收入《台湾文献丛刊》第74种出版。

佛光教科书

佛光教科书

《佛光教科书》从一九九五年着手,历五年终于在佛教东传两千年纪念前夕汇编完成。本书由星云法师编定纲目,佛光山子弟参与,众多因缘聚合得以圆满定谳。《佛光教科书》全套共有十二册,每册含二十课,每课以两千字左右为篇,前后的分类是以基本概念及多元化学习为目标。内容受限于篇幅,教者、研读者可以多参考注释,有时注释更能表达主题的说明,至于图片、习题更有待各个教者、研读者运用。《佛光教科书》并非以学者专家为主要读者对象,而是为亟需了解佛教的初学者所编印,内容着重在佛教基本知识的强化,因此学术性的研究推论及考据,不属于本《教科书》的范围。

日本国承和五年入唐求法目录

日本国承和五年入唐求法目录

日本国承和五年入唐求法目录,一卷,日本圆仁撰,编号二一六五。

马有八态譬人经

马有八态譬人经

一卷,后汉支曜译。经中说恶马有八态,以譬恶比丘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