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禹锡

- 姓名:刘禹锡
- 别名:字梦得
- 性别:男
- 朝代:唐代
- 出生地:洛阳(今属河南)人
- 出生日期:772年
- 逝世日期:842年
- 民族族群:
刘禹锡(772年~842年),唐代诗人。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贞元九年(793)进士及第。后又登博学宏辞科制举。贞元十一年,登吏部取进士科,授太子校书。贞元十六年,任徐泗节度使掌书记,改扬州掌书记。贞元十八年调补京兆渭南县主簿。贞元十九年,任监察御史。贞元二十一年(即永贞元年·805)参加了以王叔文为首的“永贞革新”。革新失败后,被贬为连州刺史,途至荆南,又贬为朗州司马。元和十年(815),被召还京都,因写《元和十年自朗州召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诗,触怒权贵,再次被贬为播州刺史,改授连州刺史。长庆二年(822),转夔州刺史。长庆四年转和州刺史。宝历二年(826),任主客郎中分司东都。大和二年(828)入朝为主客郎中,充集贤殿学士。大和三年转礼部郎中兼集贤殿学士。大和五年出任苏州刺史。大和八年移汝州刺史。大和九年为同州刺史。开成元年(836),迁太子宾客,分司东都。开成五年改秘书监分司。武宗会昌元年(841),加检校礼部尚书,兼太子宾客。会昌二年卒。赠户部尚书。
在柳宗元去世前,刘禹锡与柳宗元交谊最深,世称“刘柳”;后期与白居易唱和颇多,并称“刘白”。刘禹锡是一位进步的政治家、思想家,他具有朴素唯物论的思想,著有哲学论著《天论》。其诗歌创作具有多方面的成就,如《飞鸢操》、《聚蚊谣》等政治讽刺诗,用比兴寄寓对时政的不满;《西塞山怀古》、《金陵五题》、《乌衣巷》等怀古诗,借古喻今,表现出对国家命运的担忧,《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在写景抒情中寓以深邃的思想,其中“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两句,被白居易称为“神妙”之笔;《竹枝词》、《杨柳枝词》、《浪淘沙》、《踏歌行》等是他谪居巴楚时向民歌学习的优秀成果,这些诗健康开朗,清新流畅,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和生活气息。胡震亨评其诗“气该今古,词总华实,运用似无甚过人,却都惬人意,语语可歌”(《唐音癸签》卷7)。刘禹锡的文以《陋室铭》最著名。《新唐书·艺文志》著录《刘禹锡集》40卷。此外尚有《刘白唱和集》3卷,《汝洛集》1卷,《彭阳唱和集》3卷,《吴蜀集》1卷,所收均为与他人唱和之作。今传《刘梦得文集》(一名《刘宾客文集》)30卷,外集10卷。《全唐诗》卷354至365存其诗12卷,《全唐诗续补遗》卷7于《刘梦得集》外补诗2首。《全唐文》卷599至610存其文12卷,《唐文拾遗》卷25存其文2篇。关于刘禹锡的研究著作有吴汝煜《刘禹锡传论》(陕西人民出版社1988年出版)等。
刘禹锡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灾难之城
莱特镇原本是个安详和睦的市镇,并以莱特国家银行总裁约翰·莱特为首的家族为中心,直到莱特家族出现了崩毁…… 莱特二女儿诺拉与银行积极上进、独立自主的银行首席出纳员吉姆·海特有了婚约,约翰特地送给小俩口一栋新装潢的房子,作为结婚礼物,吉姆却在此时无声无息的离开莱特镇。婚礼取消,小屋也不住人了,其他住进小屋的人也都心脏衰竭致死,因而被冠上“灾难之屋”的称号。 埃勒里·奎因来到莱特镇,租下“灾难之屋”,也踏进莱特家族的生活,甚至偷偷喜欢上莱特家的三女儿帕特里夏。就在此时,吉姆回来了,诺拉欣喜若狂,在众人怀著既惊讶又喜悦的纷杂心情下,两人当众决定立刻结婚。悲剧的开幕铃声响起了……
审判
奥地利作家卡夫卡的长篇小说, 写于1914~1915年间(一说1918~1919年间),没有最后完成。主人公约瑟夫·K是一家银行的襄理,一天早晨,突然被法庭派来的使者宣布逮捕。这个法庭不是官方的,不宣布被告的罪状;被告在判决执行以前保持行动的自由。凡属被告皆有罪,既然开始审判,就无以赦免,被告迟早定要判罪。约瑟夫·K认为自己无罪,因此极力抗拒这种强加于他的暴力。他四处奔走, 延请律师,向他所熟悉的法庭侍从女士求情,向法庭画师寻求庇护。他逐渐发现,在法庭一切活动背后存在着一个庞大的官僚机构,无人对它负责,它也不向任何人负责;它只是不停地运转,专门与人为敌。约瑟夫·K意识到他自己原来是这个官僚机构中的一员,参与它对人的迫害。于是他产生了“犯罪”感,因此心甘情愿受到惩处。一年以后的一天夜里,两个黑衣使者来到约瑟夫·K的家,把他押到一个采石场的废墟,执行法庭对他的判决,用刀把他杀死,——他本来可以向左邻右舍呼救,从而轻而易举地逃脱,可是他却束手待毙,不进行丝毫反抗。
鱼的喜剧
本专辑讲述了十四篇现代社会男男女女的故事,与香港情人串通想要骗取台北已婚男士钱财的歌星、为救孩子雪天买药最终被捕判死刑的土匪、对一件昂贵的英国货女式外套各有心思的年轻夫妇……十四种截然不同的人生际遇,十四段跌宕动人的现代传奇,人际、情感、阴谋、传奇,每一篇故事背后都有作者对时代的特别思考。高阳以深具古典韵味的笔触,描绘出一幅幅饱含人情冷暖、社会风貌的大时代浮世绘。
分门纂类唐宋时贤千家诗选
又名《后村千家诗》。诗总集。宋刘克庄(号后村居士)编。通行本二十二卷。录唐五代及宋人五七言律诗、绝句共一千二百余首,按时令、节候、气候、昼夜、百花、竹木、天文、地理、宫室、器用、音乐、禽兽、昆虫、人品十四门类分编,每门中再分小类。其中唐人入录者凡六十五家,宋诗又多于唐。所选诗多脍炙人口、通俗易懂,但时有割裂长篇以成短章之病。有清扬州诗局刻曹寅《楝亭藏书十二种》本,上海古书流通处据以影印,但讹脱较多。另明抄二十五卷本藏北京图书馆,较之通行本增出宴赏、性适两门,文字亦稍歧异,但有佚缺。更有分前集与后集者,其前集存十五卷,大体与通行本同,后集存六卷,为通行本所无,有元刻残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另有贵州人民出版社校注本,名为《后村千家诗校注》。
雪关和尚语录
六卷。明智訚说,传善辑。序传,卷之一瀛山语录博山语录鼓山语录,卷之二虎跑语录妙行语录,卷之三拈古颂古赞偈,卷之四偈之余,卷之五尺牍疏祭文,卷之六诗。
华严略疏
佛典章疏。作者不详。原著卷数不详。前者首残尾存,尾题:《华严略疏卷第一》,有题记:“比丘法渊供养流通。”卷中有朱笔校改字。后者首尾俱全,首题:《华严略疏卷第三》;尾题:《略疏卷第三》。有题记:“渊许”。两件笔迹相同,题记相关,原属同一部疏,当无疑。此疏书法简古,形态同南北朝写本。题记不避唐高祖李渊之讳;北辰53文内又有“卢舍那者,周名清净圆满智”,故此疏的撰写年代应在北周明帝建国(557)起至武帝建德三年(574)废佛前。关于本疏的作者,《新编诸宗教藏总录》、《东域传灯目录》、《诸宗章疏录》等经录均载有:《华严略疏》,四卷,北齐邺下大觉寺慧光撰。《续高僧传》卷二十一《慧光传》亦称慧光曾撰《华严经疏》,“疏其奥旨而弘演导”。据现存诸《华严经》之章疏对古来诸疏之科判的介绍,唯有慧光疏之科判与此《略疏》相符,故有人认为本疏系慧光所撰。但《略疏》与署名为“大觉寺沙门惠(慧)光述”的日本宽文时代古抄《花严经义记》卷第一(载《大正藏》第八十五卷)完全不类,且慧光是北齐僧人,年代略早。故也有研究者认为《略疏》或为北周著名地论师云华寺释僧猛所撰。此疏所注释者为《晋译华严经》,卷一疏铨《世间净眼品第一》(首残)至《贤首品第八》;卷三疏铨《十地品第二十二》。其疏释依《十地经论》为证,释义颇精,未为中国历代大藏经所收。《略疏》在敦煌发现后,日本《大正藏》将S.2694收入第八十五卷;周叔迦在《现代佛学》1960年8期发表北辰53的录文及跋,于录文中对原文错误多有补正,在跋中对此疏之内容、科判、作者多所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