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十四 妇人部

经 候F0b中华典藏网

先期是虚中有热F0b中华典藏网

缩经汤 归身 白芍 生地各二钱 黄柏 知母各酒炒,各一钱 条芩 阿胶炒,各八分 香附 甘草各六分F0b中华典藏网

素弱者,倍白芍,倍条芩,倍阿胶,加白术一钱,去知母,去黄柏,俱经前五日服之,至经去不服。两三次获效,甚稳妥。F0b中华典藏网

后期是虚中有寒,或有滞F0b中华典藏网

赶经汤 归全 川芎 熟地 香附各一钱 桃仁 红花 莪术 木通各四分 炙草 肉桂各一分F0b中华典藏网

若素脾虚是血不生也:F0b中华典藏网

人参 白术 归身各一钱 川芎五分 熟地八分 白芍六分 香附六分 肉桂四分 炙草四分F0b中华典藏网

照前服法。F0b中华典藏网

紫黑成块热极也,必作痛F0b中华典藏网

凉血汤 归全一钱 川芎八分 白芍五分 生地一钱五分 黄柏 知母各八分 炒香附一钱 肉桂二分F0b中华典藏网

后期色淡痰多也,肥人多此F0b中华典藏网

加味二陈汤 二陈汤加南星、苍术、川芎、香附子、当归各等分,滑石四分。F0b中华典藏网

经水未行疼痛滞也F0b中华典藏网

通滞汤 归全 香附 玄胡各一钱 川芎一钱F0b中华典藏网

酒煎热服。壮人加炒大黄。F0b中华典藏网

经水既去疼痛虚也F0b中华典藏网

八珍汤加香附八分。[眉批]八珍汤。F0b中华典藏网

逆经吐血F0b中华典藏网

顺下汤 当归 白芍 生地 熟地各二钱 川芎一钱 炒大黄三钱 童便一盏F0b中华典藏网

或用郁金、韭汁、降香、当归、生地、童便。又方,饮韭汁立效。F0b中华典藏网

经水过多不止,或先期,或后期阴虚热也F0b中华典藏网

缩经汤 黄柏 白芍各一钱五分 条芩一钱 龟胶炒珠,二钱 樗白 香附各五分 阿胶 地榆各八分 黄芪八分F0b中华典藏网

弱人减黄柏,加白术,倍黄芪。F0b中华典藏网

经水过多,五心烦热,日晡潮热F0b中华典藏网

除烦汤 四物汤倍白芍、生地,加胡黄连一钱。F0b中华典藏网

经水少只是血虚F0b中华典藏网

生血汤 四物汤 归身 熟地各三钱 川芎 白芍各一钱 红花 泽兰各八分 木香三分F0b中华典藏网

五十岁后经尚行或是盛,或是热F0b中华典藏网

止经丸 条芩四两 阿胶二两F0b中华典藏网

醋糊丸,空心服百丸。F0b中华典藏网

经水或前或后,时多时少,时数时断气血不和也F0b中华典藏网

调荣丸 当归 白芍 山萸 山药 生地 香附各二两 茯苓 丹皮 泽泻 炒栀 陈皮各一两五钱 益母 川芎 白术各一两 熟地四两F0b中华典藏网

蜜丸服。F0b中华典藏网

经闭多是血虚F0b中华典藏网

亦服前丸,不必妄用斑蝥等破药,成痨。惟有积而闭者:F0b中华典藏网

消积丸 香附醋炒,十两 艾叶醋炒,二两 当归 莪术各二两 川芎 白芍 生地 桃仁 红花 三棱 赤芍 干漆各一两F0b中华典藏网

醋糊丸,与前丸间服,八十丸最妥。F0b中华典藏网

成痨先用逍遥散,十余剂退潮热F0b中华典藏网

消(1)遥散 当归 白芍 茯苓 白术 甘草各一钱 银柴胡 丹皮 炒栀各八分F0b中华典藏网

煎服。壮人加知母、黄柏各酒炒,各六分。咳嗽加地骨皮、紫菀各八分。热退亦服前丸,仍间服此汤,热不退或两颧红者勿治。F0b中华典藏网

带 下F0b中华典藏网

治赤白带神效F0b中华典藏网

类从散 白马毛二钱,和椒末火烧 龟甲四钱,醋炙 鳖甲五钱,醋炙 牡蛎一两半,火炙F0b中华典藏网

共为末,日三服,酒下一钱。F0b中华典藏网

带下多是湿热,肝经怒气F0b中华典藏网

腹不痛者:F0b中华典藏网

白带散 椿根皮炒,二钱 醋香附一钱 白芍一钱 白术一钱 侧柏 黄连 黄柏各酒炒,各五分 白芷三分F0b中华典藏网

腰腿痛,四物四钱,加羌活、防风各一钱。肥人加苍术、半夏、南星。腹痛是湿热郁结,加黑姜四分,吴萸一分,木香二分,玄胡五分,从治之。素气血虚弱者:F0b中华典藏网

补阴益气汤 熟地一钱半 山萸 黄芪 人参 白术 当归各一钱 山药 陈皮各八分 丹皮六分 茯苓六分 炙草五分 升麻泽泻各三分F0b中华典藏网

神效。F0b中华典藏网

崩 下F0b中华典藏网

崩断非寒病宜急止之F0b中华典藏网

十灰散 锦片(2) 木贼 棕衣 柏叶 艾叶 干漆 乱发 当归 荆芥 白芷等分,烧灰存性,为末F0b中华典藏网

温酒调服。或用汤药:F0b中华典藏网

止崩汤 当归 川芎 白芍 生地 荆芥炒黑 条芩炒,各一钱 防风 升麻 白术 蒲黄各八分 阿胶 地榆各六分 黄柏六分F0b中华典藏网

调发灰服。止后其人必虚:F0b中华典藏网

升举大补汤 川芎 麦冬各一钱 黄芪一钱 人参 当归 白术各二钱 生地三钱 陈皮 甘草 白芷 荆芥穗 升麻各四分F0b中华典藏网

失补必成痨。F0b中华典藏网

血病杂见F0b中华典藏网

不与男子同治法,余不关血者悉同,不另立方。F0b中华典藏网

热入血室昼明白,夜谵语F0b中华典藏网

柴胡地黄汤 柴胡三钱 黄芩 半夏各二钱 生地一钱二分 甘草五分F0b中华典藏网

一服立效。F0b中华典藏网

脐腹痛甚F0b中华典藏网

开滞汤 白芍 五灵脂 木通各一钱六分F0b中华典藏网

醋水各半,煎服立止。F0b中华典藏网

寒热往来F0b中华典藏网

大秦艽汤 防风 知母 生地各一钱 柴胡 前胡各五分 秦艽 甘草各五分 人参五分F0b中华典藏网

寡妇寒热类疟F0b中华典藏网

抑肝汤 柴胡二钱半 青皮二钱 赤芍 丹皮各一钱半 炒栀 地骨皮 香附各一钱 神曲八分 川芎七分 生地 连翘各五分 甘草三分 苍术一钱F0b中华典藏网

白浊白淫F0b中华典藏网

固髓丸 牡蛎粉 桑螵蛸酒炙 龙骨 白石脂 菟丝子 茯苓 五味子 韭子等分F0b中华典藏网

共为未,酒糊丸,盐汤下。F0b中华典藏网

虚 弱F0b中华典藏网

虚伤劳倦者F0b中华典藏网

补中益气汤 黄芪一钱半 人参 白术 当归 炙甘草各八分 陈皮五分 升麻 柴胡各三分F0b中华典藏网

头疼加川芎六分,身痛加羌活、独活、川芎各六分。姜枣煎,午前服。伤饮食,加香附子、神曲、山楂各六分。素觉气虚不足者,时时服之。F0b中华典藏网

脾虚,不善食而瘦F0b中华典藏网

加味异攻散 人参 白术 茯苓 炙草 陈皮各八分 当归八分 香附五分 砂仁三分 炮姜三分F0b中华典藏网

能食,血虚而瘦F0b中华典藏网

加味四物汤 当归 熟地各一钱 川芎五分 白芍六分 人参 白术各五分 砂仁二分F0b中华典藏网

多郁见虚症F0b中华典藏网

归脾汤 黄芪 人参 白术 茯苓 枣仁 龙眼肉 归身各一钱 远志 炙草各五分 木香三分F0b中华典藏网

姜枣煎。有热,加柴胡、炒栀各五分。F0b中华典藏网

气血两虚F0b中华典藏网

八珍汤 人参 白术 当归 熟地各一钱 白芍八分 茯苓八分 黄芪一钱 川芎六分 炙草五分F0b中华典藏网

为丸亦可。或加五味、山萸、远志、枣仁。觉下部寒,加肉桂,多少酌之。F0b中华典藏网

久病虚寒F0b中华典藏网

人参养荣汤 白芍 人参 陈皮 黄芪 桂心 当归 白术 熟地等分 茯苓 炙草 远志 五味减半F0b中华典藏网

枣肉为丸服之。F0b中华典藏网

久病虚而不寒F0b中华典藏网

调营养卫丸 黄芪 白术 茯苓各一两五钱 人参 山药 当归 白芍 熟地 麦冬 远志各一两 陈皮八钱 五味六钱 生地五钱F0b中华典藏网

用鸭一只,取血入,炼蜜为丸。F0b中华典藏网

下部虚F0b中华典藏网

肾气丸 熟地八两 山药 山萸各四两 龟胶炒珠,四两 川牛膝酒蒸 鹿胶炒珠 枸杞各三两 当归四两F0b中华典藏网

炼蜜丸。火动者,去枸杞、鹿胶,加贞实、麦冬各三两。嗽加百合三两,骨蒸加地骨皮三两,小便不利加茯苓三两。大便燥,去菟丝子,加肉苁蓉,酒洗,三两。上实下虚,加牛膝三两。火衰,加肉桂一两半,或更加川附一两。腰软无力,加杜仲四两。兼气虚,加人参三两。便溏,加故纸三两,或再加肉蔻三两。小腹痛加吴萸一两,作饮亦可,煮酒亦可。有痰有火者,止用六味丸,本方加五味、生地、麦冬各二两。F0b中华典藏网

痨瘵传尸F0b中华典藏网

得此失治于前,必不信医,或贫不能医者,至此时益艰矣,故不立方。F0b中华典藏网

一切积块邪聚由于正虚,不可单消F0b中华典藏网

除痔丸 大黄为末,入砂锅内。用三年陈醋三碗,微沸熬,常搅不住手,至七分,入硝石三两,人参一两,甘草一两,复熬成膏,至可丸,即丸如梧子大。每三十丸米饮下,三日一服。或下如鸡肝,或如米泔赤黑等物,后忌风冷诸事。F0b中华典藏网

求 嗣(3)F0b中华典藏网

求嗣论F0b中华典藏网

从来男不举子,其病有六,女不宜男,其病有十。然女可更置,而男不能换身,故当专论治男之法。何谓六病?精寒、精薄、气弱、肝郁、相火太旺、痰气夹杂,有一于此,皆不能举子。若夫多女少男,及生男不育者,此亦男身不能调养之故。此际转移,犹易为力。F0b中华典藏网

《易》曰:乾道成男,坤道成女。先儒蔡、林二公,谓男精先至,则血裹精而成男,女精先至,则精裹血而为女,此成男成女之别,只在顷刻间也。先儒又谓天时物力中分出男女,其说更精。F0b中华典藏网

今细推其理,天时之说有三。以逐日言之,则子寅辰午申戌为阳日,丑卯巳未酉亥日为阴日。以逐时言之,亦子寅辰午申戌为阳时,丑卯巳未酉亥为阴时。又天气晴明和爽为阳,云雾风雨为阴。交媾之际,其日、其时、其气皆合于阳,则成男也必矣。至于物力之说,吾身精气是也。精气壮旺,男胜于女,则结胎成男。精气微弱,女胜于男,则结胎成女。故寒儒经年游学,岁暮归家,一举而得男,精力浓厚故也。膏粱之室,佳丽满前,往往生育多女,精力淡薄故也。欲培养精力,其法有四。F0b中华典藏网

一曰养无漏本体。斋居绝欲,势必不能。但御房帏,宜使点滴无泄,用弱入强出之法。当初出时,提吸阴一穴,口中微微呵气三口,久久行之,自无走漏之虞。每年冬至、夏至,各前后两月,尤宜守固。F0b中华典藏网

二曰得少阴滋补。《易》曰:枯杨生稊,老夫得其女妻。言能成生育之功也。大凡女子二十左右者,生机洋溢,交接有补。若三十二岁以外者,阴衰火炽,动能损人,断不可近矣。F0b中华典藏网

三曰守命门之关。《内经》谓七节之中有小心,岐伯谓命门对脐轮之后,贴(4)脊骨之前,两肾相抱,左水而右火,其中空穴谓之命门。命门旺而十二经皆旺,命门衰而十二经皆衰。命门生而人生,命门绝而人绝。此人身寿夭存亡所系也。其法日间则守午时,夜间则守子时。午时端坐,返观内照,凝神入于命门。夜间正卧,屏绝他念,亦凝神入于命门。心思专一,不过七日之中,水火交济,阳气勃盛。从此每日间得一二时息心顾肾,独寝三月,可以养精蓄锐,一举成男矣。新安吴柱史祖孙三代,八旬皆能举子,用此法也。F0b中华典藏网

四曰审月庚之候。女子经水一月一来,就经水初至之刻,记其何时。且如初一日子时经到,即从子时数至第五日戌时,是血尽气生之时。乘其勃然意浓,以我蓄锐之体一举成胎,决然得子。此又紧要之诀也。但此一时须合日阳、时阳、气阳方为得力,养子聪明俊秀矣。后二方煎药,先饮十剂,丸方后服三料,药味中正不杂,可以补气填精也。F0b中华典藏网

煎药方 大熟地一两,九蒸九晒 巴戟天一两,酒洗去心 枸杞子三钱,酒洗 人参三钱 山萸肉四钱,酒洗 肉苁蓉一钱,酒洗,去筋膜 茯神二钱,去皮木 远志肉一钱,甘草水制 杜仲盐水炒断丝,一钱 大白术三钱,麸炒黄 肉桂一钱 龙眼肉七钱F0b中华典藏网

用水二碗半,煎至八分服。渣再煎服。此方能益气强阳,服至十剂,顿然改观矣。F0b中华典藏网

丸药方 大熟地半斤,蒸 人参三两 肉苁蓉三两,酒洗 山萸肉四两,蒸 白术四两,去芦,土炒 怀山药四两 柏子仁一两,炒,研去油 远志肉一两,制 白茯苓三两,去皮 砂仁五钱,去壳炒 巴戟天三两,酒洗,去骨 杜仲盐水炒,一两 补骨脂一两,盐水炒 肉桂一两 当归身三两,酒洗 白芍药三两,酒洗 五味子一两 鹿茸一副,乳酥炙 川附子一个,重一两二三钱,童便制,去皮脐 麦门冬三两,去心 枣仁一两,炒 紫河车一具,火焙干入药,捣粉,首胎者佳 炙甘草一两F0b中华典藏网

以上诸药磨细末,炼蜜为丸,梧桐子大,每日空心服五钱,大能填精补气,虽老年亦能举子。兼别有妙益。F0b中华典藏网

精薄气衰不能结孕,好鱼鳔圆桶者,用蛤粉炒,无声为度,去蛤粉,再以酥油炒,一斤,沙苑蒺藜炒,莲蕊五两,当归三两,菟丝子酒煮,三两,共为末,蜜丸。F0b中华典藏网

男子止宜寡欲,精气便厚。 如精气已衰者:F0b中华典藏网

种子丹 大赤何首乌内有锦纹者,连皮打碎,人乳浸蒸,日晒夜露九次,取干者四两 芡实肉四两 人参量虚实加 枸杞人乳浸一宿,晒干,二两 白莲花蕊十一对,选将开者,去梗,连须房瓣并用,晒干,各为末 生地黄酒浸一宿,八两F0b中华典藏网

用木甑安煮羊肾锅上,蒸极烂。羊外肾十一对,淡盐腌一宿,用白酒卤于砂锅内,煮至黑深色,取起去囊皮并筋膜,同地黄先杵千余下,和入再杵二千,丸如黄豆大。如干,再酌入炼蜜。每服三钱,空心淡盐汤下。须戒定色欲,待妇女经尽,交媾即成孕矣。F0b中华典藏网

妇人 止宜调经,不可用春方种子,不可用香附丸耗气血。亦宜寡欲,使血不妄动。或服六味丸。F0b中华典藏网

相传交合,择月生子 父母之年上下举,坐胎之月为中主,乾坎艮震是男胎,巽离坤兑决是女。F0b中华典藏网

妊 娠F0b中华典藏网

验胎F0b中华典藏网

川芎 当归各三钱F0b中华典藏网

共为末,艾汤调下,觉腹内频动是胎,动罢即愈。F0b中华典藏网

恶呕F0b中华典藏网

和胃汤 白术 陈皮 半夏油炒黄 茯苓 藿香各一钱 当归八分 白芍八分 砂仁 竹茹 甘草各四分 紫苏八分F0b中华典藏网

姜煎服。弱人加人参六分。F0b中华典藏网

曾三个月堕胎血虚有火F0b中华典藏网

安胎饮 当归身一钱 川芎五分 白芍一钱 熟地一钱 生地一钱 白术二钱 砂仁一钱 陈皮五分 苏梗五分 杜仲二钱 续断八分 阿胶一钱 条芩一钱半F0b中华典藏网

见血,加地榆、炒蒲黄各一钱。预防,五月、七月。为丸,亦可枣肉丸。F0b中华典藏网

心胃胀满F0b中华典藏网

和气饮 当归 川芎 白芍 人参 苏梗 陈皮各六分 腹皮六分 甘草三分 木香二分F0b中华典藏网

腹痛或下坠(5)F0b中华典藏网

安胎饮 砂仁 白芍倍加 熟地亦倍加([眉批]安胎饮。)F0b中华典藏网

胎动F0b中华典藏网

安胎饮。[眉批]安胎饮。F0b中华典藏网

面目虚肿是水气或久泻所致,宜健脾利水F0b中华典藏网

健脾利水汤 人参一钱 白术二钱 川芎八分 当归二钱 甘草三分 紫苏 陈皮 腹皮各四分 茯苓皮一钱F0b中华典藏网

漏血F0b中华典藏网

大率因劳因虚,或食炙煿热物过多。宜谨房事,服安胎饮。F0b中华典藏网

心惊胆怯,烦闷不安F0b中华典藏网

竹叶汤 人参一钱 白术 当归各二钱 川芎七分 甘草四分 陈皮三分 黄芩八分 枣仁 麦冬各一钱 远志八分 生地五分 竹叶十个F0b中华典藏网

渴加竹茹七分。F0b中华典藏网

腰脚肿虚人有此F0b中华典藏网

加味(6)天仙散 青木香藤略炒,六分 香附六分 紫苏六分 陈皮四分 乌药五分 人参八分 当归一钱 白术一钱 甘草四分 木香二分F0b中华典藏网

或兼服补中益气汤。F0b中华典藏网

心痛F0b中华典藏网

玄胡散 玄胡三钱 归身一钱 乳香五分 甘草一钱F0b中华典藏网

加盐卤一滴,少顷愈。F0b中华典藏网

跌打伤胎F0b中华典藏网

安胎饮。[眉批]安胎饮。F0b中华典藏网

类中风F0b中华典藏网

羚羊角散 羚羊角一钱 川芎七分 当归二钱 独活八分 枣仁一钱 五加皮八分 苡仁一钱 防风五分 茯神八分 杏仁十粒 木香三分 甘草四分F0b中华典藏网

虚加人参一钱,痰加竹沥,胃弱加白术一钱,姜煎。F0b中华典藏网

淋病F0b中华典藏网

安荣饮 白术 当归 麦冬各二钱 茯苓皮 通草各一钱 甘草四分 灯心五分 黄芩七分 竹叶十个F0b中华典藏网

便血或过劳,或多食炒炙F0b中华典藏网

加味逍遥散 当归二钱 芍药一钱 白术一钱半 白茯苓七分 柴胡二钱 丹皮七分 栀子七分 甘草四分F0b中华典藏网

转胞淋闭不痛或微痛,与淋有别,由气虚胎压尿胞F0b中华典藏网

二陈力提饮 当归一钱 白术 生地各一钱五分 川芎八分 人参一钱 陈皮 甘草各四分 半夏油炒,六分 柴胡四分 升麻四分F0b中华典藏网

上取法 或空心饮盐汤探吐以升其气,则下自行。F0b中华典藏网

遍身肿F0b中华典藏网

鲤鱼汤 白术五钱 茯苓四钱 当归三钱 白芍二钱 橘皮少许 姜七片F0b中华典藏网

水四盅,鱼汁一盅半,煎七分服。F0b中华典藏网

咳嗽属风寒F0b中华典藏网

苏桔汤 天冬六分 桔梗一钱半 紫苏八分 知母四分 甘草四分 杏仁十粒 陈皮四分 黄芩八分 贝母八分F0b中华典藏网

咳血F0b中华典藏网

地黄汤 生地三钱 紫菀 知母 白术各一钱 陈皮四分 麦冬二钱 当归二钱 天冬一钱 甘草四分 黄芩一钱半 犀角八分F0b中华典藏网

喘加瓜蒌仁一钱。F0b中华典藏网

霍乱吐泻F0b中华典藏网

六和汤 陈皮四分 半夏七分 藿香 甘草各五分 杏仁十粒 竹茹一钱 扁豆二钱 木瓜一钱 砂仁五分 茯苓八分F0b中华典藏网

单泻者:F0b中华典藏网

胃苓汤 苍术 厚朴 陈皮 白术 猪苓 泽泻各一钱 官桂 甘草各四分F0b中华典藏网

伤食F0b中华典藏网

平胃散 苍术 厚朴 陈皮各一钱 砂仁 香附各四分 炙草五分F0b中华典藏网

虚者合四君子汤,人参、白术、茯苓各一钱。F0b中华典藏网

伤寒F0b中华典藏网

香苏散 香附 紫苏各二钱 陈皮一钱 甘草五分F0b中华典藏网

头痛加川芎一钱,白芷、羌活、防风各一钱。如表症愈,但发热大渴:F0b中华典藏网

金花汤 加黄连一钱,黄芩、黄柏、栀子各一钱。F0b中华典藏网

便结者加大黄一钱。F0b中华典藏网

不语F0b中华典藏网

不药,产后自愈。F0b中华典藏网

疟疾初起F0b中华典藏网

散邪饮 羌活 柴胡 紫苏 陈皮各六分 苍术 七分 厚朴 半夏 青皮各七分F0b中华典藏网

煎服。不愈者截之:F0b中华典藏网

截疟汤 白术 山楂并子 槟榔 常山白酒煮干,炒紫色,各八分 草果四分 神曲四分F0b中华典藏网

遇发日五更服。F0b中华典藏网

痢疾F0b中华典藏网

加味香连汤 黄连一钱 木香五分 白芍二钱 黄芩二钱 茯苓六分 陈皮一钱 乳香 没药各一分半 黄柏八分F0b中华典藏网

酒煎服。F0b中华典藏网

大便燥F0b中华典藏网

润燥汤 阿胶一钱半 条芩一钱 当归二钱 防风一钱 苏梗一钱 麻仁二钱 芝麻二钱F0b中华典藏网

遗尿虚人有此F0b中华典藏网

六味汤去茯苓、泽泻,加白薇、白芍、益智等分,煎服。[眉批]六味丸。F0b中华典藏网

口干F0b中华典藏网

安胎饮加麦冬、干葛、知母、炒栀、花粉、犀角、竹沥各八分。F0b中华典藏网

临 产F0b中华典藏网

月足F0b中华典藏网

八珍汤服十数剂,再无难产之患。[眉批]八珍汤。F0b中华典藏网

浆破胎涩难产F0b中华典藏网

四胞汤 蜜、香油、酒各半盏,煎滚温服。F0b中华典藏网

催生F0b中华典藏网

救生汤 归全一两 川芎二钱 龟板一片,炙脆打碎 头发一握,烧灰存性F0b中华典藏网

水酒煎服。虚人或产多力衰者,加人参二三钱,如人行四五里即下,不下急宜再服。其他催生药皆受伤,不可用。F0b中华典藏网

方产小产同F0b中华典藏网

胎死产母面赤舌青者是F0b中华典藏网

先用佛手散,当归一两,川芎七钱,酒水合煎探之。若未死,则子母俱安,须二三服。若已死,即用麝香五分,官桂末三钱,葱汤调下即出。F0b中华典藏网

胞不下由瘀血胀满F0b中华典藏网

生蒲黄 生灵脂各三钱F0b中华典藏网

葱汤调末下。元气虚薄者,川芎、当归各三钱,官桂四钱。F0b中华典藏网

产 后F0b中华典藏网

方产未进食F0b中华典藏网

生化汤 川芎三钱 当归八钱 炙草五分 炮姜四分 桃仁十五个F0b中华典藏网

水二盅,煎七分,加酒半盏,温服。连进三服,则血块速化,新血骤长,自无晕厥,且产妇精神倍增。不可厌频,若常一日一服,又能挽回将绝之气血也。F0b中华典藏网

素弱见诸危症F0b中华典藏网

前汤不拘时数服,至病退止。F0b中华典藏网

劳甚血崩,形色脱F0b中华典藏网

前汤加人参三钱,频服无虞。F0b中华典藏网

汗多气促F0b中华典藏网

前汤加人参二钱。二汤敢用参者,以加在生化汤内,不能滞瘀血也。F0b中华典藏网

血块痛是瘀血F0b中华典藏网

一应破血药不可用,只频服前汤,块消痛止。破血多致崩晕,戒之。F0b中华典藏网

血晕F0b中华典藏网

劳倦气竭,血脱气绝,痰火乘虚泛上。F0b中华典藏网

从权急救汤 川芎三钱 当归六钱 炮姜四分 桃仁十粒 炙草 荆芥各五分F0b中华典藏网

如劳甚,或血崩,或汗多,形气脱而晕,加人参三钱,肉桂四分,急服一二帖,其效如神,不可疑参为补而不服。其产室时行醋沃之法。又产妇不可即睡,嘱嘱。如痰泛上,加橘红四分,虚甚亦可加人参二分。肥人加竹沥。如瘀血不下:F0b中华典藏网

四味散 血竭、没药、当归、玄胡,便煎二服。F0b中华典藏网

厥症劳倦脾虚F0b中华典藏网

宜大补回阳。F0b中华典藏网

川芎二钱 当归四钱 炙草四分 桃仁十粒 炮姜四分 人参二钱F0b中华典藏网

枣煎,连二服即效。若渴,即佐以麦冬、人参各二钱,五味子一钱,代茶助津,此确理也,不可游移。若血块痛止而厥:F0b中华典藏网

养血益气汤 川芎 白术 黄芪各一钱 人参 当归各三钱 熟地二钱 炙草四分 麦冬一钱 五味子十粒 川附子一钱F0b中华典藏网

汗多,麻黄根、枣仁各一钱。大便难,肉苁蓉二钱。晕厥二症皆气血益竭,非急方急服不能挽回,无容议也。F0b中华典藏网

血崩F0b中华典藏网

血多色紫,乃败血也,非崩。如鲜红色乃是血脏有伤,宜急治之。F0b中华典藏网

川芎一钱 当归身四钱 黑姜二分 荆芥穗炒黑,六分 炙草四分 白芷五分F0b中华典藏网

枣煎服。若血块痛,形脱汗多气促,加人参二钱,否则不加参。如血块痛止:F0b中华典藏网

升举大补汤 川芎 麦冬 黄芪各一钱 人参 当归 白术各二钱 熟地三钱 陈皮 炙草 白芷 荆芥穗 升麻 血余灰各四分F0b中华典藏网

汗多加麻黄根、浮麦,便难加肉苁蓉一钱,痰加贝母六分,咳嗽加桔梗、杏仁各一钱,不寐惊悸加枣仁、柏仁各一钱。余病大忌峻利,少加黄连三分以坠火亦妙。F0b中华典藏网

似喘症血亡气脱,言语不接续,非喘也F0b中华典藏网

有血块者:F0b中华典藏网

加参生化汤 川芎二钱 当归四钱 炙甘草五分 炮姜四分 桃仁十个 人参二钱F0b中华典藏网

连进二三服,枣煎。无血块者:F0b中华典藏网

续气养荣汤 川芎二钱 当归四钱 炙草四分 炮姜四分 人参二钱 黄芪 白术各一钱 陈皮四分F0b中华典藏网

手足冷加熟附五分。渴加麦冬一钱,五味子十粒。伤食加神曲、麦芽。伤肉加山楂、砂仁各五分。余照前加。F0b中华典藏网

面黑发喘是瘀血F0b中华典藏网

人参二钱 苏木四钱F0b中华典藏网

煎服。F0b中华典藏网

妄言妄见气血两虚,神魂无依F0b中华典藏网

连进大补,十数剂方效,不可求速。痛未止者:F0b中华典藏网

宁神汤 川芎一钱 当归二钱 炮姜四分 炙草四分 茯神一钱 桃仁十个 人参二钱 益智八分 柏仁一钱 陈皮三分F0b中华典藏网

枣煎服。真知瘀血不行,合失笑散。痛止者:F0b中华典藏网

滋荣养气复神汤 圆肉八分 川芎一钱 当归二钱 熟地二钱炙草四分 人参二钱 黄芪 白术各一钱 枣仁 柏仁 茯神 益智各一钱 陈皮三分 麦冬一钱 五味子十粒 莲肉八分F0b中华典藏网

伤食不可专用消导F0b中华典藏网

痛未止者:F0b中华典藏网

川芎二钱 当归五钱 神曲 麦芽各六分 炮姜四分 炙草四分 桃仁十个 山楂 砂仁各五分F0b中华典藏网

伤寒物,加吴萸一钱,肉桂五分。虚人加人参。痛止:F0b中华典藏网

健脾消食汤 川芎一钱 当归三钱 炙草五分 人参二钱 白术一钱半 山楂 砂仁各六钱 神曲一钱 麦芽五分F0b中华典藏网

余照前。或用揉按,或用炒曲熨法亦妙。如误服峻消药不思谷:F0b中华典藏网

活命丹 锅饭焦研粉 人参三钱F0b中华典藏网

水煎。先用一盅送饭焦二三匙,后渐渐加多以引胃气。煎参不可用药锅,恐闻药发呕。F0b中华典藏网

忿怒气逆F0b中华典藏网

痛或止者:F0b中华典藏网

川芎二钱 当归六钱 炮姜四分 木香二分 陈皮三分F0b中华典藏网

若怒后伤食,照前伤食加。F0b中华典藏网

类疟症F0b中华典藏网

寒热往来,应时发作,或日晡、夜间更甚,或有汗,或头汗不及身足,乃元气虚弱,孤阳绝阴。宜滋荣益气,不可用疟疾方。F0b中华典藏网

滋荣益气扶正汤 川芎一钱 当归三钱 炙草五分 人参二钱 熟地二钱 黄芪 麦冬各一钱 白术一钱半 陈皮四分F0b中华典藏网

或加柴胡八分,青皮二分,乌梅二个。汗加麻黄一钱。间服六味丸。F0b中华典藏网

如明知感寒,头痛无汗,生化汤加羌活、防风、葱头须五根以散之。如头痛无汗:F0b中华典藏网

养胃汤 川芎一钱 当归三钱 藿香四分 炙草四分 茯苓 苍术 人参各一钱 陈皮四分F0b中华典藏网

有痰加竹沥、姜汁、半夏。F0b中华典藏网

七日内外发热,头疼胁痛F0b中华典藏网

气血虚,阴阳不和,血症不可发汗,勿作伤寒二阳症治。F0b中华典藏网

辛散汤 川芎一钱半 当归三钱 干姜略炒,四分 桃仁十个 炙草四分 白芷八分 姜黄 细辛各四分 葱头须五个F0b中华典藏网

虚加人参。F0b中华典藏网

潮热有汗,大便不通,口燥舌干而渴,汗出谵语,便秘F0b中华典藏网

川芎一钱半 当归二钱 炙草五分 桃仁十个F0b中华典藏网

便秘,肉苁蓉一钱,陈皮四分,炒,麻仁二钱。汗多加黄芪、麻黄根各一钱,人参二钱。燥渴加麦冬、人参各一钱。[眉批]养荣汤。腹满便实,加麦冬一钱,枳壳六分。汗出谵语,茯神、远志、枣仁、柏仁、黄芪各一钱,人参、白术各一钱。若明知感寒,照上类疟治法。大抵此症属虚者多,不可轻易。F0b中华典藏网

大便日久不通F0b中华典藏网

非大料芎归至斤数不能取效。F0b中华典藏网

顺肠粥 芝麻一升,和米二合煮粥,食即愈。F0b中华典藏网

口噤筋搐,类中风F0b中华典藏网

气血不能荣卫,勿用风痰药。方产,止用生化汤连三服,后即加人参,少佐橘红、炒芩。如痛止:F0b中华典藏网

滋荣活络汤 川芎一钱半 当归三钱 熟地二钱 黄芪 茯神 天麻 麦冬各一钱 陈皮 荆芥 防风 羌活各四分 黄连姜炒,三分 人参三钱F0b中华典藏网

痰加生夏,余症悉照前加。F0b中华典藏网

中风恍惚,语涩,四肢不利F0b中华典藏网

天麻汤 天麻 防风各五分 茯神一钱 川芎七分 枣仁一钱 羌活七分 人参 远志 山药 柏仁各一钱 麦冬一钱 细辛四分 南星曲 半夏曲各八分 当归一钱 石菖蒲八分F0b中华典藏网

炼蜜为丸,朱砂为衣亦可。F0b中华典藏网

亡阳脱汗F0b中华典藏网

速灌加参生化汤,倍参,以救危急。方产,形色脱,濈濈汗出,为脱汗。F0b中华典藏网

虚汗不止F0b中华典藏网

麻黄根汤 当归二钱 黄芪一钱半 麻黄根一钱 桂枝五分 人参 牡蛎 浮麦 麦冬各一钱F0b中华典藏网

痛止,加白术一钱,熟地三钱。手足冷,加熟附一片,炮姜四分。渴加麦冬一钱,五味子十粒。恶风寒加防风五分,肥人加竹沥一小盏,并间服六味丸,加黄芪、五味子,煎汤下。F0b中华典藏网

盗汗F0b中华典藏网

非六黄汤能治。F0b中华典藏网

止汗汤 人参二钱 当归三钱 麻黄根一钱五分 熟地三钱 炒黄连五分 浮麦一钱F0b中华典藏网

口渴,小便不利F0b中华典藏网

生津饮 黄芪一钱半 人参 生地 麦冬各二钱 五味十粒 当归三钱 茯苓八分 炙草 升麻各四分 葛根一钱F0b中华典藏网

渴甚,生脉散代茶,不可疑而不用。余病参前方,如一切降火利便药必不可用。F0b中华典藏网

单渴,人参、麦冬、小麦、花粉、黄芪、当归、竹叶。F0b中华典藏网

口噤背反,气微类痓汗多F0b中华典藏网

川芎一钱 当归一钱 麻黄根一钱 桂枝 防风 羌活 羚羊角 天麻各六分 附子 炙草各四分F0b中华典藏网

无汗筋挛:F0b中华典藏网

防风 川芎各一钱 当归二钱 枣仁五分F0b中华典藏网

泻气虚兼食兼湿F0b中华典藏网

痛未止:F0b中华典藏网

川芎 茯苓各二钱 当归一钱 炮姜五分 炙草五分 莲肉八粒F0b中华典藏网

痛止:F0b中华典藏网

川芎一钱 当归一钱 炮姜四分 炙草五分 人参二钱 肉蔻一个 白术二钱 陈皮五分 泽泻八分F0b中华典藏网

下清水为寒,炮姜八分,砂仁八分。色赤黄,肛门痛,为热,炒黄连五分。米(7)食不化,加砂仁、山楂、麦芽。酸臭气为食积,加神曲、砂仁、山楂、麦芽。少食不安,泻即觉安快者,亦以食积论。稍久加升麻五分,水多加苍术一钱。F0b中华典藏网

完谷不化脾伤F0b中华典藏网

非胃苓能治。痛未止(8):F0b中华典藏网

川芎一钱 当归四钱 炮姜四分 炙草五分 桃仁十个 益智一钱 茯苓一钱半 砂仁一钱F0b中华典藏网

痛止:F0b中华典藏网

川芎 当归 茯苓 白芍 益智各一钱 人参 白术各二钱 炮姜 炙草各五分 莲肉八粒 肉蔻一个F0b中华典藏网

水多加泽泻、木通各八分,泻痛加砂仁八分,渴加麦冬、五味,寒倍炮姜,木香四分。余治同上。若泻久,六君子汤加肉蔻木香。久泻痢虚者:F0b中华典藏网

参香散 人参 木香各二钱 肉蔻 茯苓 扁豆各四钱 陈皮 粟壳各一两F0b中华典藏网

为末,米饮下。F0b中华典藏网

痢始产病此最难,补泻皆难措手F0b中华典藏网

七日内:F0b中华典藏网

川芎二钱 当归五钱 甘草五分 桃仁十个 茯苓一钱 陈皮四分 木香一分 砂仁三分F0b中华典藏网

七日外可加白芍、黄连(炒)、莲肉、厚朴各五分。胃气虚,泻痢黄色,补中益气加木香。伤食照前加。四肢浮肿,六君子合五皮,茯苓皮、大腹皮、五加皮、姜皮、桑白皮。F0b中华典藏网

霍乱气血虚损,伤食感寒F0b中华典藏网

痛未止:F0b中华典藏网

六合汤 川芎 当归 干姜生用 甘草 砂仁 陈皮 藿香 茯苓 生姜F0b中华典藏网

痛止手足冷者:F0b中华典藏网

附子散(9) 白术 当归各二钱 陈皮 干姜 丁香 炙草 人参各一钱 附子五分F0b中华典藏网

手足不冷者,白术、当归、厚朴、干姜、茯苓、人参、草豆蔻、生姜。F0b中华典藏网

呕逆F0b中华典藏网

生化汤加藿香、半夏、砂仁、生姜、陈皮。痛止更加白术、前胡,去桃仁。F0b中华典藏网

水肿脾肾虚者多F0b中华典藏网

补中利水汤 人参 白术各二钱 白芍一钱 陈皮五分 木瓜八分 紫苏 木通 茯苓各一钱 腹皮 苍术 厚朴各四分F0b中华典藏网

因寒湿伤,加半夏、生姜、苏叶,五皮散亦可用。F0b中华典藏网

怔忡惊悸F0b中华典藏网

惟调脾胃,补心血。方产但服生化汤,连服即愈。痛止:F0b中华典藏网

补脾汤 茯神 枣仁 黄芪 人参 麦冬各一钱 远志六分 当归二钱 白术一钱 龙眼肉八个 木香二分 炙草四分F0b中华典藏网

虚烦加竹茹,痰加竹沥、姜汁,或更加柏仁。素壮火盛者:F0b中华典藏网

安神丸 炒黄连 生地 归身各三钱 炙草五分F0b中华典藏网

蒸饼丸,朱砂为衣,每服四十丸。F0b中华典藏网

骨蒸F0b中华典藏网

先服:F0b中华典藏网

清骨散 柴胡 前胡 黄连 乌梅各八分 猪骨髓一段 韭白十根F0b中华典藏网

煎成入猪胆汁少许服。后服:F0b中华典藏网

保真汤 黄芪 川芎 地骨各八分 人参 茯苓 白术 麦冬 白芍 枸杞 生地黄 熟地黄各一钱 甘草四分 当归 天冬各二钱 五味子十粒 黄柏六分 知母一钱F0b中华典藏网

枣煎服。F0b中华典藏网

胃脘痛因伤寒冷F0b中华典藏网

立效散 生化汤加肉桂、吴萸。F0b中华典藏网

伤饮食照前。便秘加肉苁蓉。如不止:F0b中华典藏网

蒲黄二钱半 五灵脂一钱四分 木通一钱 赤芍 没药各一钱 玄胡 姜黄各一钱五分 盐卤一滴F0b中华典藏网

如喜按少止,是虚,当补。F0b中华典藏网

腹痛血块痛F0b中华典藏网

但服生化汤。稍久,调失笑散,下玄胡一钱。F0b中华典藏网

如虚寒痛,生化汤加白芍(炒)、桂枝各五分,痛止减去。伤食照前加。F0b中华典藏网

小腹痛血块痛者F0b中华典藏网

生化汤加玄胡一钱。如无块喜按,属虚,加熟地黄三钱,玄胡一钱,肉桂一钱。F0b中华典藏网

骨指痛,头痛虚也F0b中华典藏网

当归、人参、黄芪、生姜、淡豆豉、韭白,取猪肾汁煎服。F0b中华典藏网

遍身痛非伤寒,由气血虚有滞F0b中华典藏网

起痛汤 当归二钱 甘草三分 白术 牛膝 独活 肉桂各八分 韭白八根 姜三片F0b中华典藏网

腰痛属劳伤,或风寒所乘F0b中华典藏网

养荣壮肾汤 当归二钱 独活 桂心 川芎 杜仲各八分 续断八分 防风四分 桑寄生八分F0b中华典藏网

姜煎。二服后不止,虚也,加熟地三钱。失血过多者,加当归二钱,黄芪、白芍各一钱五分。F0b中华典藏网

乍热乍寒阴阳不和F0b中华典藏网

当归 白芍 川芎 人参 炙甘草各八分 炮姜一钱F0b中华典藏网

小腹痛是血滞F0b中华典藏网

照前治法。F0b中华典藏网

虚肿因败血者F0b中华典藏网

当归 赤芍 桂心各一钱 没药 琥珀各一分 麝香 细辛各五厘 炙草二分F0b中华典藏网

为末,每服五分,姜汁酒调下。因脾虚水不利者,照前服。F0b中华典藏网

不语F0b中华典藏网

七珍散 人参 石菖蒲 生地 川芎各一钱 细辛二分 防风五分 辰砂五分 薄荷一分F0b中华典藏网

合生化汤服。F0b中华典藏网

小便数F0b中华典藏网

肾气丸加益智。[眉批]六味地黄丸。F0b中华典藏网

鼻血不止F0b中华典藏网

犀角、生地、赤芍合二味参苏饮。F0b中华典藏网

喘急面黑,血入肺F0b中华典藏网

二味参苏饮 人参二钱 苏木四钱F0b中华典藏网

煎服。与前似喘不同。或气虚血痰泛上者,用六君子调失笑散亦效。F0b中华典藏网

足膝肿或痛F0b中华典藏网

独活寄生汤 独活九分 桑寄生 杜仲 牛膝 官桂 茯苓 防风 川芎 当归 人参 熟地 白芍 秦艽各六分 甘草三分F0b中华典藏网

姜煎服。续断亦可代寄生。F0b中华典藏网

恶露不行F0b中华典藏网

只服生化汤,倍桃仁,调失笑散。不可用大黄等峻药。F0b中华典藏网

恶露不止F0b中华典藏网

当归 川芎 熟地 白芷 升麻 血余灰各一钱F0b中华典藏网

肋痛气滞F0b中华典藏网

当归一钱半 白芍 桔梗各六分 槟榔 枳壳各三分 桂心 青木香 柴胡各一分半F0b中华典藏网

头痛血虚F0b中华典藏网

芎归汤 当归 川芎各二钱半F0b中华典藏网

有汗是气虚,加人参、桂心。感寒,加天麻、白芷、羌活各四分。F0b中华典藏网

感冒F0b中华典藏网

芎归汤 当归 川芎各二钱 人参 紫苏 干葛各一钱F0b中华典藏网

姜煎服。F0b中华典藏网

拘挛F0b中华典藏网

舒筋汤 羌活 姜黄 炙草各二钱 海桐皮 当归 赤芍各一钱 白术一钱 沉香少许F0b中华典藏网

姜煎,参前治。F0b中华典藏网

烦躁有瘀血F0b中华典藏网

生化汤调失笑散。痛止是虚,或有热:F0b中华典藏网

人参当归汤 人参 当归各二钱 熟地二钱 麦冬二钱 肉桂四钱 白芍一钱 生地八分 竹叶十片F0b中华典藏网

煎服。F0b中华典藏网

虚弱F0b中华典藏网

参归汤 人参 当归各二钱 猪肾 糯米F0b中华典藏网

葱白取汁煎药。寒热:F0b中华典藏网

茯苓一钱 当归 川芎 白芍 熟地 黄芪各五分 人参 桂心各五分 猪肾一个F0b中华典藏网

姜枣煎服。虚症杂见成蓐劳:F0b中华典藏网

鳖甲汤 黄芪 鳖甲各一钱 牛膝七分 人参五分 茯苓 当归 白芍 桑寄 麦冬 熟地 桃仁 桂心 炙草各五分 续断三钱 猪肾汁F0b中华典藏网

姜枣煎服。无疾觉虚:F0b中华典藏网

十全大补汤 人参 白术 当归 川芎 白芍 熟地黄 黄芪 茯苓各一钱 肉桂 炙草各五分F0b中华典藏网

又:F0b中华典藏网

当归羊肉汤 肥羊肉一斤,取汁 当归五两 黄芪四两 生姜六两F0b中华典藏网

煎分四服。见症照前加。F0b中华典藏网

脾虚,人参、白术、茯苓、陈皮、炮姜、炙草、砂仁。腹胀,加厚朴。F0b中华典藏网

发热F0b中华典藏网

甩痰方 当归 川芎 黄芪 人参 白术 茯苓 炙甘草 炮姜F0b中华典藏网

有兼症,照前加。大热面赤,大渴,脉洪大而虚者,黄芪、当归各等分,煎服。F0b中华典藏网

脚肿或肚肿,或成鼓肿F0b中华典藏网

金匮肾气丸(10) 熟地四两 茯苓三两 山药一两 山萸 泽泻 丹皮 牛膝 车前 官桂各一两 附子五钱F0b中华典藏网

蜜丸服,立效。F0b中华典藏网

吃忒F0b中华典藏网

以可异事或费思索事出其不意叩之,令其思维,立止。或用:F0b中华典藏网

羌活 附子 小茴香各五分 木香 生姜各二分半 盐一捻F0b中华典藏网

煎热服,立愈。F0b中华典藏网

咳嗽F0b中华典藏网

前胡 紫菀 贝母 桑白皮 茯苓 当归 川芎 干葛 紫苏各一钱F0b中华典藏网

小便不通F0b中华典藏网

金匮肾气丸可加减用。兼口渴,前有方。F0b中华典藏网

大便不知F0b中华典藏网

补中益气汤加肉蔻、故纸。F0b中华典藏网

小便血F0b中华典藏网

金匮肾气去桂、附,加生地、发灰。F0b中华典藏网

大便血F0b中华典藏网

四君子加生地、升麻、归身、白芍、发灰。F0b中华典藏网

阴户脱下F0b中华典藏网

八珍汤加黄芪、防风、升麻各五分。F0b中华典藏网

产门不闭F0b中华典藏网

十全大补服数贴,再用补中益气汤加五味子。F0b中华典藏网

乳 病F0b中华典藏网

虚弱血少,无乳F0b中华典藏网

十全大补汤加红花五分。又方:F0b中华典藏网

四物汤加茯苓、花粉、甘草、王不留、麦冬、漏芦、穿山甲、通草,猪蹄汁煎。F0b中华典藏网

脾虚饮食少,无乳F0b中华典藏网

香砂四君子汤 香附 砂仁各四分 人参 白术 白茯苓 麦冬各八分 当归八分 陈皮 炙草 红花各四分F0b中华典藏网

无他症,但少乳是气血滞F0b中华典藏网

行气下乳汤 白术 茯苓各六分 当归 川芎 生地各一钱 香附 陈皮各五分 川甲三片 木香二分 红花五分F0b中华典藏网

水酒各半煎。F0b中华典藏网

乳下发热或身痛F0b中华典藏网

玉露散(11) 人参 白茯苓 当归各五分 白芍七分 川芎 桔梗 白芷各一钱 甘草五分F0b中华典藏网

壮实乳滞不行F0b中华典藏网

生化汤加青皮、木香、白芷、花粉、穿山甲。F0b中华典藏网

乳自出满溢者不在此例F0b中华典藏网

大率属虚,十全大补可服。F0b中华典藏网

无子食乳,欲其消F0b中华典藏网

消乳汤 四物汤调麦芽二两,炒,煎服立消。F0b中华典藏网

吹乳F0b中华典藏网

神效瓜蒌散 当归 贝母 白芷梢各一钱 花粉八分 香附六分 瓜蒌仁 甘草节各六分 青皮五分 乳香 没药各五分F0b中华典藏网

另入川甲一钱,川芎四分,水酒煎二服。身热:F0b中华典藏网

羌活 独活 前胡 柴胡 枳壳 桔梗 贝母 白芷 青皮 当归 川甲F0b中华典藏网

已结肿:F0b中华典藏网

陈皮 牛蒡 山栀 忍冬 甘草 瓜蒌 黄芩 花粉 连翘 皂角刺各一钱 柴胡 青皮各五分F0b中华典藏网

内热加石膏。又方:F0b中华典藏网

黄瓜蒌 当归 生草各五钱 乳香 没药各二钱五分F0b中华典藏网

酒煎,分三服,连服。如不愈,再一服立效。F0b中华典藏网

惯吹乳F0b中华典藏网

清肝解郁汤 茯苓 熟地 白芍 贝母 炒栀 当归各一钱 柴胡 丹皮 川芎 陈皮各六分 甘草五分F0b中华典藏网

虚加人参、白术。F0b中华典藏网

房中种子秘诀F0b中华典藏网

世传种子法,以服丹壮阳为授受秘诀。涂擦淋洗,导欲长淫,强制不泄,戕伤胞络,百病蜂起。有异人传授,交必胎男,生必成育,百发百中,名三炼法。F0b中华典藏网

天地闭,万物匝,男女秘,百嗣发。闭秘之道莫轻泄,充满待时无日月。F0b中华典藏网

天地至冬时气化蓄藏,则春夏之发达自盛。人宜固闭精气,不可妄有作为,以扰乱其精。直待潮去渠净,方可施授,则百发百中,阖辟之妙用也。然人之强弱不同,精气厚薄亦别,故不计日月,必充满方可谓之闭秘也。F0b中华典藏网

左右掌连心,心火暗能达,分主客,各相擦。F0b中华典藏网

手心与心脉相通。右手掌擦左手心,则左为主而右为客。左手掌擦右手心,则右为主而左为客,此乃运火与脐之术。心火归脐,与肾相接,合和而不走,则坎离交媾,真元自固而谷神可灵矣。夫谷神者,虚而能应,感而遂通者也。谷神灵则剑气劲,谷神弱则剑气萎。此男女相感,气机发动,自然之妙。F0b中华典藏网

数用重阴六十八,须知十减四七五。F0b中华典藏网

此相擦之数也。如一遍六十八,二遍五十八,三遍四十八,四遍三十八,五遍二十八,是擦以十减,五遍递减至四七之数也。至于六遍以后,至七八九遍,皆擦二十八而止。F0b中华典藏网

莫教火候过离下。F0b中华典藏网

离属心。离下则属肾矣。言不可使火太过,反动精也。F0b中华典藏网

一擦一度伏脐间,九九老阳互相压。又知九息上增九,八十一息纯乾卦。F0b中华典藏网

擦一次,即将手伏压脐中,令热气入脐。鼻中呼吸,每次九息,是息以九增。如一遍九息,二遍十八,三遍二十七,九遍渐增至八十一息也。乾数用九,九九则为纯阳之卦。心火属阴,故擦用重阴。肾气属阳,故息取老阳。F0b中华典藏网

其法于子后入室,盘坐良久,心定气平。以左手仰置左膝上,用右手心擦之六十八遍,即以左手心伏于脐间,而以右手压于左手之上。鼻中呼吸九息,用意存想,使息息归脐,此第一度。却以右手仰置右膝上,用左手心擦之。减十遍即五十八遍,即以右手心伏于脐间,而以左手压于右手之上。鼻中呼吸增九息,成一十八息,亦用意存想,使息息归脐,此第二度。以后左右换手,上下伏压,存想俱同。但擦以十减,息以九增,共九度而足。如此多日,或四十九日,神(12)气足方可取鼎。F0b中华典藏网

春夏秋冬名四时,二十四气尸生化。三五七九夺气机,一夺一吸深取之。周而复始天不违。F0b中华典藏网

此房中之术,言采夺女之气之机也。三五七九皆阳数,举事时,至三五七九四数,皆深入其中。上以鼻吸,下以胁提而夺取之,使阴气过我也。三五七九各分行,行毕为一周,共二十四数,以合二十四气。行毕再从三起,周而复始也。F0b中华典藏网

周天三百六十度,地得天气无参差。阴阳对待奇偶通,上下否泰施受随。F0b中华典藏网

天以气化,而地不过受天之气以成生育之功,非有二也。行前事,先阳左阴右并对,阴人张股,以成偶象。阳人抒身,覆阴之一股于下,置一股于上,而一阳却夹于两股之中,为奇象。却如法行十五遍,合三百六十数,则坎离通矣。再仰行六遍,每遍二十四,得数百四十四,后合行九遍,得二百一十有六,共成三百六十,以合周天之数。此天地定位,否泰交接,男女上下互相迭施之道也。F0b中华典藏网

坎水不动探真穴,水常胜火火易竭。浓煎温茗含满口,缓漱慢吐莫入咽。漱吐无声耳勿闻,溺沥徐将肝火泻。仰曝蟆状凡七跌,一阳上升莫易泄。F0b中华典藏网

阴阳畅快,百脉齐到,而后举事有益。坎水主静,恐不易动其情,而离火又易至于动,不能久待,则无益矣。故必探坎之真穴,使之早动,水火一气相鼓荡,而后水不胜火也。真穴,谓户上有形如阜,上有穴处。探者手摩取之,探外穴以引内穴,使其动也。F0b中华典藏网

然男子之精,有不能待前数之满而即动者,盖火不胜水而易竭也。将浓浓温茗满口含之,缓漱慢吐,不可使耳闻之。又取溺壶,仰面闭齿小便,以泻肝火。又作蛤蟆仰曝之状,以两足两手着床席,举脊向上,跌凡七次,则精即上升而不走矣。F0b中华典藏网

潮生潮退有常期,坎退离进两少宜。左男右女肩间截,多男炼法少人知。F0b中华典藏网

癸水三日潮退方可相交。左男右女肩间截者,此生男之决也。胎在左为男,在右为女。男子将泄之精向女子偏左射之,仍以手向女子左肩立捏一掌,则女子左边气即上缩,精随入左,必胎男矣。F0b中华典藏网

【注释】F0b中华典藏网

(1)消:通“逍”。宋文莹《玉壶清话》卷一:“李集贤建中,沖退喜道,处缙绅有消遥之风。”F0b中华典藏网

(2)锦片:疑为大黄,又称锦文大黄。F0b中华典藏网

(3)求嗣:此标题原无,据目录补。F0b中华典藏网

(4)贴:原作”,据善成堂本改。F0b中华典藏网

(5)坠:原作“阴”,据善成堂本改。F0b中华典藏网

(6)味:原作“殊”,据善成堂本改。F0b中华典藏网

(7)米:原作“未”,据善成堂本改。F0b中华典藏网

(8)止:原作“吐”,据善成堂本改。F0b中华典藏网

(9)附子散:原脱,据善成堂本补。F0b中华典藏网

(10)金匮肾气丸:“气丸”二字原脱,据锦章书局本补。F0b中华典藏网

(11)玉露散:原无,据锦章书局本补。F0b中华典藏网

(12)神:原作“祖”,据扫叶山房本改。F0b中华典藏网